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工作快找APP

面試通知不漏接

立即安裝APP
https://www.104.com.tw/company/similar/aks8yfk?page=3

科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的相似公司

共200筆
台北市內湖區其他醫療保健服務業資本額1億300萬元員工數1300人

【榮獲 HR Asia 2025 最佳企業雇主獎】(連續2年得獎) 【榮獲 2025 國際 Great Place to Work 認證】 【榮獲 2024 104最佳雇主品牌大賞】 【榮獲 HR Asia 2024 最佳企業雇主獎】 About DKSH 關於大昌華嘉集團 DKSH's purpose is to enrich people’s lives. For nearly 160 years, we have been marketing, selling, and distributing high-quality products and brands for multinational and Fortune 500 companies. Through our Business Units Consumer Goods, Healthcare, Performance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we deliver sustainable growth for our partners. We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our employees and people in the local communities in which we operate. Headquartered in Switzerland, DKSH is publicly listed and operates in 36 markets across Asia Pacific,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We employ over 29,000 specialists and produced net sales of CHF 11.1 billion in 2023. Learn more: https://www.dksh.com Why It’s Great to Work at DKSH At DKSH, we are driven by a purpose that goes beyond the ordinary: enriching people's lives. Through the products and services we provide, DKSH positively impacts millions of lives everyday. Join our team where entrepreneurship meets flexible work arrangements. Take the leap and start a journey where you can grow and make a difference! Delivering Growth – in Asia and Beyond. 大昌華嘉的企業目標是透過提供產品、服務和市場分析豐富每個人的生活。結合成為最信賴的夥伴之願景,我們的消費品、醫療保健、特用原料和科技事業單位不但在亞洲及世界各地為企業和品牌帶來成長、拓展業務,更透過我們代理的產品和服務供應醫院救命藥物、將優質產品帶到偏遠村莊、引進提升生活品質的科技設備、提供保健產品新配方讓生命更健康,進而豐富每個人的生活。與此同時,我們透過提供採購、市場分析、市場行銷和銷售、電子商務、配銷和物流以及售後服務幫助客戶與顧客一同成長和拓展。 在全球36個市場營運,聘僱超過29,000名專業人員,大昌華嘉是瑞士證交所公開上市的企業,2023年的銷售淨額為111億瑞士法郎。在1865年由瑞士創業家成立,大昌華嘉已經深根亞太地近160年,同時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實現成長 – 專注亞洲 邁向世界

