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工作快找APP

面試通知不漏接

立即安裝APP
https://www.104.com.tw/company/similar/1a2x6bim4a?page=1

私立再興高級中學附設臺北市幼兒園 的相似公司

共199筆
台北市文山區學前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18人

滬江高中在教育界奠基已有62年的歷史了,從滬大的校友建立了滬江高中至今,董事會戰戰兢兢的為教育深耕。 自民國106年起,我們為滬江高中的轉型積極作規劃,董事會也非常明確的,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向下扎根。今年滬江陸續獲得了托嬰中心、幼兒園、兒童課照中心的立案證書,也完成了第一步學前教育的基礎,接著我們要朝實驗小學及實驗中學的申請來邁進。經過長官和各界的協助與支持,我們只有一個目標,讓滬江教育永續直航。 滬江目前佔地總面積1362.97平方公尺,室內總面積930.63平方公尺,室外活動面積432.34平方公尺。滬江將選擇盡責有愛心的教職員,陪伴孩子一起共同成長與學習。 校內設施非常完善,期望能讓孩子們,在優質的學習環境中,快樂成長茁壯,家長們請和我們為孩子的未來一起努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臺北市私立滬江高級中學附設幼兒園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6)
工作機會(6)
台北市文山區工商顧問服務業資本額100萬元員工數40人

本公司竭誠的歡迎有理想、有實力及充滿熱情的朋友,加入我們的的團隊,和我們一起成長,共創美好的人生。

查看工作機會(9)
工作機會(9)
台北市文山區其他教育服務業資本額100萬元員工數100人

提供學生課後照顧機制,協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輔助教師督導學生完成當日的學習作業。 提供家長一個可以讓孩子課後學習的安心場所,減輕家長課後經濟負擔。 營造一個安全、溫馨、快樂的學習環境與一個有愛心的學習氣氛。 照顧特殊個案,降低高風險學生未來的社會成本。 教育是愛的園地,學生一個也不放棄。

查看工作機會(5)
工作機會(5)
台北市北投區其他教育服務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100人

退撫制度完善,待遇福利優

查看工作機會(5)
工作機會(5)
台北市文山區其他電子零組件相關業資本額1500萬元員工數8人

高旗有限公司專營於販售國際性專業主動、被動元件正式代理商,致力於積極開發各項國際知名品牌的電子零件經銷權,以滿足不同領域客戶的需求。 目前主要以正式代理[微容]打入台灣大型企業供應鏈,其中又以日本知名大廠Murata、Taiyo被動元件為次主力商品,另一方面,我們也成立自有品牌MX針對TVS等產品,提供客戶最好的解決方案以及產品需求。 成立至今,我們已持續服務上市上櫃公司的客戶,高旗堅持提供最好的產品、專業的服務以及對客戶的誠信,因而深獲業界的好評!公司以永續經營理念為導向,秉持著創新、專業與效率的精神,將最好的服務與產品帶給客戶,更期許能從和客商建立長期合作的基礎下,共同達到互惠互利、共同發展之未來願景。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良好工作環境,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願意挑戰高薪,歡迎你們加入高旗有限公司一起打拼。

查看工作機會(0)
工作機會(0)
台北市大安區學前教育事業資本額5000萬元員工數300人

四十多年來,奧爾仕教育機構秉持” 開放思維 Open-minded、獨特差異 Unique、尊重互信 Respect、誠心以對 Sincere ”的教育理念下,積極培育有思考力、有創造力、有解決問題能力、有社交能力的國家主人翁,逾二十多萬人。創新繪本主題教學,更使機構邁向另一個高峰;目前奧爾仕教育機構有9所分校、200多位同仁,惟有前瞻思考、負責熱忱、專業優質的人才,是機構永續成長的力量,誠摯邀請您的加入!! ★奧爾仕歷史 1975 創立第一所道生幼稚園 1982 首創戶外教學,成立『道生幼兒教育發展中心』 1983 創立『道生學前教育雜誌社』、出版『道生學齡前教育月刊』 1984 創立『教學推展委員會』推展啟發式教學。 1985 創立『道生圖書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實施電腦化作業 1986 創立『道生學前教育基金會』 1987 首開將戲劇溶入教學的風氣 1992 創立機構內職訓系統『道生大學』 1993 創立幼教經營『研究發展室』 1994 導入企業識別系統,更名為『道生教育機構』 1995 『道生學前教育基金會』,更名為『道生文教基金會』 1996 榮獲 1995 年國家設計獎 2003 企業轉型發展為全方位之教育學習機構,深植幼兒專業教育,並積極推動家庭學習, 企業機構正式更名為 [奧爾仕教育機構] 2014 導入『繪本主題教學』 2015 導入『Free Play』、『閱讀十本好書』活動 2016 創立『奧爾仕幼兒教育季刊』,每季收錄校園大事記及理念推廣 2017 引進『RIE』於托嬰部門,發源自美國,以尊重嬰幼兒為出發點,專業的嬰幼兒照護理念 2019 舉辦『草地故事節』,每年邀請國內外繪本插畫家與幼兒進行故事說演及互動交流 2020 幼兒園推行『正向教養』法則,全體同仁完成師訓並落實於師生互動、親師溝通中 2021 全面去教材化,改以開放式自主學習作為教學內涵

