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成立於民國47年7月1日,48年3月開始門、急診作業,同年11月1日正式開幕。土地面積30.356936公頃,總樓地板面積545203.83平方公尺,主要建築有中正樓、思源樓、長青樓、門診大樓、致德樓、神經再生中心、身障中心、動力中心等。最初設置病床600張,醫療服務對象僅限於在台退除役官兵,後逐年開放及於榮眷、公、勞、農、漁保及一般民眾。逐次興建一、二、三門診大樓,門診人數由最初每日200餘人次,增至目前每日約八千餘人次;因應門診量的增加,陸續擴增床位,目前擁有3160張(112年09月)。 本院現有員工6890名(醫師1402名、護理人員3182名,醫事人員1019名、技術人員334名、行政人員791名、技工工友162名),組成堅強的醫療團隊,配備先進的醫療設備,精確的為病患診治各種疾病。(113年1月) 為了落實政府照顧榮民之宗旨,於台灣中南部地區先後籌建台中、高雄兩分院;台中分院於71年10月31日開幕,77年7月獨立為台中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於79年10月31日開幕,於82年7月1日獨立為高雄榮民總醫院。支援輔導會所屬12所榮民醫院的醫療作業。87年7月在臺北市臥龍街設立「大我新舍門診部」輪派醫師駐診,提供該地區四千餘高齡單身榮民便利優質的醫療服務。89年及90年,先後承辦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及署立宜蘭醫院開公立醫院委託經營之先河,使當地居民也可以獲得與國家醫學中心同等級的醫療服務。91年6月與財團法人中心診所醫院醫療技術合作,嘉惠臺北市東區居民。 在歷任院長及同仁辛勤耕耘之下,本院目前忝列國家級醫學中心,肩負病患醫療服務、醫事人才培訓及醫學研究發展三大任務,配合國家醫療政策,善盡政府照顧人民健康之責任。 本院於60年籌建國立陽明醫學院,完成後撥交教育部,現已改制為大學,培植無數專業醫事人員。並接受全國各公、私立醫學醫事院校學生來院實、見習及進修,舉辦各類講習班,受訓學員遍及國內、外。86年元月建置國內最早之榮陽數位化醫學圖書館,提供榮總、陽明同仁豐富、新穎之醫學電子書、電子期刊等數位化醫學資源。 民國52年,美國實業家柯柏先生捐贈本院的「柯柏醫學科學研究館」啟用,是為國內最早成立醫學研究部門的醫院;在基礎與臨床並重的前題下,培育醫學研究人才,研發出多項領先國內的研究成果。為能將研究成果產業化,利及民生,本院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已見成果。興建之醫學科技大樓,是結合基礎、臨床、資訊科技與實驗動物中心等尖端設施並符合安全環保標準之科技、人文並重的智慧型多功能研究空間,完成後將是國內第一棟符合藥品優良臨床試驗規範(GCP)的臨床研究病房,符合優良實驗操作規範(GLP)及合於生物安全等級2-3級的研究設施(BL2-BL3),及符合國際標準之動物照顧等設施的醫學研究大樓。可以預期,本院未來在醫院科學研究上,將能更上層樓。 為縮短診療時空差距、提昇偏遠地區醫療服務品質、加強醫療教學與群體醫療服務,本院自85年起,運用遠距電訊傳訊數位網路系統,提供國軍金門醫院、金門縣立醫院及宜蘭縣醫療院所遠距會診、遠距教學、遠距會議及遠距病例研討等遠距醫療支援,建立醫療資源共享,一年平均4百餘件,使當地居民健康得到保障。 近年來本院致力於神經修復及再生、人腦科學及認知功能研究、功能性腦神經造影、腦神經資訊、幹細胞研究、基因工程、生殖科技、臍帶血移植、生物影像整合、心電生理、電子病歷等先端醫療科技之研發,俱有重大的成果。 本院各科均訂有臨床處置作業規範、標準作業流程、稽核制度及各種品管會,以確保醫療品質。為了提昇服務效能,本院開發自動語音辨識預約掛號系統、全國藥品資料查詢辨識系統、雙語葯袋、病患醫療資訊系統、更新手術同意書;開辦夜間門診、啟用開放式單一窗口多功能櫃台、設立安寧病房、定期舉辦社區衛教服務;成立各種品質管制委員會,負責監督醫療品質;推動建立臨床路徑,保障醫療品質及病患權益;舉辦策略發展共識研究會、醫療品質及醫院管理訓練課程、成立品質改善行動小組,定期舉辦病患問卷調查等措施;設立財團法人惠眾醫療基金會幫助艱苦病患,組織龐大志工團隊散佈全院各區為病患服務。 60多年來,本院孜孜不懈,秉持「以客為尊」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理念,致力於醫療技術創新、服務品質提昇,提供患者身、心、靈全方位的醫療照護、便利的就醫環境及人性化的服務。未來本院仍秉持「視病猶親、追求卓越」的服務理念,遂行醫療服務、教學訓練、醫學研究三大任務的發展與成長,以「品質」、「效能」為核心競爭力,謀求人類的健康與福址。
