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倫先生(Mr.Turon)將於今年在花蓮市嶄新開幕,有別於以往傳統風格的伴手禮店,打破一般花蓮伴手禮店帶給人的既定印象,以全新風格的設計結合創新概念的產品研發,給花蓮市帶入一股不一樣的潮流,寄望將杜倫先生(Mr.Turon)打造成為花蓮屈指可數的伴手禮專賣店。 杜倫先生(Mr.Turon)的創辦人很年輕,充滿著朝氣活力,喜歡運動及大自然,就像花蓮帶給人的感覺,陽光、熱情、輕鬆、愉快,來到杜倫先生就好像參加了一場原住民嘉年華,每個人各司其職,卻又從其中相互合作充滿歡樂。 我們堅信員工就是公司的資產,善待資產公司才能更茁壯,讓員工認真的工作認真的玩,就是杜倫先生(Mr.Turon)的宗旨,對公司來說關心每一位員工就像是家人朋友一樣,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的工作環境,同樣充滿熱情與活力,歡迎您一起加入杜倫先生(Mr.Turon),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她,出生 1973年7月11日是個特別的日子,因為花蓮博愛浸信會成立了。從設立到茁壯,有外國宣教士、台灣牧者回應呼召來到花蓮,盡全力地投入,讓福音在這地生根。儘管開創不易,但 神的工作無人能擋。起初雖然微小,終久必甚發達。 回應呼召,來了 1990年8月6日 神感動張木泉主任牧師全家來到人生地不熟的花蓮。當年大女兒4歲、二女兒2歲多(小兒子尚未出生),便隨著父母親踏上牧養教會之旅。儘管舉步維艱、百廢待興,但藉著 神賜予張牧師「熱情」的性格,對人充滿興趣,與人建立美好關係;加上「基要真理班」個別教導與陪伴,依靠 神踏出信心的每一步,披荊斬棘、迎向美好的未來。 成立小組牧養 張牧師在就讀神學院時, 神透過使徒行傳深深吸引他,洞悉小組運作的模式。當教會不斷增長時,為使信徒獲得適切的餵養和牧養,更深著墨小組的運作,帶領團隊到韓國、新加坡實地觀摩,1996年1月正式成立小組牧養。 教會增長目標 1990年牧會之初, 神感動張牧師:「10年內教會增長至200人」。恰逢夏忠堅牧師推動2000年福音運動,教會一起往前邁進。 神的作為超過所求所想。2000年時,主日崇拜人數已達250人,有三堂崇拜,因而開始推動建堂。為使教會能按著 神的心意建立,2001年6月開始大力推動三堂晨禱,從五點開始,直到九點。 神不但使教會人數不斷增長,也陸續興起牧者和行政同工投入服事行列。「熱情、裝備、異象、禱告、小組」激勵張牧師、師母勇往向前不畏困難, 神的熱心更成就這事,致使博愛浸信會不斷茁壯長大。 建立婚姻家庭 當張牧師還年輕時, 神就把建立「榮神益人」的婚姻概念放在他的生命裡。當 神帶領張牧師、師母來到台灣離婚率最高的花蓮後,就更深體會 神的心意。「夫妻健康,教會就健康」,因為教會是由家庭所組成的。為此,張牧師和師母竭力藉著真理幫助眾多夫妻關係被修復、得建立,進而為主作美好見證、領人歸主。從2000年開始推動「和諧婚姻課程」,不僅使參加的夫妻關係更和諧,也幫助夫妻二人一體的事奉,帶領小組、牧養群羊。而為使年輕人的交友戀愛能健康發展、建立幸福家庭,進而推動交友戀愛、婚前輔導課程。 建立萬人教會 「建立萬人教會」是張牧師和師母帶領團隊參訪韓國教會,在禱告中所得著的異象。張牧師為這異象而活、付代價、不怕困難, 神更賜張牧師智慧,透過婚姻家庭的服事、更新改變的生命、敞開小組…搶救靈魂。在建堂的事上,看見 神豐富的供應,使教會不餘匱乏。 建堂後的失落 建堂期間,教會不但沒有衰敗,卻更增添。建堂後,人數卻開始往下滑落;教會的復興不但停擺,甚至失去前進動力,令人感嘆不已。 神是憐憫、有恩典的主,知道我們心中的渴望,幫助我們找回起初愛主的心,齊心努力再為主大發熱心,透過幸福小組傳福音策略,使教會重新回到合 神心意的軌道上。 組織架構重整 為了讓博愛浸信會有方向、有目標的前進, 神透過陳偉仁長老幫助我們找到發展的可行性,使異象更明確:「建立健康成長的萬人教會」,並確立願景:「充滿屬 神榮耀的敬拜、追求健康合一的家庭、發揚天國文化的宣教、使人成為主的門徒」,且結合策略:「百人據點、萬人教會」,戮力使異象得以成就。為此,完成教會組織架構重整,建立雙軌九部分堂、治理會議和管理會議的運作模式,讓信徒可以更深投入和牧者一起建立教會。 傳承的呼聲 如今(2023) 63歲的張牧師,不得不面對傳承與接棒的重大需要。他深信 神能感動、帶領、扶持他們全家一起事奉,也必能繼續興起年輕的世代接下榮耀的棒子。有誰願意學習以賽亞,謙卑順服對 神回應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呢? 飲水當思源 這一路走來,相當不容易,張牧師甚至曾經有放棄的念頭,但從 神而來的鼓勵和激勵,讓張牧師緊抓祂的手不放。33年侍奉 神的日子不算短,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走過的人才知道箇中的滋味。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受苦,後人享受;前人建造,後人持守。張牧師衷心期待,博愛的家人飲水當思源,享受當思前人付出,激勵自己、挑戰自己走在合 神心意的道路上,繼續讓 神的家為耶穌壯大和榮耀。
