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Applied Research, NIAR),自2003年6月起,由原隸屬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4年3月改制科技部,2022年7月改制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之國家實驗室改制而成,並由院本部統合協調各單位之運作,以提升彈性與效率,協力達成「建構研發平台、支援學術研究、推動前瞻科技、培育科技人才」之重點任務,以促成國家科技發展體系垂直整合,並以打造成為世界級的國家實驗室為目標。 本院之主管機關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並設有董、監事會;全院現設有7國家實驗研究中心,分別為:國家生物模式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國家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藉由整合各研究中心之核心技術與設施,提供國內產、官、學、研界所需之研發平台與技術服務。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_健康創新中心的工作行列。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f Higher Educational Resources for Openness, 簡稱為HERO中心) 本中心為校級研究單位,主要致力於研究如何設計、製作、傳播、推廣及運用高等教育開放資源及各種與開放教育相關之議題,於2013年開始製作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亦稱為磨課師)並建置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台(https://www.ewant.org/),至今已與超過110所大學簽約,提供約10,000課次的優質課程,擁有超過66萬名的使用者,為台灣最大的磨課師平台。我們誠摯邀請對拓展開放教育有熱忱或對推動數位學習有興趣的夥伴加入我們。
因應未來世界減碳與永續發展的潮流與追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追求人工智慧科技在能源領域的導入,並以綠色能源技術創新為目標,實現環境的永續發展。據此,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特與樺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Ennoconn Corporation」(以下簡稱樺漢)共同成立「樺漢-陽明交大ESG淨零轉型創新研究中心」,英文名稱「Ennoconn-NYCU ESG Net Zero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Center」(以下簡稱本中心)。
本協會為非營利性之組織,其目的為協助政府及民間提昇輻射防護專 業知識及技術,促進公眾與環境輻射安全。主要業務如下: 1.提供有關輻射防護之評估、諮詢及技術服務。 2.人員體外輻射劑量評估服務 3.從事有關輻射防護之研究發展。 4.辦理輻射防護相關之訓練及學術研討會。 5.推動國內、外有關機構之學術交流合作,提昇輻射防護科技之 應用。 6.出版輻射防護教材、刊物、技術手冊、通識手冊及輻防簡訊等。 7.辦理其它有關輻射防護之業務。
社團法人新竹市心理衛生協會之成立緣起於新竹市目前仍無協助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屬之社會團體,於是籌組設立新竹市心理衛生協會;在籌備委員會及熱心人士奔走推動下,結合專業人員,以協助精神病患獲得完善的醫療復健,增強社會大眾對精神病患的關懷與接納,並為其爭取應有的權益與利益,早日重回家庭社會。 我們的任務: 1.宣導有關精神疾病及心理衛生的知識,並提供相關之各種諮詢服務。 2.喚起社會人士對精神疾病患者的認識、關心,接納及支持。 3.促進精神疾病患者獲得妥善完整之醫療,復健。 4.促進有關精神疾病患者權益與福利。 5.成立義工組織,組織家屬團體,協助推展相關業務。 http://ptp.moi.gov.tw/store/hccgmha/
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於1973年,為國際級應用研發機構,擁有超過六千位科技研發尖兵,以科技研發、帶動產業發展、創造經濟價值,增進社會福祉為任務。榮獲多項國際獎項肯定,如: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CES創新獎、愛迪生獎等,歷年獲獎技術多已技轉國內廠商並進行商品化,讓前瞻科技為產業創造新價值。專利獲證數累計超過3萬1千件、新創及育成超過330家,為產業灌注躍升的能量。(★影音介紹:https://is.gd/1XIc66) 工研院以「創新的思維」、「開放式溝通」、「敏捷式管理」3項文化DNA,營造出吸引年輕科技人才的環境,獲得Cheers、LinkedIn、Universum、以及HR Asia等國內外機構「最佳雇主」的肯定。歡迎研發菁英加入,探索創新科技、實踐跨域發展、參與新創事業、拓展多產業視野、提升自我價值、貢獻於社會群體!(★預見你的未來:https://reurl.cc/DmDk5O)
