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工作快找APP

面試通知不漏接

立即安裝APP
https://www.104.com.tw/company/similar/1pr9uob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_藥學系 的相似公司

共170筆
台北市北投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院 (牙醫學系/口腔組織工程暨生技材料研究所) "生醫材料及表面技術實驗室" 歡迎積極且有興趣跨領域研究的您,加入我們的大家庭一起成長。

查看工作機會(0)
工作機會(0)
台北市北投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_健康創新中心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0)
工作機會(0)
台北市北投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本校經歷了逾半世紀的歲月,為臺灣社會培育眾多優秀護理、以及健康照護與管理人才。原名「國立臺北護理學院」,於2010年8月經教育部核准改名「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以邁向健康照護與管理特色的優質科技大學為發展願景,培育優質健康與管理的專業人才。

工作機會(14)
台北市北投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30人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秘書處為校內幕僚單位,襄助校長、副校長辦理各項全校性行政工作外,並協調各單位業務之推展。秘書處於台北陽明校區與新竹交大校區皆設有辦公室,並設主任秘書一人、副主任祕書一人,分為綜合業務組、議事組、公共關係組及校友中心。 秘書處承辦有關校慶活動、名譽博士頒授典禮等活動規劃;電子報與校刊之採訪編輯及發行;新聞公關與危機處理;其他重大校務發展計畫等。秘書處希望能以專業、服務來凝聚在校教職員師生的向心力,並積極建立陽明交通大學的品牌形象,以拓展永續發展的基礎。

查看工作機會(0)
工作機會(0)
台北市大安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本校人事室依人事管理條例及本校組織規程設置,掌理本校組織編制、任免、遷調、敘薪、考核、獎懲、差假勤惰、訓練進修、待遇、福利、保險、退休、撫卹、人事資料管理、編制外人員管理等業務。 現有人數28人,設置主任綜理室務,專門委員襄理室務,並分設四組辦事。本校人事行政的主要任務,乃秉承人事法令暨學校人事政策,配合校務發展,支援各單位業務需要。期以經濟有效的組織與人力,不斷提高行政效能,促進校務發展。

查看工作機會(0)
工作機會(0)
台北市大安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歡迎您加入!                            

工作機會(37)
台北市北投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_學生事務處」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0)
工作機會(0)
台南市東區建築及工程技術服務業資本額650萬元員工數10人

寶銳企業致力於推動全人類更好的生活品質,且追求永續發展及企業社會責任投人推廣綠能生活並創造低碳環境。 本公司服務的案場例舉:101大樓地下美食街植生牆共8座/遠東百貨植生牆/桃園大有消局空中草坪與公園連結讓綠意延伸至屋頂/冠德興雅-超級豪宅與自然共鳴曲與水幕共舞的深呼吸/台南高工露台薄層綠屋頂/玫如(台大四季)空中花園/康新百靈佳植生牆垂直牆/GOGORO信義誠品展示店植生牆/藥師吉米透天庴別墅垂直綠牆/高雄市商業店面人造花牆/高雄市鳥松區透天庴別墅空中草坪/自然美門市的人造綠牆....林林總總超過幾百案,今年度將持續穩定擴張,推廣綠光工程讓處處是生機,活力四射。

查看工作機會(0)
工作機會(0)
台北市大安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臺灣大學_社會學系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台北市大安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國立臺灣大學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臺北帝國大學」(創立於1928年),最初僅設置文政、理農2學部,之後擴展為文政、理、農、醫、工等5個學部。臺灣光復後,在臺北帝大原址建校為「國立臺灣大學」,將帝大原有的5個學部改制為「學院」,計有文、法、理、醫、工、農等6個學院、設立22門學系。 其後,開辦新制夜間部(1967年),爾後陸續成立管理學院(1987年)、公共衛生學院(1993年)、電機資訊學院(1997年)、法律學院(1999年)、生命科學院(2003年)、牙醫、獸醫兩專業學院(2008年)等,目前已有11個學院,以及3個專業學院,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是臺灣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學生人數現今已達33,000多人(其中大學部近18,000人、研究生15,000餘人),比例接近1:1,已經成功轉型為研究型大學。 本校本著「教育卓越、多元學習」、「延攬教學、研究優質人才」、「強化基礎建設與軟硬體環境」、「卓越與前瞻研究」、「學術國際化」及「行政精進」等六項,營造優質學習環境以培養社會領導菁英與知識創新研究人才,期達到「華人頂尖、世界一流」大學之願景。在達到願景的歷程中,我們需要各界志同道合的菁英人才加入臺大的優秀團隊,共同為打造這個最優秀的大學殿堂而努力。

