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生產結球萵苣,導入計劃生產、集中管理的概念,將產銷班轉型成小農為核心的企業體,和農民契作保價收購,目前契作農戶已經有300戶,面積高達350公頃。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保證責任雲林縣麥寮果菜生產合作社的工作行列。
琦詮有限公司目前朝發展成專業有線電、無線電科技產品批發零售,目前工程包含六輕工程、駐廠,服務遍達全省。培養工程專業人才,抱持著專業技術、穩定發展的精神目標邁進。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提供舒適的住宿環境、良好的工作環境、更提供學習及成長的機會,歡迎優秀的您一起加入琦詮的團隊。
相信農業可以是個志業,找到堅持的動力,以雙手打造屬於台灣這片土地的驕傲。從傳統農業轉換精緻化農業,致力於生產履歷及農藥控管的落實,安心食材是我們堅持的信念。 我們竭誠歡迎對工作有理想、有熱情的生力軍,加入我們的團隊,與公司共同成長。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 雲林縣私立美奇幼兒園的工作行列。
本公司創立至今,本著提供良好的品質及專業的態度,給予客戶最好的產品,秉持著穩健發展、追求企業永續經營及成長為理念,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我們的工作行列。
艾力克電機由2012年創立至今,從事電力能源供應相關的機電設備檢驗維護服務,10多年來致力於提供客戶優質完善的檢測保養服務,與時俱進,並因應法規的變化推出新的測試方法服務客戶,使客戶用電設備能優於能源局的法規要求之上,提升用電品質的安全。 我們的企業文化是建立在誠實與尊重的基礎上;抱持對每項工作全力以赴及確實的精神,以達到對客戶與合作夥伴的承諾。我們是由一群認真專注的工作團隊組成,人員組織年輕,工作氣氛活潑有朝氣,非常歡迎想學一技之長,想學AI無法取代的技術服務的夥伴加入。 ~ 歡迎加入我們這個大家庭 ~
千巧谷處於農產富饒的雲林縣,店址崙背鄉更是典型的農業鄉鎮。崙背鄉是全台第二大的專業酪農區,酪農戶50多戶,也是全台第一個設立乳牛專區的鄉鎮。千巧谷選用來自在地酪農區的新鮮牛乳,研發一系列的鮮乳製品伴手禮,並將在地客家文化融入在產品及包裝上,期望將鄉村的純樸美、在地的人文風情分享給大家。並藉由不斷的創新,讓顧客感受到我們的用心! 千巧谷烘焙坊成立於2003年,至今已經21年,目前共有五間門市及一間休閒農場,休閒農場成立於2016年1月。千巧谷烘焙坊也分別在2010年、2013年、2014年、2017年、2019年,並得到雲林縣十大伴手禮獎及名店獎。 以下為實體門市: (一) 牛樂園休閒農場,地址:雲林縣崙背鄉羅厝村東興182-32號,9:00~19:00。 (二) 崙背門市,地址/營業時間:雲林縣崙背鄉建國路28號,9:00~22:00。 (三) 麥寮門市,地址/營業時間:雲林縣麥寮鄉中山路272號,9:00~22:00。 (四) 田中門市,地址/營業時間:彰化縣田中鎮復興路726號,9:15~21:45。 (五) 古坑門市,地址/營業時間:雲林縣古坑鄉五鄰新興100號,9:00~21:00。 (六) 西螺門市,地址/營業時間:雲林縣西螺鎮西螺服務區(國道1號北上) ,9:00~21:00。
本園位於雲林縣麥寮鄉,創立於民國71年,我們創辦的基本精神,在於兒童基本人格與品德的養成,建立孩子的自信,讓孩子享受成長的喜悅。 本園改變舊式的教育方法,採用開放式教學,針對孩子的年齡各別差異設計學習方式,激發孩子自己主動探索學習,使孩子獲得全人發展的教育理念。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威力教育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附設雲林縣私立威力文理短期補習班的工作行列。
語響力文教創立旨在提供專業的英語教學, 不論是在學兒童/學生亦或是大學生/社會人士等, 針對學習者的情況與需求給予專業建議與協助。
本公司成立於1994年11月,於台北、桃園、麥寮及高雄設有辦公室,專業代理國際知名之工業儀器儀錶、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及相關設備。公司注重人才養成及團隊合作,藉由完整的內部教育訓練,由資深同仁帶領新進員工了解內部制度、公司產品及產業趨勢,使得每位同仁皆有發揮空間;同時也根據世界的脈動及政府的法令,不斷更新相關制度及流程,企盼與員工共同成長、並能永續經營。 「世界級產品、世界級服務」為我們的宗旨,二十年來秉持優質服務的熱誠,引進國際知名品牌之儀控相關產品,提供技術諮詢、各類技術資訊及優良的售後服務,深獲客戶好評,客戶遍佈兩岸石化業、電廠、化工、鋼鐵、煉油、天然氣、造紙等各大企業。 2003年12月於高雄仁武設置服務中心,設有世界級品質之閥檢測設備及相關機組,人員維修技術及管理品質均獲國際認證,專業經營各相關設備之技術諮詢、維修、組裝及閥門自動化服務。 本公司素以品質精進為本,制定合理流程規範,追求卓越,於2005年取得ISO 9001認證。 定期安排國內外各類相關訓練課程,取得各類技術認證,提升競爭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保證責任雲林縣乳牛生產合作社」的工作行列。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宏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行列。
