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願意在社會資源較少的地方,支持人們再次獲得勇氣前行!」 財團法人萬美基金會是經衛福部核可設立,以醫療公益為宗旨之全國性非營利組織。成立於 2024 年,本會董事會由具腫瘤醫學背景之醫師、護理師及律師等專業人士組成,致力於青壯年癌症自費醫療補助、病人自主法推動及社會健康促進之活動辦理。 萬美基金會首創提供非中低收入的青壯年國人癌症自費醫療補助計畫,支援台灣社會的中堅份子不會因為不幸罹癌,需同時面臨工作難穩定、家庭生活和癌症治療亦難兩全的困境。我們希望透過補助,助罹癌者一臂之力,並期許康復後能找回人生與家庭的美好。 本會 2025 年度亦有醫護人員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補助計畫,支持醫護人員藉由實際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將釐清自身醫療決策的過程,轉化為在後續醫療場域工作時對於病患及家屬的同理與協助,同時亦為醫護人員的內在帶來穩定力量。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源自財團法人台北市中國基督教靈糧世界佈道會士林靈糧堂,自民國88年起,因應高齡社會之需求,積極協助政府推展老人相關福利服務、投入老人長期照顧相關服務不餘遺力。主要業務涵蓋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社區支持服務方案、居家式照顧服務、社區式照顧服務、住宿式照顧服務、照顧者服務方案等,提供社區長者及家庭多元、連續性、在地化之全人關顧服務,以期在迎向超高齡社會中,建置更為完整之社區整體照顧。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TADA)創辦於2002年9月15日,為非營利之法人組織,個人會員超過600人,團體會員超過60個,理監事會20人,秘書處15人,最高決策單位為會員大會。於2005年9月28日成為國際失智症協會(ADI)正式會員,為台灣唯一代表組織。2009年3月25日本會湯麗玉秘書長當選ADI理事。失智症的盛行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快速增加。目前全世界每4秒鐘增加1名失智患者,台灣未來失智人口每年平均將增加一萬人,失智症已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衛生課題,而本會之存在對台灣失智防治照護工作之發展有重要貢獻。
《關於我們》 社團法人台灣微客公益行動協會,成立於2012年4月21日,符合財務透明、募款誠信、服務效率、良善治理之規範,是依內政部主管機關設立之註冊公益組織,且為The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Volunteering in Development (Forum)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Volunteer Effort、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會員。 《微客在做什麼》 首要的服務以「兒童陪伴」為重點,以弱勢兒少為核心、以家庭為起始、以社區為場域,幫助貧困或偏鄉地區的弱勢兒童獲得見識的機會及資源的支持。專注關懷台灣本土及海外各種弱勢兒少議題,同時致力於啟發弱勢社區成為社區自覺的關鍵,讓社區賦權自立,進而有意識地,發展建構社區自決的要件,持續打造更完善的照顧及發展,讓陪伴與關懷支持孩子成長。全方面地改善弱勢社區的現況,並真正改善弱勢兒少的困境。
