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大劇團成立於2009年6月,主要發起人為知名電視製作人王偉忠與劇場編導謝念祖。未來將結合電視與劇場資源,製作具有市場性、開創性之作品。 希望未來藉由每場作品的演出,讓我們能將觸角伸入各個社會角落與議題,盡綿薄之力為百姓們發聲,喚起社會大眾的意識與關懷。此外也希望能藉由劇團與政府機關、企業社會團體們的合作,將我們對劇場的熱情,轉換成一種無形的力量,為社會做出更多具有意義和幫助的表演。
讓表演成為產業,讓劇場走進生活 綠光劇團深耕台灣劇場三十餘年,從《人間條件》系列到《台灣文學劇場》《世界文學劇場》,累積超過五十齣原創作品,開創全民「一年一度進劇場」的文化儀式,也讓舞台成為許多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記憶。 創作需要持續被支持,才能打造永續共生的營運模式。綠光近年轉型為綠光創藝股份有限公司,自身創作外,也能將累積的資源,陪伴更多值得推薦的創作。 綠光創藝將持續推出中文音樂劇、國民戲劇與全台巡演計畫,並於2025年啟動「綠光嚴選」,出品具潛力的團隊與創作者,讓新生的能量延續發光。同時也積極拓展劇場與文學、影視、音樂的連結,開啟作品多元的延展與對話。 劇場不只是舞台,而是一個孕育未來的所在。綠光創藝期盼與理念相近的夥伴同行,共同守護並延續台灣文化的力量。
國家兩廳院於1987年落成,開啟臺灣表演藝術邁入專業化的先聲。 兩廳院是臺灣最成熟的國際級藝術中心,也是亞洲具指標性的當代劇場,無論當代或傳統、原生或外來,都在兩廳院的舞臺上共生,且深受臺灣觀眾青睞。這片土地的自由與開放讓多元文化彼此對話,自由帶來空間,開放帶來思考,是兩廳院存在的立基,也讓兩廳院成為亞洲最自由與開放的文化場景。 兩廳院場館成長週期 第一階段(1987-2003)是「求生期」(Survival Period)。兩廳院在落成初期,開拓臺灣表演藝術朝往專業化前進,並以帶動藝文生態發展、培養觀眾為使命,將「節目演出」設定為場館唯一核心,並大量引入國際重要節目。 第二階段(2004-2019)是「維持期」(Maintain Period)。2004年,兩廳院成為行政法人機構,由此開啟第二階段。兩廳院借重專業團隊,在執行公共政策的原則下,思考如何經營國際級場館並與生態維繫正向互動關係,將「節目演出」設定為場館核心外,再輔以「周邊服務」,開啟觀眾專業服務,並大幅改善硬體規劃。 第三階段(2020-)是「影響擴散期」(Inevitable Period)。創造文化與生活對話的機會,提出「節目演出」、「學習推廣」、「場館管理」三大方針,帶動產業正向發展,成就「亞洲具指標性的文化品牌」(A Cultural Brand of Asia)。 ※依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第16條及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之規定,配偶或二親等內之親屬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監事,請勿投遞本場館職缺。
【關於我們】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是一個市民引頸期盼,屬於臺北市的國際級表演場所。 在知名建築師庫哈斯操刀下,以當代最新技術與觀念規劃設計,在這裡各種藝術表現將被包容,新世代藝術家與新世代民眾,在參與表演藝術的過程,豐富著臺北市的文化風貌與藝術創作的潛能。 以「3+1」劇場設計為主軸,1500席大劇場和800席多形式劇場可各自獨立運作,也可互相連通,合併為一座2300席的超級大劇場。另一座800席鏡框式劇場,則配置獨樹一格的球形觀眾席。建築內一條貫穿劇場後台的環狀公共參觀動線,可一窺舞台設備、後台運作和排演場景,突破框架,重新界定觀看的認知。 北藝中心從臺北出發,放眼亞洲連結國際,藉由文化藝術與全球一流都市接軌,蘊生無限藝術創意,激發城市文化活力,成就臺北天際線上的城市新地標。 【與我們同行】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舒適的工作環境外,我們致力提供一個讓員工充分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各個優秀有夢想的夥伴們一起加入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行列。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98年2月,秉持「讓風吹動,迎風向前走」精神,努力發展臺灣特有的藝術環境與文化,以鼓勵藝術文化創作,推動藝文欣賞風氣,並普及藝術教育為宗旨。 