工作機會(39)
台北市中山區生化科技研發業資本額7億8597萬元員工數30人

共信醫藥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共信-KY”,股票代碼:6617)成立於2014年,秉持「創新、專業、誠信、關懷」的理念,是一個在美國創立、中國製造/銷售、台灣研發/營運組織管理的癌症新藥開發公司,本公司的核心技術「微創靶向腫瘤消融」,是目前微創治療領域裡的最新技術,可直接應用在各類實體惡性腫瘤的治療。旗下共信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於2017年獲經濟部審定為生技新藥公司,並在同年於櫃檯買賣中心登錄為興櫃公司。 核心技術「微創靶向腫瘤消融」三大特色: 1.選擇性: PTS在微創介入注射24小時內即造成腫瘤細胞壞死,但對鄰近正常細胞僅有微小的傷害。 2.安全性:根據一系列臨床試驗發現,PTS並不會引起傳統化療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再加上透過影像定位技術,直接將PTS注射到癌細胞,具相對安全性。 3.消融性:PTS在一系列對多種實體腫瘤的臨床試驗中,已證實其殺惡性腫瘤的功效,包括有頭頸癌、乳癌、肺癌 、肝癌等等,還可與現行癌 症治療方法進行合併治療。 以下為共信-KY已開發成功及開發中產品: 已開發成功產品 • 治療肺癌新藥 PTS302: 2022.11取得中國藥證,規劃2023.07開始銷售。 規劃2023Q3送件申請新加坡藥證。 • 犬類黑色素瘤 GWa103: 2022.06台灣核准田間試驗,規劃至2024Q4完成收案。 2022.09取得美國MUMS資格,規劃2023Q2美國送件。 2022Q4授權澳洲,規劃2023Q2澳洲送件。 開發中產品 •治療肝癌新藥 PTS100 : 已於台大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及台北學大學附設醫院進行肝癌二期臨床實驗收案中。 •治療氣管腺樣囊性癌 PTS-02: 已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孤兒藥資格,將於近期向美國FDA申請臨床二期試驗。 •治療惡性胸腔積液 PTS500: 預計在2024Q1申請送件多國多中心II、III期臨床試驗,2024Q3開始收案。 共信-KY除了研發抗癌新藥,同時也積極開發其它未被市場滿足的藥物,因此規劃在新北市的五股產業園區,設立符合cGMP規範的先導實驗室,加速優化新藥處方開發、建立動物試驗及原料藥試量產,提升共信-KY整體新藥研發能量,縮短PTS新藥開發時程。 PTS作為新藥開發的探討始於1990年代,歷經多年的研究,發明人吳宜莊博士與石家舜博士遂於2000年在美國德州成立PTS International Inc.,並同時在中國大陸成立普羅生化開發有限公司及北京健達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北健公司)開展各項前臨床實驗與臨床試驗。為整合新藥開發價值鏈,美國子公司 PTS International Inc.與合作夥伴天津紅日藥業合作成立天津紅日健達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天津紅健),負責PTS新藥在中國的藥品註冊及製造生產。 有鑒於台灣的研發環境的成熟與能量及全球佈局的考量,PTS International Inc.於2014年在台灣分別成立共信醫藥及共信控股並於2015年12月完成整合與重組。以共信-KY旗下子公司共信醫藥作為營運總部,推動集團在全球的新藥研發、臨床研究、製造技術、國際授權及市場行銷的規劃與推動,立足台灣、展望全球。

查看工作機會(7)
工作機會(7)
台北市中正區藥品製造業資本額38億員工數暫不提供

合一生技創立於2008年6月,為政府核定從事新藥研發的「生技新藥」公司,2011年6月證期局核准股票上櫃,2011年9月23日正式掛牌上櫃(4743),於2019年8月23日合併泉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合一生技以研發全球創新藥為目標,與泉盛生物科技合併後,研發產線更加完整,新藥研發階段涵蓋一期、二期、三期臨床試驗以及NDA階段,合併後合一生技將大幅提升研發團隊陣容及新藥實力,涵蓋小分子及大分子新藥研發能量,以率先申請藥證之ON101(糖尿病足部潰瘍新藥)為基礎,將研發能量專注於癌症與免疫疾病治療,以專利授權或共同開發,提供病患經濟有效的治療手段,達成本公司”開發新藥 關懷生命”的成立宗旨。 2025年6月,美國FDA核准合一Bonvadis乳膏用於全皮層慢性傷口適應症的美國上市許可。 2025年5月,Bonvadis取得澳洲藥物管理局(TGA)核准完全傷口適應症之醫材上市許可。 2024年11月,Bonvadis獲沙國核准完全傷口適應症之醫材上市許可。 2024年9月,FB825取得美國專利證書,專利名稱為「治療IgE介導的過敏性疾病」。 2024年9月,取得「肺癌幹細胞之生物標誌」美國發明專利。 2024年9月,合一與中天(上海)共同研發,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新藥SNS812二期臨床試驗解盲成功。 2024年7月,速必一乳膏授權給中國華潤集團旗下「華潤雙鶴藥業」,雙方締結20年長約。 2024年5月,Bonvadis傷口外用醫材適用於部分皮層傷口、手術縫合後傷口、燒傷(1與淺表2級)等適應症510(k)上市許可。 2023年12月,合一生技入選「2023道瓊永續指數」 ,為台灣生技製藥首例。 2021年3月,速必一乳膏取得台灣新藥證;2023年8月,正式納入台灣健保給付用藥。 2020年4月,異位性皮膚炎抗體新藥FB825以5.3億美金授權LEO Pharma。