學術交流基金會負責執行美國國務院多項教育文化交流計畫,尤其以傅爾布萊特交換計畫(Fulbright Program)及留學美國計畫(EducationUSA)為主。本會每年提供各類獎助學金予美國及台灣的學者、研究人員、教師、學生及專業人員至對方國家從事研究、教學、進修、攻讀學位與見習。 全世界共有160個國家執行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交換計畫,其中49個國家和美國簽定交換協定,成立基金會負責執行,本會為其中一員。自1957年在台灣執行計畫至今,本會已選送將近2000名的台灣獲獎人赴美研究、教學和攻讀碩博士,超過2600位的美籍獲獎人來台研究、教學和攻讀碩士。除了選送獲獎人,本會亦獲得國務院指定為官方留美諮詢機構之一,舉辦留美講座及美國高等教育諮詢。為加強台美教育文化交流,本會也透過多項新創計畫,比如提供美國大學生來台短期訪問或學習、台灣教師進行雙語或全英授課培訓、台美教師進行華語教學培訓等活動。
紅心字會服務全台弱勢家庭。除了每年幫助全台各地的弱勢家庭兒少及長者解決三餐餐費問題外,也提供居住、醫療、就學、照顧、緊急生活扶助…等基本需求上的協助,以期減少社會問題及預防不幸事件發生。 【本會過去在社會服務工作的努力曾經多次獲得主管單位之肯定與獎勵】 ◎民國85、86、87、89、90、91、92、93、94、95、96、98、100、102、104、106、109、111年度,獲得內政部頒發優等(金質)、甲等(銀質)團體獎。 ◎曾獲總統召見頒發「全國教化有功團體」表揚。 ◎多次獲得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評鑑為老人服務績優團體。 ◎居家照顧服務多次獲得為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評選為優等獎 。 ◎信義老人服務中心多次獲選為台北市最佳日間照顧機構。 ◎民國87年獲行政院表揚為「監所教化與保護事業有功團體」。 ◎各項接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辦理之服務,每年評鑑均獲優等獎。 ◎本會弱勢家庭服務多次獲得新北市政府肯定及表揚。
現代企業經營學術基金會成立於1974年,由李國鼎資政等台灣知名大型企業發起與捐助,以提倡現代管理學術改善企業及教育經營為宗旨。故前董事長為素有台灣自動化之父雅譽,一直扮演新思維模式拓荒者(New Paradigm Pioneer)的石滋宜博士所擔任,為思想引導的先驅,促進社會文化之升級,人們生活與價值觀的改變。現任董事長文國良先生為深具儒商情懷的成功企業家,深知在國際化下是腦力爭奪戰,培育具全球公民素養的人才尤為重要,因此引領基金會投入實驗教育領域,鼓勵全體同仁以新思維為孩子開創教育新未來。
臺灣癌症基金會成立於民國86年12月,創立宗旨在推廣國人防癌觀念、降低癌症發生率、促進國人健康品質、提升癌症治療水準、增進國際癌症防治經驗之交流、落實癌友關懷與服務及維護癌友權益。
熱愛台灣文化資產及文化作品,能掌握國內外文化內容與科技應用新趨勢,促成商業模式之開發共構,具備文化內容產業工作經驗,有志於推進國內文化事務及跨業合作,推升產業發展與國家市場者,歡迎您加入文化內容策進院的團隊。
Teach For Taiwan,簡稱TFT,是關注「教育不平等」議題的非營利組織。在台灣,教育資源的不均等讓許多弱勢孩子無法透過優質的教育而得到自我發展的機會,尤其在偏鄉的教育現場,孩子最需要的資源不是硬體、不是書包、衣服等物資,而是能提供愛與榜樣的老師。TFT從偏鄉教育著手,短期招募有使命感的教師與領導者到偏鄉小學擔任兩年全職教師,為有需求的學校注入優質師資;長期培養這群願意耕耘第一線教學現場的夥伴成為能帶動他人解決問題的領導人才。兩年之後,期待這群完成兩年計畫、了解現場需求的夥伴能在各領域發聲,從體制內、外持續為「教育不平等」奮鬥,讓一個孩子的出身不再限制他的未來。
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原中華民國全國青年創業總會,2019年更名,簡稱新創會)為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於1972年5月17日輔導成立,創會初期是由一群獲得政府青年創業貸款補助,創業有成且熱心服務社會的有為青年企業家所組成。 新創會在政府相關單位的輔導、培植之下,逐步成長、茁壯。1992年因應全國各縣市會員的需求,陸續成立縣市「聯誼會」,以使各縣市會員能就近參與新創會所舉辦的各項活動,並同時開始為日後成立各縣市新創會(分級組織)培育社團領導幹部。 1997年起新創會陸續促成各縣市聯誼會登記立案成為地方性社團,以便爭取在地資源補助與深耕會務。現今成為台灣以輔導創業為宗旨「成立最久、規模最大、資源最多、經驗最豐富」的社團法人。