工作機會(89)
台北市中山區餐館業資本額5億員工數暫不提供

本公司成立於1989年,具經營五星級飯店及餐飲多年經驗,前經營之溪頭米堤飯店為臺灣唯一山岳型渡假飯店,且為東南亞第一家擁有直升機停機坪的國際觀光飯店,所締造之多項創舉,為觀光旅館業者競相模仿、研習的對象。目前關係企業有新安建設、能富開發、能富營造、台北伸適商旅等公司,另宜蘭冬山河旅館投資案,佔地五公頃,館內採用五星級軟硬體設施,集團發展前景可期。 目前接手經營原北投禪園花園景觀餐廳,此處為張學良將軍故居,饒富歷史人文底蘊,故更名為少帥禪園餐廳,本餐廳座落知名的北投溫泉區,佔地近1,200坪,可遠眺觀音山、關渡平原,夜晚有台北璀璨燈火和點點繁星相輝映;為了讓所有來訪貴賓享有最高品質的舒適環境,不惜斥資數千萬元重新規劃整修,園區設有創意料理餐廳、景觀茶樓、精緻湯屋、伴手禮店、少帥展館、觀景平台等多項設施,建築外觀除保有傳統日式建築外,內部裝潢陳設、餐具均為名家設計,重新開幕後,勢必將引領台灣飲食文化進入新的境界。 *由法國官方主導的全球美食評鑑La Liste 選出全球1000家餐廳少帥禪園連續三年入榜。

工作機會(20)
台北市松山區生化科技研發業資本額10億員工數298人

【公司簡介】 長庚生物科技公司於1998年成立,為台塑關係企業。歷經20多年的努力,我們在全台灣設立了近百家的直營門市,是推廣單一保健品牌設立直營門市最多的企業。我們致力於預防醫學的推廣,融合傳統西方醫學與古人的智慧,建立一套賦予身心靈均衡的全面預防醫學理念,希望帶給大眾踏實而全面的健康生活。 【先進研究】 我們結合長庚醫院、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科技大學與國外研究學者之力,成立生物科技研發中心與高科技生產基地。數個專業團隊全心投入研發與創新工作,研究成果經常發表於國際頂尖的科學期刊,並取得多項國內外優質專利。 【嚴格品管、卓越品質】 我們以全方位營養學的觀點及對健康有益的標準設計出最好的產品,並藉由嚴選料源、控管製程、層層檢驗來把關品質,所有的產品必須符合科學且嚴謹的管制標準。這種對產品品質與安全的承諾,是公司的責任,也是全體員工一致的共識,所以每一種產品我們都會自己使用,當然也會推薦給家人使用。 【肯定與支持】 在2010年榮獲今週刊理想品牌大調查保健食品類第三名、2016年更榮獲天下雜誌金牌服務大賞,藥妝保健業前三名的殊榮。產品亦廣受其他國家消費者的喜愛,外銷美、日、中、韓、泰、星、馬等多國,獲得一致好評。 【加入我們】 我們需要積極進取、渴望自我實現的新血加入,來成就長庚生物科技的願景。如果您對於預防醫學的推展有興趣、有服務的熱誠,也希望在有制度與規模的企業服務。不論您是新鮮人或者有相關經驗,我們都竭誠的歡迎您來嘗試,加入我們的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6)
工作機會(6)
台北市中山區證券及期貨業資本額62億8000萬元員工數暫不提供

