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夢想公益協會」創立於2012年,立志成為微型社福的支持者。 協會是由多家網路公司與眾多捐贈電子發票的捐贈人共同支持運作。 多年來實地探訪全台 超過3000家 社福團體,協助公益募款專案,堅持不收任何募款手續費,募款款項100%到社福團體且後續查核確保專款專用。 2021年起開始協助微型社福定期定額捐款、財務會計、行政後勤,並持續發掘前線需求給成為強而有力的後盾,秉持著使命『讓所有的微型社福都無後顧之憂』持續前進。 ▎一起夢想影響力 ❶ 累積募款金額超過二億三仟萬元 ❷ 直接受助弱勢超過19萬人 ❸ 啟動公益專案超過1000檔 ❹ 合作社福單位夥伴超過700個(截至2025年1月) 立案字號台內社字第1010278037號 114年勸募字號衛部救字第1131364067號
Impact Hub Taipei 成立於 2015 年,隸屬全球最大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網絡 Impact Hub Network,據點遍布全球主要城市。作為專業的創業支持組織(Entrepreneur Support Organization, ESO),持續協助並培育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以及影響力創業團隊。 以「社會影響力」為核心使命,提供三大服務: ● 共享辦公空間:提供彈性、共創的辦公環境,促進創業者之間的啟發、連結與合作,形成具社會影響力的社群。 ● 育成與加速器計畫:結合資金資源的孵化與加速方案,支持專注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的創業團隊,協助擴大其影響力。 ● 溝通與倡議:串連不同領域的利害關係人,透過活動及合作推動社會創新,觸及更廣泛的大眾。 Impact Hub Taipei 分別於 2018 年及 2023 年通過 B 型企業認證,並持續與全球 B 型企業社群攜手,共同推動更包容、公平及永續的經濟體系。
以播種育成的理念,培育、輔導與協助貧苦弱勢學童就學、提升學習環境、與生活照顧,獎助表現優異學生以及鼓勵優秀文化藝術創作之團體。以關懷與愛心協助社會之貧病殘疾等弱勢族群,具體落實對兒童、青少年老人與身心障礙者的照顧與關懷。
One-Forty 是一個關注東南亞移工的非營利組織,於 2015 年 7 月成立。One-Forty 致力於培力東南亞移工,讓移工在台灣有機會能夠持續學習實用的知識技能,除了適應在異鄉的生活,回鄉後更有能力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為自己與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One-Forty 也定期籌劃各式文化交流活動,創造台灣人與東南亞移工的互動、交流與同理。也透過品牌設計與故事採訪,打開台灣民眾認識東南亞文化的窗口,建立更完整的國際觀,希望讓台灣成為一個更多元包容且實質友善的社會。
淨零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間聚焦在 「教育推動 × 顧問服務 × 永續人才媒合」的公司,我們以溫暖的方式將「碳」與「人」連結,透過創新與實踐,打造台灣最接地氣的淨零行動平台。
公益組織 Skills for U(社團法人國際技能發展協會)願景是打造一個技能驅動的公平社會,讓驕傲技職成為產業發展的強大力量;使命是技職人才培育,讓產業成為教室的延伸,為技職青年打造進入高成長產業的最短路徑,消弭學用落差,促進社會流動。
溫世仁文教基金會致力於培育社會所需的人才,十多年來規劃推動各項培育計畫與系列活動,透過學術服務產業趨勢分析與人才價值前瞻研究等成果,定義出社會所需人才的六大指標「FIT+HUG」,並將其導入各項培育計畫。研究、 FIT三大特質代表的是「Friendly by nature」(真誠友善的本質)、「Innovative with diversity」(多元創新的思維)、「Technology-aware」(科技運用的認知);另外再加上HUG三大能力,分別代表「Human-centric approach」(以人為本作為)、「Uniting multiple domains」(跨領域整合)、「Global view with local act」(全球視野在地實踐)。 社群連結 www.linkedin.com/company/sayling-wen-cultural-&-education-foundation/
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Junyi Academy Foundation,簡稱均一)是一個致力於「讓每一位孩子都有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的非營利組織。 我們相信教育不僅是學習學科知識,更是學習「如何學」的過程,而且應該是為每一位孩子量身打造的「個人化學習」,讓孩子成為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有能力為自己解決問題的終身學習者。於是在 2012 年,「均一教育平台」創立了,平台上的學習內容涵蓋國小到高中的數學、自然、語文到電腦科學等科目,數萬部學習影片配搭上練習題,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免費使用這些學習教材,落實真正的教育平權。 除此之外,配搭科技與軟體的技術,均一能協助老師與家長角色進化,透過數據分析即時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省時省力地創造「因材施教」的教育環境,讓老師把時間花在更需要的孩子身上,或教孩子那些更重要的、課本上沒寫的素養知識、品格教育等,真正落實個人化學習。 均一相信,沒有學不會的孩子,而是需要更合適的教育方式;我們也相信,教育最終將從個人延伸到群體,一個人人都是終身學習者的社會,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也成就社會更好的未來。 歡迎至官網了解更多資訊:https://official.junyiacademy.org/
