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矽晶製品股份有限公司於1981年成立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是目前國內最大的3吋至12吋矽晶圓材料供應商,擁有完整的晶圓生產線及半導體、太陽能及藍寶石三大產品線,產品應用跨越太陽能、光電、民生能源等領域。產品涵蓋高附加價值的磊晶晶圓、拋光晶圓、加砷晶圓、浸蝕晶圓、 TVS 晶圓、加銻晶圓、超薄晶圓、深擴散晶圓、太陽能晶棒、晶片、電池、模組及藍寶石晶圓等利基產品。公司在經營團隊與全體員工的用心經營下,業績屢創高峰。在技術及資訊提供、產品共同開發及售後服務品質,均深獲國內外客戶之肯定,並多次榮獲年度最佳供應商之殊榮,更於 2011 年獲選為台灣 Business Next 雜誌「 Taiwan INFO TECH TOP 100 」第四名。 為使旗下半導體、太陽能及藍寶石三大事業部各自有更大的成長動能與更顯著的經營績效,中美矽晶於 2011 年 10 月 1 日完成企業體的獨立分割,此次分割後中美矽晶保留太陽能事業,將旗下半導體事業以及藍寶石基板事業進行分割,並分別設立 100% 持有之環球晶圓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美藍晶股份有限公司。為整併資源、整合技術專利及研發能力,中美藍晶與兆遠科技於102年1月1日合併,兆遠科技為存續公司。 本公司經營團隊與全體員工,基於為客戶、股東及員工創造卓越價值,並善盡國際社會責任之理念,將持續致力於太陽能產品的擴充及品質的提升,全力滿足客戶需求,成為優質的綠能產業之供應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成立竹南分公司 2002 年,因觀察到全球替代能源的發展契機,開始投入太陽能產業上游材料的開發,成為國內第一家量產太陽能晶棒的製造商,隨著市場的需求熱絡, 2005 年中美矽晶更於竹南基地設立分公司,投入生產太陽能單多晶晶棒及晶片。隨著太陽能工業潮流由單晶逐漸趨向多晶之際,竹南分公司於 2006 年第 4 季正式開發並順利量產太陽能多晶晶錠及晶片,使中美矽晶成為國際少數同時擁有太陽能單晶及多晶技術之供應廠商之一。竹南分公司更進一於 2007 年設立光電事業處,投入 LED 產品的研發。為了因應市場的強勁需求,中美矽晶在 2008 年 6 月開始興建竹南二廠,並於 2010 年 6 月完工,產能更因此增加三倍。中美矽晶將持續致力於太陽能和光電產品的研發製造,戮力改善品質,滿足客戶需求,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成立宜蘭分公司 2014年,為進行太陽能事業群之垂直整合,藉以提昇營運績效及競爭力,於8月1日合併高效太陽能電池廠旭泓全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並成立宜蘭分公司。旭泓光電係世界太陽能電池之領導廠商之一,產品以P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為主,量產最高轉換效率及平均轉換效率都是國內同業中最高,甚至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同時,旭泓公司於2014年5月16日取得Aleo Solar AG位於德國Prenzlau年產能280MW之太陽能模組廠的土地及廠房、技術與設備和商標權等,藉此海外模組廠的順利收購,能讓中美矽晶集團將產品差異化的成果,成功延伸到品牌價值的創造,促使台灣的太陽能產業在電池領域上站穩根基,更能透過Aleo的模組品牌成功行銷全球。透過雙方之整合,使中美矽晶同時擁有單晶太陽能電池mono solar cell與模組業務module business、技術及產能,達到產業垂直整合之效益及擴展太陽能事業之佈局。 投入太陽能發電系統 2015年為加速提升公司整體營運效益,透過垂直整合跨足到系統端,積極介入全球太陽能發電站之投資及興建第一座透過子公司SAS Sunrise Inc.轉投資於菲律賓Palo市發電量50MW的太陽能發電廠SEPALCO於7月3日正式動土興建。中美矽晶將持續強化並擴大在全球太陽能系統之佈局。 中美矽晶全體員工本著誠信理念歷經考驗而成長茁壯,生產太陽能高品質晶圓、電池及模組產品,屢創佳績,使中美矽晶成為國內專業綠色能源解決方案供應廠之一。我們力求內部組織健全、落實績效管理;在技術上,建立堅強研發陣容,致力於員工技能及知識的提昇;在人力資源運用上,加強教育訓練以提昇員工的素質,延攬經驗豐富的資深經理人領導企業,發揮組織共識力量,對外以優異的品質及可靠的服務,積極提昇全球市場佔有率。
1946年臺灣水泥公司正式成立,1954年正式由公營轉為民營,1962年以股票編號 1101,成為台灣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1974年台灣十大建設開始實行,台泥跟著國家的政策開始開疆闢土,在台灣築起一個嶄新的世界。 『過去,水泥是人類文明的黏著劑,是推動人類文明往前邁進的力量。 未來,台泥將成為通往下一輪百年盛世的Bridge。』 台泥是台灣的國家代表品牌之一。過去,台泥的生產,均配合需求。未來,台泥將主動友善環境(Eco-friendly),主動解決環境問題(Eco-solution provider),運用創新科技、創新思維,開發新能源,朝著打造「零廢棄、零污染、零排放」之循環經濟,創造永續企業的新價值進行。 在全球節能減碳及再生能源發展趨勢下,台泥在2021年購併ENGIE EPS,並將其更名為NHOA。NHOA案場遍布歐洲、美洲、大洋洲及非洲,在先進的 BESS (電池儲能系統)、電動車快充裝置、智慧電網及氫能皆擁有各式專利及產品。正式進軍儲能、充電樁市場,藉此完整能源事業版圖,成為國內唯一具備綠能、電池、儲能、電動車快充研發與自製能力的能源集團。 在鋰電池發展方面,台泥旗下三元能源科技投資的高雄鋰電池廠2021年動土,初期將投入新台幣120億元,主力生產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鎳三元電池,年產能估計達1.8GW,相當於每年可以生產約2萬4000輛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若加上能元科技台南廠房既有產能,台泥一年電池總產能將提升至3.2GW。 在綠能方面進行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地熱發電投資與開發,同時針對其他再生能源領域,進行研究評估及尋求合作。目前規劃及運轉中裝置總量約為 120MW,年度發電量可達到 1 億 9 仟萬度電,相當於減碳量約 9 萬 7 千公噸。 從傳統水泥業,拓展到廢棄物處理、能源事業等發展,打造台泥DAKA二期計畫「DAKA再生資源利用中心」,是全台首個利用水泥窯高溫處理垃圾的環保園區,每日最高可處理200噸垃圾,解決花蓮垃圾爆量的問題,同時處理工業廢棄物,預估每年將減碳超過4萬噸。 對人類的未來最重要的,是一個平衡有規律的大自然, 是人類生存的 Sine Qua Non,也就是「必要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