臺大醫院創建於西元1895年,目前有員工6,700餘人,病床2,600餘張,每日門診服務量逾8,000人次,現有雲林分院、北護分院、金山分院、新竹臺大分院(原新竹分院、竹東分院及新竹生醫園區分院),不僅臺大醫院之醫療體系日益茁壯,亦將為民眾提供全方面之醫療服務。 創建迄今百餘年來,臺大醫院培育醫界人才無數,包括醫學生、專科醫師、藥師、護理師等醫事人員等,學員分佈全球各地,頭角崢嶸,表現優異。在醫療服務上,臺大醫院的臨床醫療品質更是名聞遐邇,備受國人信賴。而臺大醫院在肝炎、器官移植、癌症診斷治療及生醫光電和臨床試驗藥物研發上的尖端研究成就,亦獲得國際的肯定而享負盛名。 身為國家級教學醫院,臺大醫院肩負著教學、研究、服務三大任務。教學方面配合延續醫學院的課程設計,培育醫學及各類專科醫學人才;研究方面整合研究資源,成立核心研究室,提供同仁最好的研究設備與研究環境;服務方面以病人安全為中心的服務導向,強調人性化的照護,著重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管理,以提供高品質的精緻醫療服務。臺大醫院亦致力於推動國際合作,以擷取各先進國家醫療發展的經驗與知識,促進我國醫療的蓬勃發展。今後仍將秉承優良的傳統繼續努力奮進。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_傳統醫藥研究所的工作行列。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 Academia Sinica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生化所於1970年2月1日成立籌備處,1971年3月成立設所諮詢委員會,對設所事宜獲兩項具體結論:(1)研究範圍:研究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此為本所的長程目標;(2)將所址設於國立臺灣大學,俾與臺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在教學及基礎研究方面能彼此協助,相得益彰。於1973年2月與臺灣大學生化科學研究所簽訂合作研究生化科學合約。 本所位於臺大校總區研究大樓於1973年3月中旬開工興建,1977年7月1日正式成所。自成立以來,參與研究的人員逐年增加,研究的主題也由早期的蛋白質化學擴展至生物有機化學、蛋白質工程、發育生物學及分子細胞生物學諸領域。 1995年本所於南港院區建立新館,部分人員遷回南港院區,在前任劉德勇所長專長下,成立了細胞醣類生物學研究室,以研究醣蛋白及醣脂質之結構、功能及生合成。為維繫與臺大生化科學研究所之合作關係及支援該所研究教學,仍保留臺大館,並有部分人員保留原有實驗室。並將研究領域擴展至分子免疫學、疫苗生物學和受器—受器結合物之交互作用。這些研究的首要目標即在於將先進、尖端的科學領域引進本所。 面對後基因體時代新的挑戰,自2000年起開拓結構生物學(Structural Biology)與功能性基因體學(Functional Genomics)的探討等嶄新的研究課題,冀望對21世紀的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有重大的突破及影響。在前任所長王惠鈞院士結構生物學的專長下,統合原有研究領域,利用X—光晶體及核磁共振解析,及同步輻射中心提供的光源束來做本所研究人員歷年來所得各類蛋白質分子的結構—功能探討,利用這些最具前瞻性的結構探討工具,進行當時本院正在推動的「功能性基因體學」研究,成為2000年人類基因體解碼完成後,後基因體時代(Post-Genomic Era)的生命科學探討主流。 2006-2014年,在下任所長蔡明道教授的領導下成立生物物理學核心設施,結構生物學研究持續擴大。奠基於這些努力,本所建立了中央研究院級設施:中央研究院冷凍電子顯微鏡中心。該中心建立即是由本所蔡明道教授領導,除了將本所建立為國際結構生物學中心外,2000-2014年間的主要成就還包括招募不同研究領域的新研究人員(結構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翻譯後修飾、微生物學),並顯著增加本所研究計畫的國際能見度與知名度。 2014至2017年,藥物化學家陳慶士博士擔任本所所長。