台新新光金控於 2010 年 4 月 9 日收購東興證券,同年 4 月 14 日正式更名為台新證券。 願景為讓客戶認同與肯定我們是穩健成長且值得信賴的金融機構;透過優質的服務(service excellence)與創新(innovation),讓我們與客戶一起成功,承諾永無休止的創新,以致力於達到客戶及股東財務的成功為自我期許,並跟隨市場環境的變化調整最適宜的營運方向。 台新年輕且充滿了活力,也樂於學習成長。全行秉持著ICIC的精神:誠信〈Integrity〉、承諾〈Commitment〉、創新〈Innovation〉、合作〈Collaboration〉,不斷地求進步。哪些時候應該改變,我們就變;什麼地方需要創新,我們就改革,也唯有如此才能以更快的步伐因應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 關於未來,我們擬訂了三年策略,以期能在整體發展上表現得更加出色,然而,要成就大事業,必先有好的人才,於是我們成立『台新大學』,就是希望能夠讓人才匯集於台新、成長於台新、發揮於台新。如果您贊同我們的經營理念,樂於接受挑戰,對未來同樣有一個美麗的願景,歡迎您加入台新大家庭,與我們一起再創高峰!

工作機會(69)
台北市大安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_資訊科學系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2)
工作機會(2)
台北市內湖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365人

本校位於內湖區,緊臨內湖科技園區,教職人數近400人,學生約有8000名。 建構「新商務大學」 本校自創校以來,強調「品格第一、專業為先」,戮力培育專業與品格兼備的技職人才,並以「務實致用之教學型大學」為自我定位,多年來致力於技職教育之精進與提昇,以培養務實及創新能力俱佳之專業人才,提供國家建設及促進經濟發展之優質人力。隨著數位科技驅動創新社會與追求永續發展的世界趨勢,本校亦與時俱進的調整人才培育內涵,以建構「新商務大學」為目標,期使所培育出來的學生,不僅擁有專業職能與就業競爭力,還兼具良好品德與素養,成為永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之人才。 打造永續社會人才之卓越科技大學 在董事會、歷任校長的卓越領導和全體教職員生的努力,以及校友會、家長會的全力支持下,五十多年來本校財務穩健且辦學績效深受社會肯定。在此優良的基礎上,為使本校更加卓越,未來將整合學校現有優勢與資源,致力各項校務之推動並力求精進,打造一個以學生為主體且又符合時代需求的學習環境。在董事會的支持下,本校擬重新規畫整體校園空間,於110學年起規劃拆除老舊校舍,並興建上下共十四層之「管理科技大樓」以開創更為寬闊、優質的學習空間。此外,為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之目標(SDGs),於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兼顧社會包容性與環境永續性。本校亦期在此永續社會發展之脈動中善盡大學教育的力量,將企業的良善治理、社會包容、循環經濟、能源轉型、環境共榮、數位革命、綠色金融、ESG等認知與理念,融滲於辦學的內涵中,為台灣厚實優秀人才,精實永續社會之發展,成為培育打造永續社會人才之卓越科技大學。

查看工作機會(5)
工作機會(5)
台北市信義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1650人

本校定位為「以醫學教育為本、生醫臨床為用之研究型大學」,發展以轉譯醫學為導向的頂尖臨床應用研究為目標,近年來著重發展特色研究及醫療研究,從腦外傷、再生醫學、癌症轉譯、生殖醫學到生醫材料等計有20餘個重點研究中心,除了與我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有多項合作計劃,還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等10餘個國際單位合作研究,研究總經費更是逐年成長。 此次與國科會合作,為建立產學研共同培訓高階人才平台,培育更多博士級人才投入產業,推動「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計畫」(簡稱產博後計畫)。透過北醫大作為培訓單位,提供博士產業化人才培訓及在職實務訓練(On-the-job-training),為博士級人才加值,累積其產業實務經驗,以達成橋接至產業研發服務公司就業或創業發展之目的,進而協助企業轉型升級與產業創新發展。 計畫官網:https://phdojt.org.tw 計畫效益:臺北醫學大學提供系統性產業應用培訓及廠商業務實作訓練,助使博士往產業發展就業或自行創業。除協助博士產業化加值外,另協助合作廠商媒合合適的產業博士,提供博士資源鏈結與輔導,並促進廠商更多與北醫大產學及臨床試驗合作機會。 執行期間:114/10/1-114/12/31 (三個月實習) 補助費用:政府補助博士6萬元/月。(廠商需支付每人2萬5千元獎金) 博士資格: 1.具 國內外 公私立大學博士學位之本國籍博士 2.具 國內 公私立大學博士學位之外國籍博士 註:不得為合作廠商原在職員工

