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
2023/02/14

創生之路走了 10 年,下一步往哪去?甘樂文創林峻丞:盼讓全台社區都能永續經營

社企流/文:郭潔鈴 10 年時光,能讓一顆種子茁壯成大樹、讓一名孩子長大成人,還能讓一處地方有全然不同的面貌。甘樂文創在新北市三峽區深耕 10 年,從弱勢兒少教育、地方產業發展到促進環境永續,多管齊下在社區創造改變。 甘樂文創創辦人林峻丞憶起過往:「10 年前,從事地方工作時,身邊沒有其他在地青年做相同的事情,很多遊客來三峽,只是為了去三峽老街。10 年後,開始有在地青年返鄉,投入地方的教育和文化工作,也開始有人因為甘樂文創而來三峽。」 以打造永續社區支持系統為使命 2005 年,阿公的肥皂工廠面臨倒閉,林峻丞回鄉接手家族事業,進而看見三峽的困境與潛力。 林峻丞表示:「當時在社區看到很多問題,可是還沒有一個好的解決辦法。」例如過去其實有許多機構在做兒少陪伴工作,但經營得很辛苦,經常有一餐沒一餐;又或者因為資源短缺,只做國小課輔,但孩子升上國中後就沒了下文。 因此,甘樂文創一路走來的使命為「打造永續社區支持系統」,透過甘樂文創與旗下品牌如禾乃川國產豆製所、甘樂食堂、甘樂旅宿等創造收入,再將部分盈餘投入甘樂文創夥伴與社區志工共同成立的非營利組織「社團法人台灣城鄉永續關懷協會」,讓社區服務得以持續滾動。 目前甘樂文創專注於 5 大核心主軸:弱勢兒少教育、青年培力育成、在地產業發展、文化扎根行銷、環境永續,將社區中的孩子、職人、居民等利害關係人串連在一起,進而減少社區問題。 在弱勢兒少教育和青年培力育成上,甘樂文創將高關懷學童帶至「小草書屋」,從小學開始提供課後陪伴跟寒暑假課程,學童升上國中後銜接至「青草職能學苑」,可上技職培育課程,並至公益店舖實習。 10 年來,甘樂文創陪伴了 200 多位孩子。林峻丞欣慰地說:「這幾年陪伴下來,從孩子個人到整個家庭,都有很大的改變。我們看到孩子即使成績還不是很好,可是變成有禮貌、懂事又願意投入學習的孩子。」 對甘樂文創來說,投入社區教育其實就是做預防,避免兒少走上不該走的路,造成更多延伸的社會問題。林峻丞笑說:「之前跟警察局分局長聊天,他說如果甘樂多做一點,他們以後工作就會少一點!」 在產業發展上,三峽有許多傳統產業,例如製茶、藍染、金工、木雕等。甘樂文創致力推動產業轉型,例如目標將台灣最主要的碧螺春綠茶產區,打造成台灣版的宇治抹茶茶鄉。 林峻丞觀察,近年有越來越多青農返鄉接手茶廠,甘樂文創也積極媒合在地農會和食品廠,延伸出更多的碧螺春產品。由於碧螺春綠茶除了可以拿來沖泡、變成茶湯飲用,其實還可以磨成茶粉,取代日本的抹茶。 在文化扎根上,林峻丞有感於傳統技藝正在快速消逝,於是開啟了「職人小學堂」計畫,串連超過 20 位在地職人設計教育課程,並將課程帶到 11 所三峽的國中小學,盼望讓孩子在離鄉前,更認識三峽的產業與文化。 為了和學校展開更進階的合作,甘樂文創進一步成立「合習聚落」,讓職人直接進駐在聚落裡頭,提供孩子學技藝的場域。林峻丞欣慰地表示:「曾經有位快中輟的孩子,來這邊學了木雕後,現在已經成為全台灣最年輕的木雕工藝家!」 在環境永續上,甘樂文創 10 年不間斷地展開淨溪行動,讓原本無人關心的三峽河,成為在地居民重視的土地。 「以前這條河很臭、垃圾又多,還受到工程破壞,但三峽人不關心這條河,於是我們就開始撿垃圾。」林峻丞表示:「做了 10 年後,有許多在地夥伴來、學校老師帶著孩子來,也有企業來參與,現在三峽人開始關心這條河川,甚至讓負責三峽河整治工程的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必須出來跟在地居民溝通對話。」 社區議題既廣且深,從教育、產業、文化到環境,每一項議題都需要長期灌溉。甘樂文創不求一步登天,而是用腳踏實地的精神,一點一滴地打造永續社區。 草創期摸索商業模式,尋求拳頭產品 為了讓社區支持系統長久運營,甘樂文創同時需要發展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林峻丞坦言,甘樂文創經歷長達 6 年的草創期,不斷地在摸索營利方式。 團隊曾嘗試舉辦展演活動,請樂團到三峽表演,卻因為在地藝文消費需求不高而停擺;也曾自己製作文創商品,將鞭炮紙回收製成紅包袋,然而產品叫好不叫座,市場銷售不穩定。 「我清楚知道甘樂必須找到一個拳頭產品。」