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甲大學創建於1961年,1980年改制為大學,設有工程與科學、商、人文社會、資訊電機、建設、經營管理、金融、國際科技與管理、建築專業、創能學院等10個學院,全校學生逾2萬人,以成為一所「教學卓越、研究重點突破之亞太地區知名大學」為校務發展願景、「培育兼具人文素養與專業知識之現代民主社會公民」為教育目標。
本校目前擁有台中校區,以及雲林縣北港鎮之北港分部。現有大學部二十一個學系、二十一個碩士班、六個博士班、附設醫院(台中)及北港附設醫院等教學研究與醫療單位,各項研究及醫療設備完善,不論是臨床實習或是服務社會方面,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未來則以「發展中國醫藥大學為國際一流的醫藥綜合大學」、「提昇附設醫院為國際知名的中、西醫學中心」及「設立卓越的生物醫學科技中心」為發展目標。
台灣的高等教育發展,目前已經走入「普及管道化」(universal access)的階段,同年齡層已有50%的年青人可以進入高等教育學府就讀,因此以往不易進入大學的情況,已成為「學生」方可以選擇的逆轉情況。而在這種「買方市場」的時代,大學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宏寬視野的願景規劃、典雅優美的學習校園、專業熱心的優質教授及培養創意卓越,的畢業生,都是一所卓越特色大學的應有條件。本校(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建立於日治時期,歷史悠久,經三次蛻變,但教授關懷學生及認真教學的師道傳統未變;而校園經由不斷設計改善,已成為「城市中的古典校園」,深具典雅質樸景緻;另外畢業生在各個領域,表現傑出,更深受社會肯定。
本推廣教育處創立於民國84年,為朝陽科技大學編制之一級單位,本處辦學理念,除了配合教育部「推展終身學習,落實學習社會」的政策外,並以學校豐沛的資源來服務社區民眾,積極協助企業及個人,能發揮其潛力,使社區大眾擁有開放自由的進修機會就近學習,並分享本校師生研究創新的成果,共同塑造以學習為主體的學習型社會。 歷經二十餘載兢兢業業的努力,目前已成為中央及地方政府機關、區域產業與組織團體得力的培訓夥伴。 本處依循本校「邁向國際」之願景,積極提升培訓能量與品質,建立本單位「邁向國際訓練機構」的願景,期能以現有的基礎,結合本校國際交流的師生資源,擴展業務領域並導入ISO國際標準,逐步邁向具國際水準的訓練機構。
葳格教育體係特於 2000 年創辦葳格幼稚園,由於辦學成果深獲家長肯定,2002 年、2007 年相繼成立葳格國民小學及國中部。又基於回饋社會鄉里與「要辦就辦最好」的理念,期以優質的教育環境與教學品質,培植未來的菁英人才,於 2003 年向臺中市政府及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標租北屯區景美段共五筆 45,551.36 平方公尺(約 14,000 坪)之都市計畫十期重劃區文教用地興辦高級中學,於 2009 年成立改制高中籌備處,同時邀募資深高中校長、主任及教師擔任籌備人員,展開改制籌劃工作,也委請開務建築師事務所龔瑞琦建築師進行校園整體規劃及校舍興建事宜,2011 年 5 月完成預聘校長、各處主任及各學科召集人,積極進行規劃各項校務行政和教學課程,2012 年 2 月如期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同年 8 月正式開學
本校成立於民國55年,由台中順天綜合醫院院長陳天機博士,就原逢甲學院之舊址,籌組創立中臺醫事技術專科學校,於87年7月1日獲准改制為醫護技術學院,94年8月1日正式改名為中臺科技大學,是一所充滿人文關懷、重視技術專業與尊重生命的學府。 本校成立迄今已屆滿39年,其間承蒙教育部長官、歷屆校長以及全體教職員生之努力,校務之發展已頗具規模,在配合多元入學方案邁向完整學制,學生人數已突破萬人,畢業校友遍佈全省及離島各地,深獲社會各界好評。 本校位於台中市大坑風景區內,背依觀音山,前臨大里溪,俯瞰台中市,景色怡人,從台中火車站、高速公路下中清路、中港路交流道,車程約25分鐘,交通堪稱便利。校景優雅,無都市之喧嘩,實為辦學之最佳地點。 秉承本校校訓「忠、信、篤、敬」,積極培養中臺學子具有「盡忠職守、誠信待人、專業篤實 、敬愛生命」之精神,以追求「技術專業、人文關懷」之全人教育。民國87年改制後,我們的校徽是以藍色十字象徵醫護專業工作,紅色中台字樣,象徵中臺人的熱情與愛心,更以圓形外框象徵終生學習與全人教育倡導。 以「優質的專業教學,前瞻性的產學研發,人性化的專業服務」為本校改名中臺科技大學之新願景。未來更將配合時代的潮流,本著「傳承與創意並重、本土與國際接軌、科技與人文兼具、專業與品德兼修」之四大指導原則,繼續延攬精英師資、強化實務性研究、全面推展全人教育、回流教育與跨疆界產學合作,為迎接全球時代的來臨,開創新局。 本校總體目標為培育一流生物科技專業知識、管理經驗與人文素養完整性之科技應用人才為宗旨。校現有研究所碩士班、二年制與四年制之大學部並附設二年制及五年制專科部,以培養有關醫事、 護理的專業技術人才為宗旨。
