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 本學院創立於民前十年,是我國軍事院校中歷史最悠久之學府。本學院之前身為軍醫學校;民國三十六年六月一日與戰時衛生人員訓練所及其分校、分所等十三個單位,合併組成國防醫學院於上海江灣,為醫學中心制。民國三十八年,隨政府遷台至台北水源地。民國七十二年七月一日,原已屬教學醫院之三軍總醫院正式歸併為本學院之直屬教學醫院,使本學院教育組織型態更趨密切。為因應國防醫學發展及配合時代之需要,培育高級師資及研究人才,並充實基層幹部,先後增設博、碩士班研究所及衛勤專科等教育班次。民國八十八年底,於「國防醫學中心整建工程」完工後,搬遷至內湖現址。
本學會除了庫倫本部(近捷運圓山站)外,近年擴展臺北中山辦公室(近大同大學)、臺北博愛辦公室(近捷運北門站)、臺中辦公室(近高鐵臺中站)、雲林辦公室以及高雄辦公室(近高鐵左營站),掌握全台農產業重要點位,並配有中南部臨時宿舍,提工作夥伴便利和舒適性。 本會連續八年獲得勞動部人才培訓機構銅牌獎,堪為農業界科技管理與人才培育的公私部門首選智庫! 【品牌故事】 ● 運籌帷幄、追求卓越 我們洞燭機先、提供客戶卓越的科技管理與人才培育體驗。運用農業創新管理模式與技術,提供公、私部門需求導向的創新發展策略與前瞻科技方向,並同時建構農業跨領域科技人才之輔導培訓機制,知識產權的管理與佈局更有效率,提升政府決策品質與農業整體競爭力。 ● 在乎人的價值,培育人才具備佐世之才 在學會,我們培育政策規劃、策略管理與推廣專才,整合產業、學術單位、研究單位農業資源,引導政府部門的成果產業落地,擴散社會大眾體驗支持,以提高工作成員對社會服務貢獻價值與扶植產業轉型升級。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rmorgtw/
本院成立於民國47年7月1日,48年3月開始門、急診作業,同年11月1日正式開幕。土地面積30.356936公頃,總樓地板面積545203.83平方公尺,主要建築有中正樓、思源樓、長青樓、門診大樓、致德樓、神經再生中心、身障中心、動力中心等。最初設置病床600張,醫療服務對象僅限於在台退除役官兵,後逐年開放及於榮眷、公、勞、農、漁保及一般民眾。逐次興建一、二、三門診大樓,門診人數由最初每日200餘人次,增至目前每日約八千餘人次;因應門診量的增加,陸續擴增床位,目前擁有3160張(112年09月)。 本院現有員工6890名(醫師1402名、護理人員3182名,醫事人員1019名、技術人員334名、行政人員791名、技工工友162名),組成堅強的醫療團隊,配備先進的醫療設備,精確的為病患診治各種疾病。(113年1月) 為了落實政府照顧榮民之宗旨,於台灣中南部地區先後籌建台中、高雄兩分院;台中分院於71年10月31日開幕,77年7月獨立為台中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於79年10月31日開幕,於82年7月1日獨立為高雄榮民總醫院。支援輔導會所屬12所榮民醫院的醫療作業。87年7月在臺北市臥龍街設立「大我新舍門診部」輪派醫師駐診,提供該地區四千餘高齡單身榮民便利優質的醫療服務。89年及90年,先後承辦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及署立宜蘭醫院開公立醫院委託經營之先河,使當地居民也可以獲得與國家醫學中心同等級的醫療服務。91年6月與財團法人中心診所醫院醫療技術合作,嘉惠臺北市東區居民。 在歷任院長及同仁辛勤耕耘之下,本院目前忝列國家級醫學中心,肩負病患醫療服務、醫事人才培訓及醫學研究發展三大任務,配合國家醫療政策,善盡政府照顧人民健康之責任。 本院於60年籌建國立陽明醫學院,完成後撥交教育部,現已改制為大學,培植無數專業醫事人員。並接受全國各公、私立醫學醫事院校學生來院實、見習及進修,舉辦各類講習班,受訓學員遍及國內、外。86年元月建置國內最早之榮陽數位化醫學圖書館,提供榮總、陽明同仁豐富、新穎之醫學電子書、電子期刊等數位化醫學資源。 民國52年,美國實業家柯柏先生捐贈本院的「柯柏醫學科學研究館」啟用,是為國內最早成立醫學研究部門的醫院;在基礎與臨床並重的前題下,培育醫學研究人才,研發出多項領先國內的研究成果。