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為生命之源,農業之本。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分配與調節,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指標,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石。有鑑於此,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以下稱「台水農院」)長期針對台灣水資源與農業領域面臨的問題,進行跨領域整合性研究,並提出解決方案,為政府重大政策提供諮詢與建議。 台水農院前身為淡江大學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1999-2017),在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領域耕耘多年。2017年為賡續拓墾研究範疇,乃匯聚水資源及農田水利相關領域的社會賢達與專家學者之力創立台水農院,原隸屬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9年為尋求更大發展與突破,改隸教育部,成為「全國性教育事務財團法人學術研究機構」。 20多年來,台水農院的研究領域涵蓋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水利工程規劃、水土環境監測、法規研析、教育訓練、國際合作交流等,不僅為農民解決農田灌溉問題,也提供研究成果做為政府決策參考,在水資源與農業領域相關研究機構中佔有獨特地位,也獲得政府與學界的肯定與重視。 值此全球氣候變異現象日趨頻繁之際,水資源問題更為複雜而嚴峻,農業環境也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本院擁有眾多專業人才,累積多年的研究經驗,針對各項問題深入分析探討,提出前瞻性的見解,積極因應氣侯變遷議題,提供更具效率的知識服務,發揮「政府智庫」的功能,為水資源與農業永續貢獻棉薄之力。 https://www.triwra.org.tw/
成立36年,產基會秉持著協助產業有效落實環安責任,進而創造綠色價值的初衷。我們關心台灣並接軌國際趨勢,從污染防治、環境/職安管理系統、資源回收體系、清潔生產、綠色設計、節能減碳、碳/水足跡、企業社會責任、綠色工廠、低碳城市到循環經濟,我們和政府、產業合作,提供全方位的專業輔導/訓練與諮詢服務,建立每項議題的里程碑。多年來的耕耘,我們已累積豐碩的成果和優良的口碑。 產基會每位同仁都為我們努力的目標和方向而感到光榮,我們是台灣頂尖的專業顧問團隊。為了追求更好,現在,我們邀請您的加入,和我們共同為台灣的綠色競爭力努力。
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前身為「中華電腦中心」,成立於1965年,為國內產官學界的橋樑,2008年更名為「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協助企業發展地理空間資訊科技產業,隨著電腦科技發展,持續培訓資訊人力,推廣應用資訊新技術,拓展系統整合建置,經營團隊已累積資訊專案無數經驗,如農漁業普查統計、工商普查統計、房屋普查及戶役政資訊管理、外匯管制連線查詢及地方創生資料庫等資訊系統之設計開發。 本中心肩負政府智庫幕僚角色,近60年期間協助增進政府治理效能,配合施政需求提供專業政策建議,執行全國國土計畫、都市及區域發展規劃、都市更新及公共建設規劃等。主要服務範疇為執行國家重要計畫,包括「國土空間數據整合與資訊系統應用」、「污水下水道建設績效指標清查」、「農村再生計畫」、「飛航安全作業管理系統建置」、「桃園2030城市發展綱要計畫研究」等,秉持精進與創新,成績亮眼斐然,台灣地理資訊中心將持續以輔助國家擬定政策發展為主,兼顧專業品質,迎向數位科技新世代。
台灣經濟研究院(以下稱台經院)之前身為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基金會下設立之台灣經濟研究所,係於1976年9月1日由辜振甫先生創辦,為台灣最早由民間設立之獨立學術研究機構。台經院成立之宗旨在積極從事國內、外經濟及產業經濟之研究,並將研究成果提供政府、企業及學術界參考,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累積多年努力的研究成果,台經院已建立在國內大型專業研究機構中之獨特地位,並獲得各界的重視。隨著國內外政治、經濟及社會問題的轉變,未來產經問題將愈趨複雜,台經院擁有眾多的專業人才及累積多年的豐富研究經驗,隨時針對各項產經問題深入分析探討,提供各界更具效率的知識服務,以發揮經濟智庫社會貢獻之功能。
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是由一群關心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的人士於2005年所共同捐助創立的。有鑑於都市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除了硬體建設之外,需要透過科學研究及理性討論,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公共政策,以突破關鍵階段的發展困境。為了讓民眾享有更好的就業與居住生活環境,秉持對國家的熱愛,對社會的期許,對民眾的關懷,本基金會願奉獻專業知識,推動都市政策研究與推廣環境教育,此為我們誠摯的理念。 本基金會成立以來,積極推動都市發展及環境教育有關之各種研究與交流活動,延攬不同領域的專業顧問,共同探討創新改進方法以因應環境變遷,提升政策解決方案的務實性及民眾的參與性。提升國家競爭力與改善環境品質,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實踐」,我們期盼能夠得到專業人士與ㄧ般民眾的支持。 為了理想的實現,本基金會所有成員必當全力以赴。期盼能以熱誠的服務,專業的知識,結合社會各界的力量為都市與環境的永續發展作出貢獻。