我們是遠山呼喚,在世界偏鄉打造「以離開為目標」的教育改革,陪伴出身貧窮的孩子扭轉未來。 10 年前,我們前往尼泊爾震央,從零開始培養當地青年成立 NGO,進而翻轉區域教育環境,帶領 6,000 位孩子長期上學。 接下來,我們展開全新教育旅程,在東南亞各國培植社創青年領袖成立教育 NGO,帶更多貧窮兒童改變人生。 這趟旅程就像登頂,目標是一座影響世界的教育高山,相信有你的專業,可以創造跨越國界的教育改變!
台灣數位文化協會(ADCT)為台灣數位文化推廣及社會創新議題驅動的先驅,藉由各種活動的倡議,與國內外公民營單位合作和文化架接,在產業、社群、個人等分眾文化議題裡,為台灣數位族群及社會創新,研擬最好最適合的方案並落實為行動。 我們關注非營利組織培力、數位應用、新科技發展、募款策略、社會創新工程,並持續成長擴散影響力。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 (簡稱商研院) 為國家級服務業研發智庫,基於「建立服務業發展基石,創造高品質、高附加價值之服務業創新能量並整合資源,加速服務業知識化,提升國際優質競爭力」之成立宗旨,於2007年12月正式成立。 商研院以「前瞻、創新、國際化」三大主軸,作為產、官、學、研間相互支援的平台,引進各界能量與鏈結資源,為政府提供政策建議,並為服務業者提供全面解決方案,開創服務業的新藍海!
來自日本的和平之風,自1996年起,走進全球40多個國家與災區,只為向困境中的人們,遞上一雙溫暖的手。「風起時,我們在」跨越災難・共創和平。社團法人和平之風協會,陪您一同看見人道的溫度。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成立於1985年,為政府捐助設立的非營利機構。自2007年8月底,改組轉型納入臺北市政府運作後,以推動臺北的城市藝文發展為使命。 本會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之託,經營管理藝文館所包括:松山文創園區、西門紅樓、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剝皮寮歷史街區、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偶戲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蟾蜍山煥民新村、嘉禾新村、新北投車站、北投中心新村、北投梅庭、北投溫泉博物館,並策辦台北電影節,及設置台北市電影委員會、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TMS)。 因有公部門的參與和督導,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與一般民間性質基金會相較之下,更注重文化活動的公共性與市民的可及性,並多次推動開創性的城市藝術文化活動,是臺北市藝術文化發展的生命共同體。
面對中國日益升高的武力威脅,強化戰爭意識與防衛信心是眼前的當務之急。積極做好應戰準備,才是維持和平最好的策略。 黑熊學院旨在推廣民防教育,辦理教育課程及知識內容出版。 戰爭不是少數人的事,保衛台灣是每個台灣人的事。每個人都有能力也有責任,在戰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願台灣成為自由之地、勇者之鄉。
2012 年,島內散步從大稻埕開始首場導覽,至今接待 110,000 人次收費導覽,設計 400 條文化導覽及小旅行路線,服務 500 組+企業客戶,合作 300 位各專業領域的導覽員,及各地方創生團隊,擅長規劃「食物、水資源、文化資產、多元共融」四個與「人」相關的永續活動,可協助企業客製且快速規劃員工旅遊、Team building、外賓接待、ESG 整合服務,以提升團隊歸屬感、傳達企業永續理念。我們期待引領企業、民眾認識台灣土地美好,並透過有意識的消費與行動促進地方永續發展。
▌無國界醫生是一個獨立的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MSF),即英文「Doctors without Borders」,中文譯為「無國界醫生」,致力為受武裝衝突、流行病、傳染病和天災影響,以及遭排拒於醫療體系以外的人群提供緊急醫療援助。無國界醫生只會基於人們的需要提供援助,不受種族、宗教、性別或政治因素左右。 我們的行動建基於醫療道德,以及中立和不偏不倚的原則。我們不會偏袒任何一方,力求為最有迫切需要的人們提供援助。在衝突地區開展的專案,我們並不接受直接牽涉到衝突的政府或其他派別的資助。 1971年,一群記者及醫生在巴黎成立無國界醫生組織。至今,我們有將近68,000的工作夥伴在世界各地參與行動。 ▌ 無國界醫生在台灣 2016年4月,無國界醫生組織於台北設立辦事處。2019 年正式成立財團法人無國界醫生基金會。 