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日本的和平之風,自1996年起,走進全球40多個國家與災區,只為向困境中的人們,遞上一雙溫暖的手。「風起時,我們在」跨越災難・共創和平。社團法人和平之風協會,陪您一同看見人道的溫度。
國際特赦組織是一項全球性的人權運動,在全世界超過150個國家當中,擁有超過1000萬支持者。國際特赦組織會員、支持者及人權工作者,共同致力於終結各種對人權的侵害。我們的理念是每個人都應享有世界人權宣言及其他國際人權標準所載的權利。同時,國際特赦組織獨立於任何政府、政治意識形態、經濟利益或宗教,經費來源主要來自於會員及大眾捐款。 歡迎訂閱我們的訊息: Facebook:AITW0528 Instagram:@amnestytaiwan Line:@amnestytaiwan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以協助友好或開發中國家經濟、社會、人力資源發展、增進與友好或開發中國家間經濟關係、提供遭受天然災害國家或國際難民人道協助為己任;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會各項援助發展透過投資融資、技術合作、人道援助及國際教育訓練等方式執行,並以本會基金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投資、融資,或是利用基金孳息辦理雙邊與多邊技術合作、人道援助或教育訓練等計畫。在執行上我們依循嚴謹的計畫循環步驟,除已簽約計畫繼續監督管理外,亦持續發掘符合策略目標及受援國區域發展需求的各項新計畫,強調成果導向,透過結合資金挹注與技術合作,達到發展之綜效。 我們協助友好或開發中國家進行不同領域的發展計畫,包括環境、公衛醫療、農業、教育、資通訊及中小企業等。 國合會積極藉由提升人力素質、強化組織能力建構,以加強援外的專業度,更努力提升成為提供技術層面專業建議供決策參考之機構。援外的專業精神也落實在計畫執行上,強調計畫的縱深度,落實技術轉移,有效運用我方之人力及資源,以在不同國家複製成功經驗。 國合會總部設於台灣台北,包含國內110位職員,以及派駐海外的151位專業夥伴實地執行各項發展合作任務。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und (TaiwanICDF) is dedicated to boost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enhancing human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economic relations in a range of developing partner countries. We also offer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provide aid in the event of natural disasters or international refugee crises. To carry out our mission, we offer a range of assistance that centers on four core operations: lending and investment, technical cooperation,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ur Fund is used to make direct or indirect investments and to finance lending operations. Revenues generated by the Fund are used to support our bilateral or multilater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projects,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operations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very new project from the TaiwanICDF proceeds according to a rigorous project cycle and is backed by mutual covenants signed in cooperation with relevant stakeholders. Our projects are designed to address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goals of each of our partner countries, pay due consideration to associated regional trends, and maximize results by employing the right combination of capital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Ultimately, our work is tailor-made to the local needs of each partner country. Our assistance covers a variety of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issues such as agriculture, public health and medicine,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n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e are also acting to improve human resources and build institutional capacity at the TaiwanICDF itself. We believe that as a stronger, more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we will be better placed to advise decision-making bodies within our government. Efforts to improve our own organization will also help us to deepen the coverage of our projects and transfer technological know-how on to our partners. We aspire to making the most effective use of manpower and resources, and replicating and adapt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rom one partner country to another. The TaiwanICDF is headquartered in Taipei, Taiwan. As of December 31, 2020, we have 110 domestic employees and 151 staff working at overseas missions.