工作機會(17)
新北市新店區學前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新北市政府新北捷運員工子女非營利幼兒園(委託康寧學校財團法人康寧大學辦理)」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台北市內湖區其他電子零組件相關業資本額3100萬元員工數暫不提供

百大績優廠商 : 為美商 Intel / Solidigm 快閃記憶體之通路商。 公司設立據點 : 台北、桃園、 香港。

查看工作機會(2)
工作機會(2)
台北市文山區學前教育事業資本額500萬元員工數30人

公司創立於民國82年2月 本公司擁有優秀的經營團隊,秉持著『熱誠+服務』經營理念,提供溫馨的就業環境,追求企業永續經營成長。 整體營運穩定,獲利狀況也逐年提升,是國內績優廠商之一。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不同領域的成長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

查看工作機會(6)
工作機會(6)
台北市中正區職業團體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60人

台北YMCA 於1946年6月1日,在本曾分別開設了英語及 國語補習課程,此乃本會社會教育之始,YMCA 教育事工市 是針對現在及未來著眼,隨著社會結構與需求的改變,本 會陸續開辦日語、歐語等相關課程。為求得優良師資,由美 、日YMCA 透過OSCY(Overscas Service Corps of the YMCA)的 徵募,提昇教育水準並進行文化交流。除此之外,針對不同 學習對象與需求,YMCA也提供了如婦女才藝、語言、卡拉 OK......... 等課程,深受社區的喜愛與歡迎,希望透過社會教 育的推展,使人活到老、學到老,進而促進我們的社會更詳 和、美好。

工作機會(33)
台北市文山區醫院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一、簡史 萬芳醫院所地是昔日「萬隆」與「芳川」兩礦場,「萬芳」之名由此而來。自1989 年動工興建,1996 年7月由臺北市政府委託臺北醫學大學籌設經營,於1997年2月15日正式開幕服務市民,為臺北市第一家公辦民營的市立醫院並於1998年2月通過區域醫院評鑑,4月榮獲市立醫院經營績效評比第一名,12月通過ISO-9002國際品質認証。臺北市第一家公辦民營醫院台北市政府為減少每年新台幣五億元的公務預算支出,及藉助民間機構經營效率,決定將萬芳醫院委託民間經營。歷經多次審慎的公告招標,台北市政府同意將台北市第一家公辦民營醫院委託 給臺北醫學大學經營。於1996年7月17日正式簽訂委託經營合約;臺北醫學大學隨即展開萬芳醫院的籌備工作,於1997年2月15日正式開幕。 二、臺北醫學大學與萬芳醫院 經教育部認定,萬芳醫院在委託經營期間,視同臺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在地緣上,臺北醫學大學與文山區是近鄰,校本部與萬芳醫院二者僅距離五公里 ,附設醫院與萬芳醫院在臨床教學研究、人力資源、醫療服務及其他資源之相互支援相當方便。萬芳醫院於民國86年起成為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及牙醫學系見、實習醫院;並可提供全校各系、所學生實習及臨床研究的教學環境;同時也擴大北醫的校友回母校貢獻的服務機會。 三、素描萬芳醫院 萬芳醫院位於臺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上,與捷運木柵線「萬芳醫院站」捷運站相連,距離北二高萬 芳交流道五分鐘左右,對外交通便利。萬芳醫院為732床的醫學中心,建坪約27,000餘坪,建築物分為醫療大樓與宿舍大樓兩棟建築物,醫療大樓地上13層地下3層,屋頂並設有直昇機停機坪,地下二、三樓有300餘位停車位,停車相當方便﹔宿舍大樓共七層,提供單身醫護行政同仁住宿,約可住宿340人。

工作機會(90)
台北市文山區其他教育服務業資本額1億員工數1500人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為國內最早成立之商管學院,以重視教學、積極研究與推廣服務為一貫的優良傳統。政大商學院目前有專任師資150名,學生約三千餘名。商學院大樓佔地八千坪,內設有高速光纖寬頻網路、多媒體實驗室、遠距教學教室及31間各類功能的實驗室、電子商務電腦教室、現代化圖書館、EMBA專用研討室等,俾使師生有更便利的研究教學與學習環境。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台北市文山區補習班資本額500萬元員工數250人

