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校風 本校為天主教教會學校,一直以宗教的精神奉獻教育事業,不尚奢華,但求實在;不重虛飾,但求精良。未來無論在校園設計,校舍建築以及教學上,一仍勤儉、踏實的原則,營造濃郁的人文氣息,溫馨的校園氣氛,以求得教學的最大實效。 本校創校將屆滿50年,是全台灣唯一之外語學院,造就了本校在語文教育上的特色。本校一向重視人格教育,生活教育,並獲得社會各界的肯定。每年均有來自中、北部為數眾多之學生跨區報考。學生無論在專業能力上、品格氣質上,都能獲得業界的認同、稱許。今後將繼續學校傳統特色,隨著學制的多元,學生人數的增加,推廣教育的開展,而擴大其影響層面。 本校創立以來,一直以最認真的辦學態度,引進最新的教學方法,選擇最適合的教材,也獲致了極大的教學成效。改善了一般人學習外語多年一旦面對外國人士卻無能應用的窘迫,畢業生普遍贏得社會各界的認同、稱譽。本校有此績效絕非倖致。開設外語教學講座,鼓勵教師研習,以提升教學品質。未來改制學院後將擴大中心運作,除供本校教師不斷研習、增進教學技能外,並擴大對社會各界之講座及示範教學,以本校近50年之教學心得、經驗,與各界分享,形成南部地區外語教學之重鎮。使各級學校以及兒童英語教學之師資都能獲得研習與進修之機會,以提高社會整體外語教學之品質,加速外語人才培育之功能,為未來國家所需各部門、各層次人才奠定良好外語基礎。 ※教學方式 加強外語實用技能的培育: 改制初期先就專科部已有之科系往上延伸2年,設立英國語文系、德國語文系、西班牙語文系,故而課程的設計必求密切銜接專科課程,不重複,不脫節。除了在外語能力上更求精進外,並就學生的性向、興趣,自由選擇喜愛的課程類別,如翻譯、商務、觀光、大眾傳播、法政等學群,以加強其外語之外的專業知能,造就高級實用外語人才。 本校改制後,語文類專科畢業生有了適當的進修管道,延長的2年學程,可使學生在外語及專業能力方面更為精進,將可培育更多契合社會需求的優秀外語實用人才。 翻譯人才訓練: 本校英文科設有翻譯組,自四年級開始選讀,修業6年,以培養翻譯、口譯人才。本校並於79年2月附設思源翻譯社,提供全校師生口譯、筆譯實習機會,使各科與社會各界建立建教合作關係,並結合課堂理論與實務,加強學生聽聞及專業知識。近年來翻譯組及對翻譯有興趣之學生,在老師協助下陸續完成有關青少年讀物、懸疑小說及知識性書籍等譯作,包括英譯中、法譯中、德譯中、西譯中及日譯中等翻譯作品。未來本校翻譯社希望能發展成為南台灣科技翻譯中心,並培訓招募專業特約翻譯員,結合電腦科技之運用,提供迅速、高品質之翻譯服務。 貫徹「全人教育」的理想: 教育之目的不僅在知能的培育,更在健全人格之發展。天生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價值與使命,教育就在以尊重的態度,幫助每一個人發揮他最大的潛能,完成他最美好的自已。 重視通識教育,提昇人文素養: 除基本的文、史、哲學、藝術課程外,隨時掌握社會變動之脈絡,增設適切之課程,培養學生開闊的胸襟,人文的關懷,使成為具有國際觀,悲憫心,且具服務精神的真正社會中堅。 擴大推廣教育,落實終身教育的理念: 本校原已開辦推廣教育,隨著學校的改制學院,師資陣容的增強,將可擴大推廣教育的課程與範圍,擔負社區學院的責任與功能,使大高雄地區人士增加在職進修的機會,使終身教育的理念獲得落實,以配合社區發展,提升生活品質,促進地方繁榮。
中華藝術學校是一個因人文藝術教育理念而誕生之學校,位於南台灣內惟埤文化園區的高雄市立美術館旁,目前擁有美術科、多媒體動畫科、時尚工藝科、影劇科表演藝術組、影劇科大眾傳播組、舞蹈科及音樂科等科組,並附設雙語小學,也是全國唯一能引導學生「創意不離手、藝術帶著走」的跨領域人文藝術學園。在中等藝術教育體系中,可謂全國首創,獨一無二。 本校承辦多項政府大型活動,諸如2008台灣青年音像創作聯展、設計製作2009台灣燈會~「牛年高雄迎世運 全國鄉親逗陣來」世運行銷燈車、「2009世運開閉幕典禮」擔綱主舞台演出等,並榮獲交通部觀光局邀請,代表高雄市於2009台灣燈會表演「台灣最夯」,還代表台灣兩度前往日本參加國際性表演活動,以及擔任高雄市2009世運校園宣導團總策劃單位,更獲邀於「2010嘉義市全國燈會」擔任國際團隊開幕表演及踩街演出…等,足見本校藝術教育發展之多元價值。 本校畢業校友在專業、學界及相關領域亦有極優成就,另外業界名人如:周蕙、吳淑敏、張國甫、朱芷瑩、陳文翔、葉瑋庭、林宗興、林瓊堂等傑出人士也都畢業於中華藝術學校。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中山大學的工作行列。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座落於高雄市鳳山區,相鄰衛武營都會公園。由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以衛武營的老榕樹群為靈感設計,開啟了建築師賦予衛武營具穿透感與呼吸節奏的想像,整棟建築物讓民眾能四面八方、毫無阻礙的走進場館,而由廳院屋頂延伸的通透空間,則是向眾人24 小時開放的榕樹廣場,民眾能夠自由穿梭其中、自在地活動與休憩。一座無圍欄的藝術中心,不僅有助於氣流流動,也創造了劇場與生活零距離的空間感。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於2018年10月13日啟用開幕,積極發展南臺灣的表演藝術環境,成為接軌國際的重要藝術基地。 我們年輕、無畏、一身是膽。 我們開創、熱血、無限希望。 衛武營,不只是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衛武營,更期許成為表演藝術領域的人才搖籃。 邀請您一同加入我們的行列 在挑戰與創造的路上,看見自己的價值。 ※依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第16條及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之規定,配偶或二親等內之親屬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監事,請勿投遞本場館職缺。