為能將研究成果產業化,利及民生,本院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已見成果。興建之醫學科技大樓,是結合基礎、臨床、資訊科技與實驗動物中心等尖端設施並符合安全環保標準之科技、人文並重的智慧型多功能研究空間,完成後將是國內第一棟符合藥品優良臨床試驗規範(GCP)的臨床研究病房,符合優良實驗操作規範(GLP)及合於生物安全等級2-3級的研究設施(BL2-BL3),及符合國際標準之動物照顧等設施的醫學研究大樓。可以預期,本院未來在醫院科學研究上,將能更上層樓。 為縮短診療時空差距、提昇偏遠地區醫療服務品質、加強醫療教學與群體醫療服務,本院自85年起,運用遠距電訊傳訊數位網路系統,提供國軍金門醫院、金門縣立醫院及宜蘭縣醫療院所遠距會診、遠距教學、遠距會議及遠距病例研討等遠距醫療支援,建立醫療資源共享,一年平均4百餘件,使當地居民健康得到保障。 近年來本院致力於神經修復及再生、人腦科學及認知功能研究、功能性腦神經造影、腦神經資訊、幹細胞研究、基因工程、生殖科技、臍帶血移植、生物影像整合、心電生理、電子病歷等先端醫療科技之研發,俱有重大的成果。 本院各科均訂有臨床處置作業規範、標準作業流程、稽核制度及各種品管會,以確保醫療品質。為了提昇服務效能,本院開發自動語音辨識預約掛號系統、全國藥品資料查詢辨識系統、雙語葯袋、病患醫療資訊系統、更新手術同意書;開辦夜間門診、啟用開放式單一窗口多功能櫃台、設立安寧病房、定期舉辦社區衛教服務;成立各種品質管制委員會,負責監督醫療品質;推動建立臨床路徑,保障醫療品質及病患權益;舉辦策略發展共識研究會、醫療品質及醫院管理訓練課程、成立品質改善行動小組,定期舉辦病患問卷調查等措施;設立財團法人惠眾醫療基金會幫助艱苦病患,組織龐大志工團隊散佈全院各區為病患服務。 60多年來,本院孜孜不懈,秉持「以客為尊」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理念,致力於醫療技術創新、服務品質提昇,提供患者身、心、靈全方位的醫療照護、便利的就醫環境及人性化的服務。未來本院仍秉持「視病猶親、追求卓越」的服務理念,遂行醫療服務、教學訓練、醫學研究三大任務的發展與成長,以「品質」、「效能」為核心競爭力,謀求人類的健康與福址。
GEMS Academy 協助各國際學校學生,個人化及客製化發展,重視同仁創新與熱情,協助學生發展視野與熱情,一同探索及挑戰世界。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隸屬於衛生福利部,掌理有關中醫藥之研究、實驗及發展等事宜,設有中醫藥基礎研究組、中藥材發展組、中藥化學研究組、中醫藥臨床研究組及中醫藥典籍組,分別掌理中醫藥相關事項;另設有行政單位掌理相關行政庶務。 本所標本館典藏中藥材標本與藥用植物之臘葉標本千餘種。藉由專業之保存,系統的展示,提供學術研究及教育宣導使用,並定期舉辦暑假青少年教育推廣活動與不定期中草藥研習活動,透過實際的活動研習推廣中草藥知識,進而增進國人對我國傳統醫藥文化的正確認知。 幾世紀以來,中醫藥在華人社會一直扮演著「疾病防治」與「健康促進」的重要角色,如何加強中、西醫之間的交流與對談,以便在病患之診斷與治療上能發揮互補作用,是現今重要的醫藥衛生政策之一。本所規劃以下的發展研究重點,期能落實中藥品質、臨床驗證、發展中醫藥、加強中西醫交流,進而照護、保障人類健康。 ◆推動中醫藥之臨床及實證研究 ◆提昇中藥用藥安全與良效 ◆加強中醫藥傳統典籍之研究與應用
欣耀生醫創立於2014年6月,座落於南港國家生技園區中,為一瞄準目前全球臨床治療上亟需解決而未解決之重大問題的新藥開發公司 (股票代碼: 6634)。 欣耀生醫以自行創建「兩種以上肝臟細胞(HepG2)與肝星狀細胞(LX-2)共培養平台」、「肝臟代謝酵素活性調控」及「利用藥動學特性之新藥開發」平台三大核心技術,聚焦於以下兩大疾病領域: * 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MASH)及其引發之肝硬化、肝癌。 *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藥物造成的嚴重肝損傷。 根據上述二大疾病領域的需求,研究開發「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疾病新藥及全球首例「高肝安全性乙醯胺酚止痛」,以滿足世界上重大的醫療需求並期許成為領先國際的生技製藥公司。 目前有六項核心產品積極研發中,兩項為治療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三項為解決目前市場因為使用最廣泛的止痛藥乙醯胺酚及其複方而產生肝毒性的問題,一項為乙醯胺酚中毒解毒劑。