【森林故事】 兩個素不相識的女生,在外商銀行工作了六年的詹慧君與鋼琴老師林庭妃,憑藉著夢想與勇氣,在新社山區打造出薰衣草森林,以產品、空間、服務、活動、溝通等體驗設計獲得消費者的喜愛,傳遞「從今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的經營理念。 自2001年成立以來,以持續的創新能量,每年吸引超過百萬國內外遊客造訪。旗下目前擁有7個品牌、20餘家分店與300位夥伴。 全品牌含括餐飲、旅宿、婚禮、遊憩、香氛、商品、策展及旅行社等多元業種, 1. 傳遞夢想與勇氣,以美學休閒園區呈現的「薰衣草森林」 2. 用香氛打造日常療癒與放鬆「薰衣草森林select 」 3. 訴求客家文化與料理的「桐花村」 4. 提供旅人沉澱慢活的「緩慢」民宿 5. 尋找台灣山海秘境,忠於自我風格的「尋路」民宿 6. 鼓勵年輕人勇敢出走、大膽冒險的「漂鳥」青年旅館 7.陪伴妳在旅程中尋找自我的「本質」旅行社 薰衣草森林將顧客當朋友、視員工為夥伴。相信夥伴能夠化身為善的種子,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同時我們也有一個心願:發揮台灣島嶼獨特的生態價值,帶動新型態旅遊,打造零碳旅行。期盼擁有夢想、旅行、分享、善意DNA的森林人,努力透過大膽想像和勇敢行動,實現「以設計為核心,具利他精神的幸福企業」之願景,並讓意義轉化為獲利,期待人們需要它,祝福它一直存在。 【森林思維】 薰衣草森林,是從一顆小小的種子開始。 從對土地的善意紮根,透過夢想(陽光)、文化 (空氣)、生活 (水)的滋養,發展以飲食、旅行與選品的品牌體系,期盼建立真正感動人心的幸福產業。 兩個女生和夥伴像是一顆種子,懷抱一份真誠初衷,漸漸,一棵樹變成一個品牌,然後,從7個品牌不斷成長,生成了一座森林,這座森林就是夢想的平台。 從目前各個品牌事業到未來跨界合作獨立公司的共同平台上,扶植夥伴內部創業,也投資支持優秀職人自創品牌,共同為這塊土地帶來蓬勃美麗的生態風貌。 2023年薰衣草森林全場域的15項熱銷產品已成功完成德國萊因TÜV盤查及國際認證,成為國內第一個完成永續認證零碳排的旅遊品牌。 最後,我們終將到達,那個在2015年許下的理想,一個與在地共生,展現文化力量,鼓舞人們自我實現的美好生態系。 很榮幸,我們一起走在往理想前進的森林之路上。
亞洲大學是一所前瞻、有遠見且快速成長的學校。德國哲學家雅斯培(Karl Jaspers) 說過:「一所真正的大學必須包含三部分,一是學術性的教學,二是科學的研究,三是創造性的文化生活。」,而亞洲大學創辦初衷便是要以此為目標,辦一所獨特並邁向國際化的綜合大學。 辦學成就名列世界級12個百大 --- 本校創校四年即改制為亞洲大學,目前有7個學院,28個學系,20個碩士班研究所,8個碩士在職專班研究所,和6個博士班研究所。創校17年來,亞大創下臺灣新設大學許多項優異紀錄,國內方面,連續12年榮獲教育部評選為教學卓越大學,連續四年(2015-2018)獲選入榜全國辦學績優公私立Top20大學,與國立名校名列前茅,以及進入2018遠見雜誌台灣大學排行榜學術成就20強私校第7;國際方面,獲得泰晤士報高教特刊評為排行榜上全球最年輕大學,已累計「12個項目百大」大學。2018年就連上4個項目的百大排行,分別是千禧年大學(即21世紀新設大學)排名,亞大全球第31名、全台第1;創校50年內大學全球排行榜,亞大是全台第4名;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亞大全台第18名、私校第5名;亞太地區最佳大學排名,亞大全台第15名,私校第5名,非醫學類第1名,辦學績優,名列私校前茅,有目共睹。 學術研發名列私校前茅 --- 為落實科學研究,亞洲大學設有許多特色研究中心,包含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精準醫療研究中心、智慧輔具與復健科技研發中心、創新與循環經濟研究中心、眼視光中心、大數據研究中心、金融科技區塊鏈研究中心、食品安全檢測中心、3D列印研究中心、網路成癮防治中心、食藥用菇類研究中心等。本校雖尚年輕,學術方面已有相當成果,據URAP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本校為台灣私校第7,若不計醫學類大學,則為第3。 建美術館打造藝術校園 --- 亞洲大學著重營造藝術校園及文化氛圍,於2007年聘請安藤忠雄先生設計「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已於2013完工開放,打造了學校更多元優質風格的藝術環境,提供全校師生一個教學、研究和創作的場域,讓國內、外藝術品有一個世界級的展覽空間,和一個藝術家交流的平台,也為亞洲大學引領臺灣文化學術合作的遠景奠定基礎。 學生參與國際競賽獲獎無數 --- 亞洲大學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國際設計發明競賽,於教育部藝術與設計類國際競賽計畫,亞洲大學獲獎數共4年為高教體系全國排名第一名!