此期間除了延續具有高影響力的研究外,還擴展了王惠鈞教授與蔡明道教授在所長任期間所展開的與轉譯發展相關的活動。這些活動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正在執行的臺灣蛋白質計畫(TPP),其前身為基因體國家型科技計畫(NRPGM)。與NRPGM一樣,TPP的目標是透過促進學術界與工業界與蛋白質相關的研究來支持臺灣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 2017年8月,國際知名的醣科學家兼本所特聘研究員邱繼輝教授被任命為代理所長。在此期間,本所的研究方向分為三大項:化學、生物學、與結構生物學,研究活動主要集中在四個領域:與機制相關的藥物發現、醣科學、生理學與疾病的轉譯後修飾 、以及膜動力學。從2019年7月開始,另一位醣科學家Todd L. Lowary教授被聘為本所所長,並繼續推動這些領域的研究。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 Development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簡稱:生技中心、DCB )創立於1984年,是政府與民間共同捐助成立之非營利事業組織。生技中心創立宗旨為配合產、官、學、研各界,建構生技醫藥產業所需的重要環境設施、開發關鍵生物技術、培植延攬專業人才,以加速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為主要任務。
「瑞福生醫CYTOPACX」創立於2022年3月,一間具有使命感的生醫新創公司,致力於疾病的預防研究,以前瞻性的生物科技為基石,並深耕於精準與再生醫療領域,期許以高品質的醫學解決方案打造全民健康的新藍圖。 瑞福生醫創立初期就與台大專家學者密切合作,我們立志成為先進細胞治療的佼佼者,放眼國際切入全球再生醫療市場,將台灣生技能力優勢在國際生技領域發揚光大。 2024年進駐「台北生技園區」(Taipei Bioinnovation Park),成為台北生技產業廊帶新核心引擎的一份子,我們秉持以高水準品質堅持,為社會提供更好的健康生活選擇,『前膽健康 共創未來』!
本公司為「台北市政府北投觀光醫療暨健康保健中心案」之營運廠商。本案位於新北投捷運站正對面,於2014年12月20日正式營運,屬新興觀光醫療產業,內含醫院(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及觀光飯店(北投老爺飯店)。 本公司擁有優秀的專業經營團隊,秉持著『追求卓越,服務至上』之經營理念,歡迎有志者共同加入,一起追求個人職場成就與企業之永續經營成長。
方圓細胞生醫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圓細胞生醫)於2020年成立,成立背景為希望能針對世界對「零動物實驗」的要求,向醫療界、學術界、生技業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方圓細胞生醫由連續創業家、資深業界夥伴與優秀的科學家所組成,現在致力於3D細胞培養的研究、開發與應用,且應用範疇已超越取代動物實驗,跨足細胞治療、精準醫療等領域。
康霈生技創立於2012年10月,主要專精於醫美與慢性發炎疾病新藥治療領域的開發,在選題策略上著重於具有龐大市場需求,並以現有治療效果不佳或副作用明顯、需求尚未滿足之產品線為長期發展方向。透過創新的療法與藥物機轉,可大幅提升藥品療效與安全性,從根本解決患者及市場的需求與問題,使其獲得更優質的治療與生活品質,並創造具有藍海競爭優勢的利基產品。本公司目前主力為研發醫美的局部溶脂及減重領域等兩項新藥產品之開發,除規劃新藥產品開發及執行臨床試驗外,同時進行國際合作佈局,以尋求與國際藥廠進行新藥授權或共同開發之合作機會。 康霈生技自主研發新藥產品,應用於醫美局部減脂適應症的 CBL-514 注射劑藥物,目前已完成所有二期試驗且皆順利達標,進入臨床後期階段;而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與美白抗老等其他新藥,則將根據產品開發狀況陸續推進臨床試驗。
