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於民國45年,因一位美國基督徒的遺囑,運用所指定的遺產一萬美元,在北市重慶北路4段為視覺障礙的兒童成立「育幼院」。 為擴大服務,民國50年院從台北市遷到台中縣大雅鄉現址。 本院以上帝愛世人的精神為基礎,收容教養視障及含有視障之多重障礙生,施以適性的教育和教養。 現況 本院是目前唯一專門收容視障及視多障生的住宿教養機構。院生人數為104人。
獲獎:2011年台式軟麵包四大天王烘焙大賽暨第三屆加州葡萄乾創意烘焙大賽 「台式麵包四大天王傳統組金獎」 位於台中市大雅區的「康久菓子工坊」,以追求自然的烘焙品味為主,老闆自己喜歡吃麵包,對物料的堅持與追求,從嚴選原料開始,甚至培養酵母、使用日本麵粉只為讓品質更穩定,過程裡不添加色料、香料,用最自然的方式製作出各式特色麵包、西點。 店內招牌鹽之花可頌、肉鬆小貝、佛林卡,值得品嚐的美味產品。
關於瑪利亞 瑪利亞基金會創辦人莊宏達小兒科醫師,早年鑑於障礙兒童無法得到適當的醫療與教育,以及感受父母孤軍奮鬥的辛苦,在社會各界及政府的協助下,於民國77年成立瑪利亞基金會。並組成全國社福組織最大醫療復健團隊,提供障礙者醫療復健、教育、職業訓練及就業輔導,更深入全國2658所小學進行生命教育,是台灣極少數能為極弱小與極重度障礙兒童提供專業療育的組織。 邀請您一同參與本會「服務生命是一件快樂的事」行善行列,期待您的加入,讓愛永不止息。 瑪利亞附設機構 台中市愛心家園 瑪利亞學園 瑪利亞霧峰教養家園 臺北市稻香發展中心 各服務中心 瑪利寶寶啟蒙中心 早期療育中心 社區早療服務據點 金門早期療育中心 烈嶼鄉早期療育社區服務據點 生活支持服務中心 技能養成中心 霧峰身心障礙者社區式日間服務 瑪利亞沙鹿開路小作所 社區就業中心 庇護就業中心 職業訓練中心 社區居住中心 聯合門診中心 復健治療中心 音樂治療中心 輔具資源中心 臺中市兒童發展啟蒙資源中心 臺中市兒童發展社區資源中心(第一區) 臺中市兒童發展社區資源中心(第三區) 臺中市身心障礙者服務中心(第三區) 臺中市南屯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 生命教育學習中心 社區服務中心 正向行為工作室 瑪利亞麻吉家族聯誼會 Merry Home 童樂館
沿革: 天主教聖母聖心修女會鑒於台灣社會急速邁向高齡化的現象,於民國八十三年開展了為銀髮族服務的事工。修女會投注於社會工作後,深查覺到目前社會服務工作的必要性,幾經研討後,決定另行成立基金會專門從事社會福利工作。因此,於民國九十年成立「財團法人天主教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實踐福音愛的精神,服務需要照顧的弱勢族群為宗旨。 基金會成立還需要各界熱心人士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方能持續為更多弱勢族群服務,將天主的愛傳給人,讓更多人享有平安與喜樂的生活,使社會多一些祥和之氣。
十方啟能中心實質服務理念:以「尊重扶持的愛,惜緣,惜福,感恩的心」以尊重智能障礙者同胞,生命權,受教育權,就業權,生活權為服務前提條件,扶持其得到生理認知,職能發展,結合公認,可行有系統的事業團隊,包括:特殊教育人員,復健醫師(現與台中復健醫院合作)社工人員,社會資源研發員等,提供有系統的專業服務,促使社會以尊重扶持身心障礙同胞之社會福利觀,造成之社會安康詳和之理念。
信望愛的標誌 由三顆心並連而成 中間代表著 身心障礙者的不完整 延伸出家長團體之期待 兩旁的愛心則代表 社會大眾及政府 的呵護與支持 讓身心障礙者日漸成長茁壯 就如同信望愛的核心價值: 「愛」與「陪伴」 以及「永不放棄的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 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 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 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 加入本中心的工作行列