工作機會(19)
台北市信義區藥品製造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安進創立於 1980 年,是生物科技的先驅。40 年來,安進已成為領先全球的生物科技領航者,為全球數百萬患者提供服務,持續研發具有開創性潛力的藥物。安進致力於研發和製造創新藥物,著重於治療仍明顯不足的醫療領域,戮力針對心血管疾病、血液腫瘤、骨骼健康、神經醫學、腎臟和免疫醫學六大疾病領域以及生物相似藥進行創新研發。 安進於 2015 年 11 月在台設立據點¬,致力為台灣患者帶來更多創新藥物。進入台灣市場後,已展開多項臨床試驗,並持續為骨骼健康、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血液腫瘤的患者提供創新的醫療解決方案,並為增加患者用藥可近性,引進多種生物相似性藥。身為生物科技領航者,安進在台積極參與本地生技產業,促進創新能量與發展。未來將持續透過多元的投資與合作,為台灣生技發展善盡心力,並進一步提升國人生活品質與健康。我們的每一步,都以實現安進照護患者的使命為目標。 >> AMGEN 安進創新、活力、開放、成長四大幸福法則,工作自主權交給員工,建立人才最佳職場 AMGEN 安進的管理作風創新、活力、開放和成長,重視授權,提升員工的決策能力 和領導能力。 創新:創建數位職場,善用雲端科技、數位通訊協助員工,打造高動能高效率的工作環境。活力:推動健康促進計畫,透過員工健康檢查、疫苗施打、健康運動和休假旅遊進行補助,全方位照顧員工身心靈的平衡發展。 開放:讓同仁擁有自主權,隨著當日工作需求選擇辦公區域,隨時與跨部門同仁交流激發創意,提升工作效率與動能。 成長:人才的選用與培育是驅動 AMGEN 安進快速在台成長的一大關鍵,不僅大膽進用具有潛力的年輕人才,更願意賦予重任,協助發掘潛能,培育成為具國際競爭力與成長思維的未來領袖人才,共創企業和員工雙贏。AMGEN 台灣安進亦提供多元成長機會、定期舉辦安進小學堂並提供訓練補助,增進員工持續進步的動力。 媒體報導: 經濟日報: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4/4793599 環球生技月刊: https://www.gbimonthly.com/2020/08/77692/ 中時電子報 : http://www.chinapost101.com/2020/08/5-2020-2020wecare.html 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800067 ETtoday: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819/1788689.html

查看工作機會(6)
工作機會(6)
台北市中山區其他醫療保健服務業資本額2億5500萬元員工數470人

Abbott為全球醫療照護產業領導者,幫助人們在生命各階段活得精彩。我們著重創新,透過科技提升健康、改變人生,以診療、醫療器材、營養品及品牌學名藥四大核心業務,持續拓展全球醫療照護範疇。亞培全球有114,000位員工、於超過160個國家提供服務。台灣辦公室成立超過40年,現有約470位員工,總公司設於台北市。Abbott自1984年迄今榮列 《財富雜誌》全球最受尊崇企業(MOST ADMIRED COMPANIES) 2014-2020年皆為醫療產品第一名。 Abbott is a global healthcare leader that helps people live more fully at all stages of life. Our portfolio of life-changing technologies spans the spectrum of healthcare, with leading businesses and products in diagnostics, medical devices, nutrition products and branded generic medicines. Our 114,000 colleagues serve people in more than 160 countries. In Taiwan, Abbott has been operating for 40 years and is headquartered in Taipei City, with 470 employees. *Fortune's Most Admired Companies For the 7th year in a row Fortune Magazine has named Abbott No. 1 in Medical Products and Equipment on its Most Admired Companies list. Connect with us at www.abbott.com, on LinkedIn at www.linkedin.com/company/abbott-/, on Facebook at www.facebook.com/Abbott and on Twitter @AbbottNews.

