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曝光
2025/06/19

台塑新智能「全固態鋰電池試量產線」啟用

台塑新智能18日宣布,與明志科大綠能電池研究中心正式完成並啟用全固態鋰電池試量產線,該產線完整涵蓋關鍵材料與元件合成製備、電池堆疊與模組化製程,並導入自主專利技術提升電池性能與循環壽命,加速推動全固態電池實用化,是下世代電技術的新突破。 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全固態電池具備「高能量密度、高續航力、高安全性」三大優勢,由於不含液態電解液,擁有更優異的熱穩定性,大幅降低電池熱失控、自燃起火、爆炸等風險。同時,其固態電解質膜取代傳統鋰離子電池中的電解液及隔離膜,能夠簡化電池封裝設計與冷卻系統,因此有效減輕電池重量、體積,進一步 提升續航能力。 王瑞瑜指出,儘管全固態電池距離大規模商用在全球業界仍有技術 門檻尚待突破,但台塑新智能透過試量產線之建構與運行,驗證關鍵材料合成與製程技術可行性,有助於未來建立放大量產上的核心能力與經驗,並持續深化研發、製程技術之整合,為接軌全球全固態電池市場做好最佳準備。 全固態鋰電池試量產線建於明志科大綠能中心,目前已實際運轉啟用。總經理劉慧啟表示,全固態電池核心技術挑戰之一來自電極與固態電解質間的固-固界面阻抗,影響電池功率及循環 壽命,台塑新智能與明志科大綠能中心已獲得19項台、中、美、日發明專利,技術佈局橫跨「負極材料、固態電解質膜、複合正極 材料」三大元件合成與改質技術,在專利設計之Interlayer層與 創新膜電極結構技術結合下,成功降低界面阻抗,為實現高性能全固態電池提供具體解方。 劉慧啟表示,試量產階段之全固態電池亦將對標國際安全標準,包括針對充放電過程中的短路、過充,以及遭遇衝擊、針刺、擠壓、高空跌落等情境皆納入未來測試項目,並將進行極端高低溫貯藏、急速 升降溫等環境模擬,例如於150°C高溫加熱10分鐘,電池仍無爆裂、無起火,顯示其於嚴苛條件下具備高度安全表現。 台塑新智能與明志科大綠能中心將持續投入全固態電池核心技術之 研發與製程落地,強化材料創新與量產能力,加速推進下世代電池 實用化進程,以技術實力為基礎,穩健推進全固態電池從試產線走向市場,開啟新一代能源應用想像。
1萬
媒體曝光
2025/03/26

台塑新智能全台最大彰濱電芯廠完工量產 直供儲能及車用市場 壯大新能源版圖

台塑新智能正式宣布,投資上百億元打造的彰濱工業區台塑尖端能源2.1GWh電芯及模組廠完工量產,為全台規模最大的鋰鐵電芯生產基地。產線高度自動化,已接獲大規模儲能系統訂單,今年亦將陸續出貨電動車用電芯。為滿足市場需求,台塑新智能已啟動二期擴建 計畫,開發多元容量電芯及關鍵產品,擴展新能源版圖。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全球儲能與電動車產業持續成長,台塑新智能2023至2024年建廠期間,同步與業界緊密交流,提前掌握市場動態與訂單,確保建廠、量產、出貨無縫接軌。目前已確認出貨規模涵蓋100MW/350MWh大型儲能案場、電動大巴量產電池包與電動物流車測試電池包等,更憑藉台灣國產優勢搶占全球AI商機,成功研發美國資料中心專用UPS電池系統,強勢進軍AI市場。 彰濱電芯及模組廠整合台塑企業核心技術與資源,從電芯八大製程「合漿、塗佈、輥分、切捲、組裝、烘烤、注液、化成」到最終模組封裝與出貨,全程高度自動化。王瑞瑜強調,一座成功的工廠將推動下一座工廠的建立,未來五到九年,台塑新智能預計投入超過400 億元,分階段建設二期電芯廠、殼體廠、金屬加工處理廠、模組廠及正極材料廠,擴大電池國產化規模,打造更完整、深厚、穩固的新能源產業鏈,延續台塑企業在石化產業鏈的扎實競爭力。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指出,安全與品質是彰濱電芯及模組廠重中之重,廠房結構採用1703支深達27公尺的基樁,可耐受六級地震,電芯產線嚴格控管「粉塵、毛刺、水分」三大關鍵,設立「潔淨、 溫度、濕度、安全、效率」全方位五大管制,核心區域無塵等級比照半導體標準,全廠維持全天候恆溫、濕度控制於0.5至2%以下,並設置防爆水箱與51道充放電流保護機制。同時,藉由AGV無人搬運車及機械手臂等自動化物流系統,大幅提升生產與營運效率。 彰濱電芯及模組廠以五大管制機制為核心,確保品質無可撼動,劉慧啓表示,台塑新智能產品涵蓋儲能、電動車及UPS之電池系統,其使用電芯均具備高能量密度與長循環壽命,為台灣建立先進、安全、穩定的電芯供應鏈。面對全球減碳趨勢與新能源轉型時刻, 彰濱電芯及模組廠將成為台灣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彰濱電芯及模組廠匯聚台塑企業優勢技術,包括台塑網科全新開發的鋰電池生產電腦化系統、南亞光電智慧照明系統、台塑水科廢水處理系統,以及台朔重工建置的全自動化成品倉庫,確保生產效率與品質管理達到最高標準,樹立業界標竿及新能源產業鏈升級,共同引領 改革、驅動未來。
1.6萬
徵才資訊
2025/03/26