國家衛生研究院創立於民國八十五年元月,係一非營利性之財團法人學術研究機構。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國人重要疾病與健康問題、醫療保健政策與管理、醫藥科技發展、及臨床研究等四大方向,期望能在基礎與臨床醫學研究的相互配合下,發展出疾病診斷與治療之最新方法,提昇高科技生物與醫療技術及醫藥產業,以及改善精神與物質環境,加強保健預防工作。國家衛生研究院希望藉由研究環境與制度的改善,優秀人才的積極投入,與整合性的運作與規劃,使我國的各種醫療問題,藉由學術研究的支援,得以完善的解決;更期望在十年內,國家衛生研究院能成為具世界水準的一流醫藥衛生研究單位,成為我國邁入二十一世紀衛生大國重要之一環。 本院簡介請見國家衛生研究院網頁 https://www.nhri.edu.tw/
本校位於內湖區,緊臨內湖科技園區,教職人數近400人,學生約有8000名。 建構「新商務大學」 本校自創校以來,強調「品格第一、專業為先」,戮力培育專業與品格兼備的技職人才,並以「務實致用之教學型大學」為自我定位,多年來致力於技職教育之精進與提昇,以培養務實及創新能力俱佳之專業人才,提供國家建設及促進經濟發展之優質人力。隨著數位科技驅動創新社會與追求永續發展的世界趨勢,本校亦與時俱進的調整人才培育內涵,以建構「新商務大學」為目標,期使所培育出來的學生,不僅擁有專業職能與就業競爭力,還兼具良好品德與素養,成為永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之人才。 打造永續社會人才之卓越科技大學 在董事會、歷任校長的卓越領導和全體教職員生的努力,以及校友會、家長會的全力支持下,五十多年來本校財務穩健且辦學績效深受社會肯定。在此優良的基礎上,為使本校更加卓越,未來將整合學校現有優勢與資源,致力各項校務之推動並力求精進,打造一個以學生為主體且又符合時代需求的學習環境。在董事會的支持下,本校擬重新規畫整體校園空間,於110學年起規劃拆除老舊校舍,並興建上下共十四層之「管理科技大樓」以開創更為寬闊、優質的學習空間。此外,為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之目標(SDGs),於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兼顧社會包容性與環境永續性。本校亦期在此永續社會發展之脈動中善盡大學教育的力量,將企業的良善治理、社會包容、循環經濟、能源轉型、環境共榮、數位革命、綠色金融、ESG等認知與理念,融滲於辦學的內涵中,為台灣厚實優秀人才,精實永續社會之發展,成為培育打造永續社會人才之卓越科技大學。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研發中心:整合化工系與生物科技所之資源,目前方向著重在發展生醫工程.生醫材料.醫療器材之研究發展.認證測試以及商品化過程。與各大醫學中心及醫療院所有密切之研究合作,參與人員有很多機會做進一步學習以及國際合作之機會 www.ntut.edu.tw/~hwfang
