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資訊|為理解而設計,為決策而創造 Design for Understanding. Build for Better Decisions. 指數資訊是一家以「法律 × AI × 理解設計」為核心邏輯所創立的科技公司。 我們專注於一件事:把法律從靜態的資訊,轉化為能驅動現實改變的決策系統。 我們不是在做工具,而是在設計一種能讓人做出更好選擇的知識環境。 不只是查得到,不只是看得懂——而是理解得深、行動得準。 ------------------------------------------------ 重新定義法律的距離,讓知識成為每個人可行動的力量 法律從來都不是離我們很遠的東西, 它其實無所不在,藏在每一個條款、每一張罰單、每一次選擇裡。 真正把人擋在門外的,不是條文本身,而是: 太繁複的資訊格式 太模糊的情境理解 以及太高的認知門檻 這就是我們存在的理由——設計一個從資訊觸及到決策生成的理解閉環。 ------------------------------------------------ 我們旗下有三個核心產品線: ▍法律人 Lawplayer|資訊檢索 × 知識圖譜 從千萬筆法律數據中,不只是搜尋,而是理解邏輯與脈絡。 它不只是法條庫,而是能支援判斷、形成觀點的專業工作台。 對法律人來說,它是第二大腦;對學習者來說,它是語境翻譯器。 ▍罰單申訴服務|AI 實務應用 × 決策支援 我們用AI系統快速讀懂上千則相似案例, 將過去的裁決經驗,轉譯成今天可執行的選擇依據。 你不需要懂法律,只需要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決定—— 我們做的,是讓行動門檻降到夠低,決策品質升到夠高。 ▍法律人學院|人才養成 × 知識轉譯 從學科教育到實務訓練,從題型分類到制度思辨, 我們用AI重構學習脈絡,打造屬於這個世代的法律思考者。 不是訓練標準答案,而是培養能在變動中做決策的人。 ------------------------------------------------ 我們相信,「讓人理解」本身就是一種責任。 而好的設計,應該讓複雜的東西變得有結構、有方向,甚至有溫度。 所以我們不是做內容堆疊的資料平台, 我們是用科技設計理解邏輯,用理解創造決策場景的團隊。 ------------------------------------------------ 我們的工作不只關乎產品,而是關乎一種新的社會秩序: 讓民眾在資訊爆炸中做出準確選擇 讓專業者在時間有限下快速掌握重點 讓制度設計者能預見影響,做出更好的法律設計 這不只是法律的轉譯問題,這是社會決策品質的再設計。 我們已經出發,但也保留你的位置。
我們不是提供資訊,而是設計出能被理解與決策的制度介面 1|我們相信:真正的資訊價值,不是「找得到」,而是「看得懂、知道為何重要,知道下一步怎麼走」 大多數資訊平台解決的是「搜尋問題」。 而我們關心的,是使用者的理解路徑與決策品質。 在指數資訊的產品設計裡,「搜尋結果」只是第一層, 我們更重視的,是使用者是否能在資訊中辨識關鍵、推論上下文、判斷行動路徑。 我們的每一項產品設計,都是為了回答三個問題: 這段資訊,使用者理解了嗎? 理解之後,他知道該怎麼做嗎? 做的結果,能不能回饋強化整體的決策系統? ------------------------------------------------ 2|我們的三個產品,都是圍繞「讓決策更好」而設計: 一、法律人 App:重新設計法學資訊使用介面 「不是幫你看懂法條,而是讓你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規定」 將判決書、法條、立法理由、實務見解整合於同一框架 支援語義搜尋、歷史沿革、條文跳轉、關鍵詞高亮 給予使用者一個「能用來理解制度邏輯」的學習與查詢環境 為法學生、公職考生、實務人員提供高階思辨素材與決策資料源 二、法律人學院:讓知識,成就社會與個人的未來 法律的學習與實踐者,是那群國家領導者、政府官員與公務員 他們是運用法規政策、推動國家強盛與產業進步的關鍵力量 因此,從根本上提升這個群體的思維格局與綜合能力 就是賦能整個國家的未來。 