工作機會(15)
台北市中山區其他醫療保健服務業資本額2億員工數230人

Youtube Channel|Taiwan Otsuka 台灣大塚製藥 https://www.youtube.com/@TaiwanOtsuka 台灣大塚製藥為日本大塚製藥的在台合資公司,創立於1974年,產品外銷亞洲多國,證明品質達世界水準。 自1970年代末,本公司配合台灣本地的醫療需求,結合國內權威的意見,添加重要電解質「磷」以及Acetate取代Lactate,開發TAITA Injection系列、PAREN AID Injection系列等適合國人的複方電解質輸液,建立臨床營養的領導地位。 此外,亦陸續引進日本大塚的治療藥MEPTIN支氣管擴張劑、MIKELAN青光眼治療劑、ARTEOPTIC青光眼治療劑、PLETTAL抗血小板凝集劑、OTSUKA ABILIFY精神科治療劑等藥品,造福國人。 台灣大塚製藥今後也將秉持「大塚人」的經營理念為台灣人的健康做出貢獻。

工作機會(29)
新北市汐止區生化科技研發業資本額7億員工數50人

康霈生技創立於2012年10月,主要專精於醫美與慢性發炎疾病新藥治療領域的開發,在選題策略上著重於具有龐大市場需求,並以現有治療效果不佳或副作用明顯、需求尚未滿足之產品線為長期發展方向。透過創新的療法與藥物機轉,可大幅提升藥品療效與安全性,從根本解決患者及市場的需求與問題,使其獲得更優質的治療與生活品質,並創造具有藍海競爭優勢的利基產品。本公司目前主力為研發醫美的局部溶脂及減重領域等兩項新藥產品之開發,除規劃新藥產品開發及執行臨床試驗外,同時進行國際合作佈局,以尋求與國際藥廠進行新藥授權或共同開發之合作機會。 康霈生技自主研發新藥產品,應用於醫美局部減脂適應症的 CBL-514 注射劑藥物,目前已完成所有二期試驗且皆順利達標,進入臨床後期階段;而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與美白抗老等其他新藥,則將根據產品開發狀況陸續推進臨床試驗。

查看工作機會(3)
工作機會(3)
台北市內湖區藥品製造業資本額7億6663萬元員工數90人

【法國維克藥廠簡介】 法國維克藥廠成立於 1968 年,取「病毒學」( VIRology ) 及「細菌學」( BACteriology ) 合稱而命名為 VIRBAC,創始人為 Dr. Pierre Richard Dick。於1985 年開始在法國股票上市,經過五十餘年間的快速成長,現為世界排名第六的動物製藥集團 ( 歐洲第四 ),在2023年全球銷售額達12億4,600萬歐元。 全球共有 5,500 名員工和 35 個子公司,我們致力於針對不同市場的特殊需求進行研發,因此研發中心遍佈於五大洲九個國家。為了應對全球不斷增長的業務,我們的製造工廠遍布於 11 個國家。 【法國維克藥廠在台灣】 在台灣,法國維克藥廠已經有超過 30 年的歷史,是我們在法國以外設立的首個區域據點,負責開拓整個亞洲市場,這顯示出創辦人 Pierre Richard Dick 博士對當時亞洲地區的重視和前瞻性。自 2002 年成立子公司以來,我們在台灣的動物藥品市場上取得了重要的地位,這得益於我們致力於與客戶建立親近關係,了解他們的需求,並透過我們的團隊(我們稱之為維克人)不斷完善我們的業務和服務。 近年來,我們開始專注於發展「經濟動物」市場,除了化藥外,我們還策略性地發展了經濟動物疫苗,專注於反芻動物、豬和水產動物。此外,我們在 2011 年底和台灣的施懷哲公司合資,在台灣共同經營經濟動物疫苗廠,於2020年取得100%經營權;另外在2022年底,成立屏東的亞洲動物疫苗研發中心,這展現了法國維克在亞洲區提供全面經濟動物市場產品的企圖心。 如果您對動物健康事業充滿熱情,請加入我們!我們期待與您一起共同發展,為動物健康的未來努力。