台灣展翅協會長期耕耘兒少服務工作,致力於防制兒少性剝削及人口販運、守護兒少上網安全及提倡兒童人權,致力找回兒少的笑容。 我們提供遭受性剝削或性侵害的兒少及其家庭服務,幫助家庭失功能的弱勢少女建立自立生活能力,讓她們能順利進入社會與職場獨立生活;同時積極推動修法與倡議,並且提供兒少、家長、專業人員和社會大眾有關兒少性剝削防制、網路安全、兒童人權的教育宣導。透過專業且全方位的工作,建構一個友善安全的環境,保護孩子免於遭受性剝削的傷害!期望匯集眾人的力量,協助受傷的孩子擁有能力與機會,如鷹展翅高飛。 台灣展翅協會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的工作行列。
【本著傳愛初心,打造愛滋安寧生活家園】 愛慈是以基督耶穌的「愛」心與「慈」悲所設立。 秉持著馬太福音25章40節所啟示,「以實際行動付出愛心」的信念,於1999年在勵馨基金會等福音機構的協助下,集合眾人之力設立「愛慈教育基金會」。初期以投身關懷愛滋議題與預防宣導教育為主要服務,彙整公共衛生、護理、心理、社工...等專業資源,並於2000年開啟我國第一個愛滋末期病患的安寧照顧家園「恩典之家一成人中心」, 提供專業與人性化的安寧照顧,讓愛滋感染者有一個隱密的家。2016年因長照法通過,階段性任務完成,暫停營運。 【每個孩子都是寶!延伸愛滋照護服務範圍】 2004年隨著毒品氾濫,愛慈看見許多藥癮愛滋媽媽在照顧疑似愛滋寶寶所面臨的困境。為了幫助更多寶寶得到妥善專業照護,愛慈毅然開拓服務範圍,於2005年增設「恩典之家-附設寶寶照護中心」,安置疑似愛滋寶寶。愛慈於寶寶出生後,每日兩次預防性投藥,持續六周,感染率可從原先50%降為2%以下,一旦排除感染,每一個家庭更能省下每年18萬的醫療費用。 2008年愛慈邁向下一個里程碑,轉隸主管機關至社會局,並更名為「愛慈社會福利基金會」。同年「恩典之家-附設寶寶照護中心」正式完成立案,成為我國第一個專責照護疑似愛滋寶寶的合法機構。 【踏入特殊需求兒少中長期安置服務,成立兒少團體家庭】 愛慈在深耕愛滋照護領域的同時,我們也看見許多脆弱家庭的兒少面臨照顧困境與即刻保護的需求。為此,董事長張麗淑女士積極響應,於2010年接受主管機關臺北市社會局委託,成立「臺北市恩慈之家(兒少團體家庭)」,以「類家庭」的照護模式,提供特殊需求兒少中長期安置服務,確保兒少不因先天生理、心理與童年創傷的情緒問題而影響正常生活,透過共同生活、陪伴與輔導,協助兒少培養生活自理和未來自立的能力,創造一個協助孩子重建安全依附的環境,使其身、心、靈得以均衡發展。 【不忘初衷傳遞愛心,轉型關注特殊需求兒少身心健康議題】 愛慈創立至今20餘年,服務超過110位寶寶與16位兒少,提供全天候的安置照護服務。近年來除深耕愛滋領域照護服務外,也開始關注毒品戒斷症、遭受家暴、家庭疏於照顧等保護性寶寶及特殊需求兒少身心健康議題。 我們期待提供沒有歧視、尊重隱私的專業照護,近年來力求蛻變,轉型關注特殊需求兒少身心健康議題,期盼將溫暖帶到孩子心中,讓愛無遠弗屆。未來,愛慈將朝特殊需求兒少及其家庭繼續耕耘,更不忘「致力安置、照顧、保護社會中被排斥及邊緣化的族群」之初衷。
位居全國前五大策展公司,我們聚焦在為消費者及客戶提供沈浸體驗及藝術生活服務,以團隊優先、績效至上、追求卓越為核心價值,歡迎具有開放的心胸、不滿足的好奇心、勇於為成果負責的夥伴加入工作行列。
普仁青年關懷基金會,無任何宗教、政黨、企業 色彩 我們源自於一群中原大學慈暉社的社友 從學校畢業步入社會後 仍懷著抱服務社會的熱忱而創立 從學生時期至今堅持公益服務........ ↓↓【 2024公益代言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uIgVvdzKTg