陽光森林美語成立於1996年至今已超過27年,屬最具規模及組織之美語教學單位。本公司體系分布於雙北地區,分別位於木柵、新店、永和、信義、大安、板橋六大校區,提供大台北地區家長及孩子一個最佳的美語學習環境。任職於本體系,人事環境單純,獎金優渥、升遷管道暢通,並提供充分的在職訓練。主管與員工間相互激勵、學習成長並重視職場倫理,培育出優秀人才成就陽光森林,形成雙贏團隊。歡迎有志從事教育工作者,加入SUNSHINE行列,陽光森林絕對是您求職首選的優質團隊。

工作機會(43)
台北市文山區文教/育樂用品零售業資本額100萬元員工數10人

我們提供健康友善的工作空間 你可以在這裡學習一技之長 挑戰高收入 表現優異者,我們還有提供開店加盟福利 招募人才,有企圖心有願景想找尋機會的,歡迎與我們聯絡!

查看工作機會(5)
工作機會(5)
台北市大安區學前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安東幼兒園~~為台北市兒童托育協會附設托兒所.於100年8月成立.位居大安區地段.全所占地總面積400坪.共分7間教室.採開放式教育理念與推動親職教育.為社區幼兒提供一個快樂成長的學習環境.是父母放心的地方也是孩子們的快樂天堂

查看工作機會(2)
工作機會(2)
台北市中正區學前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20人

教 學 課 程 理 念 (1) 教學能充分實踐課程念,並以身體涉入、統合 教學以感性為貫穿,而感性活動又以愛的全人人格教育為目標,這些都是深切的感情教育,培育深厚的人我、物我關係。在感性中,幼兒間只有分享、同理,沒有認知、討論、批判。 (2) 多元、彈性的開放形式,建立討論、分享的文化 提希曼等人(Tishman, et al., 1995) 稱之為思維的文化,使教學活動每個環節都顯得深思、細膩。但我們認為教師的引導有時是必要的,我們無法否認鷹架理論,因此建構方式不限定在過去老的開放模式上,不是只有最簡易的生活經驗分享,戲劇區自由扮演,建構性造型中的互動及扮演,譬如大小積木及方案成品。 (3) 學習強調幼兒的主動意願 由於身體動作豐富,使幼兒愈發投入,並在活動中表現出驚異與興奮。由幼兒決定,意見紛歧時採取表決。我們不勉強給他們一些高深的知識。除非在我們預備的環境中「發現」,但可在行動探索,操作中加強思維能力,如計劃、預估、預想、分析、解決問題、綜合、歸納等。 (4) 重視文化 幼兒探索經驗有直接經驗和書籍、資料兩方面配合,互相印證。從幼兒學習過程中可得知,身體動作與操作、行動使幼兒有深切的經驗,會激發學習;但書本、錄影帶,尤其是書本,會使探索更深入、影像空間更大。 (6) 童詩創作 童詩集體創作是維格幼稚園的特產,無論在學習區或探索的活動或方案主題相關的活動中,都會有童詩產生。童詩是孩子的感覺、情緒的表達,可以看出孩子的思維方式和他們對世界的想法。 (7) 造型在現實與虛擬之間,結合藝術與科學 現實與虛擬都發展成建構學習,是一波一波思維和情緒的整理工作和呈現方式。認知的呈現重視思維的深入,所以透過造型在功能、實用性上做精密的思考。藝術創作有繪畫、造型,但不要求幼兒向「外表的相像」處模仿,譬如大壁畫中沒有這類的討論和測算過程。造型但憑幼兒的喜好,各有獨特創意都十分可愛,而可愛之處在它們不成比例,不真實!這樣的成品結合了藝術與科學。幼兒要多欣賞作品,某些技巧也會在作品欣賞中「發現」、「感受」,或經教師指點而「領悟」到,就像他們欣賞名畫時所得到的。此外,創作屬於感性教育,也和戲劇及其他活動融合,是另一種思維的方式。幼兒自編的戲劇和童詩展見於日常的教學中。藝術作是幼兒的、是多元的、是生活的! (8) 戲劇創作 每個方案均有戲劇,有些是由故事、戲劇發展成方案,有些是在過程中,配合相關主題的童話、神話、傳說等發展出戲劇,有些則在最後以戲劇方式收場。戲劇發展由劇本、道具、角色分配到演出均由幼兒自行運作,戲劇是藝術創作的,預備過程是科學的,認知的。戲劇的形式是多元的,有人的演出,有各類偶戲,有混合的。

