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工作快找APP

面試通知不漏接

立即安裝APP
https://www.104.com.tw/company/similar/1a2x6bkql0?page=3

銘傳大學_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 的相似公司

共199筆
桃園市中壢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459人

由已故創辦人莊心在教授創立的萬能科技大學,初為因應國內高等教育的發展,社會開放,經濟繁榮,資訊快速累積等等因素,始於民國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獲准立案之私立萬能工業技藝專科學校(初設紡織、化工、電子、土木等四科),翌年改名為私立萬能工業專科學校。民國七十一年設立夜間部,民國七十九年奉准更改校名為私立萬能工商專科學校。民國八十八年改制萬能技術學院,夜間部亦更名為進修部,並附設週六、日上課之進修學院與進修專科。民國九十一年增設經營管理研究所;民國九十三年二月一日核定改名萬能科技大學。九十三學年度增設工程科技研究所。

查看工作機會(6)
工作機會(6)
台北市大安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_推廣教育中心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3)
工作機會(3)
台北市中正區其他教育服務業資本額1000萬元員工數29人

成立時間 :99年1月1日 自民國81年8月1日起,為保障私立學校教職員工及其遺族生活,依私立學校法第58條規定,輔導成立「財團法人私校退撫基金會」(本會前身),辦理私立學校教職員工退休、撫卹、資遣等事宜。迄今已歷18年餘。 本會位於台北市中正區愛國東路22號10F(紡拓大樓),近中正紀念堂,交通方便。我們重視每一位工作同仁、工作氣氛融洽,歡迎您加入我們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4)
工作機會(4)
台北市士林區職業學校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140人

【關於泰北】 創立於 1916 年,是台北市第一所私立中學,擁有超過百年歷史 在董事長楊奕蘭女士的帶領下,泰北自百年傳統中蛻變,發展出完整的雙語與國際教育體系 如今,泰北是一所 K-15 全學制完全中學。 【理念與願景】 泰北是孩子追夢與成長的理想搖籃。我們結合臺灣優質教育文化與國際資源,秉持「全人、藝術、科技、國際」四大核心,致力於打造兼具人文素養與國際視野的學習環境,陪伴孩子「成就無限可能」 【教育特色】 • 國際交流與多語選修:ESL 英語及第二外語課程,搭配海外交流,拓展全球視野 • 創新課程與實作:AI 創意營隊、AIGC 工作坊,融合科技與藝術,培養創新與實作力 • 多元專長培養:兼顧全人教育與專業技能,塑造具國際視野的多元人才 【校園優勢】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鄰近故宮博物院、科教館、天文館與士林官邸,坐擁豐富文化資源,讓校園成為孩子心中的「大教室」

查看工作機會(2)
工作機會(2)
台北市大安區其他教育服務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120人

創立於1953年的開平餐飲學校是私立技術型高中,也是台灣唯一餐飲專門學校。『開平餐飲』提倡餐飲實務、專業知識與技能、重視人文精神與人文發展。以開放的校風,順性發展的教育方針,讓參與開平教學的家長、學生,老師從關係教育中出發,讓學生學習選擇與負責去體驗自己的人生。 我們不用填鴨的方式塞一堆不具意義的知識,而是透過統整課程及活動設計,引發孩子對研究、學習的興趣,老師扮演陪伴的角色,在師生共學中,傾聽孩子的聲音、與學生互動、問出好問題,協助學生自己動手尋找、分析資料,尋求解答。我們相信學習就是在不斷發現問題、尋找解答中完成。

工作機會(12)
桃園市中壢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2億2萬元員工數500人

本校位處桃園縣中壢市市中心,距中壢車站約十分鐘步程,各類車輛均可到達,無論從北二高大溪交流道或中山高速公路中壢交流道,到校均只需約十分鐘,交通相當便捷。主要教學建築群包括行政大樓、工學院大樓一館及二館、商學院大樓、電資學院大樓、鑄造館、圖書館、體育館及研究大樓...等,校園面積雖稍嫌侷促,惟教師與學生應有之教學空間並未受擠壓。