向上創辦人郭頂順先生為台中實業界人士,畢生投入教育、慈善事業。因有感於台灣慈善機構多由外國人士經營,於民國64年創設「向上兒童福利基金會」,並接辦台中光音育幼院、台中育嬰院,照顧失依的弱勢孩童。 民國67年,前董事長郭東星先生為拓展關懷領域,於台中育嬰院收容極重度、重度多重身心障礙兒童,提供人性化專業照顧與醫療照護。民國97年,現任董事長郭劉昭惠女士推展全人服務與關懷,更名為「向上社會福利基金會」,自民國98年起,陸續成立身心障礙者社區家園、日間照顧中心、小型作業所、社區資源中心等多元化支持服務,提供成年心智障礙者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也給照顧者喘息的空間。 民國104年由臺中市政府委託向上基金會經營管理「臺中市希望家園」,提供全日型的住宿照顧與日間照顧服務,協助身心障礙者生活支持以及技能的養成與發展,並舒緩原生家庭的照護壓力。 民國106年因應高齡化、失智照顧需求,開辦老人社區服務據點,提供健康、認知促進活動以預防延緩失能,並提供長照福利諮詢、巷弄喘息以就近協助,培養社區相伴相助的共同照顧精神;建構更完善的長輩宜居環境,以落實「在地老化」。 長年以來,我們持續以博愛服務之精神推廣社會福利工作,盼能凝聚更多力量,以心為磚,用愛為瓦,建構專業的溫暖家園,讓弱勢族群向上茁壯。
協會成立於2018年8月5日,由一群精神疾病經驗者(或稱康復者)的家屬、康復者本人、關心身心障礙者權益的專業人員及社會人士共同組織成立。康復者在生病之後,在學業、就業、人際、家庭、休閒等都有很大的變化,這樣的劇變讓人茫然無措,很多人就此脫離原本生活。因此,協會希望能協助更多康復者及其家庭,在學習、工作、生活、生涯各方面獲得更多支持與陪伴。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協會的工作行列。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財團法人臺灣省私立臺中仁愛之家附設牡丹園養護所的工作行列。
1.歷史沿革: 本會成立於93年3月3日,乃是爲了紀念張秀菊女士(1946~1993)慈悲助人、犧牲奉獻的精神而成立,張秀菊女士為張家之童養媳,故從夫姓,童年及少年時相當刻苦,默默承受著不公平之對待,雖家務及家計負擔沉重,但從不怨天尤人,只要他人向張女士求助,即便身邊僅剩一個饅頭,也會先施予他人,但上天卻妒英才,張女士因操勞過度而往生,享年四十七歲。 本會董事長張良卿先生即為張女士之長子,自小跟著張女士至香菇寮工作,看著張女士為了賺錢餬口受盡委屈與困厄,但只要有餘力一定伸出援手幫助他人。故張董事長秉著張女士之遺訓,繼續將張女士對世人的關愛及協助的精神化為綿延之力量。 2.本會宗旨: 秉持張秀菊慈悲助人、犧牲奉獻精神,營造一個安全、祥和、穩定的生活環境,協助弱勢不幸的兒少獲得順利發展與社會參與的機會,在一個健康友善的環境中成長茁壯。 3.願景: 成為一個有品格、有效能的非營利機構,透過專業的服務,協助弱勢族群,發展良好的生存能力,適應社會環境,共創祥和社會。 4.核心價值:誠實、負責、勇氣、創新、貢獻、堅持。
台中慈愛屬天主教會啟智機構,附設於台中教區,教區在中部地區有8家啟智機構,中心原屬彰化慈愛教養院分院,於96年獨立向台中市政府立案,目前服務60名身心障礙者,當中有24名是住宿,其他是日托教養服務對象,期待對於身心障礙者服務工作有意願者可以投入中心的行列,讓愛可以繼續延續。
民國26年,在中國華北的一個小鎮上,一位外國的傳教士卡維特.克拉克博士(J.Calivitt clarke)躑躅於斷垣殘壁、滿目瘡痍的街頭,正思索著如何為戰亂中的苦難災民盡些心力。驀地,他瞥見一具女屍蜷伏在不遠處的路旁,同時,還隱約聽到陣陣微弱的嬰孩哭聲。他趕緊衝過去,發現是個已死去的母親揹著她重傷的嬰孩,當即解開襁褓,將奄奄一息的小生命送到醫院急救,然後再抱回自己家裡照顧。從此,救助傷患、饑餓和流離失所的孤兒成為這位傳教師的首要任務,他的家變成了一所孤兒院…,這就是家扶基金會兒童扶助工作的開始。 民國27年,這位傳教士的義行感動了多位美國教會人士,為救助中日戰爭流離失所的中國孤兒,而於美國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市創立「中國兒童基金會」(China's Children Fund,簡稱CCF),並同時在中國廣東省創辦了第一所正式的育幼院,之後陸續在中國大陸各地開辦了42所育幼院,照顧無以數計的孤苦兒童。 民國39年8月,CCF正式在台灣成立第一所家庭式育幼院 — 光音育幼院,收容照顧家庭遭逢變故的貧困失親兒童,才正式開始在台灣的服務。 民國53年,因應台灣社會轉型過程中,育幼院式的安置服務人數有限,收容教養對貧困孩子也並非最好的方式,不若讓他們在自己的家庭中成長來的更好,因此陸續在台灣各地成立家庭扶助中心,推展兒童暨家庭的福利服務工作。台灣經濟逐漸成長後CCF於民國74年自立,最後更名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簡稱家扶基金會;TFCF)。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社團法人台灣基督教好牧人全人關顧協會的工作行列。
