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私立義光育幼院,迄今已有六十六年歷史,位於萬華區交通便利、工作環境友善。機構成長動力(信念)『信‧望‧愛』人生皆賦有生存之基本權利,但社會之遭遇常不平,若秉仁懷補其不平之缺陷,使幼有長、矜寡孤獨廢疾者有所養,是為義光。
『每個病殘、失能者背後,都有一個以上辛勤付出的照顧者』~有鑑於家庭照顧者長期被忽略與漠視,本會於2000年成立,是新北市第一個以「家庭照顧者」為關懷對象的公益性社會福利團體。提供家庭照顧者個案管理服務、多元支持與減壓活動、心理協談、到宅支持等,109年開始經營銀光食堂,作為照顧心聚所,擴大家庭照顧者服務。
榮光育幼院於民國五十四年創設于臺北縣永和鎮,民五十七年本院正式奉准立案,承蒙當初政府與熱心地方人士贊助與支持,民國六十幾年~七十幾年幾經刻苦經營,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民生逐漸富足,由於人民生活安和樂利,因此育幼院型態也改變,不但提供院童基本的安定生活、亦可接受國民與高等教育,進而要提升生活品質、更要求幼童身體心理健康成長、也要提昇品格教育、與接受社會公民教育,所以本院除了讓孩童有基本的身心發展,更注重到培育一位健全人格的公民。 101年新北市政府升格後正式更改名銜為 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榮光育幼院。並接受主管機關監督與協助下苦心經營。通過衛生福利部「兒少安置機構聯合評鑑」。 榮光現今在地耕耘已經超過50年,更希望永續發展,且安置收容服務在替代家庭功能時,同時也能注意到個體需求,希冀培育失依或失親兒童少年成為值得驕傲的一代。
【貢獻專業,參與助人工作】 我們需要的人才,不限基督徒、不限社工專業,只要你有專才,並有心為社會共好盡一份力,你就有機會加入我們! 芥菜種會近年來落實健全管理,透過專業分工,在社工、財會、資訊、行銷、人資、管理、社會企業等各個面相,皆廣邀人才參與,共同打造一個熱情與效率兼具的組織文化。 因著非營利組織的特性,讓我們得以將工作和公益結合,透過事業與志業並行,讓我們的生命成為傳遞祝福予人的生命,芥菜種會誠心邀請你,用你的專業參與助人的工作,一同加入公益的行列。 【我們的服務理念與腳步】 基督教芥菜種會是台灣第一個立案的社會福利組織,1952年由美籍宣教士孫理蓮女士創立,致力於各項救濟事業、照顧孤兒寡婦、受刑人或貧困、疾病的民眾,並設置愛心育幼院及少年之家等安置機構,迄今幫助近百萬人。近年來透過遍及全台的社區共好點,以芥菜種的信心與希望,建立綿密的社區支持網絡,以助人的方式,傳遞上帝愛人的心意。 芥菜籽是百種中最小的,但長大成樹枝蔭繁茂,讓百鳥棲息,生命繁衍,芥菜種會以此信念展開工作,並從「社會福利」、「社會教育」、「社會企業」三大核心領域著手,自1953年起陸續成立兒童之家、1956年起陸續為原住民設立肺病療養院、1957設立愛心育幼院、1959設立慈愛殘障之家、1958成立義工學校及女子護理學校、1960年設立少年之家、1963年設立「習藝所」幫助原住民青少年接受教育、1968年開始海外救助服務,幫助東南亞貧困家庭的孩子,透過教育脫離貧困循環…,近年以創新支持網絡模式,致力於弱勢兒少認養、長者關懷、社區食物銀行、青年職業培訓及社區防災,同時還積極發展社會企業,以青銀共創商業模式,提供貧困弱勢者職業培力與就業機會,再將營收所得全數投入公益,實踐助人的社會使命。 