▍認識世界展望會 世界展望會是一個援助、發展和倡議的全球性基督教組織,在六大洲、近100個國家共有3萬4,000多名工作夥伴,以夥伴關係合力服務最弱勢兒童及家庭脫離貧窮與危難,陪伴他們經歷生命的喜樂與豐盛。 ▍關於台灣世界展望會 1964年台灣世界展望會成立,在台灣資源最匱乏的七○、八○年代,透過匯集海外人士的愛心捐助,展望會深入偏遠山區、離島,關懷育幼院、兒童之家、痲瘋病院、從事山地醫療等工作,服務「貧窮當中的最貧窮」。隨著台灣經濟起飛,台灣世界展望會也在接受國外愛心幫助20年後,於1985年由台灣資助人、捐款人接手照顧國內孩子的需要。 1991年,台灣愛心開始資助國外貧困兒童,以實際行動將過去長期獲得的愛心支持,接力傳遞到世界上其他有需要的角落。從接受國外愛心幫助,轉型至援助國外需要,台灣世界展望會在台灣深耕60年,目前於全台設有4個辦事處、55個服務據點、11個政府合作案服務中心、3個學生中心、3個部落廚房、13個數位學習教室、21個青少年發展中心,範圍遍及都會區、濱海地區、山區及離島,是國內紮根最深、服務最廣的兒童關顧機構。 目前,台灣世界展望會透過全台各地約600名社工員的專業服務及深厚經驗,投入教育及營養支持、家庭發展暨社區培力、兒少保護、災害救助與家庭援助等事工,每年陪伴約4萬5,000名弱勢兒少與其家庭走過困頓,和他們一起遇見改變的希望。 而在資助人、捐款人投入愛心下,台灣世界展望會透過國外兒童資助計畫,和各國展望會合作進行中長期區域發展計畫,每年攜手逾200萬名貧困兒童及居民,共同經歷轉型性發展、邁向豐盛自立;同時藉由「飢餓三十人道救援基金」馳援天災、戰火、糧荒等人道緊急救援方案,一年幫助約1,500萬人度過生命中的難關。 網址:http://www.worldvision.org.tw 服務條款與政策:https://www.worldvision.org.tw/articles/category/16
我們是遠山呼喚,在世界偏鄉打造「以離開為目標」的教育改革,陪伴出身貧窮的孩子扭轉未來。 10 年前,我們前往尼泊爾震央,從零開始培養當地青年成立 NGO,進而翻轉區域教育環境,帶領 6,000 位孩子長期上學。 接下來,我們展開全新教育旅程,在東南亞各國培植社創青年領袖成立教育 NGO,帶更多貧窮兒童改變人生。 這趟旅程就像登頂,目標是一座影響世界的教育高山,相信有你的專業,可以創造跨越國界的教育改變!
Greenpeace 綠色和平是一個全球獨立的環保組織,自1971年創立以來,致力於透過非暴力行動與科學研究,推動積極變革,守護地球環境與世界和平。我們堅持不接受政府、企業或政治團體資助,只仰賴個人與獨立基金捐款,以確保我們行動的公正性與獨立性。 目前,我們在全球超過55個國家及地區設立辦公室,共同在氣候行動、森林保護、海洋守護、毒物防治等關鍵議題上發揮影響力。加入綠色和平,您將會和來自台北、香港、北京、首爾、東京以至世界各地的綠色和平夥伴一起,為地球發聲、創造改變。
溫世仁文教基金會致力於培育社會所需的人才,十多年來規劃推動各項培育計畫與系列活動,透過學術服務產業趨勢分析與人才價值前瞻研究等成果,定義出社會所需人才的六大指標「FIT+HUG」,並將其導入各項培育計畫。研究、 FIT三大特質代表的是「Friendly by nature」(真誠友善的本質)、「Innovative with diversity」(多元創新的思維)、「Technology-aware」(科技運用的認知);另外再加上HUG三大能力,分別代表「Human-centric approach」(以人為本作為)、「Uniting multiple domains」(跨領域整合)、「Global view with local act」(全球視野在地實踐)。 社群連結 www.linkedin.com/company/sayling-wen-cultural-&-education-foundation/
▋ 願景 | 為台灣培養有目的感的人才 能夠發展結合個人意義和利他助人的生涯願景 ▋ 使命 | 讓台灣每個孩子,不論出身環境 都擁有自主選擇生涯的權利 ▋ 策略 | 校園陪跑、地區深耕、產學連結 「三階段」打造台灣新時代人才陪跑系統
做為亞洲地區所建立的第一個國家級民主基金會,台灣民主基金會的基本理念是在全民共識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永續經營、具遠景並運作透明化的超黨派機構,透過凝聚政黨、民間組織的力量,共同為擴大台灣參與全球民主接軌及鞏固民主實績而努力。