一、 強化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加值應用,開發產業關鍵技術與平台。 二、 推動農業科技產業鏈連結合作、服務及人才培育。 三、 強化新創事業輔導能量與行銷媒合。 四、 推動農業科技產業國際合作、資源開發與整合及行銷傳播。 五、 應用生物資源開發飼料添加劑、生物農藥及生物肥料等農用資材。 六、 推動動物用疫苗、生物農藥等潛力產業發展。 七、 改善經濟動物生產體系,協助供應健康安全畜產品。 八、 提供國內外委託試驗服務。 九、 提供檢測檢驗技術服務,促成產業發展。 十、 促進國內外動植物有關之產業科技及產業策進相關之教育訓練與成果交流。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Applied Research, NIAR),自2003年6月起,由原隸屬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4年3月改制科技部,2022年7月改制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之國家實驗室改制而成,並由院本部統合協調各單位之運作,以提升彈性與效率,協力達成「建構研發平台、支援學術研究、推動前瞻科技、培育科技人才」之重點任務,以促成國家科技發展體系垂直整合,並以打造成為世界級的國家實驗室為目標。 本院之主管機關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並設有董、監事會;全院現設有7國家實驗研究中心,分別為:國家生物模式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國家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藉由整合各研究中心之核心技術與設施,提供國內產、官、學、研界所需之研發平台與技術服務。
本院係由政府撥款及工商界捐助,以財團法人方式成立之研究機構,從事國內、國際及特定地區經濟之研究,並以其研究成果提供政府做決策之參考。
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於1973年,為國際級應用研發機構,擁有超過六千位科技研發尖兵,以科技研發、帶動產業發展、創造經濟價值,增進社會福祉為任務。榮獲多項國際獎項肯定,如: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CES創新獎、愛迪生獎等,歷年獲獎技術多已技轉國內廠商並進行商品化,讓前瞻科技為產業創造新價值。專利獲證數累計超過3萬1千件、新創及育成超過330家,為產業灌注躍升的能量。(★影音介紹:https://is.gd/1XIc66) 工研院以「創新的思維」、「開放式溝通」、「敏捷式管理」3項文化DNA,營造出吸引年輕科技人才的環境,獲得Cheers、LinkedIn、Universum、以及HR Asia等國內外機構「最佳雇主」的肯定。歡迎研發菁英加入,探索創新科技、實踐跨域發展、參與新創事業、拓展多產業視野、提升自我價值、貢獻於社會群體!(★預見你的未來:https://reurl.cc/DmDk5O)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是以促進對氣候變遷、能源永續的瞭解,致力於加速台灣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非政府組織(NGO)。2015年7月與39家企業夥伴成立「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以孕育標竿企業、引領社會核心、傳承永續志業為精神指標,期能結合企業力量共同推動企業永續發展(CSR)。 【五大工作重點】 1.氣候變遷 2.永續能源 3.企業永續 4.大學永續 5.SDGs推廣 【成立與發展】 本基金會由大台北區瓦斯股份有限公司、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新光保全股份有限公司及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先生出資設立登記。於2007年10月31日核准成立,在簡又新董事長之領導下,目前基金會行政管理部下設有七大單位: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 (TCCS)、台灣企業永續獎 (TCSA)、台灣企業永續學院 (TACS)、社會影響力中心 (SIC)、會展中心 (EXPO)、淨零工作小組 (CNU) 以及永續使命辦公室 (OSM),共同推廣永續事務。本會也於2009年成為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觀察員。 【本會榮譽】 ■ 獲頒「環境英雄獎」肯定 本會董事長簡又新博士與董事柳中明教授於2010年1月獲選為遠見雜誌及YAHOO奇摩舉辦的「台灣環境英雄獎」,簡又新博士以奠定台灣環保政策的法制基礎與人才培養,開啟民眾環保意識,退休後為組非營利組織,繼續推動減碳抗暖化的具體成效獲獎;柳中明教授以設計紫外線指數讓民眾注意臭氧層問題,推動整合災害預警指數及氣候安全法,打造台灣環境百年計畫獲獎。 ■ 獲頒教育部99年度「社教公益獎」肯定 教育部為激勵諸多推展社會教育有功人員,特於每年頒獎表揚對社會教育具有重大貢獻之團體及個人。本會經由主管機關經濟部的推薦,榮幸獲選為本屆(99年度)「社教公益獎」團體代表之一,也是2010唯一與環境、永續發展相關的獲獎單位。 【參與國際組織與簽署備忘錄】 ■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觀察員 ■ 聯合國氣候變遷非政府青年組織(YOUNGO)會員 ■ 與德國在台協會簽署「永續力」巡迴說明會意向書 ■ 與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簽署合作備忘錄 ■ 與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簽署合作備忘錄 ■ 與彭博(Bloomberg)簽署合作備忘錄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 (簡稱商研院) 為國家級服務業研發智庫,基於「建立服務業發展基石,創造高品質、高附加價值之服務業創新能量並整合資源,加速服務業知識化,提升國際優質競爭力」之成立宗旨,於2007年12月正式成立。 商研院以「前瞻、創新、國際化」三大主軸,作為產、官、學、研間相互支援的平台,引進各界能量與鏈結資源,為政府提供政策建議,並為服務業者提供全面解決方案,開創服務業的新藍海!