本校創設於 1954 年(高雄醫學院),為臺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院長所創辦,是第一所臺灣人籌設創建的大學院校,由臺灣醫界菁英何禮棟、徐傍興等教授與南部地方仕紳陳啟川、唐傳宗等先生眾志成城捐獻成立,也是臺灣第一所私立醫學院;於1999 年改名為高雄醫學大學時,亦是臺灣第一所私立醫學大學。杜聰明博士為高雄醫學大學創辦人,提出「樂學至上,研究第一」的校訓,也期許學生效法史懷哲醫師「終身奉獻、敬畏生命與生命尊嚴」的哲學,時時刻刻要把「欲為醫者,必先為人也」謹記在心,這是高醫創校時期即揭櫫的醫教理念。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ly known as Kaohsiung Medical College)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in 1954. Apart from being the first private medical university in the university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cradle for highly-skilled physicians and medical-related specialists.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was a center of both medical care and the study of local tropical medicine in the early days. The colleges set aside its tropical disease research mission after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nounced that was no longer a tropical disease endemic area, and turned its full attention to the steadily evolving areas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and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has also continued to strengthen its medical services.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therefore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as southern’s leading medical institution. After Kaohsiung Medical College became a university in the summer of 1999, it seized this opportunity to move faster and further and attain to the highest standards in teaching, research and service. The shared vision of everyone at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is to make the university a modern, forward-looking institution striving for excellence in both academics and medical care. Kaohsiung Medical University has all the strengths of a well-established university. 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medical related courses, and the facilities both for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are sufficient and of a good quality. The University is located in city center of Kaohsiung, the second biggest city in , which has all the attractions and excitement of city life. 