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技術顧問有限公司長期參與公共工程建設, 主要業務為土木、橋梁、耐震補強、港灣、水土保持、水利、景觀、室內裝修及災修工程, 承攬各縣政府、鄉鎮公所、水保署、港務局等機關設計監造工程顧問服務, 本公司技師及工程師群,皆具有豐富經驗, 竭誠歡迎加入團隊。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有限責任花蓮縣勞動合作社的工作行列。
黎明(New Dawn)意味著破曉的曙光、和著天使的讚美和祝福臨到花蓮這個瀕臨太平洋的教養院。黎明傳承門諾會為主以愛事人的使命,同時積極推動綠自然照顧 (green care),實踐愛己愛人愛地球的信念並積極成為身心障礙者與家庭的希望曙光,同時也提醒黎明的服務使用者及同工要有信心、愛心與盼望,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和平、互助、簡樸」的生命價值。 1977:基督教門諾會宣教士羅樂道夫婦借用門諾會美崙教會幼 稚園教室創立「黎明啟智中心」。 1986:國內外捐助,遷入未婚媽媽之家(現址)。 1992:內政部補助1.2億興建地下一層地上七層大樓, 1994年完工。 1997:更名為『黎明教養院』。 ◎服務部門 黎明教養院:負責黎明教養院安置服務,包括日間托顧、全日住宿。 黎明職業重建中心:負責身心障礙者庇護性就業與支持性就業等服務 黎明社區服務中心:負責身心障礙者自立支持與失智者之社區照顧服務 黎明向陽園:推動綠自然照顧的療癒 、 教育及社會服務及農牧生產作業。
【門諾巡迴醫療隊】 民國37年的時候,有一支由6、7人組成的醫療隊伍,首次出現在台灣東部的各個原住民部落;他們以一輛改裝的美國軍用卡車,作為載運美援的醫藥品與罐頭、牛奶等補給品之用,他們當中有外籍醫護人員、傳道人和翻譯員,在台灣醫療史上,他們是第一批以跋山涉水的方式,進入偏遠地區行醫的專業人員。「門諾巡迴醫療隊」就是這支隊伍的名字。而在民國43年以後,因著花蓮人的需要,將醫療範圍擴及至一般的平地人–-基督教門諾會醫院於焉成立。 【基督教門諾會醫院】 60年來,門諾醫院以「實踐耶穌基督的愛在最弱小弟兄身上」為使命,行醫傳道遍及花東各地。而在早年,醫院一切開支上的需要,多是從美國的教會、捐款者匯集而來,但是台灣的經濟日益興旺,美援的供應也就隨之停止。民國79年前後,門諾醫院面臨一次重大的擴建需要,於是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參與門諾醫院的擴建捐款。這段期間門諾醫院有幾項歷史性的轉變: 一、升格為總床數531床的區域教學醫院。 二、本土化轉型成功;儘管外籍宣教士、醫護人員,陸續退休或離開台灣,新一代門諾人依然堅守傳統精神。 三、興起了『新移民潮』,繼許多北美台灣籍醫師返國來到門諾醫院服務之後,許多歐美醫學人才亦受感召回國服務。 從前門諾醫院看到的需要–-是60年前,東部偏遠地區原住民公共衛生及急性醫療的需要;而現在,是60年後,整個東台灣的慢性醫療、長期照護、社會福祉,以致於藝術文化涵養及教育程度的提升。門諾醫院,紮根在東部半個世紀了,今後將以全人的需要,持續服務東部民眾。
多羅滿(TURUMOAN)在流傳的故事中,是西班牙人對花蓮的讚嘆之語,形容縱谷平原盛產沙金之地,金石閃耀光芒的模樣。今日,「鯨過多羅滿」這個名字是賞鯨也是航海,是早晨海上的金色陽光,更是守望台灣東海岸自然無盡藏的願望。 「多羅滿賞鯨」鄰近花蓮漁港,是人們親海的第一步。 我們以推廣海洋教育為職志,透過賞鯨體驗與活動,帶大家認識花蓮特殊的海洋生態,並從花蓮在地的鯨豚紀錄、專業導驗,讓每一個乘船的客人,深刻體驗人與海洋生物之間的良性互動。 在這裡,賞鯨就是海上的學堂。我們想陪更多人在旅行中遇見海,從而瞭解海,關愛海;那是在這個自然環境蒙受諸多破壞與考驗的星球上,最長遠也最美麗的一條路。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天誠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行列。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共興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行列。
德力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於2021年坐落中央山脈腳旁,千坪廠區、現代化設備、系統化管理、標準化作業流程等多管齊下,打造德力強高水準的招牌與品質;藉高標準的產線規格,創造全新團膳供餐風格,為花蓮地區莘莘學子製備健康、美味、衛生且富有在地氣息的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