國際事務處統籌國際事務相關資源,為策略規劃、發展、執行與行政協調之行政單位,目標為推動國際合作,促進師生國際交流,建立國際化校園,提升國際聲望,建構本校成為國際學術研究與人才培育之中心,願景為成為國際一流大學。
國家太空中心成立於1991年10月,依行政院核定的十五年「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所設立,作為我國太空計畫的執行單位。目前正執行第三期太空計畫(2019~2028年),以人才培育、尖端技術養成及建立太空產業為任務。 2022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太空中心設置條例」,轉型為直接隸屬於國科會之「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2023年1月1日正式掛牌。
1973年,國立清華大學校友捐獻基金成立「財團法人自強工業科學技術服務社」,開始科技研發與人才培育之路。1997年元月,更名為「財團法人自強工業科學基金會」,簡稱自強基金會(TCFST)。 成立至今,掌握趨勢與時並進,不斷變革創新,成為國內重要的產官學研整合平台。近年來,因應產業發展與全球化潮流,聚焦科技與管理的人才培育,積極佈局高值化與國際化業務。淬煉近五十年的成熟經驗與高效運作,自2012年開始,三度獲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TTQS評核金牌,未來,自強基金會將以專業科技與人文服務團隊,造就新世代的專業人才,為我國的產業人才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交通大學_主計室的工作行列。
一、 強化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加值應用,開發產業關鍵技術與平台。 二、 推動農業科技產業鏈連結合作、服務及人才培育。 三、 強化新創事業輔導能量與行銷媒合。 四、 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國際合作、資源開發與整合及行銷傳播。 五、 應用生物資源開發飼料添加劑、生物農藥及生物肥料等農用資材。 六、 推動動物用疫苗、生物農藥等潛力產業發展。 七、 改善經濟動物生產體系,協助供應健康安全畜產品。 八、 提供國內外委託試驗服務。 九、 提供檢測檢驗技術服務,促成產業發展。 十、 促進國內外動植物有關之產業科技及產業策進相關之教育訓練與成果交流。
社團法人新竹市教保人員協會的前身是「竹師幼教系友會」,即新竹師範學院(今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系友會,成立於民國八十九年。之後由於各種有力的幼教團體相繼成立,影響了教育法令的制定與政策的變更,使得教育領域產生極大變化。然而幼兒的受教權益、教保人員的社會地位、家長的觀念及經營者的理念並未因此而改變。這是一個有組織就有力量的時代,因此夥伴們腦中便興起了成立「幼教專業團體」的構想。 協會的志工幹部多為畢業於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的幼教老師及園長們。十餘年來積極推動會務工作,並於九十三年向新竹市政府登記成立地方團體「新竹市教保人員協會」,承辦政府及教育單位相關活動;在民國九十六年,更進一步登記成為「社團法人新竹市教保人員協會」,期許未來能夠服務更多教保人員,嘉惠幼兒與家長。目前「社團法人新竹市教保人員協會」的成員範圍已經不只竹大畢業的教保人員,更擴大到附近縣市。只要是幼托現場老師,或是關心幼教人士,都可以加入這個大家庭,為成立幼教專業組織、推動幼教品質進步、改善幼兒教師工作環境而努力。 目前已承辦的計畫有: 新竹市[陽光]非營利幼兒園 新竹市[高峰]非營利幼兒園 新竹市[新科]非營利幼兒園 新竹市[建華]非營利幼兒園 新竹市[福林]非營利幼兒園 桃園市[楊光]非營利幼兒園 基隆市[信義]非營利幼兒園 新北市[新莊聯合]幼兒園 新竹市香山區居家托育服務中心 新竹市[關埔]非營利幼兒園 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老師一起加入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新竹氣象站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委託社團法人中華音樂舞蹈暨表演藝術教育協會辦理)的工作行列。 我們與政府協力合作共同推動幼教工作, 以協會本身資源與優勢,將生活美學向下扎根,透過美的課程、美的環境、美的發現、美的生活四個面向,引導幼兒感受美的能力,讓幼兒在生活裡看見美、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 新竹氣象站教保中心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cwbhsedu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就業情報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行列。