無國界醫生台灣辦公室專注於三個任務: 1) 積極與台灣公眾和公民社會接觸,就全球人道危機和衛生緊急情況進行宣傳、支持和倡導; 2) 招募台灣的醫療和非醫療人員,派遣至現場項目工作; 3) 從台灣捐助者籌款,直接支持無國界醫生的社會使命和醫療人道活動。 ▌ An international, independent medical humanitarian organization 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MSF) translates to Doctors without Borders. We provide medical assistance to people affected by conflict, epidemics, disasters, or exclusion from healthcare. Our teams are made up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health professionals, logistic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 bound together by our charter. Our actions are guided by medical ethics and the principles of impartiality, independence and neutrality. We are a non-profit, self-governed, member-based organisation. MSF was founded in 1971 in Paris by a group of journalists and doctors. Today, we are a worldwide movement of nearly 68,000 people. ▌ MSF in Taiwan MSF opened a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aipei in 2016 and became a Foundation in 2019. MSF Taiwan office focuses on 3 key pillars: 1) Active engagement with Taiwanese public and civil society on global humanitarian crises and health emergency for awareness, support and advocacy purposes; 2) Recruitment of skilled Taiwanese medical and non-medical staff to dispatch to field project; 3) Fundraising from Taiwanese donors to directly supports MSF Social mission and medical humanitarian activities.
200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Muhammad Yunus)以及他所創立的格萊珉銀行(Grameen Bank,意為「鄉村銀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表彰他們「從社會底層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至此,尤努斯教授三十多年來致力於改善窮人處境所做的各種嘗試與工作開始在各界引起廣泛的注意與迴響,最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向世人證明──透過社會型企業來達成特定的社會目標、解決社會問題是可行的,格萊珉銀行的運作機制確實可以終止貧窮的惡性循環,而無貧社會絕對是一個可能實現的夢想。 身在台灣的我們,有感於台灣「M型化社會」問題日漸嚴重,貧窮線以下的弱勢族群有與日俱增的趨勢。這些社會底層、無能力提供抵押擔保的無收入或低收入者,是不被傳統的銀行與資金市場信任的對象,無法獲得能夠自主賺取收入、改善經濟的最基本的投資金;而社會大多數公益事業團體仍然仰賴企業捐款維持運作,資金用罄就沒辦法繼續推動計畫。因此,貧窮者很難有脫離貧窮、結束困苦命運的機會。 受到尤努斯教授及其格萊珉事業成功經驗的激勵,我們成立「台灣尤努斯基金會」期許在台大力推廣尤努斯教授及「格萊珉銀行」的運作模式及理念,並藉由籌辦一系列推廣該理念的公益慈善活動,在社會大眾心中種下行善的種子,以促進財團法人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建立,並實踐尤努斯教授「無貧社會」的理想。
成立36年,產基會秉持著協助產業有效落實環安責任,進而創造綠色價值的初衷。我們關心台灣並接軌國際趨勢,從污染防治、環境/職安管理系統、資源回收體系、清潔生產、綠色設計、節能減碳、碳/水足跡、企業社會責任、綠色工廠、低碳城市到循環經濟,我們和政府、產業合作,提供全方位的專業輔導/訓練與諮詢服務,建立每項議題的里程碑。多年來的耕耘,我們已累積豐碩的成果和優良的口碑。 產基會每位同仁都為我們努力的目標和方向而感到光榮,我們是台灣頂尖的專業顧問團隊。為了追求更好,現在,我們邀請您的加入,和我們共同為台灣的綠色競爭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