台塑新智能啟動2025校園招募計畫 新能源人才需求飆升 廣開五大類職缺

台塑新智能積極拓展新能源產業版圖,從台灣布局至海外,持續深化「節能、儲能、新能源、循環再利用」四大核心領域,並廣納研發、管理、工程、廠務、業務五類關鍵人才。隨著新能源市場需求飆升,2025年專業人才供不應求,台塑新智能3月起展開台大、清大、成大等15所校園徵才,延攬優秀學子加入新能源產業。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表示,面對全球產業趨勢瞬息萬變,若僅止於努力轉型已不足以應付挑戰,只有勇於變革才能創造卓越成就。新能源產業本質就是突破與創新,雖然競爭激烈,但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成長機會,願意與台塑新智能共同擁抱變革的夥伴,將能站上全球能源轉型浪潮的最前線。 王瑞瑜指出,年輕世代最大優勢是靈活思維與無畏挑戰的精神,台塑新智能除了電芯模組技術,也研發下一代全固態電池,推動電池回收循環經濟,完整打造「研發、生產、回收」產業鏈,這種多元發展為新世代人才提供更寬廣的發揮舞台。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台塑新智能也在綠色永續領域持續突破,例如公司投資的微藻技術從碳捕捉、廢水處理、農漁業應用,快速進展至SAF(永續航空燃油)開發,展現環境科研實力,並配合快速決策、果斷執行,在全球新能源市場占據先機,體現台塑新智能一貫精神:發展新能源產業要快、要堅定、要不計代價。 台塑企業連年獲選為幸福企業,員工平均年薪超過百萬元,2024年調薪3%,創下連續15年調薪紀錄。長期打造友善職場環境,支持員工在職涯與家庭間取得平衡。 台塑新智能在台塑企業領軍下,將參與全台15場校園徵才博覽會,包含台大、政大、成大、清大、陽明交大、中央、中正、中山、中興、台北大學、台科、北科、雲科,以及台塑企業創辦的明志科大。學生將可與主管面對面了解職缺內容與企業發展方向,親身感受新能源產業的無限可能。
9,726
企業活動
2024/11/08

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 台塑新智能宣布彰濱電芯廠完工落成 先進製程技術首度亮相