合陽技術顧問有限公司長期參與公共工程建設, 主要業務為土木、橋梁、耐震補強、港灣、水土保持、水利、景觀、室內裝修及災修工程, 承攬各縣政府、鄉鎮公所、水保署、港務局等機關設計監造工程顧問服務, 本公司技師及工程師群,皆具有豐富經驗, 竭誠歡迎加入團隊。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恒強鋼鐵有限公司」的工作行列。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共興交通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行列。
GM國民菜市場以「GM=Good Morning 早安」為''品牌精神'',源自清晨菜市場裡最真誠的第一句問候。創辦人自小在農村長大,稻田奔跑,深知用心種殖出來的食材與台灣這片土地的''善''的價值,也相信一聲「早安」代表的不只是日常的開始,更象徵健康、美好生活的起點。 我們堅持提供新鮮、安心的蔬果與民生商品,讓每一位顧客都能感受到誠意與信任。除了商品,我們更注重人的價值——在國民菜市場,員工是最重要的夥伴。我們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友善的團隊氛圍,並鼓勵持續學習與成長。 「國民菜市場-華彤商行」誠摯邀請有熱情、有想法的朋友加入我們,一起打造屬於全民的生活市場,傳遞健康、溫暖與幸福的日常。
台灣新聞雲是台灣第1家We Media自媒體,至今成立10年餘,由資深媒體人劉家和(湘仕)創立。 台灣新聞雲News緣起於花蓮,本於「公正‧客觀」新聞使命,台灣新聞雲2021年開始成立台東、台北、桃園、新竹、台中、高雄等新聞分社,成為台灣最大「全媒體」公司。 台灣新聞雲2023年併於天晴事業集團的子公司,負責執行宣傳(天晴了旅行社)及跨事業整合工作。天晴事業集團2025年5月設立「星星電商(股)公司」,集團營業額2025達2億5千萬,預計2028年在美國納斯達克IPO中概股上市。 有意應徵的工作夥伴,煩請下載我們的App「天晴黃頁」,了解我們正在執行的App平台計劃。 台東辦公室(台東旅遊電子報) 地址/台東市鄭州街5號 花蓮辦公室(花蓮旅遊新聞雲) 地址/花蓮市國聯五路2-18號 歡迎有熱忱、願意接受挑戰的夥伴 加入我們工作團隊行列
宇陽能源科技致力於循環經濟的商務模型並專注於發展生質能源應用,透過專業案場設計、案場設置、及多年操作經驗,打破傳統「使用後即廢棄」的模式,轉變為「使用後循環利用」的概念。
為秉持佛陀慈悲喜捨之精神,服膺 證 嚴上人「為佛教、為眾生」之志節,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感於「貧因病起、病由貧生」,為解蒼生之病苦,起慈悲濟世之宏願,實踐「人本醫療、尊重生命」之宗旨,從事醫療事業辦理醫療機構及提供醫療服務、醫學研究及教育,並提高地區醫療水準,培養優秀醫事人才及照顧低收入及弱勢民眾,以達醫人、醫病、醫心暨服務社會之目的。
Q:對建設機械產業很陌生.... 一定要會開怪手、一定要對機械架構了解才能來上班嗎? A:完全不用擔心! 我們有完整的教育訓練讓工作更順利上手,一同進修提升競爭力。 鴻盛建設機械有限公司自1980年成立於花蓮,以專業的技能與親切的服務態度在地深耕,技術起家的我們透過四十年來的經驗累積,有信心能成為客戶最佳的產業解決方案。從早期的零件銷售與機具維修逐漸成長為具有銷售、維修、零件、租賃以及待裡的全方位建設機械公司,我們提供一站式的服務,讓客戶從售前的購買到售後的服務,享受尊爵不凡的服務體驗。 我們希望每位走進鴻盛建機的客戶,都能感受到我們的熱誠與專業,並且透過品質優良、性能卓越的產品,有效提升工程效率,並解決客戶工程上的困擾及問題。 近幾年,我們更致力於公司軟體、硬體提升,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各項表現更深獲國內外廠商與客戶的肯定。 在可見的未來,我們深信,建設機具產業將會出現重大的改變,值此關鍵時刻,鴻盛建機已經做好準備,競逐下一波的勝利,我們也期許有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我們的團隊,共同攜手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鈺暉公司創辦已超過二十年,在地經營剝皮辣椒、牛軋糖、小米酒等名產,並曾在花蓮市一心街口打造剝皮辣椒與小米酒的主題商店,目前專營剝皮辣椒與朝天椒醬的批發零售,是花蓮前三大的在地剝皮辣椒批發商家。 本著當時鈺暉創辦人的初心:『做出全家都可以安心食用的食品』 鈺暉兼顧保留自然蔬果原味、營養,運用在地食材,製作出多種不同口味的剝皮辣椒,幾經朋友們宣傳,成為花蓮在地知名商家。 目前除了自有的『迴瀾醬人』、『木叔叔醬工坊』品牌經營外,也與各餐廳店家合作提供適合食品的各式醬料、另協助小農進行農產品加工、品牌ODM與OEM產品,在擴大發展的道路上,歡迎有志一起在花蓮生活打拼的夥伴們一起加入。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宗樺小吃部」的工作行列。
『財團法人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是由「財團法人臺灣基督教門諾會醫院」於民國八十六年五月間捐助成立。門諾基金會成立的緣由,乃源自於「門諾醫院半世紀以來,所做的非醫療的社會關懷事工」傳統,其目的在於將醫療與社會福利體系結合,使「門諾機構」的服務體系,由急慢性醫療服務,延伸至長期照顧與各類社會福利服務事工,提供花東地區有需要的弱勢民眾一整全的連續性照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