成立至今累積參與的觀眾人數已經超過1000萬人次,演出地點除了遍及臺灣外,也持續在國際舞台讓世界看見臺灣,曾赴紐約、巴黎、香港、澳門、北京、上海、廣州、杭州、中山、廈門、鐵嶺等地,展現臺灣兒童劇場的創意與特色。在走向國際的同時更深耕臺灣,積極推動偏鄉兒童戲劇教育計畫,開發藝術欣賞人口。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98年2月,以「讓風吹動,迎風向前走」的精神,2006年發起【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將國家劇院級的舞台演出帶到臺灣每個鄉鎮給大人小孩觀賞,至今仍持續著。 2012年底,有感於臺灣首次吸毒年齡下降至12.5歲,每一個孩子染毒後的矯正成本高達500萬,發起【紙風車青少年反毒戲劇工程】,透過捐款,集合眾人之力,以戲劇表演將反毒觀念用青少年習慣的語言推廣至全國國中學子心中。 2014年發起【紙風車臺灣鄉村卡車藝術工程】,將將卡車打造成一台可以上山下海的舞台車,結合數個表演團隊,至全臺鄉鎮市區演出。2017年9月更前進馬來西亞,讓世界認識臺灣的多元文化與豐沛的藝術生命力。 突破劇場藝術形式 為表演藝術創新發展 自2009年起,紙風車共推出四項大型創意互動展覽,包括【紙風車格列佛人體藝術探索館】、【紙風車恐龍藝術探索館】、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紙風車幸福毛毛蟲】與【紙風車動物昆蟲創意展】,其中【格列佛人體藝術探索館】除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其結合319鄉鎮巡演的精神及迴響,也使紙風車基金會榮獲第五屆總統文化獎創意獎的肯定。 策劃執行各類大型文化藝術活動 呈現表演藝術豐富風貌 除了自辦大型展覽外,也陸續應各縣市政府邀請共同策劃大型藝術活動,例如:2002-2007年經營管理百年古蹟「紅樓劇場」,為國內閒置空間再利用,開創最佳範例、長達十年之久的「臺中兒童藝術節」、2015年起連續四年的「新北市兒童藝術節」、「2016新竹市兒童藝術節」、2016年「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2016基隆童話藝術節」、「2017臺北燈節西城嘉年華大遊行」、「2018桃園農業博覽會鵝媽媽齊步走大遊行」、「2018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開幕演出」、「2021台灣永續行動周」、「紙風車返校日—線上劇場」……等活動。透過視覺上的震撼刺激,實境互動的體驗,陪伴所有大人小孩重新感受藝術與創意美學的可能,為藝術而感動!2022年台灣燈會【衛武營愛虎親子創意特區】吸引超過160萬人次到訪,其中【紙風車愛虎遊行】更是被讚譽為台灣迪士尼。 結合眾人之力,透過藝術與創意美學,讓大人跟小孩都打從心底露出笑容! 未來,持續為臺灣的文化、藝術,盡一份心力。
國家交響樂團(NSO)的前身「聯合實驗管絃樂團」成立於 1986 年,集合優秀新生代音樂家,以打造頂尖交響樂團為目標;2005 年成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附設團隊,2014年4月改隸國家表演藝術中心,以「臺灣愛樂」立足國際。經過三十多年耕耘,NSO 參與交響樂、室內樂、歌劇、舞蹈、跨界製作,自信、精銳,有文化意識地展現「來自臺灣的聲音」。 NSO的歷任音樂總監張大勝、林望傑、簡文彬、呂紹嘉;常任指揮艾科卡(Gerard Akoka)與史耐德(Urs Schneider),藝術顧問暨首席客座指揮根特・赫比希(Günther Herbig)共同悉心呵護樂團成長。近十餘年來,NSO 銳意求變,大步朝專業、開放、勇於創新的職業樂團發展,成為亞洲地區最具指標性的樂團;德國指揮家準・馬寇爾(Jun Märkl),期望以樂團獨特的聲音擔任臺灣的文化大使,向全世界表達特有的身份和情感;馬寇爾於 2022 年 1 月起擔任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樂團逾90名團員,每年樂季演出約 80 場次; NSO 不僅在音樂廳與劇院服務樂友,也貼近臺灣社會脈動,每年透過百場推廣活動,觸及超過萬人。