集貨可居真善美 提起台灣養豬事業,就不能不提雲林麥寮。麥寮鄉為全國最大畜產區。為何麥寮會成為 養豬大鄉,有其歷史及地理背景 …… 「民國 60 年以前的麥寮,純粹以農業耕作為經濟發展主軸,但位處台灣極西,地理位置 邊陲,加上海風肆虐,尤其是每年 10 月後颳起東北季風,沿海地區幾乎無法種植作物,等於 農民下半年就無法收成。當時的行政院蔣經國院長巡視麥寮鄉,看見鄉民生活困頓,遂提出 『加速農村建設』的政策,民國 61 年創設農漁牧綜合經營專業區,由農委會前身、中國農村 復興委員會輔導,麥寮鄉民飼養家禽家畜後,肥料排入魚塭滋養浮游生物及水中動植物,進 而成為魚隻天然飼料,而魚池中的沃水導入農田又能灌溉作物,終於使麥寮鄉民經濟稍有改 善,在農漁牧綜合經營方式之下,麥寮逐漸成為養豬最大鄉。」 集美農牧場、農產有限公司林松村董事長對於麥寮鄉歷史背景,侃侃而談。他出身教育界, 從事百年樹人的教育工作,而後轉公職,曾任麥寮鄉長,對於這塊土地投入深厚的情感,最 能體會畜牧業對麥寮經濟發展極其重要。 從教職轉任公職的林董事長,是如何投入農畜飼料產業?「先父是一名手藝精湛的西服 裁縫師,乍聽雖與農牧業無關,但由於與生俱來的究極細膩個性,以及敏銳聰穎的天分,在 因緣際會之下,逐漸步上農牧創業之路。」 裁縫師傅如何成為養豬大戶? 說起這段傳奇的歷程,就得提到集美飼料廠的創辦人林編先生。民國 30 年就在麥寮經營 布行、專作西服裁縫。雖有些不良於行,但手藝精湛,別人做一套西裝要六尺布,但林創辦 人十分聰穎,同樣的布他能做出一套西裝外加一件褲子。對光復後物資極度缺乏的台灣,這 是極大的能力與優勢。 「不過先父認為光靠手藝一件件車縫的西服產業難以做大,於是他在西服店一邊販售飼 料豆餅、花生餅,可說是集美飼料的前身。後來進一步飼養豬隻,規模雖小僅有 10 幾隻,一 步一腳印認真踏實的去做。」林董事長說,他與家族成員從小就學著養豬,也奠定日後集美 發展的基礎。 以前養豬規模小,但林創辦人卻已具備企業化觀念,引進全麥寮鄉第一台粉粹機攪飼料 養自家的豬,提供豬隻完善的營養,在用心飼育下,集美農牧場越做越順遂,甚至是麥寮鄉 第一個依政府規定申請的養豬戶。 「至民國 80 幾年,全台灣豬隻估計達 1000 萬頭,直到民國 86 年口蹄疫爆發,政府鼓勵 離牧,頭數從 1000 萬驟降至 6、700 萬,光是麥寮,從口蹄疫爆發前約 60 萬頭、驟降至 10 萬頭以下,經過多年努力,如今約有 40 萬頭。」集美農產有限公司林容新經理說。 口蹄疫 讓產業歸零重整 林董事長說,口蹄疫對養豬業衝擊極為巨大,之前有外銷日本需求,所以才有 1000 萬頭 的數量。口蹄疫疫情控制已達 20 年,但台灣豬已錯失出口競爭力,目前是供應國內市場為主。 「口蹄疫後的集美可說是完全歸零。民國 86 至 96 年十年間,公司慘澹經營,但看待這段 過程,也算是老天給的考驗。」具備獸醫資格、從小就在牧場長大的集美第二代林容新經理 說。「以前台灣養豬戶用傳統觀念飼養,對疾病控管較未落實。以集美為例,這 10 年來為了 要讓豬隻吃得安心健康、精省飼育成本,集美籌建飼料廠,正式從農牧場跨足飼料業;因為 是給自己的豬吃,製作格外用心。」 飼料廠林欣逸廠長進一步補充,「為了提升育成率,我們把管理模式整個做調整,全 面以電腦管理,統進統出全面自動化,防疫上也做足功課,牧場以水濂式、密閉式為主;餵 養方式也由粉料提升為營養吸收佳、浪費率低的粒料,讓豬隻更健康。無論是軟硬體的提升, 就連飼料製造機器也一併更新,投入金額雖龐大,但這是飼料廠必要的進步。」 從人對豬 晉升為人對人的管理藝術 同樣也是集美家族的一份子、從小就養豬的林松泉副總經理,用一句話精闢地點出農牧事業的發展規劃:「養一點豬是『人對豬』,養一堆豬則是『人對人』,重點在於牧場管理。」 林副總經理說,集美人自我要求嚴謹,即使養豬經驗深厚,但勇於學習,跟上時代腳步。 「從豬場動線,豬隻移動、飼料成份調整,到疾病管控等,都以電腦做到全面自動化,連牧 場溫度都交由電腦,場內一舉一動都透過連線 ,就算人出國也能管理豬場。」 電腦幫忙管牧場,人就更有時間上課、精進技術。集美每個月都請專家教授做員工訓練, 每個禮拜開會討論牧場營運現況,分享產業新知與願景。 「目前集美飼料除了生產自家牧場所需的飼料,也為大農戶做飼料代工,依客戶配方生產。 集美也積極研發新產品,用在自己豬場,可以立即改善使產品更優質,獲得的經驗值也樂於 和客戶分享。」林容新經理感性地補充道,集美從小農起家,經營團隊雖然以家族為主,但 也衷心期盼麥寮農牧業穩定發展,所以經營團隊中多具備專業背景,也密切與嘉義大學、屏 科大、中興及台大等大學進行產學交流及建教合作。「若有客戶提出問題,由集美第一線處 理,而在集美身後還有學校 、檢驗單位支持,一起來幫客戶解決問題。一個產業要發展得好 須由企業帶頭再分享農戶,客戶賺到錢才能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