鐙鋒氫科技是一間提供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給客戶total solution的公司,專注在研發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我司有兩類型的技術與產品,第一類為「節能減排」,第二類為「氫能發電」。
暫不提供
8人
桃園市中壢區中央西路一段
我們創辦hiPower鐙鋒氫科技是為了「專注在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的普及,協助建立潔淨氫能社會,留給我們的下一代更好的生活環境」。 我們的第一個應用是用於工廠製程氫能源的回收與再利用,我們發明了一種可以將50%濃度氫氣回收純化到99.999的設備,而且能以模組化方式放大系統。我們所發明的氫回收純化設備可以回收這個製程中90%的氫氣,改善了氫能的浪費,省下更多金錢與減少排碳量,實現「節能減排」。 我們的第二個應用是「氫能發電」,我們利用甲醇作為製造氫氣的來源,這是解決高壓氫氣運輸不易與成本過高的方法,以甲醇所生產的氫氣經燃料電池發電後,可以同時得到高品質的電能與熱能,我們將電能應用於可快速移動的發電裝置,熱能則可以用在建築物供暖的需求上,與再生能源結合,實現真正的穩定可控分散式能源架構。 目前這樣的應用也進入市場營運示範階段,我們以燃料電池結合充電樁供應充電的電力,提供移動充電設施給客人,讓e-mobility的市場發展加速。依據台灣交通部規劃2025年公用充電樁6500座目標,其中500座為DC快充樁,除此之外,歐美的市場需求更強,由於充電設施的普及性是購車首要考量因素,本公司所開發給e-mobility的移動充電設施,可以快速布局,免去請電的冗長時間,成為一種快速測詴充電市場的工具。 本公司過去所研發的產品與技術已取得市場訂單,並且也看見了訂單成長潛力,為滿足更大的市場需求,加速供應的速度,透過量產方式降低成本,我們正在尋找更多優秀人才的加入,協助公司擴大發展。依據國發會公布的臺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中,氫能將占電力的9%至12%。工研院估算2050年台灣氫氣需求量將達435萬噸,較目前成長10倍之多。目前臺灣燃料電池產業的產值約僅有32億,未來隨氫能發展的需求下,估計亦有超過10倍以上的氫能與燃料電池產品需求量等待開發。 「節能減排」呼應到目前全球所專注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目標,因在工程製造業中,氫氣是製程中非常重要的化學還原與反應物載氣材料,但製程完成後的複雜尾氣必頇經過處理才能排放到大氣中,避免對人造成毒害與產生危險。本公司以研發HRP(Hydrogen Recycle and Purification)技術,開發的尾氣餘氫回收系統,可回收氫氣,純化再利用於製程上,進而減少工廠對外採購氣體的費用,減緩依賴傳統大型天然氣或甲醇製氫的需求,減少加壓及運輸,最後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 「氫能發電」是實現零碳排的一關鍵技術,利用氫能與氧氣的化學反應,生產電能與水蒸氣,尤其以利用燃料電池技術為媒介,使氫能轉換電能的效率增高,比貣內燃機方式更是無噪音與汙染,提供環境一個更友善的發電方式。本公司hiPower所研發的「醇氫燃料電池」是採用高溫質子交換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PEM)技術,氫發電的技術的架構是以液態甲醇為化學燃料源,送至重組器於現場製造氫氣,所產生的富氫氣體不頇純化就直接進入高溫質子交換膜(HT-PEM)電池堆中,並結合空氣中的氧氣發電,剩餘的尾氣帶了餘氫則直接再進入重組器的後燃燒室轉換成熱能,做為加熱重組室的能量,達成系統熱帄衡控制,淨發電效率可達40%以上,比柴油發電機一般運行的效率高出兩倍,也更環保低碳。以甲醇最為氫源的優點是甲醇能量密度比氫的氣體高,運輸與儲存成本低,也較安全,不需要使用昂貴的加氫站設施,適合做為發展燃料電池發電應用與市場的前導技術。 氫氣是未來邁向淨零碳排的終極潔淨能源,未來國際氫的應用將以發電、工業、運輸市場為主,據國際能源署(IEA)資料顯示,全球氫氣供應量在2050年將達到5.3億噸,是現在的五倍,預計2040年後利用大量的再生能源電力生產綠氫,為符合2050年IEA淨零碳排情境,氫燃料必頇更快速的發展以及擴大應用範圍,根據國發會的目標,2050台灣淨零碳排藍圖中,氫能主要用於發電以及無碳燃料面,同時氫能搭配再生能源受到重視,氫能的發電效益逐漸顯現。 本公司所提供之技術與服務,可以用來提高氫氣純度品質,亦可用在分散式發電的燃料電池微電網系統,做為未來實現淨零碳排目標的一個選項。 本公司期許,以氫科技實現能源自主的社會。
本公司主要提供綠色能源、再生能源、氫能源等相關的解決方案與產品。 - 60kW移動式EV快充站 - 氫氣製造、純化、回收設備 - 甲醇產氫機 - 太陽能+氫能整合發電系統
勞保、健保、特休假 員工彈性上下班 可遠端工作/在家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