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成立於1985年,為政府捐助設立的非營利機構。自2007年8月底,改組轉型納入臺北市政府運作後,以推動臺北的城市藝文發展為使命。 本會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之託,經營管理藝文館所包括:松山文創園區、西門紅樓、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剝皮寮歷史街區、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偶戲館、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蟾蜍山煥民新村、嘉禾新村、新北投車站、北投中心新村、北投梅庭、北投溫泉博物館,並策辦台北電影節,及設置台北市電影委員會、臺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TMS)。 因有公部門的參與和督導,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與一般民間性質基金會相較之下,更注重文化活動的公共性與市民的可及性,並多次推動開創性的城市藝術文化活動,是臺北市藝術文化發展的生命共同體。
跨越地域 不限規模 地球上平均每一天就有4場必應創造參與的演出 從記者會到演唱會 ,只要是演出,就是必應創造服務的範圍 必應創造為台灣展演業唯一具備垂直上下游資源的整合型服務公司 製作水準紅遍兩岸三地,為華人世界最具規模的軟硬體公司
【亞洲最佳動畫發行】 木棉花國際深受客戶信賴,在全球動漫市場,有超過30多個知名動漫版權夥伴指名代理。跨足媒體、深耕動漫社群,擴大市場影響力,成為客戶行銷戰略夥伴,帶動授權衍生商機。授權、發行、開發、銷售、宣傳,為客戶提供多角化專業服務,滿足所有需求,達到效益。超過百家以上海內互聯網平台、電視台、大陸互聯網平台、亞洲TV/OTT平台。 「全方位滿足全需求 創造獲益最佳化」 木棉花具備30年專業動畫/長銷IP代理發行經驗,最完整團隊經驗,擁有全方位戰略思考與服務團隊,熟悉市場脈動,為版權創造最大價值。同時跨足媒體,深耕動漫社群,擴大市場影響力,成為客戶行銷戰略夥伴,帶動授權衍生商機。 「遍佈全亞授權範疇 您最佳戰略夥伴」 木棉花提供授權、發行、開發、銷售、宣傳,為客戶提供多角化專業服務,滿足所有需求,達到效益,授權區域遍佈全亞,可授權廠商於亞洲地區進行跨國授權活動,如影像、展覽、商品開發等。 「全球動漫市場 版權夥伴指名代理」 木棉花國際長期經營,取得廣大客戶信賴,客戶網絡遍佈全亞洲,泰國、菲律賓、香港、大陸、台灣、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印尼、印度、韓國等國家,請放心交由我們代理作品,讓我們為您打開亞洲市場大門。 【The best anime agent in the Asian market】 Muse Communication is trusted by our clients and has been named as the agent of more than 30 well-known anime and manga copyright partners in the global anime market. The company has expanded its influence in the anime and manga community by expanding its presence in the media, becoming a strategic marketing partner for its clients, and creating licensing opportunities. We provide our clients with a wide range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in licensing,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sales, and promotion to meet all their needs and achieve benefits. We strive to deliver the best experience and provide the finest services to achieve the greatest benefits for you Muse Communication – Bringing Anime & Entertainment to You 「Leading The Industry with the Most Longstanding Experience」 With 3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distribution of anime, we have a strong team equipped with comprehensive strategies and extensive services 