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威天宮,秉承關公忠義仁勇集於一身的道德楷模,發揚關公忠、義、仁、勇精神,從信仰文化中,啟發社會正信正念的忠義正氣,將中華傳統信仰「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道德文化薪傳至下一代。展現關公「以誠信為本,以仁義當先,以忠勇踐諾」的文化內涵,更以關公四好遺訓:「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做為信眾為人處事的基本道德準則。 雨中許願 公元1961年,威天宮創建人李岳達(李鵬)初入社會來到台北城奮鬥,只有國小學歷的他,嘗盡人情冷暖,曾以報紙為被裏身露宿街頭,後來以拉三輪車為業,有一日傍晚天空下著細雨,經過街頭一間關公廟,像是上天牽好一條因緣線,他停下腳步回頭走進了廟裡,想起為了奮鬥人生,從南部來到台北,豈能無所成就,頓時百感交集,就在關公座前,細細道出心中苦悶,更許下大願:只要關公庇佑我賺大錢,將來一定蓋一間很莊嚴雄偉的關公廟還給關公。此後,像是寫好的劇本,關公總是幫助他逢凶化吉,開啟奇異恩典的一生。如今威天宮建成,李岳達如實還願,讓源源不絕前來參拜的信眾,共同見證關公的神蹟奇事。 公元1999年創建人李岳達因緣際會尋獲威天宮靈穴寶地,開始艱辛的建設路程,推掉大陸很多戲劇拍攝機會,奉獻大半生心力【蓋廟還願】,實踐關公重信守諾的精神。許多感恩關公護佑而還願的大德,也陸續加入共襄盛舉。威天宮持續增加建設,廣邀十方善心大德發心,共同成就關聖帝君莊嚴護法道場。 紅面神童少年關公 公元1961年李岳達雨中許願結下關公緣,從此關公聖典與神蹟不斷顯現,幫助李岳達突破人生與事業的重重難關,公元1999年李製作於大陸拍攝「紅面神童少年關公」時,與山西運城關公祖廟締下更深的緣份。當時正逢關公家廟牌樓需要修建,經過抽籤都沒有結論,家廟找上在大陸拍片的李鵬製作,像是關老爺早就寫好的劇本,牌樓經過重建後,關公祖廟立下了一個紀念碑,碑文上即已為李製作將還願所蓋的廟命名「威天宮」,家廟擲笅締下今日台灣威天宮與山西運城關公家廟的緣份。
(一)弘揚關聖帝君信仰文化及佈教活動。 (二)促進兩岸宗教文化交流。 (三)宗教服務 ﹝四﹞其他社會公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