我們的核心方法是「賦能法律人」與「讓一部分人,先走在前面」。 我們不僅是教授法律知識,更是要賦予法律人一種使命感。 具體方法是,透過高效的數位工具、AI 賦能的課程與數位內容,教授傳統法律教育欠缺的創新與深度思考能力(如黃金圈、本質思考、系統思考、批判思考、問題解決能力等) 三、罰單申訴平台:設計一條「能走完的申訴流程」 「不是提供資料,而是陪你走過制度」 使用者上傳罰單後,平台引導撰寫案例敘述、提供申訴建議 AI 協助補強事實與條文引用,提升說服力與成功率 讓不懂法律的人,也能「理解自己為什麼被罰、如何回應、成功機率在哪裡」 每一個模板都是為了強化使用者對流程的掌控感與成功感 四、(研發中)法律 API 資料引擎:讓專業系統也能嵌入法規理解力 「法律不是只能給專家看,也能成為產品的智慧元件」 結構化輸出全國法規、實務見解、條文摘要、裁判要旨 開放第三方媒體、平台、學術研究、內部知識系統串接 法律不再只是人手查詢的內容,而是能參與決策的資料層 ------------------------------------------------ 3|我們的核心設計邏輯:幫助人走出資訊→理解→行動的全流程 我們不是做功能表或選單,我們在做的是「人的推理地圖」。 每一項資訊呈現方式,每一個流程節點,每一段語言設計, 背後的問題都是:這個人現在處於什麼決策節點?他需要什麼訊號來前進? 我們幫助使用者從模糊中找到方向,從資訊中建立結構, 最終不是為了給答案,而是為了讓他知道如何作出自己的判斷。 ------------------------------------------------ 4|我們的產品核心價值,不是科技,而是「讓人有能力理解世界並做出更好的決策」 我們使用 AI,但我們不炫技。 我們重構資料,但不是為了資料而資料。 我們所有的努力,只是為了讓理解變得不那麼困難,讓決策不再依賴猜測。 在這個資訊過載的時代,我們認為: 能被理解的制度,才是能被信任的制度。 ------------------------------------------------ ▍我們如何行事 追求卓越:對平庸過敏,把極限視為起點。 聰明冒險:行動在第一時間,專注到最後一秒。 當仁不讓:看見問題,就出手;對事,責無旁貸。 ▍我們如何做決定 創造與簡化:不堆功能、不演流程,只設計顧客真正會用、會記得的東西。 行動至上:以速度回應真實,以迭代做出更好的版本。 優先事項:把有限資源,押在最該被做到極致的事上。 ▍我們如何成為贏家 勇於挑戰:未知不是阻力,而是讓我們決定出發的理由。 勇於溝通:說出真實意見,不繞路、不拖延、不裝懂。 勇於突破:一邊交付成果,一邊更新自己和團隊的能力。
【法定項目】 - 週休二日、勞保健保該有的都有 【額外福利】 - 全遠端、上下班彈性自由 - 提供工作進修、課程補助 - 數百本商業書籍供學習 - 不定時的下午茶與零食點心 - 可溝通任何事情並充分授權的主管 - 與 CEO 學習商業邏輯與思考
經濟部 SIIR 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
天使輪估值破億募資完成
Appworks 加速器團隊 #27
勤業眾信 Deep 新創計畫團隊 #7
種子輪近千萬元募資完成
SLP Taipei 創業家社群 #11
科技部 FITI 創新創業激勵 2022-2 團隊
台灣新創競技場 TSS Starting Lineup X 團隊
OpenData 創新商業實務戰 得獎團隊
創夢市集加速器 #8
清大創業車庫 #8
經濟部 SBIR 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 創業概念海選計畫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