查看工作機會(4)
工作機會(4)
台北市文山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50人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自民國47年創立以來,一直都是國內商管教育重鎮,目前擁有八個系所及一個獨立所,三個專業MBA學程,和十六個院級整合研究中心,專任教師153名,在校生人數4,046多名,畢業校友已達32,892名。本院旨在培育學術研究與企業經營管理的領導人才,秉持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育理念,致力經營融合中外智慧與傳統的學習環境,在教學、研究與服務上多方創新,以培育多元學生族群成為具備國際視野、創新活力、專業素養和人文關懷的未來領導人。本院矢志成為亞太地區最佳商學院,期望發揮知識獲取、知識創造與知識流通的功能,以服務台灣人民和國際社會。

查看工作機會(3)
工作機會(3)
台北市文山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本校自民國十六創校迄今已歷七十九寒暑。首任校長為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以後,在原則上曾有大陸各公立大學在台一律不考慮復校之決議。然而又鑑於政治大學在國家大亂中,每能表現出疾風勁草之特有精神,所以教育部在民國四十三年主動作出讓政治大學在台北首先復校之動議。這固然是社會朝野對本校的關懷與讚賞所致,也是政大歷屆畢業生,在社會上默默耕耘服務國家貢獻的結果。   復校之初先行恢復研究部,設行政、公民教育及新聞等三研究所。復於民國四十四年成立大學部,有教育、政治、新聞、外交、邊政五學系。歷經四十多年後,本校目前已發展成為文、理、法、商、社會科學、外國語文、傳播、國際事務、教育等九個學院之綜合型大學,下設三十三個學系及四十九個研究所(碩士班),其中三十二個研究所設有博士班(另含1個學位學程),另外有十六個碩士在職專班。另外本校設有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社會科學資料、電子計算機、國際教育交流、附設公務人員教育、國際關係研究、選舉研究、第三部門研究、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國大陸研究與台灣研究等中心。除此之外,並有附屬高級中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及幼稚園一所,本校擁有自幼稚園、小學、中學以迄大學、碩、博士班的一貫完整學制。   在教學與研究方面,本校每年均聘請國內外學者專家,擔任各項課程教學與研究,目前有專任教師六百餘人,研究員四十餘人,兼任教師三百餘人,高學歷教師年年增加,師資陣容日益壯大。本校不但擁有輝煌的歷史背景且目前正積極追求學術上卓越的成就,期能轉型為一所以研究為導向之世界級學府。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新北市新店區其他教育服務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民國60年,天主教會台北教區捐贈6000餘坪土地,成立了耕莘護校。初期校舍僅有今耕莘樓舊址之地下一樓、地上四樓之口字型綜合大樓1棟;其餘均為草地。全校僅12班,多仰賴教會母體之養分滋潤,及政府補助款350餘萬元之維繫發展。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環境中,耕莘創造了各項殊榮,除學生校際競賽及升學表現優異外,74學年度更榮獲台灣省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醫事類科評鑑為優等。以新設校之初能有如此表現,耕莘之誕生可謂一鳴驚人。   78學年度起,招生班級數由每年3班擴增為7班,全校合計21班,並改護理助產合訓科為三年制護理科。81學年度更將班級數擴增為9班、使全校班級數提升至23班的規模。在狄剛董事長與戴志成校長的細心擘畫下,4年之間共爭取政府補助款640餘萬元,均投入新大樓建設與教學,以及實習儀器、設備之增設。此時期承辦台灣省護理教師研習3次,而學生之升學考照率亦名列前矛,學風鼎盛。   82學年度,班級數再擴增為每年11班,合計全校33班,10層教學大樓德蘭樓亦於83學年度落成啟用,一舉將樓地板面積增加至15,600餘平方公尺。同時配備有冷氣教室、新式圖書館、閱覽室及新宿舍。而新完工的PU運動場,更提供學生更多元之活動空間。4年之間,共爭取政府補助款達2,430餘萬元,全數投入護理教學實習儀器設備,使耕莘儼然成為護校之標竿。