環科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業務於穩健成長中力創新局,除配合政府環保政策,規劃空氣品質管理、水污染防治與流域管理、資源回收及事業廢棄物管理、環境資料管理等環保領域之政策指標性計畫,亦積極服務民間產業業務。本公司主要業務型態可歸納為空氣、水、廢棄物與毒化物、環境資訊、產業污染改善及能源技術服務等五項目。
Sustaihub永訊智庫結合科技及永續,打造出企業愛用的ESG領域系統。 在2019年,我們打造出全台首創的AI永續報告書系統,並在2022年針對碳市場開發了碳盤查系統,幫助企業提高執行永續的效率。在短短幾年期間,我們的產品已受到台灣無數產業、超過30家上市櫃公司喜愛,也同時獲得外界肯定,如入選矽谷創投加速器500 Global、Sparklabs、遠傳新創加速器,同時獲得多項台灣政府專案資源及獎項,如入選第一屆新創基地進駐團隊、成為資策會合作夥伴,以及獲得多項AI競賽殊榮。 我們相信,可以透過科技來加速世界永續發展,推動企業實踐社會責任。 不只停留於台灣,新加坡、日本、東南亞都是未來擴展海外市場的機會,期望你加入我們的團隊,一起透過科技、透過自身力量讓世界變得更好! 在永訊,你會獲得: ▌具成長力的環境 永續及科技日新月異、變化快速,你可以親身參與新市場開發、產品發展的討論,獲得主導專案、管理專案的經驗 ▌彈性工作氛圍 每週皆可安排WFH遠距工作模式;在辦公室也可以自由選擇喜歡舒適的角落工作 ▌多領域人才交流 在永訊,有永續顧問、碳盤查顧問、AI技術團隊,你可以跟不同專業的人交流學習,一次獲得顧問業及軟體業工作合作經驗 ▌落實創新想法的機會 喜歡提出各式創新想法的你,歡迎隨時提出自己的idea,與身邊同事交流討論,落實自己絕佳的提案,創造自己的影響力 ▌外部資源學習機會 過去永訊曾參與矽谷加速器Sparklabs輔導、500 Global輔導等,學習專案以外的實戰商業技巧,未來永訊將持續獲得多項專案資源,你也可以參與!