願景 促進人類健康福祉之國際一流醫學大學 宗旨 教學:培育人文素養與專業知能兼具之健康照護人才 研究:從事身心健康相關之創新研究 服務:提供全人健康照護與公共服務 奉獻:致力於國內外弱勢民眾之醫療與教育服務 核心價值 誠信樸實、尊重關懷、自由開創、團結卓越 治校理念 敦品勵學 To cultivate and to pursue virtue and wisdom 實證濟世 To advocate and to innovate evidence-based healthcare 深耕國際 To promote and to advanc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永續高醫 To govern and to support KMU for overall sustainability
高雄展覽館(KEC) 位於亞洲新灣區核心,是台灣第一座多功能的臨港會展中心,由經濟部投資興建,安益國際展覽集團(隸屬於博報堂集團 )營運,致力打造一個國際商業與貿易的平台,推動產業聚落永續發展,引領會展城市經濟邁向另一個高峰。多功能的室內、戶外以及水岸活動空間及會議中心,可激發創意盡情馳騁,全方位滿足會展需求。 2021年導入5G專頻專網建設與創新會展應用,轉型為高科技多功能場域,以「場館即平台、科技即服務」的新目標定位,透過會展商務推廣,推動產業數位轉型,發展成為 5G AIoT 科技新創應用商機拓展的大平台。
iPASS 一卡通是金管會核可的電子支付的機構,致力於提供便捷的支付服務,並利用數據技術持續發展創新的商業模式,為 FinTech 產業的創新領導品牌。 自成立以來,iPASS 一卡通以成為支付的基礎建設為使命,持續布建支付的應用場景,現行可使用場域已突破 45萬個據點,橫跨各式交通運具(捷運、台鐵、輕軌、YouBike…)與各式生活消費場景,其中生活繳費(水電、瓦斯、學雜費...)項目更是同業內最高的3,600項,全方位提供使用者便利與豐富的支付體驗。 iPASS 一卡通緊密與 LINE Pay 合作,實現全台最多人用的社群支付工具,使用者透過一卡通 MONEY 可以輕鬆在 LINE 社群中完成好友轉帳,以及揪團支付。目前一卡通 MONEY 的使用者已經突破 560 萬會員,每月轉帳金額也突破 103.7億,市占率為 74%; 電子支付帳戶的總儲值金額每月也突破 224 億,連續 18 個月破百億,市占率為 72%; 皆為業界第一! iPASS 一卡通持續利用整合的儲值卡及電支數據協助賦能政府以及品牌夥伴。此外 iPASS 一卡通也積極將市場從台灣延伸到海外,發展相關跨境業務。iPASS 一卡通持續與時俱進開創支付服務的多元應用,利用全域數據成為支付服務的領導者!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正修學校財團法人正修科技大學_國際事務處」的工作行列。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高雄市餐飲業職業工會附設職業訓練中心的工作行列。
民國88年2月1日,高雄市政府公告「徵求民間參與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紅橘線路網建設案」,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隨即邀集其它公司成立「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籌備處」,開始籌備投資高雄捷運系統,89年12月28日取得公司執照,並於90年1月12日與高雄市政府簽訂「興建營運合約」與「開發合約」,90年10月開始動工興建,正式啟動高雄捷運工程,經過六年多之興建期,高雄捷運紅橘兩線於97年通車營運。高雄捷運興建與營運之特許期間合計為36年,自民國90年10月底開工日起算,特許期間至民國126年10月底止。 高雄捷運公司投資成員包括高雄捷運公司投資成員包括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遠東集團、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東南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統一集團…等知名企業與機構,秉持著「立足高雄、回饋高雄、發展高雄」的精神,興建及營運高雄捷運系統。高雄捷運將大幅縮短民眾通勤旅行時間,擴大都市居民的生活版圖,讓民眾感受到安全、可靠、便捷、舒適的運輸服務。 捷運並非單純的交通運輸事業,它帶給民眾的不單是便捷的運輸,亦是都市型態的塑造者,及優質生活的推手。此外,高雄捷運亦結合公共藝術,利用公共藝術的柔性角色,營造活潑而優質的捷運文化,為港都塑造新風格,同時提供市民一個親近藝文生活的場域,可望為南部地區帶來一番嶄新的面貌。 使命 為大高雄地區大眾運輸之優質發展及城市提升做出貢獻。 高雄捷運公司將憑藉民間企業的經營創意與活力,提供優質的捷運服務,並培育卓越人才,與公司共同進步與成長,為大高雄地區大眾運輸系統之發展及城市提升做出貢獻。 願景 塑造高雄捷運為城市新地標,並成為世界一流的捷運系統。 高雄捷運公司將致力提昇營運績效、拓展附屬事業及土地開發相關業務,以成為世界一流的捷運系統,並發揮建築及藝術特色,塑造高雄捷運為城市新地標,樹立BOT成功典範。
