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 AI 、科技公司與新創領域職缺
幫你精準對接理想工作
整體工作機會來到15萬,以行銷、PM、軟工、研發、設計為大宗
在金融科技領域,每3個職缺就有1個是數位人才需求
遠端工作中,有超過半數與數位工作相關
數位與科技人才(簡稱:數科人才)是指具備在數位與科技領域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他們能夠運用科技工具和數據分析能力,解決數位化轉型與產業升級過程中的挑戰,並推動企業或組織在數位經濟時代的發展。常見包含建設基礎工具專業技術的軟體工程師、科技研發工程師、半導體工程師、資安工程師、雲端架構工程師、演算法工程師,並也有將技術力推動落地應用的專案管理師(PJM)、產品管理師(PDM)、數位行銷專家、SEO專家、UIUX設計師、使用者體驗研究員…等。
。創新思維:能夠不斷學習和掌握新技術,並應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 。數據分析:具備良好的數據分析能力,能夠從數據中提煉價值並做出有效決策。 。技術專精:精通特定領域的技術,如軟體開發、數據科學、網站設計等。 。溝通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夠與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合作。 。解決問題:具備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夠在壓力下保持冷靜。 。系統思考:從全盤考量如何系統性的處理問題,確保目標成效。 。自我賦能:主動培養能力、累積資源、調整心態,以增強自我掌控力與影響力,應對挑戰。 。持續反思:針對目標持續反思行動成果與不足,不斷優化自己的路徑與策略。
數科人才運用科技力與數位力,推動公司與產業低碳轉型與數位升級,不僅能有效降低繁瑣的人工流程、節省成本與時間,提升營運效率,更能促進AI應用落地,創造新世代商品與服務的價值,進一步打造企業長期競爭力。在AI與永續浪潮的趨勢下,數科人才的影響力將直接決定企業能否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與綠色轉型中,維持競爭力與韌性。
要成為一個數位與科技人才,你可以考慮以下方向: 。建立數位素養:了解基本科技趨勢、善用數位工具、從數據思考找出洞察與解決方案。 。創新思維:培養創新思維,勇於嘗試新想法,並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 。學習相關技能:學習數位技術、程式設計、數據分析等相關技能,可以通過線上課程、培訓課程或自學來提升。 。實踐與專案經驗:參與實際專案或實習,積累實務經驗,並展示你的能力和創造力。 。持續學習:數位領域快速變化,持續學習新技術和趨勢是成為優秀數位人才的關鍵。 。溝通與團隊合作: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是成為優秀核心人才的重要素質,能夠有效地與他人合作共同實現目標。 。建立人脈:參加行業活動、網路社群,與其他數位專業人士建立聯繫,分享經驗並尋找合作機會。
根據政府112年資料,台灣全體受僱員工的年薪中位數為52.5萬元。104人力銀行的薪資情報統計,工作經驗在1年內的數位與科技人才,其年薪中位數普遍高於全國薪資中位數約29%,顯示該領域具備明顯的薪資優勢。各職務年薪中位數如下:軟體工程師:70.5萬元(+34%)、硬體研發工程師:80.4萬元(+53%)、資安工程師:65.5萬元(+25%)、產品管理師(PM):68.5萬元(+30%)、軟體專案管理師:67.4萬元(+28%)、數位行銷人才:63.1萬元(+20%)、產品設計師:58.9萬元(+12%)。反映出,即使是剛入行的新鮮人,數科人才在市場上的價值與成長潛力,是投入未來產業的重要選項。
綠領人才,專注於永續、碳管理、環境保護、綠色技術相關領域的人才,關鍵職能為碳盤查與碳足跡管理永續報告(如GRI、ESG揭露)綠色能源、循環經濟專案推動環境工程、再生能源技術。數位與科技人才則專注於企業數位轉型與產業升級,關鍵職能包含AI運用、自動化、雲端技術、研發創新…等領域。
橫向有多元知識(跨領域涉獵),垂直有一專業深度,能「專業發揮」也能「跨界協作」。強項在跨組織的合作、產品整合、技術應用等,除了專精在自身的領域,更能與其他專家溝通,推進產品與服務的升級。產品經理、專案經理、數據分析師、產品設計師…等為其代表角色。
是T 型人才的進階版,有2個深專業能力,並同時具備跨域協作的溝通整合力。雙專長與溝通整合力因為培養時間長、學習門檻高、有特定的人格特質,屬於稀缺人才。例如:數位行銷+自動化工具技術= MarTech行銷專家、產品管理+資料分析=數據PM、工程+專案管理=技術專案經理TPM。
專精單一領域,深度極強,具備難以被快速取代的「獨門技術」或經驗知識,通常偏獨立作業、追求品質與深度。例如:演算法工程師、矽光子RD、資安工程師、研究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