【 新進人員體格檢查體檢說明 】 ▸配合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獲錄取通知者需於報到前,檢附『勞工體格及健康檢查指定醫療機構』所作之體格檢查報告(效期依勞工健康保護規則§17),並經審核通過後方可進入報到程序(體檢作業約需7-14個工作日)。 ▸獲錄取通知者未能提供上述檢查報告,將延後或取消錄取資格;若體檢報告審核不通過,將取消錄取資格。 ▸檢查項目依勞工健康保護規則§16附表九(一般體格檢查)。 ▸本會確認完體檢報告正本文件後,會歸還本人。 ------------------------- 【在成立「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之前】 2000年,環境議題已經歷時多年倡議,網路的傳播力量則開始萌芽。在這資訊即將爆炸的時間點,「環境資訊網絡電子報」創刊,希望以報導和轉譯國內外的環境資訊,喚起大眾關心周遭環境,並透過思考引發關懷行動。 《累積愈多的知識,我們共同做出的行動,就有愈多的倚靠》 22年來我們以「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為名,除了環境新聞,也開始積極投入棲地守護與環境友善行動。從山林到海洋、從推動修法到環保生活,都有我們的行動。 從最初的3人創刊,到如今已有60人團隊,一起實踐守護環境的理念。 我們參考了英國國民信託、日本龍貓森林的模式,以簽訂信託契約的方式,在2014年接手了全國第一個環境公益信託案例,「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這座位於新竹芎林的淺山森林,受到原地主(信託委託人)、協會與政府監管的信託契約保護著,從廢棄的果園,如今已演替為淺山次生林的樣貌。 《只是多年過去了 「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依然是少數的環境公益信託案例》 這當中有許多不同程度的困難,但其中一項原因,是由於種種法規限制。 因此,為了擴大民間保育能量,推動更多、更大規模的環境公益信託,我們決定轉型為「財團法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2022年7月27日我們正式對外公開並啟動公眾募款計畫,短短兩個月即有1256人,在9月29日當天,2千萬的基金募集達標了。 【在成立「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之後】 由於基金會具有農業法人資格,我們才可以在既有法規條件下,以公益信託的模式,守護私人農耕地。而這些位於平地到淺山的農耕地,正是最容易受到開發威脅,最需要積極保護的區域。我們的願景,是向英國國民信託組織看齊,並促使全台3%面積的土地成為民間保育地。 轉型基金會後,不只推動環境信託,我們也會繼續擴大經營既有的獨立環境媒體,「環境資訊中心」,力求讓國內外各種環境議題被大眾看見;也會持續多年來的倡議、研究與調查,像是珊瑚礁體檢、海岸守護及減廢議題等。 這一切能夠實現,有賴於23年來投入的工作人員、會員與捐款人,有賴於基金會籌備基金的捐款人。以下,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2023年度報告,也是「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的起點。 2024年,我們轉型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擴大我們的實踐行動。
中衛發展中心為非營利財團法人之產業技術服務機構,旨在促進產業合作綜效發展,協助產業體系深耕茁壯。 「熱誠、精業、綜效、卓越」是我們的價值觀,強化產業網絡,提升經營綜效;落實政府政策,推動產業升級,是我們的兩大使命,期許成為經營綜效的策略夥伴、政府政策的得力推手。 歡迎對顧問行業及專案執行有高度興趣及使命感者加入我們的行列。
本公司為一績效卓著之環保工程顧問,成立於民國90年,前景十分看好! 一群菁英,秉持著理想,為改善台灣環保而努力! 環境及資訊的結合,以共創美好的地球環境為志業!
環境與發展基金會為工研院獨資捐助成立,目前於新竹縣市與台北市分設三處辦公室,員工約60人,年營業額約1.2億元。 本會為公設財團法人,所有董監事由環保署指派,絕對恪守各項法規正派經營。25 年來,本會由環保標章與綠色產品驗證出發,逐步擴充服務領域,目前發展方向包含氣候變遷、水資源與水永續、資源循環、綠色驗證、污染防治為核心領域。透過核心技術能力的加值與創新,目前業務範圍約略包含十項技術領域,服務對象包含中央與地方政府機關,以及民間製造業者。 本會能力與態度並重,歷年榮獲全國標準化獎、國家永續發展獎等重要獎項,並取得全國認證基金會產品驗證機構、經濟部工業局專業技術服務機構等多項技術資格認證證明。 核心價值 誠信、專業、品質、熱情
做為亞洲地區所建立的第一個國家級民主基金會,台灣民主基金會的基本理念是在全民共識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永續經營、具遠景並運作透明化的超黨派機構,透過凝聚政黨、民間組織的力量,共同為擴大台灣參與全球民主接軌及鞏固民主實績而努力。
本會成立於1991年,原名「財團法人環境保護企業策進會」,於2000年8月更名為「財團法人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 本會為財團法人非營利機構,成立宗旨為: -- 提升產業綠色生產力及能源有效利用,促進產業永續經營發展。 -- 協助政府推動能資源及環保相關施政,達成經濟與環保雙贏的目標。 在企業運作的過程中,導入環境保護的觀念,落實工業減廢與清潔生產、廢棄物資源化、節約能源等工作,在獲取利潤的同時, 亦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綠色生產力是一種提升生產效率與保護環境的策略,目的是為了整個社會經濟的均衡發展,其內涵為應 用適當的技術、科技及管理系統,製造出與環境相容的產品和服務,是同時兼顧生產效率與環境績效的新觀念,使企業達可持續 發展之目標。 由於國際社會對環保與能源議題愈來愈重視,且逐漸發展成為實質的貿易障礙。面對此快速變遷的環境,本會將藉由專業之智能 來提升產業綠色生產力及能資源有效利用,以促進產業永續經營與發展;同時更進一步協助政府推動能資源及環保相關施政,達 成經濟與環保兼籌並重與雙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