§教育精緻化§ 本校創立迄今六十餘年,為因應社會與尖端科技的快速發展及教育政策之調整,在不斷變革中己臻精緻成熟, 現以多元的學制選擇、完備的學習環境、明確的教育目標、專業的教學課程、優惠的入學保證等治學理念,積極邁向教育精緻化的目標。 §師資質優化 § 為達到明確的教學目標首重質優的師資,本校一向以公開甄試最佳師資為原則, 目前擁有碩士以上學歷(含博士)教師達58%以上。技術教師均有兩張以上乙級證照。 §設備國家化§ 為推動百分百雙證照教學制度,本校高職各科共設有國家級標準合格技能檢定廠17座, 除做為技術士國家考場外,並提供師生教學實習用。 §技術專業化§ 本校高國中部、高職部,不論師資設備均優冠全市,除擁有多座國家合格檢定場地, 並由教務處、實習處規劃辨理各專業研習、在職進修及職業類科產業實習, 以培育優秀專業人才。 §財務透明化§ 本校財務健全,運作公開透明,並有嚴謹的會計審計查核制度,費用均取之於家長用之於學生,均公正公開運作。 §教學資源資訊化§ 建立全校優質網路系統、Maker2.0專業教室、APP(web2.0)數位教學平台,推動觀摩教學及互動教學。 §生活服務化§ 為提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本校設有國際級網路視聽會議室、中央廚房餐廳.全校早己全RO飲水設備及現代音控冷氣教室電梯、立體停車場、全新冷氣校車等一應俱全。 §管理人性化§ 本校為激發學生潛能,以人性化管理教育,經常舉辨各類學術、文藝、軍歌、團康競賽及戶外露營健行活動, 並輔導成立各類學生社團,以加強學生自治能力及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 成績保證化及技能証照化,本校為高雄地區唯一能保證達成各項教育目標的學校。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高雄市私立立志高級中學的工作行列。
本協會於2020年5月創立,為高雄在地學子爭取表演機會、累積演出經歷。 透過融入不同的節慶及議題,鼓勵學生們踴躍參與各項類型的活動展示不同的自我, 從而提升個人多元發展空間,並且策劃不同的培訓以提升職場競爭力,輔導學子與產業接軌。
本會以鼓勵民眾學習新知,參與公共事務,推展社會公益,發揚台灣本土文化,增進公民福利,促進社會進步為宗旨。 歡迎加入我們,這裡充滿挑戰性,也是一個讓人非常好的成長學習環境!
天主教聖功醫療財團法人聖功醫院為優質社區醫院及無菸醫院環境 服務內容包含:家醫科、減重門診、一般內科、心臟血管科、胸腔科、肝膽腸胃科、新陳代謝科、腎臟科、神經內科、糖尿病門診、感染內科、風濕免疫科、一般外科、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乳房專科、整形外科、一般兒科、兒童胸腔科、新生兒科、兒童心臟科、兒童感染科、一般婦產科、不孕症門診、高危險妊娠、婦女泌尿科、更年期特別門診、骨科、泌尿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膚科、復健科、牙科、中醫內科、中醫婦兒科、中醫針灸科、中醫傷科、放射科、麻醉科、急診醫學科、身心科. 本院並附設200床之優等護理之家、居家護理、另有安寧病房等. 本院並附設產後護理之家
<中心沿革> 1975年4月我國為組訓參加1976年蒙特婁奧林匹克運動會,由當時中華體育協進會理事長黎玉璽將軍向軍方借得左營勝利營區,供作選手訓練基地,由於幅原廣闊、氣候適宜,且各項運動場地集中,經徵得軍方同意繼續使用,遂於1976年11月正式成立「左營訓練中心」,1992年再由教育部與國防部以契約方式繼續借用,並由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代管。 1997年7月,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成立,左營訓練中心仍委由中華體總代管,惟其業務輔導改由體委會辦理,2000年雪黎奧運結束後,為落實「選、訓、賽、輔」業務整合政策,並積極準備2001年東亞運等重要國際賽會,遂於2001年1月由體委會接管左營訓練中心,並更名為「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擔負培育國家優秀運動選手重任。 2013年1月1日因政府組織改造,體委會併入教育部為體育署,國家運動選手訓練中心由體育署管理。2015年1月1日為強化台灣競技運動人才的培育,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正式改制為行政法人,繼續培育優秀運動選手,提昇國家競技運動實力、成績。
本校創校至今迄56年歷史,原校地設於湖內鄉中山路,以醫護類科聞名。民國八十九年升格專科學校,新校區遷至路竹鄉環球路。現設有護理、物理治療、視光學、應用英語、應用日語、資訊管理、幼兒保育、醫學影像暨放射技術、牙體技術、職能治療、美容保健、口腔衛生科等12科之五專及在職專班。 本校校訓「仁慈博愛、樹人樹德」以培育專業人才為目標。因應社會知識水平提高,本校敦聘優良師資,以培育專業醫護管理人才為目標,服務人群為職志。「人文、技能、學識、活力」是本校特色,未來朝升格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為目標,歡迎有志從事教育,致力學校發展之優秀師資投身本校行列。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中華成人教育認證協會的工作行列。 https://uniguru.org.tw/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