台塑新智能投資之彰濱電芯及模組廠第一期完工落成,將於11月正式量產,今年參與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特別結合數位影音打造「電芯走廊」, 首度呈現彰濱電芯廠製程技術;此外全固態電池研發也跨出一大步,試製生產線十月起將分兩階段陸續完成,並於展場以實驗室互動概念展示全固態電池之高安全性及應用範疇。台塑新智能透過現有成熟產品線及下世代技術展現多元前瞻佈局,全面覆蓋當前新能源市場需求及未來趨勢。 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宣布,旗下子公司台塑尖端位於彰濱工業區2.1GWh磷酸鋰鐵電芯及模組廠正式竣工,自2023年動土以來,歷經逾500個日子、近17萬人次施工,建廠團隊日夜兼程、投入無數資源,全程堅持最高品質標準及嚴格安全規範,現已成為全台灣最大規模且高度自動化的鋰鐵電芯生產基地,包括「合漿、塗佈、輥分、切卷、組裝、烘烤、注液、化成」八大工序,全程在地製作、在地把關,補齊國產電池產業鏈最重要一塊拼圖,此里程碑將大幅提升台灣在全球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力。 王瑞瑜指出,全球正加速邁向低碳轉型道路,儲能、電動運輸及新興能源技術進化速度驚人,市場對創新解決方案的需求潛力巨大,面對此種不斷變化的產業格局,台塑新智能深耕關鍵技術並積極提前部署,已購置彰濱24.83公頃土地,展開電芯及模組廠第二期前置作業,預計一、二期總產能將擴建至5GWh以上,且同時建設電池回收廠以完備循環經濟體系,為新能源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引領產業及社會轉型。 台塑新智能總經理劉慧啓表示,在目前國際政治及貿易局勢變動下,台灣電芯展現出顯著的競爭優勢,因此早在彰濱電芯廠落成前,就接獲許多國內外廠商洽談訂單,包括儲能系統、不斷電系統(UPS)及電動車用等,今年台塑新智能首次展出電動大巴之電池模組,未來也會持續以高能量密度及長循環壽命的國產電芯,與車廠合作開發動力電池包,應用於各式電動商用車及乘用車。 劉慧啓表示,為佈局下世代電池技術,且有別於業界目前多數仍含有電解液之半固態、準固態電池,台塑新智能攜手明志科大投入完全不含電解液之全固態電池技術,目前為實驗室研發驗證階段,持續 進一步測試與優化,已獲得台、美、中、日等國19項專利,另有10項專利申請當中;試製生產線第一工段將於10月完工,執行正極、負極、固態電解質膜之三大關鍵元件製作工序,明年則可完成第二工段,進行軟包型全電池堆疊與組裝,將率先試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 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於10月4日至6日展出,台塑新智能現場展示電芯走廊,最新工商業、家用儲能智慧產品,以及微藻技術多元應用,並開放體驗全固態電池、電池回收技術,展示台塑新智能在新能源領域的全方位佈局,以及對永續環境的貢獻。
4,045
媒體曝光
2024/11/08

台塑企業攜手韓國頂尖大學KAIST 全球產學研合作加速生技、新能源創新研究

台塑企業宣布與韓國科學技術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IST)簽署合作協議,旗下長庚大學、明志科大、長庚醫院、台塑新智能、台塑生醫、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將與KAIST成立全球產學研專案團隊,在生技及新能源領域展開緊密夥伴關係,並聚焦幹細胞、基因治療、儲能電池及車用技術等突破性先進研發,加速推動科研成果銜接技轉至產業應用端,台韓攜手為世界締造更健康、永續的未來。 KAIST為韓國頂尖大學,有韓國MIT(麻省理工)美稱,其工程及科技研究在國際享有盛名。台塑企業常務委員王瑞瑜5月領軍長庚大學、明志科大、長庚醫院、台塑新智能、台塑生醫、長春藤生命科學公司,親赴韓國與KAIST簽署合作協議及深度互動,正式翻開合作新頁。 王瑞瑜表示,台塑企業將與KAIST共同拓展生技及新能源領域,首先加強產學合作及學術交流,未來重要計畫包括互聘教授、交換學生、舉辦研討會及整合資源,再透過跨國培育之高階人才及研發成果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此項計畫不僅能夠激發彼此的潛力與創意,更將成為台灣與韓國攜手在學術、科研、產業領域上追求共榮卓越發展的新合作標竿。 王瑞瑜指出,在生技方面,雙方擬聯手深化幹細胞、基因治療研究,發揮彼此優勢以創造加乘效果。例如長庚醫院成立將近 50年具豐富臨床數據,為全台最大規模醫療體系,而KAIST在醫學研究上有傑出成就但缺乏臨床環境,未來雙方互補後可望取得突破性進展,推動精準治療及全齡健康目標。 新能源方面,雙方理念一致要全力開發鋰電池、電動車、電源管理等新能源產業關鍵技術,其中台塑企業2008年即投入生產磷酸鋰鐵材料及電池模組,因此將在既有的成熟基礎上與KAIST儲能研究中心深入合作,提高電池技術及效率,發展更多元與高層次之電池應用模式,以新科技驅動產業升級。 王瑞瑜此次也應邀出席KAIST講座發表專題演說,將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的創業精神及人生觀傳遞到韓國。王瑞瑜表示,創辦人堅持勤勞樸實態度及獨有的管理制度,從開設一間米店到創立台塑企業,最後建造了台灣石化王國,並終生提倡節約、珍惜資源,還積極成立學校與醫院,親身實踐奉獻社會的理念。此外,她更是受到創辦人 前瞻性眼光及全面佈局的啟發,才因而創立台塑生醫、台塑新智能,致力推動預防醫學及新能源發展,期許帶給人類更美好的社會。
1,266
智能客服
您好,我是您的智能客服 找頭鹿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