【 新進人員體格檢查體檢說明 】 ▸配合職業安全衛生法規定,獲錄取通知者需於報到前,檢附『勞工體格及健康檢查指定醫療機構』所作之體格檢查報告(效期依勞工健康保護規則§17),並經審核通過後方可進入報到程序(體檢作業約需7-14個工作日)。 ▸獲錄取通知者未能提供上述檢查報告,將延後或取消錄取資格;若體檢報告審核不通過,將取消錄取資格。 ▸檢查項目依勞工健康保護規則§16附表九(一般體格檢查)。 ▸本會確認完體檢報告正本文件後,會歸還本人。 ------------------------- 【在成立「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之前】 2000年,環境議題已經歷時多年倡議,網路的傳播力量則開始萌芽。在這資訊即將爆炸的時間點,「環境資訊網絡電子報」創刊,希望以報導和轉譯國內外的環境資訊,喚起大眾關心周遭環境,並透過思考引發關懷行動。 《累積愈多的知識,我們共同做出的行動,就有愈多的倚靠》 22年來我們以「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為名,除了環境新聞,也開始積極投入棲地守護與環境友善行動。從山林到海洋、從推動修法到環保生活,都有我們的行動。 從最初的3人創刊,到如今已有60人團隊,一起實踐守護環境的理念。 我們參考了英國國民信託、日本龍貓森林的模式,以簽訂信託契約的方式,在2014年接手了全國第一個環境公益信託案例,「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這座位於新竹芎林的淺山森林,受到原地主(信託委託人)、協會與政府監管的信託契約保護著,從廢棄的果園,如今已演替為淺山次生林的樣貌。 《只是多年過去了 「自然谷環境教育基地」依然是少數的環境公益信託案例》 這當中有許多不同程度的困難,但其中一項原因,是由於種種法規限制。 因此,為了擴大民間保育能量,推動更多、更大規模的環境公益信託,我們決定轉型為「財團法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2022年7月27日我們正式對外公開並啟動公眾募款計畫,短短兩個月即有1256人,在9月29日當天,2千萬的基金募集達標了。 【在成立「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之後】 由於基金會具有農業法人資格,我們才可以在既有法規條件下,以公益信託的模式,守護私人農耕地。而這些位於平地到淺山的農耕地,正是最容易受到開發威脅,最需要積極保護的區域。我們的願景,是向英國國民信託組織看齊,並促使全台3%面積的土地成為民間保育地。 轉型基金會後,不只推動環境信託,我們也會繼續擴大經營既有的獨立環境媒體,「環境資訊中心」,力求讓國內外各種環境議題被大眾看見;也會持續多年來的倡議、研究與調查,像是珊瑚礁體檢、海岸守護及減廢議題等。 這一切能夠實現,有賴於23年來投入的工作人員、會員與捐款人,有賴於基金會籌備基金的捐款人。以下,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的2023年度報告,也是「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的起點。 2024年,我們轉型為「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擴大我們的實踐行動。
五十多年前,台灣社會普遍貧困,計志文牧師與沈保羅牧師以耶穌基督救世愛人精神在家中收容社區內貧苦無依的孩童。後於台北天母設立聖道兒童之家,附設在財團法人基督教中國佈道會名下。為了聖道兒童之家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在主後2003年財團法人中國佈道會與聖道兒童之家共同協議成立管理委員會,使家庭失能的兒少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 於主後2011年五月成立「財團法人基督教聖道兒少福利基金會」,延續計志文牧師關懷弱勢兒少心志。服務區域並延伸至全國,服務範圍除原有之安置項目外並增加多元化弱勢兒童與青少年的相關服務及相關專業人員之培訓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