查看工作機會(5)
工作機會(5)
台北市中山區藥品製造業資本額2億7000萬元員工數100人

衛采(Eisai)是一家以研發導向的跨國製藥公司,創立於1941年,至今已超過80年以上歷史,總部位於日本東京,目前全球超過40個分支機構,包括14個研發據點及9個生產據點,主要以處方藥為核心產品,重點治療領域為神經系統(Neurology)與癌症(Oncology),業務範疇涵蓋研發、生產、物流、業務行銷等,全球員工人數超過10,000人。 台灣是衛采在1961年時設立的第一個海外分支機構,總部位於台北,在台中、高雄皆設有辦公室,目前員工人數約近百人左右。

查看工作機會(3)
工作機會(3)
台北市大同區藥品製造業資本額3500萬元員工數18人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台灣住友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2)
工作機會(2)
新竹縣竹北市生化科技研發業資本額4億7700萬元員工數30人

竟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竟天生技)座落於新竹生醫園區,是以新穎藥物傳輸技術為平台的生技研發公司。竟天生技以脂質技術為核心,集中於局部用藥微粒與非病毒基因傳輸系統的開發,以進軍國際生技醫藥市場為主要目標,專注結合專利的藥物傳輸技術開發具國際競爭力的新劑型產品。竟天生技擁有寛敞明亮的研發實驗環境,亦建置有一座合格的GMP試製工廠並通過衛福部的PIC/S GMP查核。 竟天生技成立於2008年7月,成立之初,進駐工研院育成中心,之後,為因應公司的未來發展與永續經營方針,進駐新竹生醫園區成立園區分公司,除了拓展實驗室的空間,積極晉用研發人員,增加研發能量。同時亦建立一座符合 PIC/S GMP規範的局部用藥量產工廠,以進行新劑型開發的GMP放大製程,並製備臨床試驗所需的樣品。由實驗室到量產,一條龍開發模式,大幅縮短產品研發時程,並能提高產品品質。竟天生技的局部用藥工廠有兩條產線,分別為乳膏凝膠與溶液劑型,已經通過衛福部查廠評鑑。為提高醫藥工廠的稼動率,並創造短期的現金流,公司亦開發三項學名藥產品。我們的目標是將公司建立為全方位的醫藥產品開發公司,具有研發能量與生產製造實力,以加速竟天生技的技術與產品早日在國際市場上開花結果。

查看工作機會(4)
工作機會(4)
新竹市醫療器材製造業資本額4億5063萬元員工數43人

怡定興生醫(WCC BIOMEDICAL CO., Ltd.)專注於微針貼片研發製造,是一間具量產能力的高科技生技研發公司,在國際上具有領先地位。 微針經皮系統(Transdermal Microneedle System )是一種新穎性及革命性的經皮藥物遞送系統,能達到無痛精準及有效安全給藥方式,為全世界病人極大的福音。此藥物傳遞方式有別於傳統經皮吸收,微針可穿過角質層於皮內釋放藥物。除了能解決塗抹劑型遇到角質層阻擋及皮內注射不易的問題外,亦可提高藥物的身體可利用率(BA)之外,微陣列貼片上每根微針介於300μm到1000μm之間,使用時不觸碰到皮下組織神經痛感系統,達到無痛皮內給藥的目的。 本公司已建立具有「足量給藥」、「精準控藥」及「規模自動化量產」的前瞻性微針技術平台WINMAP,並獲政府授與「先進醫療技術平台」之資格,為國內第一家。總部位於新竹科學園區,設有GMP及ISO22716認證自動化製造廠;另設有營運中心位於台北生技園區,近捷運南港站。本公司為在台灣唯一受邀進入比爾蓋茲贊助的全球醫療組織PATH的單位,並於亞洲市場佔有領先地位。 -本公司開發止痛微針貼片,已與國內知名藥廠建立合作關係。 -本公司亦與國家單位合作開發微針藥品貼片。 -本公司與國內知名疫苗公司合作開發微針疫苗貼片。 更多的介紹請連結公司官網 https://www.wccbiomedical.com/。

