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促進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暨世代合作績優獎-績優單位獎】,維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權益,建構友善就業環境。 1987年夏天,門諾醫院急診室一位未滿十六歲的少女被送來,她因為長感染性病併發骨盆腔炎,導致敗血休克,經過醫師全力救治才搶回少女的性命。更令人震驚的是這個女孩在八歲的時候,就被拐賣到台北娼館接客,過著暗無天日、悲慘的生活。 於是,幾位來自教會以及熱心公益的婦女,自掏腰包成立善牧協會,常常不顧自身的安危,走訪許多部落、社區,只要知道有誰家的女孩可能被賣,在沒有任何公權力的保護之下,她們甘冒危險去搶救,把她們帶到安全的地方,照顧並保護她們。 「善牧」一詞是源自於聖經,意思是好牧人。當年那群充滿愛心的婦女就是依循好牧人的精神,像照顧受傷的小羊一般,細心呵護被救回來的不幸少女。1994年善牧協會正式向內政部立案,成立「財團法人台灣基督教門諾會附設花蓮縣私立善牧中心」 我們深信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
『財團法人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是由「財團法人臺灣基督教門諾會醫院」於民國八十六年五月間捐助成立。門諾基金會成立的緣由,乃源自於「門諾醫院半世紀以來,所做的非醫療的社會關懷事工」傳統,其目的在於將醫療與社會福利體系結合,使「門諾機構」的服務體系,由急慢性醫療服務,延伸至長期照顧與各類社會福利服務事工,提供花東地區有需要的弱勢民眾一整全的連續性照顧服務。
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被譽為全國最具人文特色的運銷合作社,因為擁有純人工的「口訣拍賣」方式,吸引許多觀光客的佇足聽賞,同時也是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的新聞焦點。 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這些年來在理事主席李順德先生的領導、所有理監事的督促及所有員工的努力打拼之下,社務蒸蒸日上,業績長紅;服務品質不斷提升,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秉持著精益求精,不變則退的精神,這些年來因應時代潮流的趨勢,增添軟硬體的設施,提供產銷雙方一個優質的平台,在花蓮地區,贏得一致的好口碑。 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於日前更完成了一項創舉,建立了一間專業農藥檢測室於花蓮市果菜市場中,理事主席李順德先生認為,花蓮縣蔬菜運銷合作社有責任為消費者食的安全把關,農藥檢測需提升其數量和密度,透過公開透明的檢測程序,約束農民農藥的使用方法及維護消費者的健康。
【門諾巡迴醫療隊】 民國37年的時候,有一支由6、7人組成的醫療隊伍,首次出現在台灣東部的各個原住民部落;他們以一輛改裝的美國軍用卡車,作為載運美援的醫藥品與罐頭、牛奶等補給品之用,他們當中有外籍醫護人員、傳道人和翻譯員,在台灣醫療史上,他們是第一批以跋山涉水的方式,進入偏遠地區行醫的專業人員。「門諾巡迴醫療隊」就是這支隊伍的名字。而在民國43年以後,因著花蓮人的需要,將醫療範圍擴及至一般的平地人–-基督教門諾會醫院於焉成立。 【基督教門諾會醫院】 60年來,門諾醫院以「實踐耶穌基督的愛在最弱小弟兄身上」為使命,行醫傳道遍及花東各地。而在早年,醫院一切開支上的需要,多是從美國的教會、捐款者匯集而來,但是台灣的經濟日益興旺,美援的供應也就隨之停止。民國79年前後,門諾醫院面臨一次重大的擴建需要,於是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參與門諾醫院的擴建捐款。這段期間門諾醫院有幾項歷史性的轉變: 一、升格為總床數531床的區域教學醫院。 二、本土化轉型成功;儘管外籍宣教士、醫護人員,陸續退休或離開台灣,新一代門諾人依然堅守傳統精神。 三、興起了『新移民潮』,繼許多北美台灣籍醫師返國來到門諾醫院服務之後,許多歐美醫學人才亦受感召回國服務。 從前門諾醫院看到的需要–-是60年前,東部偏遠地區原住民公共衛生及急性醫療的需要;而現在,是60年後,整個東台灣的慢性醫療、長期照護、社會福祉,以致於藝術文化涵養及教育程度的提升。門諾醫院,紮根在東部半個世紀了,今後將以全人的需要,持續服務東部民眾。