查看工作機會(9)
工作機會(9)
新北市板橋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_教務處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新北市林口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500人

本校為【以務實致用為導向之教學型服務產業大學】 ●務實致用:是技職教育、也是本校的辦學本位 ●教學型: 校務發展著重在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服務產業大學:本校的重點仍在於培養服務業所需人才 而在培育人才的目標方面,因應學校的定位,我們希望能: 【培育具有「人文、科技、創新」跨域專業之服務人才】 跨域整合將是未來服務人才最需要的能力,也是本校未來在培育人才方面的重點策略工作,包括智慧與時尚的跨域整合,當然也落實在職場通識方面的強化。 本校秉持大學是公共財的概念,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提升大學對在地區域或社會之貢獻,並強化弱勢學生的學習輔導。 依據定位與人才培育目標,並落實高等教育深耕的理念,校務發展四大目標: 一、「精進教學品質、提升學生就業力」:透過教學內容及方法之翻轉,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具備自主學習之行動力。提供跨域學習及問題導向之課程模組,使學生具備面對未來劇烈競爭的數位世界之即就業力及應變力。 二、「打造學校特色、培育統合智慧與時尚的跨域創新服務人才」:藉由對時尚創造及科技應用的掌握,培育學生跨域能力,進而產生智慧與創新。並透過多元體驗與新南向深耕,讓學生具備多元語文溝通能力、國際與多元文化視野 三、「厚植友善關懷、提升現代公民素養」:一方面透過弱勢學生的全面輔導與協助,改善弱勢學生的學習成果以達到【支援弱勢生安心學習、培育專業能力、畢業順利就業】之目標,讓每一分補助的經費有效地成為提升弱勢學生向上流動的力量。另一方面則透過理論與實作的結合,強化各項現代公民素養的通識教育,提升學生的現代公民素養。 四、「善盡社會責任、落實永續經營」:發揮本校師生的專業,主動發掘在地需求與問題,讓學生走入社區,感受到「被社區需要」,實踐大學的社會責任。

查看工作機會(9)
工作機會(9)
台北市北投區宗教組織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法鼓山,為中華民國台灣的著名佛法教育團體。創建者為聖嚴法師,對台灣社會有巨大的影響力。現任方丈為果暉法師。 法鼓山的前身是東初老人創建的「農禪寺」與「中華佛教文化館」。農禪寺籌建於1971年,以禪修為主、務農為生,於1975年定名為「農禪寺」。當時,東初老人致力於推動台灣佛教文化、培養佛教人才,每年並舉辦冬令救濟活動。 1977年,聖嚴法師接任中華佛教文化館與農禪寺住持,除承繼東初老人之志業之外,更將佛法轉化為大眾能夠理解、接受與運用的觀念及其修行法門,並接著進行推廣工作。隨後由於農禪寺與中華佛學研究所信眾與學生與日俱增,遂於1989年因緣購得今新北市金山區三界里的一塊土地,聖嚴法師將之命名為「法鼓山」,故以「法鼓山」為名之成立財團法人,從事社會教化,心靈輔導及關懷弱勢等公益活動。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www.ddm.org.tw

工作機會(28)
台北市內湖區中學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台北市私立達人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由天主教耶穌孝女會創辦,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碧湖公園對面。

查看工作機會(0)
工作機會(0)
台北市北投區其他教育服務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4)
工作機會(4)
台北市大安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10人

國立臺灣大學(以下簡稱本校)為關懷我國面臨日趨嚴重之少子化社會問題,積極尋求問題解決之方法及策略,以服務社會,特結合本校相關學術單位與人員,及財團法人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成立功能性「國立臺灣大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俾利整合社會各界資源,探究兒童少年及家庭問題,提出創新服務模式與政策建言,同時發表相關學術研究成果;並與國際社群接軌,期能發展成為台灣一流之兒少福利智庫,擴大本校於國際社會與學術社群之影響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台灣大學_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兒少暨家庭研究中心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0)
工作機會(0)
新北市三重區其他教育服務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50人