孩子的笑聲,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芥菜種會關懷經濟弱勢、隔代教養、單親家庭、原住民家庭、新住民家庭和身心障礙家庭,陪伴兒少安穩在社區長大,也長年陪伴機構內兒少在教養、就學和就醫照顧,重拾對人的信任與對自我的接納。 孫理蓮創辦人曾說:「一旦置身於世上困苦的人們之中,你就永遠離不開了。」2011年芥菜種會獲頒總統文化獎人道獎,至今持續以芥菜種的信心與希望努力向前,看見福利帶出福音的美好果效,建構自助、人助、共享與共好的社會! • 加入Line官方認證帳號 : https://reurl.cc/aaa6l9 • 官網:https://www.mustard.org.tw • 官方FB:https://www.facebook.com/ms1952 •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mustardorg
本機構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設置標準與私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立許可及管理辦法設立,以增進兒童及少年福利,健全兒童及少年身心發展為目標。 我們機構服務的對象,為0-6歲之嬰幼兒,包含了無依兒少、未婚懷孕或分娩而遭遇困境之婦「嬰」、應予緊急保護、安置之兒少、因家庭發生重大變故,致無法正常生活於其家庭之兒少、兒童、少年及其家庭有其他依法得申請安置保護之情事者。
本會因關懷智能障礙者的照顧、就學、就業、就醫、就養…等問題,於民國80年5月5日由一群智障者之家長及愛心人士透過主管單位全力指導之下成立台北縣智障福利協進會,並於民國九十一年五月十九日正式更名為「台北縣智障者家長協會」,民國一百年因應五都升格更名為「新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本會成立宗旨為「結合智障者家屬力量,積極為智障者爭取合法權益,促進智障者福利」。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百禾長照社團法人附設新北市私立百禾住宿長照機構的工作行列。
基督徒救世會,英文簡稱CSS.創立於民國72年(西元1983年),為臺灣地區社會救助組織一員,以尊重人權、重視生命之價值理念,救援急難中的婦女和兒童為使命,幫助弱勢族群自主、獨立,進而開始從事社會服務工作,提供失依、失怙或有高醫療需求之嬰幼兒、高風險青少女、困境婦女及面臨危難生活之家庭,多元化之收容照顧與救助服務,而收出養媒合服務為其中的一環;民國77年於臺北市政府社會局立案,完成基金會之登記,成為公益性之非營利組織。 婦幼家庭救援分秒不缺席 基督徒救世會致力於救助與服務社會弱勢族群,且著重於心理創傷、情緒失衡、貧困無依、家庭暴力及非預期懷孕等困境婦女與嬰幼兒的救援服務。提供受助者身、心、靈全方位的人性照護服務,用「愛」與「真誠」協助受助者,順利度過人生難關,並從生命低潮中再次站起來,且能積極的面對所面臨的挑戰,讓生命重現曙光,更期許社會因此變得更美好。 永續發展目標 為台灣需要幫助的貧窮、孤苦、弱勢婦女兒童和家庭提供生活經濟扶助、改善營養、諮商服務、培力教育、育兒支持服務、身心健康關懷及提升兩性平權,除了降低社會問題的負面影響,還可以預防性的強化親職能力、實現家庭正向功能。 (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1消除貧窮、2消除飢餓、3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5性別平等) 服務成果 每一位來基督徒救世會求助的婦女及幼兒,都得到溫柔的關愛及照護,免於創傷。迄今有超過2000個孩子、婦女和家庭,因為救世會的服務,有了新的契機與美好發展。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緣起於家長組織,目的在提供唐氏症家庭一個相互交流的平台,透過家庭關懷訪視、支持陪伴、專業諮詢等,協助唐氏症家庭一起面對和解決遇到的困難,成為彼此支持的力量。為了直接提供唐氏症孩子需要的服務,於1998年募集經費成立了基金會,並依唐寶寶的年齡、家庭狀況、照顧者狀態等,提供早期療育、全日托安置、醫療復健、工作訓練、庇護性就業、健康管理、社區融合生活、急難救助等不同層次之全人服務。 隨著唐氏症孩子成長發展的需求,本會於2005年開啟了北海岸偏鄉地區的早期療育服務,逐步朝向專業服務發展;2006年承接新北市愛樂發展中心,開始提供機構型的身心障礙者日間照顧服務;2012年因應政府推展社區式的日間照顧,展開第一間社區日間作業設施;2013年配合公共托育政策,經營了第一家公共托育中心和親子館;2015年將服務觸角延伸到馬祖地區,為離島地區帶進專業的公托服務;2018年經營第一家非營利幼兒園,為發展遲緩兒童營造共融的環境;同年開始與長期照顧資源接軌,提供失能身心障礙者長期照顧服務。唐氏症基金會秉持「哪裡有需要,服務就到哪裡」的精神,持續拓展服務據點,為有需要的家庭和孩子發展適切的服務模式。
民國70年代,台灣的特殊教育、身心障礙福利仍是一片荒涼,99%以上的智能障礙者沒有書可以唸,沒有工作可以做,他們被遺忘在社會的邊緣;當時家有心智障礙孩子的父母不僅沒有早期療育的支持,更不敢想像孩子成年後的未來,連進小學受國民義務教育都必須排隊等機會。 於是心路基金會成立了,是台灣第一個由身心障礙者家長自立成立的團體,從一支電話、一個員工開始,到現在500多位職工團隊,每年服務超過5,000位的心智障礙者;從提供成年心智障礙者居住服務的社區家園開始,到現在有0-6歲的早期療育、18歲以上之職業重建、日間照顧、夜間住宿、社區支持服務、安老服務等完整的專業支持。 心路秉持著以「一顆父母的心,陪孩子走一生的路」的信念,始終相信,生命的價值沒有差別,堅持努力讓社會對智能障礙者多創造一些機會與可能,讓彼此之間有更多的同理、支持與合作,讓智能障礙者真實成為社會的一份子,參與其中。 多年來,心路走的是一條創新學習與分享之路,我們學習不斷、服務亦不間斷。為了提升人員的專業,不僅安排有完整的人才培育,亦積極促進國內外的專業交流與合作,翻譯多本國外專業書籍,引進新知,除了讓工作人員在專業上不斷成長,也帶動國內身心障礙服務品質的提升。心路的服務品質向受各界肯定,在全國性、地方性的服務評鑑都獲得佳績,亦頻獲政府服務委託,更榮獲「國家公益獎」、「台灣企業獎-最佳社會貢獻獎」、「金擘獎」、ISO認證等榮耀。
我們是由新北市之精障者與家屬組成之自助團體,目前有超過30位工作夥伴,有完善的督導制度,注重團隊工作,工作氣氛佳!歡迎加入我們。 促進精障者融入社區,協助精障者及其家庭走出疾病陰影,去除污名。
本學會是屬於社會公益團體,目前已承接新北市政府委外經營之公辦民營之公共托育中心8所(分別於新莊、中和、蘆洲及板橋)等區。 若是您對0至2歲的嬰幼兒照顧及托育服務有興趣者,同時具有愛心與耐心,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喔!