黎明(New Dawn)意味著破曉的曙光、和著天使的讚美和祝福臨到花蓮這個瀕臨太平洋的教養院。黎明傳承門諾會為主以愛事人的使命,同時積極推動綠自然照顧 (green care),實踐愛己愛人愛地球的信念並積極成為身心障礙者與家庭的希望曙光,同時也提醒黎明的服務使用者及同工要有信心、愛心與盼望,在日常生活中落實「和平、互助、簡樸」的生命價值。 1977:基督教門諾會宣教士羅樂道夫婦借用門諾會美崙教會幼 稚園教室創立「黎明啟智中心」。 1986:國內外捐助,遷入未婚媽媽之家(現址)。 1992:內政部補助1.2億興建地下一層地上七層大樓, 1994年完工。 1997:更名為『黎明教養院』。 ◎服務部門 黎明教養院:負責黎明教養院安置服務,包括日間托顧、全日住宿。 黎明職業重建中心:負責身心障礙者庇護性就業與支持性就業等服務 黎明社區服務中心:負責身心障礙者自立支持與失智者之社區照顧服務 黎明向陽園:推動綠自然照顧的療癒 、 教育及社會服務及農牧生產作業。
五味屋 – 囝仔們ㄟ店」位於花蓮縣壽豐鄉豐田村, 豐田火車站前之日式閒置空間「風鼓斗」建築為空間, 以社區公益二手商店方式經營,作為鄰近村落兒童青少年的社區活動場所。 一棟原本殘破不堪老舊房舍,從嚴重漏水、白蟻侵蝕, 重整為古色古香孩子們願意來學習、成長的好所在。 2008年8/31開幕至今,五味屋的初衷不變 要做的買賣是–給社區孩子們一個真實的多元學習場域。 週末,帶著功課到店裡一邊做功課、一邊做生意。 在這裡,要學會鄉下孩子應該有的五種味道:天真、勤儉、感心、親切與好用; 要熟悉鄉村交易的本質–利中有情、情中有利。 藉由真實生活參與,培養孩子們的興趣–自行去開發選擇,學著玩、學著喜歡。 這裡沒有具體或系統化的計畫,眼前的需要,就是這裡的所有學習。 沒錢買展示架,就找舊紙箱,發揮創意做成各式各樣的展示架子; 颱風來了要防颱,學習找漏洞、補缺口; 東西賣完了、架子空了,學習募集物資、告訴別人自己的需要; 客人來了問東問西、殺價討便宜,學習應對進退、言語得宜。 孩子們在五味屋工作換得工作點數,可在店內以點數換取生活所需、 也用累積的點數與穩定的表現,贏得到外面參加活動、拓展視野的機會, 「靠自己努力獲得」是五味屋孩子簡單又驕傲的工作原則。 五味屋創立之初,由牛犁社區交流協會促成,營運步入軌道後, 與花蓮縣鄉村社區大學發展協會合作,兩協會策略聯盟。 主要業務營運則是與鄰近的東華大學攜手合作,在一群來自各方的志工參與下, 五味屋漸漸熱鬧起來。在這破舊的老屋子裡, 志工們只有一個單純的心願:牽起偏鄉孩子的手,讓他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德力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於2021年坐落中央山脈腳旁,千坪廠區、現代化設備、系統化管理、標準化作業流程等多管齊下,打造德力強高水準的招牌與品質;藉高標準的產線規格,創造全新團膳供餐風格,為花蓮地區莘莘學子製備健康、美味、衛生且富有在地氣息的餐食。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共興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行列。
2006 年「家咖哩」創業於花蓮美崙,致力推廣花蓮在地無毒有機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垂直整合,目標成為華人市場第一創新咖哩品牌,2019 年與新加坡亞洲五十名廚合作,推出新餐飲系列「定置漁場三代目」。
鈺暉公司創辦已超過二十年,在地經營剝皮辣椒、牛軋糖、小米酒等名產,並曾在花蓮市一心街口打造剝皮辣椒與小米酒的主題商店,目前專營剝皮辣椒與朝天椒醬的批發零售,是花蓮前三大的在地剝皮辣椒批發商家。 本著當時鈺暉創辦人的初心:『做出全家都可以安心食用的食品』 鈺暉兼顧保留自然蔬果原味、營養,運用在地食材,製作出多種不同口味的剝皮辣椒,幾經朋友們宣傳,成為花蓮在地知名商家。 目前除了自有的『迴瀾醬人』、『木叔叔醬工坊』品牌經營外,也與各餐廳店家合作提供適合食品的各式醬料、另協助小農進行農產品加工、品牌ODM與OEM產品,在擴大發展的道路上,歡迎有志一起在花蓮生活打拼的夥伴們一起加入。
GM國民菜市場以「GM=Good Morning 早安」為''品牌精神'',源自清晨菜市場裡最真誠的第一句問候。創辦人自小在農村長大,稻田奔跑,深知用心種殖出來的食材與台灣這片土地的''善''的價值,也相信一聲「早安」代表的不只是日常的開始,更象徵健康、美好生活的起點。 我們堅持提供新鮮、安心的蔬果與民生商品,讓每一位顧客都能感受到誠意與信任。除了商品,我們更注重人的價值——在國民菜市場,員工是最重要的夥伴。我們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友善的團隊氛圍,並鼓勵持續學習與成長。 「國民菜市場-華彤商行」誠摯邀請有熱情、有想法的朋友加入我們,一起打造屬於全民的生活市場,傳遞健康、溫暖與幸福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