林峻丞所說的拳頭產品,是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經濟效益高的產品。尋尋覓覓之下,甘樂文創發現豆製品是一個不錯的選項。 林峻丞因緣際會認識在種植國產大豆的青農,也認識在做手工豆腐豆漿的師傅,他想說如果能開間豆腐店,一代一代經營傳承下去,或許有更廣大的消費市場。「不像藝文活動,客人一年只會來一次,豆腐豆漿吃完就可以再買,是很常民化的商品。所以當下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投入、好好經營的一個生意。」 2015 年甘樂文創正式成立「禾乃川國產豆製所」,面對從未接觸過的食品領域,中間仍經歷了一連串產能不足、食品安全檢驗、工廠登記等挑戰。直到 2017 年因外部投資人投資、組織擴編後,事業逐漸上軌道,進入營收快速增加的成長期。 成長期快速擴編,參與社企流 iLab 加速器釐清思緒 進入成長期後,由於人員快速擴編,從管理職到第一線人員共有 40 幾位員工,且不同部門間的產業別差異不小,使甘樂文創面臨組織經營管理上的難題。 林峻丞表示:「過去我們都是自己低著頭默默做、努力做,但是面對甘樂文創的下個 10 年,我認爲需要有專業的導師來提點,讓我們有更明確的方向。」 因此,甘樂文創報名參加社企流 iLab 加速器計畫,此計畫由社企流與活水影響力投資共同策動,集結眾多業界資深經理人擔任導師,透過三對一的諮詢機制,協助正邁向規模化成長的使命型團隊,讓營收與社會影響力朝下一個階段邁進。 參與加速器的 6 個月期間,甘樂文創確立了未來的主力商品——米麴甘酒。米麴甘酒是用米麴發酵的一種無酒精飲料,富含人體需要的豐富營養,目前在台灣市面上仍少見。掌有生產技術的甘樂文創,與導師諮詢討論後,認為這項產品將成為未來的趨勢。 不僅如此,甘樂文創更因為 iLab 加速器的引薦,舉辦了願景使命工作坊,共同形塑出甘樂文創成員的 DNA 特質。「辦完工作坊後,同仁都更清楚為什麼會一起在這裡工作、在乎什麼事情、以及未來要往哪裡去。」 林峻丞表示:「參加 iLab 加速器,最大的收穫是能打開視野、釐清思緒。」 透過回首來時路,重新聚焦組織的使命願景,將能更加確立未來發展方向。10 年來,甘樂文創不忘初衷,持續投入兒少陪伴、土地關懷、工藝扶植等社區共好計畫。如今更將透過禾乃川國產豆製所、甘樂食堂、甘樂文旅等品牌持續吸引消費者支持,並期待與企業 CSR 部門攜手合作,包括通路、年節禮盒採購、企業團購、員工餐廳食材入菜等參與形式,盼邀請各界夥伴一同打造社區支持系統,將孩子從社會邊緣拉回來。 未來 10 年發展藍圖,目標成為地方創生典範 甘樂文創未來 10 年的目標,是讓台灣成為國際社會中的地方創生典範。在既有計畫上,甘樂文創將持續深耕與加值,例如將小草書屋發展成體制外學校,讓家庭失能的孩子有更完整的學習歷程;以及擴大禾乃川國產豆製所的市場佔有率,打進主流通路。 在新增計畫上,甘樂文創積極串連全台灣的創生團隊,目標成為台灣的地方創生平台,為團隊提供甘樂文創現有的媒體曝光、通路銷售等資源。 舉例來說,2021 年初甘樂文創嘗試經營「小村長」自媒體,用影音報導台灣創生案例,讓更多人認識優秀的地方團隊。未來甘樂文創期待發揮綜效,讓觀眾看了影片後,進而報名甘樂文旅提供的體驗遊程,或是在甘樂食堂吃到地方團隊的食材,抑或是直接在甘樂文創既有通路買到地方團隊的產品。 林峻丞表示:「從旅遊到物產、從物產到通路,創造這樣的三方連結,將成為一個線上線下的新體驗經濟模式。」 此外,甘樂文創也盼望複製社區支持系統,至全台各地的社區。目前小草書屋已在桃園大溪成立分部,陪伴因為家人要討生活,而從山區移居山腳的都市原住民孩子。「我們想用大手牽小手的方式,將曾經歷過的經驗、現有的平台或通路,跟其他比較小的地方創生團隊分享,協助他們發展。」 10 年時光,甘樂文創在新北市的一處小鄉鎮緩步扎根。未來 10 年,甘樂文創將邁出腳步,在台灣各地開枝散葉。
6,413
企業社會責任
2023/02/14

甘樂文創林峻丞 在責任中找到人生甘樂