此期間仍受主管機關之青睞,承辦2次台灣省教師研習會,而學生升學考照率更屢創高峰,成為各界觀摩之理想學府。   86年起,耕莘積極朝向改制之路邁進。第二棟10層教學大樓聖母樓完工啟用,再將樓地板面積增加至25,200餘平方公尺,而耕莘樓的重新整建,亦使校學建築一氣呵成,有了全新的面貌。而陸續增設之電腦教室、新基護教室、社科教室、人文教室、內外科、婦產兒科教室,乃至於閉路電視教學系統及校園全面綠化美化之實施,均使耕莘臻於專科之設備水準。而師資的全面提升,人文素養的陶冶、生活品質的提高、全人教育的落實以及身、心、靈的整合,更有著出類拔萃的表現。期間4年,共爭取政府補助款合計3,150萬餘元,並承辦全國技藝競賽,台灣護理教師研習會,及擔任職校評鑑醫護類科召集學校和護理科新課程中心學校;再加上學生們優異的校內外表現,均使耕莘之名蜚聲全國,改制護專似已水到渠成。   自民國89年3月第一次呈報改制計劃書之日起,先後修訂並呈報4次改制計劃,評鑑委員實施訪視2次,呈報改進計劃6次。改制同時,本校遴聘博、碩士師資多人,取得基隆校區,校地面積增至7公頃餘,改制經費亦得到台北教區及耕莘醫院之挹注,增設生物實驗室、生理解剖實驗室、各科實習病房、視聽圖書館等設備成,於90年6月改制為「耕莘護理專科學校」。   本校改制為專科學校後,僅有護理科一科,初設五專6班,二專5班,次年增設二專部在職專班2班。民國93年接受專科評鑑,本校護理科與共同科目均獲一等殊榮,此在新成立的專科學校而言,洵屬難得。其後為因應社會變遷於93學年增設二專部「幼兒保育科」3班、在職及夜間部各1班,於94學年度增設二專部「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科」2班、在職專班1班,並於96學年度增設五專部「資訊管理科」1班。   因應少子化、高齡化與M型社會的發展趨勢,本校於96年2月更名為「耕莘健康管專科學校」,延續以前的護理專業基礎,同時著墨於「全人」範疇之擴展與延伸。整體發展方向,已由單一的「護理」專業人才培育工作,延伸至全方位的「全人」健康管理人才培育工作,以符合未來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職場的需求。未來畢業學生的職場出路亦由醫院(所)而擴展至整體社會的健康相關產業。    二、未來願景   改制之初,本校承諾教育部須符合專科學校用地標準,故而本校在取得基隆校地後,即進行籌設分校規劃,然因非可預期因素而延宕。為考量校務發展及基地整體規劃,須另覓土地以急速解決改制承諾問題並滿足將來校務發展的基本條件。其後劉丹桂主教將宜蘭縣9.3507公頃土地,以捐贈方式協助學校辦學,經董事會94年12月28日董事會議通過,至此整體校務發展始有明確的基礎可言。本校新店校區共1.9813公頃,再加上宜蘭分校9.3507公頃,本校校地達11.332公頃,符合改制為技術學校及科技大學的用地標準。目前宜蘭分校業經教育部同意籌設,校舍建築分為三期進行,第一期於96年7月發包動工,預計將於97年元月底前完工。宜蘭分校初設護理科、美容保健科、健康休閒管理科等三科,預計97學年度開始招生。在土地的取得、校舍的興建與生源的擴增等背景下,本校亦將逐年檢討與規劃未來整體發展的辦學績效,以邁向改制技術學院為中程發展目標,最後以升格科技大學為長程發展目標。同時以「健康管理」為校務發展主軸,繼續秉持「敬天愛人」之精神,培養具備宏觀視野、開闊包容之胸襟及合乎多元化、人文化、國際化的健康專業人才,以展現耕莘人的光與熱,迎接新世代的來臨。

查看工作機會(9)
工作機會(9)
台北市大安區中學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360人

校史 民國34年台灣光復之初,蔣宋美齡女士創立「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除凝聚婦女力量支援國策外,並普設基層學府,「復興」得以產生。翌年,台灣省婦女工作指導委員會,婦女界先進林慎、廖溫音等女士,本著培育民族幼苗、復興中華文化之宗旨,捐資興學,創辦「臺北市復興幼稚園」。定名「復興」,隱含有復興中華民族及復興中華文化的雙重意義。 民國41年,復興幼稚園之辦學績效深獲各界好評。在各界支持下,董事會增辦「復興小學」。民國57年增設「復興中學」,完成幼小中三位一體,九年一貫課程的學校。民國95年成立實驗高中,建構十二年一貫之實驗學校,以培育優秀人才。民國96年成立雙語部招收小學部學生,97年奉核招收國中雙語部學生,99年招收高中雙語部學生,培養學生中、英文雙語素養兼備之表達能力,提升其競爭力,目前學校規模有高中部、國中部、小學部、幼稚園、雙語部,是臺北市一所十二年一貫之實驗學校。

查看工作機會(2)
工作機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