「First-Rate Comprehensive Licensing & Distribution Services」 Authorization,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Sales, Marketing & Promotion – you name it, we have it! We provide clients with an all-rounded service to satisfy all your distribution needs 「Largest Distribution Network」 We work with over a hundred different entertainment platforms including internet services, TV stations, TV/OTT platforms across the whole of Asia 「Most Extensive Network of Servicing Points」 Muse has offices and service points throughout the Asian market – our Headquarters is rooted in Taiwan, and branch offices in Hong Kong, China (Shanghai), Singapore, Malaysia, Japan, Korea, and Indonesia. We’re also constantly growing up our extensive network with the goal of providing the best services to our clients in mind.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藝富文創展演館的工作行列。
▌2025 共譜新篇章:https://youtu.be/nFnWX4QtSa4?si=I-iJiRwRj810N-9K 自2013年成立「米特薩克斯風重奏團」,已連續多年獲選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Taiwan Top 演藝團隊,至今演出場次累積將近 300 場,演奏足跡遍及臺灣各城市、香港、澳門、新加坡及克羅埃西亞,並成為第一個以整場重奏團編制登上台北國家音樂廳、克羅埃西亞國家劇院的臺灣薩克斯風團隊。 2015年,成立「米特藝術文化有限公司」,與YAMAHA山葉音樂合作,成立全亞洲首間「YAMAHA全系列薩克斯風展示中心」,逐漸發展成集專業演出、音樂教育、樂器販售於一身的專業薩克斯風品牌;且特別著重於成年人、樂齡族群的推廣教育,至今已啟蒙超過 2,000 位學習者,在此以樂會友,一起找到快樂與感動! 透過「米特薩克斯風教育學院」品牌的成立,聚焦於專為成年人設計的學習教材,進行完整的師資培訓,打造教學系統,計劃於2025年開啟於雙北市10間音樂教室合作,成為臺灣具規模的成人薩克斯風教育品牌。 【鏡新聞】少子化致音樂教室經營不易 米特成立學院推成人教學系統 https://www.mnews.tw/story/20241021mkt00004 ▌米特是一個怎麼樣的團隊?適合你嗎? .平均年齡28歲,是一群把握年輕的優勢,勇於嘗試和突破的探索者 .希望職涯能過得精彩、一起打一場漂漂亮亮的仗的熱血夥伴 .喜歡團隊合作,勝過孤軍奮戰。願意責任一起承擔,成果一起共享的冒險家 .雖然公司很小,但是願景很大、不滿足於現狀的開拓者 ►如果您喜歡這樣的團隊,請務必認真看看我們的職缺,我們需要你! ▌平常我們都在做些什麼 這是2022年我們拍的影片,雖然現在又更精彩了! 但還是值得參考一下► https://youtu.be/5lemOx10dzc?feature=shared ▌媒體報導 托可新聞:https://reurl.cc/Y4m6dL 東森新聞:https://reurl.cc/eGQ8XM 工商時報:https://reurl.cc/p98y6x 經濟日報:https://reurl.cc/b3eR9y 風傳媒:https://reurl.cc/qna8LE
中和創意國際有限公司(Zhonghe Creative International Co., Ltd.)為一文創資源整合平台, 集合臺灣與國際文化資源,提供藝文場地管理與藝術資源整合性服務。 中和創意國際導入臺灣文化參與經驗及人才專業,與業主共同制定符合文化政策及市場機制的策略定位與作品實現,並綜合雙向經驗維護藝術創作價值,共製屬於臺灣的文化品牌。 中和創意國際期待以務實、開放、誠信與創新,建構臺灣文創新里程。 我們期待也期盼,學有一身本領與特長的你,與我們一同共創新里程!