藥華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446,簡稱藥華藥)是由一群從事新藥研發、熱愛臺灣的歸國學人所創設,成立於2000年,於2003年正式營運。藥華藥憑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創新研發的核心技術,致力於為血液學和腫瘤學領域疾病提供新的治療選項。經營團隊以扎根臺灣為經營理念,公司名稱包含「藥之精華」、「華人世界的代表藥廠」的願景,目標是打造以臺灣為基地進行新藥的創新發明、試驗發展、生產製造、進而行銷世界的全方位生技新藥公司。 此外,藥華藥也持續開發更多元的產品線,加強海內外的合作,不僅和臺灣各大生技園區和醫院育成中心洽談規劃,亦計畫在海外投資新藥技術或產品,探索治療其他癌症和罕見疾病的新面向。作為業界的領航者,藥華藥致力於研發創新與市場合作,擴大影響力,冀能造福更多病患。 公司官網:http://www.pharmaessentia.com 研發進展:https://hq.pharmaessentia.com/tw/pipeline 關於藥華醫藥永續發展 獲入選國際評比機構「標普全球」(S&P Global)2024年永續年鑑為台灣第一家和唯一登上該年鑑生技業類別的企業。
國立臺灣大學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臺北帝國大學」(創立於1928年),最初僅設置文政、理農2學部,之後擴展為文政、理、農、醫、工等5個學部。臺灣光復後,在臺北帝大原址建校為「國立臺灣大學」,將帝大原有的5個學部改制為「學院」,計有文、法、理、醫、工、農等6個學院、設立22門學系。 其後,開辦新制夜間部(1967年),爾後陸續成立管理學院(1987年)、公共衛生學院(1993年)、電機資訊學院(1997年)、法律學院(1999年)、生命科學院(2003年)、牙醫、獸醫兩專業學院(2008年)等,目前已有11個學院,以及3個專業學院,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是臺灣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學生人數現今已達33,000多人(其中大學部近18,000人、研究生15,000餘人),比例接近1:1,已經成功轉型為研究型大學。 本校本著「教育卓越、多元學習」、「延攬教學、研究優質人才」、「強化基礎建設與軟硬體環境」、「卓越與前瞻研究」、「學術國際化」及「行政精進」等六項,營造優質學習環境以培養社會領導菁英與知識創新研究人才,期達到「華人頂尖、世界一流」大學之願景。在達到願景的歷程中,我們需要各界志同道合的菁英人才加入臺大的優秀團隊,共同為打造這個最優秀的大學殿堂而努力。
88年成立以創新科技為宗旨,以生技研發為導向,配合市場需求,透過各種通路管道,提供各式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之生技產品及服務.
欣耀生醫創立於2014年6月,座落於南港國家生技園區中,為一瞄準目前全球臨床治療上亟需解決而未解決之重大問題的新藥開發公司 (股票代碼: 6634)。 欣耀生醫以自行創建「兩種以上肝臟細胞(HepG2)與肝星狀細胞(LX-2)共培養平台」、「肝臟代謝酵素活性調控」及「利用藥動學特性之新藥開發」平台三大核心技術,聚焦於以下兩大疾病領域: * 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MASH)及其引發之肝硬化、肝癌。 *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藥物造成的嚴重肝損傷。 根據上述二大疾病領域的需求,研究開發「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疾病新藥及全球首例「高肝安全性乙醯胺酚止痛」,以滿足世界上重大的醫療需求並期許成為領先國際的生技製藥公司。 目前有六項核心產品積極研發中,兩項為治療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三項為解決目前市場因為使用最廣泛的止痛藥乙醯胺酚及其複方而產生肝毒性的問題,一項為乙醯胺酚中毒解毒劑。
走過一甲子的幸福企業 - 台灣森永製菓股份有限公司 1961年潘水生先生及李炳桂先生共同創立,與日本森永製菓成立合資企業「台灣製菓股份有限公司」。在日本森永製菓公司的技術指導下,開始製造販賣牛奶糖、糖果類的產品。於1980年,將公司名變更為現在的名稱「台灣森永製菓股份有限公司」。現在除了經典的牛奶糖產品外,也有口感獨特又有嚼勁的水果軟糖"嗨啾"、劃時代的威德in Jelly等產品皆廣受年輕人的喜愛。 公司僅離捷運奇岩站30公尺,通勤上班好方便!