常有人說,童年環境不好的孩子,最後不是大好、就是大壞。有的孩子因為感受不到關心,無法建立自信,漸漸在沒有支持的情形下走向歧途;但也有的孩子幸運碰上啟蒙,反而將不幸化為動力,在吃苦中找到人生甘樂,甚至挺身而出幫助與自己有相同處境的人。甘樂文創的創辦人林峻丞,就是後者。 24歲就當上「茶山房」總經理並在事業最鼎盛的時期退出,自行創立社會企業「甘樂文創」,全心投入三峽社區再造以及偏鄉教育,看似該是人生勝利組的林峻丞,卻是成長自父親酗酒甚至家暴家人的家庭。 生命就像一塊麵包 吃完就沒了但不吃也會壞掉 「每一個年輕人都希望遇到貴人,但可能那個貴人就是你自己。」林峻丞在一次演講中曾這樣說過。 對林峻丞來說,這輩子最重要的貴人,就是大家會尊稱上一聲「舜哥」的許效舜。18歲休學對未來正感到無限迷惘時,是許效舜《石頭舜子玉玲瓏》書中的一句話點醒了他:「生命就像一塊麵包,吃完了就沒了,不吃也會壞掉的。」 於是他想方設法聯繫許效舜,請求許效舜收自己為徒。「以前當兵時,每到會客時間都沒有人來看我,但舜哥為了來看我,特地從台北開車下來台南,當時我就默默決定,自己未來有能力後,也要像舜哥一樣照顧身邊的人。」林峻丞分享舜哥讓他記得一輩子並改變了他一生志向的感動。 甘樂文創林峻丞 在責任中找到人生甘樂_img_1 不忘感動的初衷 全心投入地方創生 因此,在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林峻丞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回到三峽故鄉,看到許多弱勢學童,可能因為經濟或家庭樣態的緣故,而沒辦法受到妥善的照顧,並想到自己小時候的經歷,讓他開始了第一個公益計畫「絲瓜小隊」,帶著孩子們一起親手種絲瓜、賣菜瓜布,並將收入作為孩子的圓夢基金,讓他們體會自力更生的成就感,建立內在的自信。 在退出茶山房後,自己創辦社會企業「甘樂文創」,到設立「小草書屋」,長期陪伴邊緣弱勢學生;搭建「青草職能學苑」平台,讓青少年可以找到一技之長,建立自信及謀生能力,帶著他們追求夢想,也實踐自己的夢想。每一個計劃,都是從那曾經的感動所擴散出來的行動。 甘樂文創林峻丞 在責任中找到人生甘樂_img_2 守護好自己 才能守護更多的人 許多年輕人也都懷抱著創業夢想,或期望透過成立社企回饋社會一己之力,一路走過的林峻丞提醒,創業資金來源除了自己的準備或家人的協助,現在也有一些創業貸款可申請,但都一定得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 他進一步分享,他小時候親人就是用以卡養卡的方式透支並拖垮家中經濟,因此他現在都會將每月收入分為五等份來規劃,除了家庭開支外,還包含了固定的儲蓄跟保險費用。 林峻丞坦言,過去自己常常過於投入工作,卻忘記陪伴自己身邊的家人,直到4年前太太生出一對龍鳳胎,才讓他開始思考對於家庭的責任,尤其看見身邊一些朋友發生意外,甚至如台東「孩子的書屋」陳爸的突然離世,都讓他意識到「守護好自己,才能進一步守護更多的人。」因此開始透過保險如醫療、意外、癌症險等,做好自己的責任規劃。 甘樂文創林峻丞 在責任中找到人生甘樂_img_3 清楚兩步驟 檢視自己責任保障足夠度 對於35+世代(35~45歲),家庭責任與自我實踐像是天秤的兩端,一樣重要且缺一不可。富邦人壽表示,35歲是財富累積的起點,而打拼事業的前提是先做好風險規劃。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完善的醫療險,是人人都該具備的,不然出了事情真的求救無門。 而家人有保障了,累積財富就更心無旁鶩,其實只要善用時間複利效果,越早開始累積效果越大。而簡單的投資就是最好的投資,信任專業與著重投資時穩定的現金流,才能對家庭、小孩教育與自己未來能無後顧之憂,正是家庭責任與自我實踐兼顧的展現。 有限資源下 也能活出無框的夢想人生 雖然成長自辛苦的家庭,但一個感動可以牽引出更多的感動,一件小事卻可以成就社會的大好事,就算看似傻子一樣,做著吃力卻難以維生的公益事業,林峻丞卻認為,一件事情的價值、意義與社會影響力,都「不是金錢可以買到的」。在人生的路上,他雖然選了一條難走的路,但在努力與責任中找到屬於他的人生甘樂。 在有限的資源下,只要能夠堅定自己的目標,善用適當的工具,每個人都能夠在路途上減少風險、降低辛苦,也能讓更多人有勇氣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活出自己的無框夢想人生。
5,377
智能客服
您好,我是您的智能客服 找頭鹿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