社團法人臺灣國際文教創新交流協會(AICEE Taiwan)創立於2020年8月(內政部臺內團字第109005666號),以「教育文化」、「數位創新」及「國際交流」之三大核心理念,為提昇青年學生國際能力與累積國際經驗而努力。 臺灣國際文教創新交流協會是由具有豐富實務經驗的教育工作者、產業人士、學者專家及有理想的年輕創業家組成,並涵蓋教育文化、公共行政、財務金融、數位資訊、統計分析等領域。 協會自成立以來,從實體到數位的形式,從調查研究到實務推廣,藉由各種面向不斷推動創新業務,包含「國際典範人才影音專訪」、「國際教育大師論壇」、「航向藍海—臺灣教育展」、「臺灣大學校院國際化現況調查」等活動。 本會經營之網站與社群媒體 AICEE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aicee.org.tw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aicee.taiwan 藍海教育展:https://edufair.aicee.org.tw/ 藍海教育展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dufair.tw
財團法人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Center for Asia-Pacific Resilience and Innovation,CAPRI)於2022年正式成立於台北,積極以亞太地區觀點,深耕社會治理議題。作為台灣第一個國際化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旨在通過務實的比較研究,從亞太的觀點引領全球政策討論,推動創新治理,打造堅韌社會。作為一個非政府、超黨派的國際組織,亞堅會的研究聚焦亞太高收入社會面臨的政策挑戰,涵蓋公衛、創新、經濟和永續發展等互相關聯的議題。
英國在台辦事處致力於推動英國和台灣在貿易、投資、文化及教育等方面的往來及蓬勃發展關係,並為在台灣的英國公民提供實質的協助。 我們主要的任務之一是促進英國企業在台灣的商務發展。台灣是全球第十九大貿易經濟體,其高科技的實力和正在進行的國家投資計畫對英國企業是有助益的。 台灣市場開發度高,是英國企業進軍中國市場的絕佳跳板。台商在中國的長期投資,具有瞭解市場的優勢。台灣僅次於香港,2012年是中國第四大外來直接投資來源,占中國外來直接投資總額的57%以上,此外中國境內約有8萬家台商企業,占中國電子製造業的70%。 英國企業已與台灣合作進軍中國市場。英國被台灣視為是創意產業的世界領袖,而台灣與英國在教育與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深厚,台灣出國深造者之中,30%赴英國就讀。2009年實施入境6個月內免簽證的措施後,前往英國觀光的台灣旅客也大幅增加。 英國在台辦事處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與英國國際貿易部(DBT)合作,加強台英間的貿易關係。透過舉辦或協辦特定活動以及參訪行程,來促成台英雙方的商務關係。目前約有300家英國企業在台灣設有據點,包括各種產業,如金融與商業服務、資通訊、電信、基礎建設、環保科技、創意產業和航運業等。 同樣地,台灣企業也體認到在英國設置據點的好處,可以取得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產品、服務和技術。目前有超過180家台灣企業進軍英國,成為拓展全球業務的基礎據點。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Taiwan (AmCham), is a non-profit, non-partisan business organization dedicated to promoting the interest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 Taiwan. In the 70-plus years since its founding, AmCham has become the largest, most effective and dynamic foreign chamber on the Island. AmCham has more than 1000 members representing nearly 530 companies, and 27 working committees covering a variety of industries. 本商會為一社團法人,以促進美國僑民及美國人投資之業務環境及生產品質。以提供會員商業相關國內外籍資訊及定期舉辦會議,促進中美民間及政府交流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heck our website www.amcham.com.tw. Thank you.
