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時間:西元2001年 一個藝術玻璃的品牌創立,除了要有精湛前衛的眼光,還必須要有一個不怕挫敗的信念,蘇子聰先生對於不怕挫敗的信念即是,「事情不做則已,要做一定要做到最好」。 東亞藝術玻璃,成立於1987年,草創於高雄,成立之初,乃為傳統玻璃起家…。有感於普通玻璃的經營總取決於數量及價格而非品質,始終無法突顯玻璃的多樣性及更高價值,幾經苦思,親自摸索、研發…從不斷的挫敗裡,成功的創造出藝術玻璃的美,並引領於室內設計當中,不但顛覆了普通玻璃的刻板印象,也融入更多的創意設計,發展出令人激賞的新藝術。 沒有大量的廣告宣傳,也沒有煽動人心的促銷手法,秉著對於藝術創作的熱情與堅持,除了創新與多元設計的再造外,以專業化、普及化為品牌定位,打動人心,活躍於南台灣;更於2009年成功進駐北台灣市場。 他的成功不是渾然天成,走過一段好長的日子,也滲透著一種刻苦用心的經營… 東亞藝術玻璃已朝向專業、專精、創新、質優的藝術玻璃形象之路邁進。 永續經營的目標,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維格醫美提供[整形、美容、美體、預防衰老]四大核心體系,並與國際先進的 醫美儀器設備商及國內知名生技公司合作,集結各方的軟硬體龐大資源提供和 國際標準同步的整形美容、美體、預防衰老. .等專業服務, 提供最適合每位顧客的客制化尊榮服務。 目前在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共有17家醫美診所及4間頂級SPA 2015年中國武漢維格也成立,已然成為全台家數最多的洲醫療美容連鎖第一品牌 本著[熱誠用心、舒適]的精神專業的美服務為本位,為位貴賓創造一個自然 舒適的環境,透過專業的服務,貼心呵護的行動,為顧客打造與美零距離。 多元國際化原廠認證儀器設備 維格醫美採用先進科學的設計理念,按高級醫院級別的標準建設。 其下設皮膚門診部、手術室、恢復室、SPA美療中心、體雕中心、維格學院-學術交流中心和 會員中心等部門,是集醫療、技術研究、教學、美療、體雕於一體的綜合性醫學美容集團, 彙聚了國際一流的醫學美容權威專家,以精湛的技術及國際前沿的醫美科技, 未無數求美者締造美麗夢想,遇見美好未來!
多數人在意成本 少數人談加價值 而我們關心的是建築本質 建築家不僅在本身 更重要的是人與建築互動介面、建築與環境融合的平衡 規劃對人最友善的生活空間 選擇對環境負荷最小的建築元素 當建築成為生態環境的一部分的時候 住在這裡通人必能得到最大的幸福 竭誠歡迎對建築有熱忱的夥伴加入我們的圑隊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基磊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行列。
漢典一冷凍調理食品的藝術家,漢典對冷凍調理食品的用心,一如藝術家對創作般,從研發、用料、生產、包裝以至物流配送,每個環節漢典皆有近乎嚴苛的品質標準。因為安全衛生與客戶的滿意,是我們不變的努力目標。
陸發塑膠股份有限公司於民國六十三年成立於高雄市橋頭區,為一家低密度PE塑膠袋專業製造廠;起初陸董事長創業於只有70坪大,卻必須容納原料、 從生產到成品的機器及出貨的空間,到現今擁有可容納80幾台生產機器、出貨區、原料區的上千坪廠房,進而成為更有規模的專業PE塑膠袋製造廠;而廠房、生產機器數量成倍數成長的關鍵,就是在客戶長期的支持下,以及陸董事長多年帶領下的一群優秀員工,共同奮鬥努力而來的。 本公司秉持著以客為尊的經營理念,為提供高品質、高韌度且價格合理公道的PE袋而不斷努力,除了低密度PE塑膠袋,也有各類的塑膠工業用袋供客戶做選擇。
冠軍建材創立之初,即以自創品牌「冠軍磁磚」行銷國內外,堅持中國瓷的精神-不完美的不留人間,講求品質、安全與建築的機能性美感,二十多年來深受市場肯定,贏得顧客口碑清譽。1991年獨家首創刨光石英磚-冠軍石,1992年更推出第二代 「 紋彩冠軍石 」,立即獲頒「 創新產品獎 」 。1993年榮獲 「 國家產品形象精品標誌 」,此種優於傳統人造崗石,可媲美天然石材又不破壞大自然環境生態,符合環保意識,兼具特殊防污處理、精密刨光、超高硬度、防火安全等多樣機能特性,主導國內建築整體風格的流行趨勢。獨步全國的「水刀切割」與「拼花設計」,堪稱建材史上劃時代我革命性產品,以「最完美的超越時間」之觀念開創磁磚的新紀元