查看工作機會(5)
工作機會(5)
台北市北投區食品什貨零售業資本額3億5400萬元員工數300人

走過一甲子的幸福企業 - 台灣森永製菓股份有限公司 1961年潘水生先生及李炳桂先生共同創立,與日本森永製菓成立合資企業「台灣製菓股份有限公司」。在日本森永製菓公司的技術指導下,開始製造販賣牛奶糖、糖果類的產品。於1980年,將公司名變更為現在的名稱「台灣森永製菓股份有限公司」。現在除了經典的牛奶糖產品外,也有口感獨特又有嚼勁的水果軟糖"嗨啾"、劃時代的威德in Jelly等產品皆廣受年輕人的喜愛。 公司僅離捷運奇岩站30公尺,通勤上班好方便!

工作機會(17)
台北市松山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40人

【關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本校為世界及臺灣培育高科技人才之搖籃,為中等規模研究型大學,理工為主,尤在電機、資訊及光電等領域已占世界頂尖領導之地位。 根據英國QS教育組織最新世界大學排名,2025年在亞洲大學排名為47名,世界排名第219名。本校的工程科技相關10個系所已通過IEET(中國工程教育協會)認證。本校管理學院自2007年通過AACSB (國際高等商管學院協會)認證,為臺灣第四所獲得AACSB認證之管理學院。 【產學共創處】 產學共創處 Office of Industry-Academia Cocreation,宗旨為強化台灣的創新生態系統,提高其全球能見度,使其能夠透過提供受信賴的共創生態系統貢獻於全球。 為推動以終為始的產學規劃,促進產學生態系發展,強化國際產研共創價值,本校成立產學共創處(Office of Industry-Academia CoCreation),旨在深化陽明交大在產學交流合作方面的貢獻,擴大本校在產學領域的影響力。產學共創處將以創新型經濟為目標,建構「陽明交大」主導的創新生態系統,匯聚創業家、創業投資、企業、政府等各方資源,並融入國際創新生態系統,培育國際產業韌性人才,以因應全球競爭、科技變遷、創新機遇與挑戰。 產學共創處的成立目的在於透過創新推動產學研共創,凝聚產、學、生醫、電資工程等領域的力量,由校內系統性匯聚創新研發成果,透過跨領域、跨校、甚至跨國界的產學合作,實現陽明交大及產業界互惠共贏的局面,深化本校的產學能量,提升國際影響力與貢獻,在追求創新、學術卓越與產學價值中取得平衡的運作模式。產學共創處之目標包含以下五項: 1. 建立產學網絡,統籌規劃產學合作資源。 2. 協調校內重點領域研發團隊納入全球產業趨勢需求觀點,建構創新產學媒合服務。 3. 提供教授與學生創新創業支持,鼓勵創新思維和實踐,培育創新創業人才。 4. 推廣技術轉移及IP管理,加速學術成果轉化為實際商品與服務,推動知識技術轉化。 5. 招募國際級會員及推動國際級產學合作。