1980年7月,於本院第14次院士會議中,周元燊、刁錦寰、李景均等21位院士聯名建議設立「統計學研究所」,經會議決議通過,復提報第10 屆評議會同意,並奉總統1981年2月19日批准。嗣經聘請周元燊院士等13位先生組成設所諮詢委員會,周院士為主任委員,於1982年7月1日成 立籌備處,趙民德博士為籌備處主任。至1987年8月,籌備處已具規模,奉准成所,同時將名稱改為現行之「統計科學研究所」,由趙民德博士 任第1、2任所長。之後,魏慶榮博士擔任第3、4任所長(自1993年8月至1999年8月),陳珍信博士擔任第5任所長(自1999年8月至2002年12 月),鄭清水博士擔任第6任所長(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林國棟博士擔任代理所長(自2006年1月至6月),李克昭博士擔任第7、8 任所長(自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陳珍信博士擔任代理所長(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鄭清水博士擔任第9任所長(自2013年7月至 2016年6月),丘政民博士擔任代理所長(自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陳君厚博士擔任第10、11任所長(自2017年7月至2023年7月),楊欣洲博士於2023年7月擔任第12任所長迄今。
請參考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網站:http://www.ibms.sinica.edu.tw
本補習班創立於1999年,經營項目為國小課輔班、芝麻街美語、採小班制教學,為內湖區美語第一品牌。目前一個年級兩個班級,每班人數16人,為內湖國小單一學區。 2024年成立麗山旗艦校,學冠文理為國中部,小多佳為國小部,為麗山國中(小)單一學區。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財團法人旭日教育基金會的工作行列。
一、 強化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加值應用,開發產業關鍵技術與平台。 二、 推動農業科技產業鏈連結合作、服務及人才培育。 三、 強化新創事業輔導能量與行銷媒合。 四、 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國際合作、資源開發與整合及行銷傳播。 五、 應用生物資源開發飼料添加劑、生物農藥及生物肥料等農用資材。 六、 推動動物用疫苗、生物農藥等潛力產業發展。 七、 改善經濟動物生產體系,協助供應健康安全畜產品。 八、 提供國內外委託試驗服務。 九、 提供檢測檢驗技術服務,促成產業發展。 十、 促進國內外動植物有關之產業科技及產業策進相關之教育訓練與成果交流。
星睿生醫是一家開創性的生物科技公司,專注於外泌體(Exosome)技術在精準健康與功能性保健領域的革命性應用。我們傲視業界,不僅擁有領先全球的外泌體分離、純化與工程化專利技術,更將其轉化為一系列經科學驗證、安全高效的創新保養保健產品,旨在開啟人類健康的嶄新篇章。 星睿生醫致力於成為全球外泌體應用領域的領導者,透過尖端科技賦能個體健康管理,實現從預防、修復到優化的全面性生命品質提升。我們相信外泌體作為細胞間最精密的訊息載體,蘊藏著解鎖健康與活力的無限潛能。 * 獨步全球的專利技術平台 (Proprietary & Patented Technology Platform): * 高純度、高活性外泌體提取與工程化: 我們掌握獨家的奈米級分離純化技術,確保所獲外泌體具備極致純度與生物活性,並能根據特定健康需求進行靶向修飾與功能強化。 * 穩定性與生物利用度突破: 透過創新配方與傳輸技術,我們克服了外泌體應用中的穩定性挑戰,顯著提升產品的生物利用度和功效。 * 嚴謹的品控與標準化: 從細胞來源、培養、提取到成品,全程符合製藥級標準(GMP),確保每一批產品的均一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 前瞻性的科研實力與全球合作 (Cutting-Edge R&D & Global Collaboration): * 我們擁有一支由生命科學博士、細胞工程師、藥學專家和營養學家組成的頂尖研發團隊,深耕外泌體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 * 與國際頂級科研機構、大學及醫學中心建立深度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探索外泌體在抗衰老、免疫調節、組織修復、認知健康等大健康領域的無限可能。 * 精準健康管理理念的踐行者 (Pioneering Precision Health Management): * 星睿生醫不僅提供產品,更倡導基於個體需求的精準健康管理方案。專利外泌體保養保健品被設計為能夠精準作用於細胞層面,針對性地改善特定生理功能,而非傳統的廣泛性補充。 * 產品設計聚焦於細胞間通訊的優化、細胞再生能力的提升及身體內環境的平衡,從根源上賦能人體自癒與調節機制。 星睿生醫作為外泌體保健品領域的先行者和標準制定者,我們已成功開發並上市多款具備獨特功效、體驗反響熱烈的創新產品。我們持續引領行業發展趨勢,憑藉卓越的技術壁壘和前瞻性的市場佈局,預計將在全球保健品市場中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東弼資訊事業有限公司創立於2017年,主要營業項目為資訊整合產業項目,旗下橫跨家教老師經紀與民宿物業管理兩大事業體系。利用其在補教和民宿產業中深耕多年的豐富經驗設計資訊整合系統以達到流程自動化的目標。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Development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簡稱:生技中心、DCB )創立於1984年,是政府與民間共同捐助成立之非營利事業組織。生技中心創立宗旨為配合產、官、學、研各界,建構生技醫藥產業所需的重要環境設施、開發關鍵生物技術、培植延攬專業人才,以加速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為主要任務。
1960年6月1日,在胡水旺、徐千田兩位醫學博士,以及熱心醫學教育人士的奔走下創辦。從三間鐵皮屋開始,小自書本、玻璃管,大至土地、房舍,皆是由私人捐資而來。走過篳路藍縷的半世紀,北醫歷經了18屆董事會、9任董事長、10任校長,他們胼手胝足地開創北醫大各項非凡成就,相信在現任董事長陳瑞杰及校長吳麥斯的傳承下,將引領本校邁向國際! <願景> 成為國際一流醫學大學 <宗旨> 本校以培育兼具人文關懷、創新能力,及國際觀的醫療生技人才,從事醫療保健、生命科學研究,及服務社會之目標為宗旨 <學校定位> 以醫學教育為本,生醫臨床為用,具社會影響力的創新型大學 定義: 注重實際問題解決的教學與研究,具領先創新研發和強烈創業精神;能快速因應變化並獲取外在資源,使北醫成為社會與經濟發展動力。 內涵及目標: 教育:人文關懷、跨域多元、培養具廣度生醫人才。 研究:生醫轉譯、聚焦特色、厚植前瞻性研發量能。 生技:醫療創新、產業鏈結、建構生醫創業生態系。 醫療:智慧醫療、全人照護、引領精準大健康趨勢。 <核心價值> 人文關懷(Humanity) :以人為本,尊重生命,厚植人文與專業教育。 誠信正直(Integrity) :誠實為上,正直當責,堅持互信的組織文化。 創新卓越(Innovation) :勇於創新,承擔風險,追求卓越以引領時代。 團隊合作(Collaboration) :尊重多元,跨域協作,共創永續發展的目標。 社會服務(Service) :熱忱服務,影響社會,促進人類健康與福祉。
設校緣起 康橋國際學校自2002年創校以來,建立了最優質的雙語及國際教育口碑,已吸引無數世界各地認同康橋理念的家長,從新店的秀岡校區、康軒校區、青山校區,至內湖校區、新竹校區以及大陸華東校區,為臺灣最具指標性的雙語學校。龍騰學校董事會於2016年獲准成立「新北市林口康橋國際高級中等學校」,為臺灣地區唯一自幼兒園到高中(K-G12)一貫化的校區。以最優質的團隊提供最多元的課程,讓康橋的學子,無論選擇國內或國外升學,都能成為一流的學生,並有信心迎向美麗的未來。
本校經歷了逾半世紀的歲月,為臺灣社會培育眾多優秀護理、以及健康照護與管理人才。原名「國立臺北護理學院」,於2010年8月經教育部核准改名「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以邁向健康照護與管理特色的優質科技大學為發展願景,培育優質健康與管理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