查看工作機會(5)
工作機會(5)
台北市信義區醫療器材製造業資本額1億9238萬元員工數100人

自 1897 年成立以來,BD (Becton Dickinson)為一家全球化的醫療科技公司。 BD及其逾65,000位員工秉持著高度的熱誠及信念,透過研發創新技術和先進解決方案,持續改善醫學分析與疾病診斷方法,致力於優化患者治療效果及體驗並為臨床醫護人員提供安全、高效的臨床流程、提升手術安全、降低醫療成本、醫院感染,協助實驗室科學專業人員更有效地判斷及治療疾病,以引領世界健康為終旨。 我們在超過190個國家設有營運據點,並與當地健康、醫療專業組織積極合作,攜手挑戰全球健康議題。我們的醫療科技領域上占有領導之地位,巴德(Bard)及其產品於2017年加入BD家族,共同提供前瞻性的的健康解決方案。 傑出、友善、合作的夥伴及團隊,絕佳的工作環境 ... 建立更佳的工作環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我們的傑出團隊。在BD,我們致力於邀請具有高度潛質的人才入席。BD開展一系列豐富的活動與專案,為您的職業生涯提供成長和發展的機會,對夥伴們的努力與成果給予獎勵與肯定並為每一位成員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提供保障。 BD相信多元化與包容性能夠給組織帶來活力,秉承「尊重」的價值觀,BD講求協調合作的工作氣氛,以誠相待,鼓勵夥伴表達不同意見與創意。 加入BD,您將有機會和世界並肩共贏... 運用您的創造力及企業家精神,參與對全人類有極大助益的產品及創新的解決方案; 享有具競爭力的企業福利,及能幫助您及家人健康生活的專案。 BD不斷地致力成為一個更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根植客戶需求、蘊育創新。透過提供世界級品質的創新醫療解決方案和服務,增加醫療可及性、改善結果、緩解醫療系統成本壓力並保護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安全。同時,作為一家具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跨國企業,我們不僅持續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並且積極參與造福人類的各項公益活動和專案。 在2021年,我們的團隊更榮獲了HR Asia的「Best Company to Work」。

工作機會(11)
新竹縣竹北市藥品╱化妝品及清潔用品批發業資本額6億員工數暫不提供

本公司以工研院內開發出奈米氧化鐵產品的核心團隊為基礎,建立一個專注在利基型奈米藥物開發的公司。由於本公司的定位是一個技術公司,以奈米粒子及奈米微胞作為核心技術,產業鏈則定位在前臨床試驗人體臨床與早期人體臨床前臨床試驗階段的加值,因此不打算建立生產工廠,藥物量產則尋求與國內原料藥與製劑廠合作,提供臨床試驗實驗藥品來源,藉由臨床試驗證實藥物療效後,積極尋求國內或國際性藥廠共同開發或授權,因此是一個輕裝備的公司,產品在完成臨床工作後,以策略夥伴共同開發市場,以對外進行產品授權與技術開發為公司初期獲利模式。如此的營運模式策略,在加強台灣生醫產業的水平分工及提升整體生醫產業 (CMO、CRO、檢測等次產業) 的技術與商業強度上,應是最適當的選擇。 在前幾支 Drug candidates 陸續發展成功後,為了公司的永續經營,也為了台灣奈米藥物研發成果的落實化,本公司並期許自己將成為台灣奈米藥物研發的出海口,持續引進具發展潛力之臨床前候選藥物,建立永續經營的公司。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台北市大同區其他醫療保健服務業資本額1億3000萬元員工數70人