集貨可居真善美 提起台灣養豬事業,就不能不提雲林麥寮。麥寮鄉為全國最大畜產區。為何麥寮會成為 養豬大鄉,有其歷史及地理背景 …… 「民國 60 年以前的麥寮,純粹以農業耕作為經濟發展主軸,但位處台灣極西,地理位置 邊陲,加上海風肆虐,尤其是每年 10 月後颳起東北季風,沿海地區幾乎無法種植作物,等於 農民下半年就無法收成。當時的行政院蔣經國院長巡視麥寮鄉,看見鄉民生活困頓,遂提出 『加速農村建設』的政策,民國 61 年創設農漁牧綜合經營專業區,由農委會前身、中國農村 復興委員會輔導,麥寮鄉民飼養家禽家畜後,肥料排入魚塭滋養浮游生物及水中動植物,進 而成為魚隻天然飼料,而魚池中的沃水導入農田又能灌溉作物,終於使麥寮鄉民經濟稍有改 善,在農漁牧綜合經營方式之下,麥寮逐漸成為養豬最大鄉。」 集美農牧場、農產有限公司林松村董事長對於麥寮鄉歷史背景,侃侃而談。他出身教育界, 從事百年樹人的教育工作,而後轉公職,曾任麥寮鄉長,對於這塊土地投入深厚的情感,最 能體會畜牧業對麥寮經濟發展極其重要。 從教職轉任公職的林董事長,是如何投入農畜飼料產業?「先父是一名手藝精湛的西服 裁縫師,乍聽雖與農牧業無關,但由於與生俱來的究極細膩個性,以及敏銳聰穎的天分,在 因緣際會之下,逐漸步上農牧創業之路。」 裁縫師傅如何成為養豬大戶? 說起這段傳奇的歷程,就得提到集美飼料廠的創辦人林編先生。民國 30 年就在麥寮經營 布行、專作西服裁縫。雖有些不良於行,但手藝精湛,別人做一套西裝要六尺布,但林創辦 人十分聰穎,同樣的布他能做出一套西裝外加一件褲子。對光復後物資極度缺乏的台灣,這 是極大的能力與優勢。 「不過先父認為光靠手藝一件件車縫的西服產業難以做大,於是他在西服店一邊販售飼 料豆餅、花生餅,可說是集美飼料的前身。後來進一步飼養豬隻,規模雖小僅有 10 幾隻,一 步一腳印認真踏實的去做。」林董事長說,他與家族成員從小就學著養豬,也奠定日後集美 發展的基礎。 以前養豬規模小,但林創辦人卻已具備企業化觀念,引進全麥寮鄉第一台粉粹機攪飼料 養自家的豬,提供豬隻完善的營養,在用心飼育下,集美農牧場越做越順遂,甚至是麥寮鄉 第一個依政府規定申請的養豬戶。 「至民國 80 幾年,全台灣豬隻估計達 1000 萬頭,直到民國 86 年口蹄疫爆發,政府鼓勵 離牧,頭數從 1000 萬驟降至 6、700 萬,光是麥寮,從口蹄疫爆發前約 60 萬頭、驟降至 10 萬頭以下,經過多年努力,如今約有 40 萬頭。」集美農產有限公司林容新經理說。 口蹄疫 讓產業歸零重整 林董事長說,口蹄疫對養豬業衝擊極為巨大,之前有外銷日本需求,所以才有 1000 萬頭 的數量。口蹄疫疫情控制已達 20 年,但台灣豬已錯失出口競爭力,目前是供應國內市場為主。 「口蹄疫後的集美可說是完全歸零。民國 86 至 96 年十年間,公司慘澹經營,但看待這段 過程,也算是老天給的考驗。」具備獸醫資格、從小就在牧場長大的集美第二代林容新經理 說。「以前台灣養豬戶用傳統觀念飼養,對疾病控管較未落實。以集美為例,這 10 年來為了 要讓豬隻吃得安心健康、精省飼育成本,集美籌建飼料廠,正式從農牧場跨足飼料業;因為 是給自己的豬吃,製作格外用心。」 飼料廠林欣逸廠長進一步補充,「為了提升育成率,我們把管理模式整個做調整,全 面以電腦管理,統進統出全面自動化,防疫上也做足功課,牧場以水濂式、密閉式為主;餵 養方式也由粉料提升為營養吸收佳、浪費率低的粒料,讓豬隻更健康。無論是軟硬體的提升, 就連飼料製造機器也一併更新,投入金額雖龐大,但這是飼料廠必要的進步。」 從人對豬 晉升為人對人的管理藝術 同樣也是集美家族的一份子、從小就養豬的林松泉副總經理,用一句話精闢地點出農牧事業的發展規劃:「養一點豬是『人對豬』,養一堆豬則是『人對人』,重點在於牧場管理。」 林副總經理說,集美人自我要求嚴謹,即使養豬經驗深厚,但勇於學習,跟上時代腳步。 「從豬場動線,豬隻移動、飼料成份調整,到疾病管控等,都以電腦做到全面自動化,連牧 場溫度都交由電腦,場內一舉一動都透過連線 ,就算人出國也能管理豬場。」 電腦幫忙管牧場,人就更有時間上課、精進技術。集美每個月都請專家教授做員工訓練, 每個禮拜開會討論牧場營運現況,分享產業新知與願景。 「目前集美飼料除了生產自家牧場所需的飼料,也為大農戶做飼料代工,依客戶配方生產。 集美也積極研發新產品,用在自己豬場,可以立即改善使產品更優質,獲得的經驗值也樂於 和客戶分享。」林容新經理感性地補充道,集美從小農起家,經營團隊雖然以家族為主,但 也衷心期盼麥寮農牧業穩定發展,所以經營團隊中多具備專業背景,也密切與嘉義大學、屏 科大、中興及台大等大學進行產學交流及建教合作。「若有客戶提出問題,由集美第一線處 理,而在集美身後還有學校 、檢驗單位支持,一起來幫客戶解決問題。一個產業要發展得好 須由企業帶頭再分享農戶,客戶賺到錢才能永續經營。」