[ 一 所 奠 基 築 夢 的 學 校 ] 將學生放置在學習舞台的正中央,以品德素養為一切教學核心,依學生個別差異與多元智能提供細心教學指導與輔助,同時激發教師的專業與研究熱忱。東海教學團隊致力於建立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扎根,讓在校所學符合社會需求,落實職業教育價值,用心培養未來專業人才。 東海團隊以人文的關懷,教育的大愛服務師生。強調身心均衡發展,營造溫馨、和諧、效能、卓越及充滿人文關懷的學習情境,使全體師生認同自己與學校,都能感受榮譽與歸屬,都有希望與願景,使學校成為充滿希望與陽光的學習氛圍。 本校師生須培養並具備終身學習能力,我們持續鼓勵並支持教學團隊在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得與時俱進,所教所學必符合業界職場需求也同時激發教學創新與創意之重要能力。 東海高中設有餐飲管理科、電子科、資訊科、多媒體動畫科、汽車科。

查看工作機會(3)
工作機會(3)
台北市北投區醫院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99人

本公司為「台北市政府北投觀光醫療暨健康保健中心案」之營運廠商。本案位於新北投捷運站正對面,於2014年12月20日正式營運,屬新興觀光醫療產業,內含醫院(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及觀光飯店(北投老爺飯店)。 本公司擁有優秀的專業經營團隊,秉持著『追求卓越,服務至上』之經營理念,歡迎有志者共同加入,一起追求個人職場成就與企業之永續經營成長。

工作機會(24)
台北市松山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40人

【關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本校為世界及臺灣培育高科技人才之搖籃,為中等規模研究型大學,理工為主,尤在電機、資訊及光電等領域已占世界頂尖領導之地位。 根據英國QS教育組織最新世界大學排名,2025年在亞洲大學排名為47名,世界排名第219名。本校的工程科技相關10個系所已通過IEET(中國工程教育協會)認證。本校管理學院自2007年通過AACSB (國際高等商管學院協會)認證,為臺灣第四所獲得AACSB認證之管理學院。 【產學共創處】 產學共創處 Office of Industry-Academia Cocreation,宗旨為強化台灣的創新生態系統,提高其全球能見度,使其能夠透過提供受信賴的共創生態系統貢獻於全球。 為推動以終為始的產學規劃,促進產學生態系發展,強化國際產研共創價值,本校成立產學共創處(Office of Industry-Academia CoCreation),旨在深化陽明交大在產學交流合作方面的貢獻,擴大本校在產學領域的影響力。產學共創處將以創新型經濟為目標,建構「陽明交大」主導的創新生態系統,匯聚創業家、創業投資、企業、政府等各方資源,並融入國際創新生態系統,培育國際產業韌性人才,以因應全球競爭、科技變遷、創新機遇與挑戰。 產學共創處的成立目的在於透過創新推動產學研共創,凝聚產、學、生醫、電資工程等領域的力量,由校內系統性匯聚創新研發成果,透過跨領域、跨校、甚至跨國界的產學合作,實現陽明交大及產業界互惠共贏的局面,深化本校的產學能量,提升國際影響力與貢獻,在追求創新、學術卓越與產學價值中取得平衡的運作模式。產學共創處之目標包含以下五項: 1. 建立產學網絡,統籌規劃產學合作資源。 2. 協調校內重點領域研發團隊納入全球產業趨勢需求觀點,建構創新產學媒合服務。 3. 提供教授與學生創新創業支持,鼓勵創新思維和實踐,培育創新創業人才。 4. 推廣技術轉移及IP管理,加速學術成果轉化為實際商品與服務,推動知識技術轉化。 5. 招募國際級會員及推動國際級產學合作。

查看工作機會(5)
工作機會(5)
台北市大安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師資培育處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台北市士林區其他教育服務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110人