民國40年,一群聖母聖心會的比利時籍神父遠渡重洋來到台灣,在雙北及台中市等地展開福傳工作,以「天主是愛」的精神,投注觀察與關懷,在深入了解當地民眾所需之後,深感當時政府及社會大眾對身障者的人權重視與照顧資源較為缺乏,進而創辦台北市第一所立案的啟智機構。 經過多次沿革升格及服務不斷更上層樓,至今本會對身心障礙者及弱勢家庭的服務,每年均逾1萬人次;秉持「你們為我兄弟中最小的一個所做的,就是為我做的。」服務理念,為早療兒、自閉兒、唐寶寶、腦性麻痺…等中重度智能障礙及多重障礙的朋友提供全人照護服務。
機構擁有跨專業照護團隊,涵蓋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護理師、營養師、心理師、社工師與照顧服務員,針對個別需求提供整合式服務,讓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持續安心生活。 【發展歷程】 107年 |設立:大心居家職能治療所 108年 |設立:齡活居家長照機構 109年 |大心職能治療所獲評鑑「優選」 |齡活A單位(板橋區)成立 110年 |齡活A單位拓展至中和、三重 |成立:新北市C據點(板橋區) |成立:臺北市失智據點(士林區) |承接標案: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到宅訓練B組」 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復健」 111年 |擴展:新北市C據點(中和區) |擴展:臺北市失智據點(大同區) |辦理:新北市照顧服務員訓練班 |承接標案: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到宅訓練B組」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集中訓練」 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復健」 112年 |設立:新北市板橋區日間照顧中心 |辦理:新北市照顧服務員訓練班 |承接標案: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到宅訓練B組」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集中訓練」 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復健」 |獲證: 機構評鑑A單位優等 友善家庭暨工作平等措施認證 113年 |設立:台北市萬華區萬華日照中心 |辦理:新北市照顧服務員訓練班 |承接標案: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到宅訓練B組」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集中訓練」 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復健」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113年至114年移工數位學習計畫」 |獲證: 新北市中高齡及高齡者友善職場認證 1111幸福企業標章 114年 |設立:新北市板橋區家照據點 【核心價值】 在地老化:幫助長者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持續生活與照顧 全人照護:整合各專業人員,提供身、心、社會面向的支持 尊嚴與品質:每位長者的獨特性被看見與尊重 家屬支持:以團隊協作方式減輕主要照顧者壓力
關愛之家成立於1986年,致力於提供愛滋感染者及其受影響族群溫暖的支持與照護。我們的創辦人楊婕妤女士,因親身經歷至親感染愛滋的挑戰,開啟了長達三十餘年的服務旅程,並於2011年正式立案成立「財團法人台灣關愛基金會」,以人道精神為核心,為感染者提供醫療、生活照護與社會支持。 關愛之家目前在台灣設立了兩處愛滋中途之家,累計已收容近近千位感染者,並提供超過2,500位感染者心理諮商與協助。此外,我們與政府機構(教育部、法務部、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合作,積極推動愛滋衛教、反歧視倡議及毒品防制教育,期盼消除社會對愛滋病與藥物濫用的誤解與恐慌。 近年來,因應台灣外籍移工人口的快速成長,我們自1997年起拓展服務範圍,關懷外籍落難人士、新住民及移工婦女,並協助因無戶籍而難以獲得社會資源的非本國籍兒童。我們積極籌措資源,確保他們能夠獲得適當的醫療、社會福利及教育支持。 加入我們,讓愛延續! 關愛之家不僅是愛滋感染者與弱勢族群的避風港,也是一個充滿溫暖、尊重與多元包容的工作環境。我們歡迎對社會服務、公共衛生、心理諮商、社工及教育倡導有熱忱的夥伴加入,一同打造更友善的社會。 我們提供: 充滿使命感與影響力的工作機會 友善且尊重多元文化的職場環境 完整的教育訓練與成長發展機會 讓我們攜手同行,為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帶來希望!
五十多年前,台灣社會普遍貧困,計志文牧師與沈保羅牧師以耶穌基督救世愛人精神在家中收容社區內貧苦無依的孩童。後於台北天母設立聖道兒童之家,附設在財團法人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名下。為了聖道兒童之家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在主後2003年財團法人中國佈道會與聖道兒童之家共同協議成立管理委員會,使家庭失能的兒少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 於主後2011年五月成立「財團法人基督教聖道兒少福利基金會」,延續計志文牧師關懷弱勢兒少心志。服務區域並延伸至全國,服務範圍除原有之安置項目外並增加多元化弱勢兒童與青少年的相關服務及相關專業人員之培訓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