總部設在美國加州,是集合醫療專家;科研專家;設備專家的一家醫療集團。過去幾年來一直致力於國際醫療相關產業,觸角更達到中國、東南亞、美國…。2019年底回到台灣,發展先進的再生醫療,結合台灣細胞的產業,將美國先進的細胞治療科技帶進台灣。
Novotech is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as the leading regional full-service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 in Asia-Pacific providing clinical development services across all clinical trial phases and therapeutic areas, including an in-house and integrated global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regulatory affairs consultancy, BioDesk. Working in a fast paced and adaptable environment, we set a high benchmark for clinical trial operations by listening carefully, allocating Asia Pacific’s best people and talent, and leveraging best in class platforms, technology, systems and processes to meet our client’s clinical program goals and ultimately improve patient lives. Our people are critical in meeting organisational and client’s objectives and we place a strong emphasis on creating an inclusive, collaborative, transparent and collegiate work environment where everyone is supported to be the best they can be. We support our employees with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enable flexible working arrangements, paid parental leave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ers, and regular training, learning, and international knowledge-sharing opportunities.
國家衛生研究院創立於民國八十五年元月,係一非營利性之財團法人學術研究機構。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國人重要疾病與健康問題、醫療保健政策與管理、醫藥科技發展、及臨床研究等四大方向,期望能在基礎與臨床醫學研究的相互配合下,發展出疾病診斷與治療之最新方法,提昇高科技生物與醫療技術及醫藥產業,以及改善精神與物質環境,加強保健預防工作。國家衛生研究院希望藉由研究環境與制度的改善,優秀人才的積極投入,與整合性的運作與規劃,使我國的各種醫療問題,藉由學術研究的支援,得以完善的解決;更期望在十年內,國家衛生研究院能成為具世界水準的一流醫藥衛生研究單位,成為我國邁入二十一世紀衛生大國重要之一環。 本院簡介請見國家衛生研究院網頁 https://www.nhri.edu.tw/
振興醫院建立於民國56年,最初二十年間,專注於小兒痲痺及骨科病患之復健醫療,成效非凡,造福社會民眾,功績非淺,為本院創造一頁光榮歷史。民國78年振興雙十大樓興建完成,開始轉型為多功能的綜合醫院。 這二十年來,振興院務快速發展,不斷進步,不唯醫療技術的精進、醫療設施更加完備,也建立了「慈善心、服務情」愛與善的服務文化。振興醫院各科一齊發展,共同建樹醫療特色,提升服務品質。繼創院時最先進的復健醫學科、骨科外,現有心臟血管外科、心臟血管內科、婦產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胃腸科、神經內科及神經外科等等,均發展成完善的醫療團隊,由不同領域各科同仁發揮專長,建立專業與精緻的醫療技術,服務社會大眾。 振興對醫療照護核心價值的認知和抱負是追求卓越、高效能的醫療技術、提供最優質完善的健康服務。繼續謙虛專注地來建構全人化、人性化,最優質的健康照護,提供每一位就醫者以人為本、最安全、適切、精緻、效率、高品質的醫療照護。
本校經歷了逾半世紀的歲月,為臺灣社會培育眾多優秀護理、以及健康照護與管理人才。原名「國立臺北護理學院」,於2010年8月經教育部核准改名「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以邁向健康照護與管理特色的優質科技大學為發展願景,培育優質健康與管理的專業人才。
凱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stleNet Technology Inc.)成立於民國87年,總公司位在新北市深坑區。民國99年3月掛牌上櫃,股票代號:8059,主要股東為金寶集團。 凱碩科技專注寬頻纜線數據機(Cable Modem)之研發、製造及銷售,具備DOCSIS專業技術並居於業界領先地位,並進一步將Wi-Fi、VoIP、Digital TV、IPTV、Multi-Media等相關網路通訊技術整合至產品中,為網通產品專業的OEM/ODM/OBM廠商,客戶遍及全球,其產品品質及技術能力更獲得客戶及長期合作夥伴的肯定與認同。 經由與母集團的生產資源整合,除了研發設計之外,凱碩亦具備強大的彈性製造、物流運籌與供應鏈管理能力來面對快速變化的產業環境與全球化,以提供客戶高品質且具競爭力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