成立時間 :西元1973年 經營理念 :本公司為一專業藥品, 生化科技食品之包材製造廠, 成立於1967年至今已超過40年的歷史, 在鋁箔加工, 印刷與塑膠生產已有多年豐富的經驗, 所生產的包材在業界多年來得到國內外各大藥廠及生技食品公司認可與採用, 得以茁壯成長. 為了追求更高的品質, 我們不斷地引進更新之素材與生產技術, 期許能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更佳的服務與品質. 滿足不同的包裝需求
本公司創立於1987年,初期以代理日本、美國、德國之焊接機、切割機為主要業務。憑藉公司從業員工多年來累積大量的專業技術與吸收國內外名廠精華,於民國79年(西元1990年)斥資於台灣高雄購地建廠,自創品牌製造販賣。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與成長,本公司已在高雄擁有三個廠房、除了生產電漿切割與焊接機外,亦增加了CNC數位焊接龍門、PTA電漿粉末焊接機、電漿噴塗機、電漿加熱機、與不銹鋼粉末等品項銷售至全世界。
高雄捐血中心於民國65年9月開始籌備,同年12月21日草創成立高雄捐血中心於高雄市承德街114號,房屋由熱心人士陳嘴鳳女士免費借用,67年12月遷移至高雄市中華三路293號2樓,73年5月由歷年節餘籌建中華三路7號5~9樓,由於位處市中心商業大樓,停車不便發展受限,82年12月17日台灣血液基金會第一屆第九次董事會,通過興建作業大樓,90年10月15日愛心樓落成啟用。 高雄捐血中心隸屬於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原名為財團法人中華血液基金會〉,為一公益性的民間組織,目的在於建立國內無償捐血的制度,推動與執行捐血觀念與事業,並配合政府醫療網的政策,提供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及台東縣等地區約200所醫療院所的安全醫療用血,以有效滿足國內病患用血之需求。除了滿足病患在用血方面的需求以外,提供安全、合格與高品質的血液一直是高雄捐血中心努力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高雄捐血中心從捐血人的條件篩選、捐血流程、血液檢驗技術、血液成分分離技術、血液成品的供應過程,乃至於血液科技的研究,都經過嚴格與縝密的把關,以期真正維護用血人的安全。 目前,高雄捐血中心在業務區域中設立3個捐血站及7個捐血室共10個固定捐血處,提供熱心的民眾前往捐血。根據民國104年的統計,高雄捐血中心全年的全血捐血量達381,967單位,分離術血小板捐血量則有41,754單位。同時為因應不同疾病的需要,仍需將所收集的全血製作成11類的相關成品,如紅血球濃厚液、白血球濃厚液、血小板濃厚液、新鮮冷凍血漿等,一般說來,高雄捐血中心平均每日需供應醫院或病患個人約1100袋的全血。此外,自87年7月起,為配合政府推行之國產「血漿成分製劑」醫療政策,高雄捐血中心開始原料血漿的收集作業,以因應國內自行製作「血漿成分製劑」的需求。 面對龐大的捐血族群,高雄捐血中心以網際網路(官方網站、高雄捐血中心粉絲團),與捐血人互動、快速的溝通。此外,資料庫行銷及直效行銷也是高雄捐血中心所採取的訊息傳遞方式,如明信片的投遞、電子郵件的邀約、護理人員的面對面接觸、檢驗報告的寄發等,都建立了高雄捐血中心與捐血族群之間良好的互動關係。
傳電機電顧問有限公司,成立於民國85年至今已經營業29年。 集團規模: 公司佔地1350平方,位於神農路的大馬路上,合法請領使用執照的營業場所。 集團技師部門,傳電機電顧問公司於民國85年營業至今,實際登記在公司名下擁有3位電機技師,主要從事大樓、工廠、充電樁、儲能、監控、避雷、弱電…等製圖、設計、規劃、簽證。 集團檢驗部門技佳機電檢驗公司,主要從事用電設備檢驗、擔任用電場所電氣負責人、例行巡檢及檢驗、例行向台電及縣市政府申報、電力設施維護保養…等業務。 集團宗毅工程部門於民國85年營業至今的甲級承裝業,主要從事高低壓配電新增設工程、用電申請、智慧型電力儀控、弱電監控網路、高低壓電力搶修,…等業務。 本集團所屬的公司每一家皆是合法請領政府審查合格的特許證照,合法的公司合法的大土地的營業場所,為目前電業頂級的上下垂直整合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