『越老活越好,OLDYES!』 老五老基金會致力於「老」的各項服務,我們相信所有人有機會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以「人」為中心的理念,每個人都是社區重要的一份子,一起共做、維持日常生活並且有貢獻。 「老」是每一個人的進行式,陪伴在變老路上的每個人,獲得支持與照顧,能夠選擇喜歡的生活,讓老變得更好! 老五老基金會自1997年、在台灣尚未開始提供長者照顧的年代成立,從社區、獨居長輩開始進行服務。至今,在全台服務橫跨7縣市(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設立12個服務中心、有超過500位工作夥伴,將初起的辛苦與凝聚力,漸漸轉化成專業性的組織力與結構。 透過提供專業服務,及推廣「活躍老化」、「世代共融」與「友善環境」,期待與社會大眾一起共好、共老,也鼓勵各年齡層都該為老年生活及早做好準備。我們著眼於營造互助社區,不僅讓使用老五老服務的長輩都能夠擁有高品質的晚年生活,也串聯起社區資源與關係,建立生活安全網、讓長輩能在地老化。 我們的團隊擁有充滿活力的專業社工、領有合格訓練證書的照顧服務員、充滿愛心的社區、學生志工隊,用對待自家人的溫情,照顧並支持長輩及其家庭照顧者,傾聽「長輩的需求」。 正因為有這麼多好夥伴,所以我們對組織與員工的學習及職涯發展同樣重視,因此,我們規劃了職涯九階,對應不同職階所需要的專業能力設計教育訓練。讓我們得以在強化照顧品質的同時,提升社福/長照人員的職業尊嚴、擴展職業的廣度與深度,讓照顧成為有使命、有發展、有品質的專業!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加上少子化,許多弱勢家庭的長者缺乏照顧,就連三餐也沒有人能幫忙打理,台中的甘霖基金會看到了這個缺口,從20年前就開始投入送餐服務,最近幾年也開啟長輩的日間照護,讓年輕人可以安心上班沒有後顧之憂,基金會最終希望「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世界理想能在我們的社會實現。 (一) 弱勢老人暨身障者送餐服務 不管日曬風吹雨淋,甘霖基金會每天為800多位獨居或弱勢老人和身障者送餐,關懷、注意每一位用餐者情況,傳遞溫馨到角落,使其安居於熟悉的環境。 (二) 日間照顧中心 本會亦設置三間社區型日間照顧中心,每月約服務100名長者,透過日間多元活動安排,延緩長者身體退化和失智情況,減緩家屬照顧壓力。 (三) 長青大學 台灣人口漸趨高齡化,有鑑於此在1997年門諾林森路教會辦理松柏中心的同時,即成立長青大學,從社區初級預防的角度出發,提供銀髮族退休後學習的場域,鼓勵長者退而不休、終身學習。 (四) 「利百加」居家長照服務 「居家復能」介入以優勢觀點出發,嘗試塑造居家個案生活自立服務新模式,並配合結合長照2.0新政策鼓勵居家長者走入社區,依服務對象進行多元照顧規劃與服務。
■清泉醫院成立於88年8月8日8時8分8秒,為239床依人性化服務量身訂作之社區型綜合醫院。本院業務蒸蒸日上,擴編急需人才。 ■本院位於台中市大雅區,神岡區、潭子區、北屯區交界處(近國道1號高速公路大雅交流道、74號中彰快速道路)。 ■2006年參加衛生署[新制醫院評鑑],榮獲中部地區醫院唯一〔優等〕之殊榮.充分展現本院{以人為本.全心照護}~{清心微笑.福報如泉}之精神共識. ■2010年再次參加新制醫院評鑑,連續榮獲優等。 ■2014年參加新制醫院評鑑,三度榮獲優等殊榮。 ■設有內科、外科、肝膽腸胃科、胸腔科、眼科、中醫部、婦產科、小兒科、骨科、脊椎外科、泌尿科、心臟科、神經內科、整型外科、復健科、耳鼻喉科、洗腎中心、呼吸治療中心、健檢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