關於東竹 創立於1986年,東竹藥品為業務行銷導向的整合性藥品公司,協助原研藥廠在產品生命週期的任一階段開始,不論是計畫進入台灣市場、進入市場初期、快速成長期、成熟期乃至衰退期,將營收、成長率、及市場聲量最大化,最後也可承接欲撤出市場產品,或協助此產品順利下市。除了原研藥外,東竹也透過委託研發及委託製造方式,持續開發自有之學名藥產品。 公司願景及價值 東竹藥品期許自己能與供應商、物流廠商、客戶醫院診所、以及其它服務提供廠商共同努力,提供給病患最優質的產品及醫療服務。在公司文化方面,東竹藥品首重誠信、積極與團隊合作,同仁必須在謹守商業道德與行為準則的規範下,配合團隊的進度及主管的策略統籌,以目標導向的精神完成工作目標,展現自我價值。

查看工作機會(3)
工作機會(3)
新竹縣竹北市醫療器材製造業資本額4億2000萬元員工數50人

台灣生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649) 於2013年自工業技術研究院衍生之新創事業,專注於創新生醫材料產品開發之研發型公司,積極投入創新生醫材料技術的研發,商業營運模式以醫材研發製造服務,開發具差異化高附加價值的高階醫材產品為主。

工作機會(13)
台北市南港區生化科技研發業資本額8350萬元員工數20人

「瑞福生醫CYTOPACX」創立於2022年3月,一間具有使命感的生醫新創公司,致力於疾病的預防研究,以前瞻性的生物科技為基石,並深耕於精準與再生醫療領域,期許以高品質的醫學解決方案打造全民健康的新藍圖。 瑞福生醫創立初期就與台大專家學者密切合作,我們立志成為先進細胞治療的佼佼者,放眼國際切入全球再生醫療市場,將台灣生技能力優勢在國際生技領域發揚光大。 2024年進駐「台北生技園區」(Taipei Bioinnovation Park),成為台北生技產業廊帶新核心引擎的一份子,我們秉持以高水準品質堅持,為社會提供更好的健康生活選擇,『前膽健康 共創未來』!

查看工作機會(2)
工作機會(2)
台北市信義區其他醫療保健服務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博蔚醫藥創立於西元2019年,專注於開發新穎性抗癌新藥、抗發炎等用藥。 博蔚醫藥擁有臨床及生技醫藥領域豐富經驗之專業團隊,與國際頂尖科技顧問合作,致力於以創新及突破性治療方法,滿足醫療需求(Unmet medical needs)。透過精實的專業團隊及豐富的產學研合作資源,結合分子模擬、前臨床篩選策略與臨床資料庫,發展潛力創新標的。 博蔚醫藥以新藥開發為核心,同時建構緊密的臨床試驗與精準醫療平台夥伴,擴展研發能量及資源運用能力以強化生技製藥價值鏈的效益。

查看工作機會(4)
工作機會(4)
新竹縣竹北市醫療器材製造業資本額13億9355萬元員工數80人

禾榮科技成立於2017年,匯集過去清華大學與工研院發展加速器型硼中子捕獲治療(Accelerator-Based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AB-BNCT) 所累積的經驗,整合相關專長研究人力,提供AB-BNCT整體解決方案,包含質子加速器系統、中子源靶系統、中子束調整器、治療控制系統、治療計畫系統以及病人定位系統等。有別於過去放射線治療多倚賴國外廠商提供設備和技術,禾榮科技希望將國人多年研發成果,在台落地生根,並推動取得醫材認證,讓國內醫療產業能發展進入尖端醫療設備,同時帶動相關醫藥產業的發展,協助政府推動臺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你一起加入禾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團隊行列。

工作機會(19)
台北市中山區其他醫療保健服務業資本額6000萬元員工數70人

Sandoz is the global leader in generic and biosimilar medicine, with a growth strategy driven by its purpose: Pioneeing access for patients. More than 20,000 people of more than 100 nationalities work together to ensure 800 million patient treatments are provided by Sandoz, generating substantial global healthcare savings and an even larger total social impact. Its leading portfolio of approximately 1,500 products addresses diseases from the common cold to cancer. Headquarted in Basel, Switzerland, Sandoz traces its heritage back to the year of 1886. Its history of breakthroughs includes Calcium Sandoz in 1929, the world's first oral penicillin in 1951, and the first biosimilar in 2006.

查看工作機會(4)
工作機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