查看工作機會(0)
工作機會(0)
台北市中山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300人

大同大學,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40號,為具有優良傳統,辦學認真之私立大學

查看工作機會(3)
工作機會(3)
台北市北投區醫院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本院成立於民國47年7月1日,48年3月開始門、急診作業,同年11月1日正式開幕。土地面積30.356936公頃,總樓地板面積545203.83平方公尺,主要建築有中正樓、思源樓、長青樓、門診大樓、致德樓、神經再生中心、身障中心、動力中心等。最初設置病床600張,醫療服務對象僅限於在台退除役官兵,後逐年開放及於榮眷、公、勞、農、漁保及一般民眾。逐次興建一、二、三門診大樓,門診人數由最初每日200餘人次,增至目前每日約八千餘人次;因應門診量的增加,陸續擴增床位,目前擁有3160張(112年09月)。 本院現有員工6890名(醫師1402名、護理人員3182名,醫事人員1019名、技術人員334名、行政人員791名、技工工友162名),組成堅強的醫療團隊,配備先進的醫療設備,精確的為病患診治各種疾病。(113年1月) 為了落實政府照顧榮民之宗旨,於台灣中南部地區先後籌建台中、高雄兩分院;台中分院於71年10月31日開幕,77年7月獨立為台中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於79年10月31日開幕,於82年7月1日獨立為高雄榮民總醫院。支援輔導會所屬12所榮民醫院的醫療作業。87年7月在臺北市臥龍街設立「大我新舍門診部」輪派醫師駐診,提供該地區四千餘高齡單身榮民便利優質的醫療服務。89年及90年,先後承辦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及署立宜蘭醫院開公立醫院委託經營之先河,使當地居民也可以獲得與國家醫學中心同等級的醫療服務。91年6月與財團法人中心診所醫院醫療技術合作,嘉惠臺北市東區居民。 在歷任院長及同仁辛勤耕耘之下,本院目前忝列國家級醫學中心,肩負病患醫療服務、醫事人才培訓及醫學研究發展三大任務,配合國家醫療政策,善盡政府照顧人民健康之責任。 本院於60年籌建國立陽明醫學院,完成後撥交教育部,現已改制為大學,培植無數專業醫事人員。並接受全國各公、私立醫學醫事院校學生來院實、見習及進修,舉辦各類講習班,受訓學員遍及國內、外。86年元月建置國內最早之榮陽數位化醫學圖書館,提供榮總、陽明同仁豐富、新穎之醫學電子書、電子期刊等數位化醫學資源。 民國52年,美國實業家柯柏先生捐贈本院的「柯柏醫學科學研究館」啟用,是為國內最早成立醫學研究部門的醫院;在基礎與臨床並重的前題下,培育醫學研究人才,研發出多項領先國內的研究成果。為能將研究成果產業化,利及民生,本院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已見成果。興建之醫學科技大樓,是結合基礎、臨床、資訊科技與實驗動物中心等尖端設施並符合安全環保標準之科技、人文並重的智慧型多功能研究空間,完成後將是國內第一棟符合藥品優良臨床試驗規範(GCP)的臨床研究病房,符合優良實驗操作規範(GLP)及合於生物安全等級2-3級的研究設施(BL2-BL3),及符合國際標準之動物照顧等設施的醫學研究大樓。可以預期,本院未來在醫院科學研究上,將能更上層樓。 為縮短診療時空差距、提昇偏遠地區醫療服務品質、加強醫療教學與群體醫療服務,本院自85年起,運用遠距電訊傳訊數位網路系統,提供國軍金門醫院、金門縣立醫院及宜蘭縣醫療院所遠距會診、遠距教學、遠距會議及遠距病例研討等遠距醫療支援,建立醫療資源共享,一年平均4百餘件,使當地居民健康得到保障。 近年來本院致力於神經修復及再生、人腦科學及認知功能研究、功能性腦神經造影、腦神經資訊、幹細胞研究、基因工程、生殖科技、臍帶血移植、生物影像整合、心電生理、電子病歷等先端醫療科技之研發,俱有重大的成果。 本院各科均訂有臨床處置作業規範、標準作業流程、稽核制度及各種品管會,以確保醫療品質。為了提昇服務效能,本院開發自動語音辨識預約掛號系統、全國藥品資料查詢辨識系統、雙語葯袋、病患醫療資訊系統、更新手術同意書;開辦夜間門診、啟用開放式單一窗口多功能櫃台、設立安寧病房、定期舉辦社區衛教服務;成立各種品質管制委員會,負責監督醫療品質;推動建立臨床路徑,保障醫療品質及病患權益;舉辦策略發展共識研究會、醫療品質及醫院管理訓練課程、成立品質改善行動小組,定期舉辦病患問卷調查等措施;設立財團法人惠眾醫療基金會幫助艱苦病患,組織龐大志工團隊散佈全院各區為病患服務。 60多年來,本院孜孜不懈,秉持「以客為尊」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理念,致力於醫療技術創新、服務品質提昇,提供患者身、心、靈全方位的醫療照護、便利的就醫環境及人性化的服務。未來本院仍秉持「視病猶親、追求卓越」的服務理念,遂行醫療服務、教學訓練、醫學研究三大任務的發展與成長,以「品質」、「效能」為核心競爭力,謀求人類的健康與福址。

工作機會(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