一、風雨如晦 創建華興 民國四十四年初,隨著一江山的淪陷,首軍七百餘人壯烈殉國,大陳島一帶的居民一萬八千餘人,隨著政府撤遷來台。在這場歷史巨變中,留下了數百位烈士遺孤、無依難童亟待救助。 蔣夫人宋美齡女士,一秉抗戰期間設置遺族學校的精神,為了安置這批失怙無助的孩子,開辦育幼院,在風雨如晦中創建了華興院校。 走過半個世紀多,從早先的幼稚園、小學,之後為因應幼童成長升學所需,逐步增辦了初中及高中部。   二、蛻變轉型 永續發展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的變遷、人口結構的改變,台灣社會近幾年變化快速。社會福利制度日臻完善,不同類型的慈善機構漸次增加,華興慈善教育的角色,也為因應社會改變而有了轉型的契機。 民國九十年、九十四年七月董事會分別聘請陳守讓、高宏煙接管院校業務,期勉掌握時代脈動,改變經營方針,全面組織再造,以期能永續發展。   自九十一年度起全面轉型,對外招收一般學生。 91學年度,一年級起增加為二班,全校共計 7班。 95學年度,一年級起增加為四班,全校共計13班。 96學年度,三四五年級各增一班,全校共計19班。 97學年度,全校共計21班;98學年度,全校共計22班; 99學年度,全校共計23班。 100學年度已達滿班數24班。 學生900人。 轉型至今,「量」的增加之外,全體同仁更積極致力「質」的提升,建立優質品牌,實踐「陽光、健康、知性」的教育願景,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為社會培養領袖人才,為國家造就棟梁支柱。 三、踵繼前賢 再創高峰 華興經過半世紀漫長的歲月,物換星移,滄海桑田, 蔣夫人創校「信、望、愛」的精神和現任 辜嚴董事長的睿智領導。站在歷史轉捩點上,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在光榮的基業上,踵繼前賢,再創高峰。

查看工作機會(2)
工作機會(2)
台北市北投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牙醫學院 (牙醫學系/口腔組織工程暨生技材料研究所) "生醫材料及表面技術實驗室" 歡迎積極且有興趣跨領域研究的您,加入我們的大家庭一起成長。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台北市士林區藝文服務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關於我們】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是一個市民引頸期盼,屬於臺北市的國際級表演場所。 在知名建築師庫哈斯操刀下,以當代最新技術與觀念規劃設計,在這裡各種藝術表現將被包容,新世代藝術家與新世代民眾,在參與表演藝術的過程,豐富著臺北市的文化風貌與藝術創作的潛能。 以「3+1」劇場設計為主軸,1500席大劇場和800席多形式劇場可各自獨立運作,也可互相連通,合併為一座2300席的超級大劇場。另一座800席鏡框式劇場,則配置獨樹一格的球形觀眾席。建築內一條貫穿劇場後台的環狀公共參觀動線,可一窺舞台設備、後台運作和排演場景,突破框架,重新界定觀看的認知。 北藝中心從臺北出發,放眼亞洲連結國際,藉由文化藝術與全球一流都市接軌,蘊生無限藝術創意,激發城市文化活力,成就臺北天際線上的城市新地標。 【與我們同行】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舒適的工作環境外,我們致力提供一個讓員工充分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各個優秀有夢想的夥伴們一起加入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3)
工作機會(3)
台北市南港區其他教育服務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150人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是中央研究院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唯一的研究中心,其設立之目的是希望從事單一學門的研究所無法進行的跨領域研究。 本研究中心目前包含五個專題中心,分別為「政治思想研究專題中心」、「制度與行為研究專題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以及「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每一個專題中心設一位執行長,統籌研究相關事宜。 本研究中心之特色,乃是跨領域研究。例如「制度與行為研究專題中心」以經濟學方法為基礎,結合法律、資訊及地理等專業,共同探討網路經濟、實證法學及空間競爭等跨領域議題;「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的研究計畫涵蓋了跨界與流動、海洋史、發展與人口等領域;「政治思想研究專題中心」則結合政治、歷史、法學、哲學等相關領域,從事比較政治思想之研究。

工作機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