公司經營介紹 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此為民間參與文化部委託投資之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公共營管案,基於公共性、專業性與公平性、多元性的整體經營理念,並以關懷台灣文創發展生態、培育文創事業發展、經營文創發展未來為主要營運核心。 在知識創價、文化創意領銜前行的時代,公部門對於閒置空間再利用,也有了不同的思維。文化部將位處台北市菁華地段的「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定位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旗艦基地」,給了我們一個想像──去描繪出經營一塊土地、一個空間的願景,而且相信這個動作可以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 我們把台灣最在地的文化資源作最富創意的展現,把最具潛力的文創資源與力量統統「動」起來,在文創世紀裡繼續「讓世界看見台灣」 而華山,正是讓全世界看見台灣文創力量在躍動、在悸動的最佳舞台。 台北的華山、台灣的華山、世界的華山 在這條商業發展帶中心位置的「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作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旗艦基地」,可以描繪的未來藍圖,不再只是兩點之間的圖像和意義與既有的城市風貌;而是要以文化的凝聚力和包容力,整合各方人才與資源,將儲備多時的文化能量,對上對下、從裡到外輻射出去,以帶動台灣整體文創產業的升級,升級到足以讓世界看見台灣。 未來,我們看見…… 華山是台北的華山,是台灣的華山,也是世界的華山。 這裡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和舞台。 我們衷心期待── ●在這裡,看見台灣文化創意的未來。 ●上了華山,就跨進世界。 我們希望能夠── 透過華山這片文創產業的櫥窗,看見台灣文化創意過去的努力、現在的表現,及展望未來的可能。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介於南港車站與捷運藍線昆陽站之間,採複合型園區設置,基地面積8.96公頃,以市民大道區隔為北基地及南基地。可容納5000人、專屬流行音樂演出的中大型表演場地「表演廳」座落於北基地,南基地則有以主題策展方式呈現臺灣流行音樂光榮歷史與各種面貌的「流行音樂文化館」、以培育臺灣音樂人才為目標的「產業區」等場館。 集結流行音樂與流行文化,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不僅是流行音樂表演場所,更是以流行音樂產業出發、描述流行文化與生活型態的機能型園區。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建築由美國RUR Architecture設計,建築靈感來自古羅馬廣場,利用環形空間結合藝術、商業、市集和演出活動,希望藉由流行音樂產業工作者、市民及海外觀光客之廣泛利用,打造一座24小時具備不同使用方式的「機能建築」。南北基地由造型天橋串聯,三棟主建築位於同一水平線,除加強整體建築的統一性,也以視覺軸線引領參觀者至不同目的地。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未來將朝成為亞洲華語流行音樂新地標的願景邁進,除匯集創作人才外,並期望提供流行音樂及周邊產業群聚、展現優質的臺灣流行音樂文化,創造聚合流行音樂及文化產業跨界能量。北流表演廳已於2020第三季開館營運;文化館、產業區預計於2021年陸續開幕。
公司正式創立於民國107年,公司前身為玩樂主義娛樂整合工作室,目前轉為集團式經營,玩樂主義娛樂主控各式經紀業務,鄰近捷運南港軟體園區站,交通方便。 主要從事藝文服務業,擁有為數不少的客戶群及表演者。 本公司著重表演人才培訓、藝人及網紅培訓與經紀、樂手培訓、活動企劃與活動經紀、影音製作與發行、自媒體運營與規劃等,用以延續台灣文化傳承,在人才斷層的現在加速催化台灣新生代演藝人才。 本公司擁有優秀的經營團隊,秉持著以『愛與全方位』為出發點的經營理念,追求企業永續經營成長。 整體營運穩定,獲利狀況也逐年提升,是國內績優也是新自媒體業界最早發跡的公司之一,全方位代表有由執行長親自孵化培育的新人,聲林之王1的彩翼鸚鵡-美聲歌姬-張聖子,也盼望能將好的文化做最有效的傳承。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及表演者,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空間,更將於109年5月啟用一座斥資1600萬新台幣之文創全功能培育基地,目前也成為TikTok公會之台灣負責方,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 聖博文娛培育基地內含辦公空間、錄音室、舞蹈教室、直播空間、展演空間、數位節目攝影棚、平面攝影棚、動畫綠棚、交誼大廳等功能性設施,可供所有藝文及演藝專才朋友善加利用。
大鴻藝術的團隊成員來自電視、娛樂、網路、活動、演唱會、出版等領域,擁有將近20年與日本影視娛樂、藝術文化圈的交流經驗。 為了分享團隊所擁有的國際經驗,推廣影藝相關活動,2010年7月成立大鴻藝術,設置演唱會、戲劇、展覽、出版、藝人等部門,積極進行台日文化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