新港文教基金會簡介 1987 年 10月,歷史給了台灣,人神共同瘋狂的大家樂。以雲門舞集揚名世界的新港人林懷民,率團返鄉 公演,激發在地的陳錦煌醫生,去給合眾多的鄉人,創辦了新港文教基金會,新港歷史的新紀元由此展開 。 在「希望下一代不變壞」的號召下,鄉親紛紛加入美工行列。新港人發揮「公爾忘私」的傳統精神,踴 躍參與公共事務,眾人的智慧,眾人的血汗,矢志要把理想落實,要把「開台第一村」的老鎮,塑造為新港 新故鄉─一和個諧、健康、美好的公民社會。 在「本土化、社區化、學習化、國際化」四大方面,基金會將會永續推動: 新港社區終生學習中心,組織終生學習促進會,針對個人成長,社區發展,提供鄉親隨時可學,到處能學的 終生學習體系;藝文展演,豐富鄉親生活內涵;充實青少年兒童圖書館藏書,加強圖書巡迴車功能,縮短街 面及偏遠村落差距;新港自然生態研習;淨港、淨野、認養公園;加強鄉間道路植樹,資源回收美化環境; 村庄史之田野調查,資料收集、記錄與出版;國際社區文化藝術交流。
一步一腳印•新港文教基金會十二年主要工作小記 一、藝文展演 1987年6月14日雲門舞集首次於新港公演,開啟了新港藝文展演之幕,十二年來,新港文教基金會維持每月一至二場藝文活動,至今共舉辦了四百多場次,如:雲門舞集、明華園歌仔戲、優劇場、紙風車兒童劇團、朱宗慶打擊樂、古厝國樂、席慕蓉畫展、林洸沂交趾陶展、李鴻禧教授演講,內容包羅萬象,也吸引了近五十萬人次鄉親和嘉南地區人士參加。 1994年承辦嘉義縣全國文藝季活動,以「親近新港」為主題,獲得文建會全國第一的佳譽,1998年承辦新港國際社區兒童藝術節,邀請美國、日本、德國、克羅埃西亞、加拿大及中華民國,共13團體,將社區活動推向國際舞台。 二、學習活動 自1989年1月租用會館以來,便積極開辦各種學習、休閒、藝術、語言、技藝等班次,並設立免費安親班,提供鄉內不同年齡、職業的民眾多種學習機會。1999年於新建會館設立全國第一座社區終生學習中心,提供眾多親子、家庭共同學習的課程,並於偏遠村莊提供基本生活必需的識字班。 三、圖書推廣 1989年基金會設立了青少年兒童圖書室。目前藏書近二萬多冊。平均每月借書人次為1500人,流通冊數為近7800冊。1997年3月1日,新港文教基金會圖書巡迴車「維泰號」正式啟用,巡迴鄉內六所國小及六個偏遠村落,強化鄉親知識學習的熱忱,期望書香滿新港。 四、鄉土教育與藝術薪傳 自1989年開始舉辦一系列「笨港歷史說從頭」、「漢人在台早期發展經驗研習」、「口述歷史採訪寫作營」、設立登雲獎,鼓勵笨港地區史料研究,並進行田野調查,發表調查報告,出版「老鎮新生」、「打開新港人相簿」、「說庄頭」、「西庄報告」。同時策劃贊助古民國小宋江陣、百年國樂團鳳儀社、及舞鳳軒北管戲劇團的傳承復興。1998年在國立自然學科博館人類學組協助下,進行傳說中笨港縣丞署的歷史考古工作,對古笨港開發史的了解,助益良多。 五、環保工作 1990年8月,秉持「愛我家鄉,捨我其誰」的理念,基金會開始籌劃一系列環保活動,包括:環保教育巡迴宣導、大甲媽祖遶境新港的掃街淨港計劃、資源回收、有機耕種,期待家園有更清新,永續發展的環境。1993年,新港鄉獲選為全國垃圾清理示範區。1997年起對新港環境中的鳥類、植物等自然生態,進行定期觀察、解說與出版。 六、社區工作 1990年基金會踏出新港街面及藝文活動之範疇,經由各項競賽,發掘有興趣鄉親,組織KTV歌唱聯誼會、馨園唸歌會等社團,同時結合鄉內其他社團,共同參與新港社區服務工作。1994年協助新港成為文建會全國第一個「美化傳統文化建築空間」的示範點。1995年開始推動「新港社區終身學習體系」規劃,1999年於新建會館設立全國第一座「社區終生學習中心」,提供鄉親「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環境。1999年同時由行政院衛生署挑選為「社區健康營造」的實驗社區,2000年起,新港經驗將與台灣各社區分享。 七、塑造台灣非營利組織的工作典範 新港文教基金會之成立、營運及會館建造,所需經費皆來自鄉親捐獻。目前每月約有600位定期或不定期捐款者。工作推動除了專職人員7名外,近300位大小義工分勞,是基金會的脊椎骨,義工共分九組,每兩週一次資深義工幹部會議,大家共同決定,也共同分擔負責,藉由組織與訓練,結合眾人力量完成個人無法達成的理想。目前這套制度已成為台灣非營利組織學習與研究的對象。 八、國際交流 1993年8月,基金會拜訪日本東京「谷根千工房」學習環保及古蹟保存,1995年日本「古川町」的社區營造,1996年新加坡「人民協會」的學習組織,擴大了新港人的學習範疇,其他如:「亞洲民眾劇場」、「印尼穆吉揚托舞團」的精緻表演,及新港「吳卿金雕」到紐約展出。這些活動在在豐富了新港人的視野與國際交流經驗。1998年「新港國際社區兒童藝術節」,1999年組團參加「德國青少年國際文化交流」更將為新港「立足社區放眼天下」,走出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