美國在台協會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是一非營利性民間機構,於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美國政府改變對台灣的外交承認後不久成立。一九七九年四月十日通過的台灣關係法,授權繼續「美國人民與台灣人民之間的商務、文化及其他關係」。同時它也規定「由美國總統或美國各政府機關所進行或執行與台灣有關的任何計劃、活動或其他關係,應依據總統指示的方式及範圍,透過美國在台協會以完成、執行之」。美國國務院經由與該會所簽定的合約,提供美國在台協會大部份的經費及運作指導。而美國國會因制定台灣關係法,也在美國在台協會的運作上,擔任監督的角色。 美國在台協會在維吉尼亞州的阿靈頓,設有華盛頓總部 (AIT/Washington) ,在其對等組織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TECRO) 及美國各政府單位間,扮演聯絡的角色。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 (AIT/Taipei) 共有職員超過四百五十人以上,從事各種與美國利益相關的工作,包括商業服務、農產品銷售、旅遊服務及文化交流。美國在台協會也有一華語學校、貿易中心及圖書館。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在高雄設有分處 (AIT/Kaohsiung) ,負責當地商業推廣、旅遊服務和新聞文化工作。 請參考:http://www.ait.org.tw
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富邦人壽美術館基金會在分享的使命下開創所有創意與無限可能。 The Fubon Art Foundation is committed to integrating art into daily life and unleashing people’s creative potential. 藝術透過展覽、講座、活動、禮贈、文宣、廣播。以最為親近的方式進入大眾生活。 透過「質」的提升讓藝術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可以透過空間與色彩讓人自由欣賞,同時理解藝術可以增加更多日常思維,讓辦公室與公共環境也增添對於美好的分享與教育推廣的機會。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成立於1985年,為政府捐助設立的非營利機構。自2007年8月底,改組轉型納入臺北市政府運作後,以推動臺北的城市藝文發展為使命。 本會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之託,經營管理藝文館所包括:松山文創園區、西門紅樓、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剝皮寮歷史街區、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偶戲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蟾蜍山煥民新村、嘉禾新村、新北投車站、北投中心新村、北投梅庭、北投溫泉博物館,並策辦台北電影節,及設置台北市電影委員會、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TMS)。 因有公部門的參與和督導,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與一般民間性質基金會相較之下,更注重文化活動的公共性與市民的可及性,並多次推動開創性的城市藝術文化活動,是臺北市藝術文化發展的生命共同體。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Junyi Academy Foundation,簡稱均一)是一個致力於「讓每一位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的非營利組織。 我們相信教育不僅是學習學科知識,更是學習「如何學」的過程,而且應該是為每一位孩子量身打造的「個人化學習」,讓孩子成為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有能力為自己解決問題的終身學習者。於是在 2012 年,「均一教育平台」創立了,平台上的學習內容涵蓋國小到高中的數學、自然、語文到電腦科學等科目,數萬部學習影片配搭上練習題,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免費使用這些學習教材,落實真正的教育平權。 除此之外,配搭科技與軟體的技術,均一能協助老師與家長角色進化,透過數據分析即時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省時省力地創造「因材施教」的教育環境,讓老師把時間花在更需要的孩子身上,或教孩子那些更重要的、課本上沒寫的素養知識、品格教育等,真正落實個人化學習。 均一相信,沒有學不會的孩子,而是需要更合適的教育方式;我們也相信,教育最終將從個人延伸到群體,一個人人都是終身學習者的社會,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也成就社會更好的未來。 歡迎至官網了解更多資訊:https://official.junyiacademy.org/
開啟新視野‧貼近每顆心 。一九九八年七月一日,公共電視正式與國人見面。 我們立志成為 一個真正以民為尊的電視台。本會是一個獨立營運的民間組織,為全民提供以人為本,多元的高品質節目,以善盡公共電視服務公眾之責。
第一階段:中途之家 (1988-1992) 一群基督徒看見不幸少女的需求,建立全台第一所中途之家-勵馨園,開展收容服務,替少女們預備家園。 第二階段:反雛妓運動(1992-1995) 推動「反雛妓華西街慢跑」社會運動,促使勵馨版本的《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立法通過(及現行《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第三階段:少女保護行動者(1995-2001) 建立全國「少女希望網絡」並成立「蒲公英治療中心」,提供遭受性侵害及其重要他人諮商治療。 第四階段:Empower少女與婦女(2001-2008) 在多年的一線服務中,看見服務對象的需求,勵馨持續發聲、參與性別公義的行動倡議,積極實踐「充權」並開展協助婦女接軌就業的準備性職場。 第五階段:終止性、性別暴力 共創性別公義的社會(2008-迄今) 加入全球反暴力行動,並號召成立「亞洲婦女安置網路(ANWS)」持續倡議與致力終結社會中所有性/別暴力行為與壓迫,建立性別公義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