本中心乃通過勞動部核可設立之職業訓練機構,辦理各向職業安全衛生專業證照課程教育訓練,為竹苗地區最大之膱訓中心。 配合政府政策,提升工商安全衛生水準,一群熱愛安全衛生人士,憑藉專業服務與奉獻的精神,在1998年成立了台灣省工商安全衛生協會。
清華大學有輝煌的歷史與光榮的傳統,建校可溯至民國前一年(西元一九一一年)的「清華學堂」,」乃由清廷將美國退還尚未付足之「庚子賠款」設立,經多年慘澹經營,人才輩出,包括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楊振寧以及有數學諾貝爾獎之譽的沃爾夫獎得主陳省身等校友。民國四十五年在台灣新竹復校,復校初期重點為原子科學,其後擴展至理工方面,近二十幾年來更積極發展人文社會、生命科學、電機資訊與科技管理領域科系;如今清華已成為一人文社會、理、工、生科、管理領域均衡發展的學府。在台已造就英才超過五萬人,在國內外各行業均有優異表現,校友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中央研究院院士十二人,產學研界領袖不可勝數。 清華大學的教育目標為: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致力培育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優,具備科學與人文素養的清華人。學校除正規專業與通識課程,提供智、體、美育學習鍛鍊的機會,更藉由導師輔導與課外活動提升道德感、價值觀念與群我互動關係,全力打造清華校園為人文薈萃學術殿堂,博雅與專業人才培育場域,創新科技研發重鎮以及多元進步社會推動基地。同時積極延攬優秀人才,增強師資陣容,提升研究、教學、服務品質,培育優秀學生,同時提供豐富校園生活以及激發學生成長機會,改善基礎設施,營造卓越研究環境,加強產學合作研究,推廣人性關懷科技,把握區域優勢,整合資源。而為面對地球暖化、能源短缺的挑戰,全面啟動「新能源綠色校園」計畫,有效整合現有優勢與資源,使清華成為台灣能源科技以及維護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重鎮。 在許多學術指標上,清華教師表現均為兩岸三地大學第一。近年來教育部推動頂尖大學計畫,清華每位學生平均獲得全國各大學學生中最高額補助。「台灣能有大學進入世界前百大」是近年重要的教育政策之一,但觀諸全球大學,根據英國泰晤士報調查,教師規模在1,000名以下的大學,本校排名第37名;而如以教師規模700名以下的大學來評比,本校更排名第11;因此如果台灣希望有大學能夠進入全球前十大,「清華」絕對是唯一的選擇。現階段努力方向是打造華人地區首屈一指學府。 清華過去已有許多開創性的教育規畫,如多元、跨領域學程,領先全國的通識課程設計,最近則有大一不分系雙專長計畫、繁星計畫、國際志工、國際交流學習等計畫。在長年思考改進本校大學部教育,並參考世界著名學府措施後,本校「大學部教育改進工作小組」針對教育目標以及校園生活、共同必修課、通識教育作全面性檢討,已提出整體性改進方案,正陸續施行中。於此過程中,老師是潛能的激發者與引導者,學校致力於結合校內、外與校友資源,期許學生們在清華學習環境中,經由輔導,擴大生活體驗,思索及討論重要議題,參與社會關懷活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增長計劃規劃能力與執行力,強化挫折復原力以及人際互動與合作精神。 大學的英文是university源自拉丁文universus (宇宙),代表大學經驗不受時空限制,歡迎同學們,在完成高中學業後,選擇“清華園”作為求知識、求真理的殿堂,清華的優質學習環境,陪伴你體驗豐富的校園生活,「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充實自己,以「究天人之際」,得以在未來的人生舞台上「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進而「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的工作行列。
社會變遷及家庭結構的改變,隔代、單親、外籍配偶及近貧等經濟弱勢家庭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處於這種資源相對弱勢的家庭中,不僅課業無人指導,甚至下課後連晚餐也沒有著落。弱勢兒童及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比一般家庭孩子要面臨較多貧窮風險。同時,主要照顧者因為本身照顧能力薄弱或多重角色負荷,甚難獨立承擔育兒及教養之壓力。 有鑑於家庭是個人發展重要關鍵,2008歲末,正逢金融海嘯席捲,原本就處於社會邊緣的經濟弱勢族群,影響更是首當其衝,許多家庭面臨失業、貧困的困境。在新竹科學園區的漢民科技公司,秉持扶助弱勢的使命,在風雨飄搖的2009年,成立漢慈公益基金會,結合新竹科學園區優勢的社會人文資源,無償為弱勢服務,提供「高關懷家庭支持服務」、「弱勢兒少生活陪讀」,免費提供課業輔導、品格教育、家庭關懷服務,藉由優勢觀點「與其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自立理念,提升家庭復原力及韌性,進而恢復家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