至2018年7月已獲5座德國iF設計獎、2項日本G-Mark最佳設計獎、66座德國RedDot紅點設計獎,其中13座獲Best of Best最佳獎,成績非常優異;同時,在各類國際發明展上共獲102金、128銀、88銅、36特別獎及2大會次首獎獲榮譽獎的佳績,並3次獲邀至總統府接受總統、副總統表揚。 設附屬醫院守護社區健康 --- Asia Museum of Modern Art美術館的落成與啟用,已將學校帶入另一個新的里程,為秉持校訓建立一個以健康、關懷、創新與卓越為主的優良校園文化,加強人文關懷和社會服務,除培育優秀健康照護人才,更特別規劃設立附屬醫院,於2016年完工開放,希冀成為區域民眾的健康守護者。 往國際一流大學邁進 --- 我們深深企盼,亞洲大學除了作為莘莘學子知識的殿堂外,也期許能像哈佛與牛津大學一樣,成為深受世界各地藝文愛好者與教育工作者所仰慕的朝聖地,以及國際一流的綜合性大學。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宜寧學校財團法人臺中市宜寧高級中學的工作行列。
【空間資訊領航者】 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GIS.FCU)成立於 1995 年,是國內首個獲教育部核准設立的 GIS 整合應用學術研究單位。本中心秉持空間資訊整合的理念,並專注於資訊技術創新,核心技術涵蓋「地理資訊系統(GI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及「衛星遙感探測(RS)」等空間專業知識。結合現代網路化、行動化、視覺化等先進資訊技術,透過完整的專案管理與軟體開發流程,致力於解決各類環境決策問題。 自成立以來,本中心已完成上千件委辦與研究計畫,並持續推動校內空間資訊教學與科技研究的互動發展,積極培育空間資訊專業人才,持續深化產學合作與技術應用。 【國際化發展】 近年來積極拓展兩岸與國際產學合作計畫,2010年國際大地空間協會(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 OGC)更核定GIS.FCU為亞洲第一個OGC相容性檢測中心(OGC Compliance Testing Center),並晉升為OGC主要會員(Principal Member),與美國國土安全部、美國國家航空及太空總署(NASA)、Google、Oracle等國家機要單位、國際企業擁有相同空間資訊國際標準制定之投票權。與多國研究機構簽署多項交流計畫,每年與全球數十個包含政府單位、學術單位和民間機構等國際空間資訊技術研究單位進行實質合作,另與地球觀測團體 ( 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GEO)、聯合國外太空事務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f Outer Space Affairs, UNOOSA)、國際CGIAR-CSI組織(Consultative Group for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e Research-Consortium for Spatial Information)、歐盟(European Union)等國際組織、國際空間資訊相關企業、研究機構進行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計畫,持續朝向國際化創新卓越研究單位邁進。
本校設有研究所(碩士班)、電子與資訊工程、電機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資訊管理、企業管理、工業管理、應用英語等八所。 大學部(二技、四技): 電子工程系、電機工程系、機械工程系、機械工程系汽車組、 化學工程系、國際企業系、財務金融系、會計系、資訊傳播系、 資訊管理系、企業管理系、工業管理系、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休閒事業管理系、應用英語系、應用日語系、教育學程中心。 南台科技大學誠徵師資領先全國五十六所公私立技術學院最早改名為科技大學暨設立研究所。 甲、博士: 一、本校正申請增設「技職教育研究所」、「幼兒保育學系」、「財務法律所」、「資訊傳播系所」等四系,具有該等領域專長之博士(技職教育研究所博士需具商學或電機之學碩士背景)。 二、電子(通訊、網路及積體電路設計)、電機(光電半導體)、機械(微機電、奈米加工、精密機械設計)、資訊工程、資訊管理等各數名。 三、英語、商學、工管、企管、休閒管理、餐飲旅館、財金、 大眾傳播、日語等三至四名;輔導、心理、教育(具有小學經驗 者)、哲學等二至三名。
【禹太人的使命】 -陪伴那些被忽略的未病者,在「疾病發生之前」,感受到被理解與照顧。 Empathy in Every Care. ---- 【在疾病發生之前,先守護健康】 禹太不是醫療單位,但也不只是服務業;我們專注於亞健康照護,用專業與溫度,陪伴那些被忽略的人,打造全新的健康產業。 如果你渴望一份能「創造影響、長期發展、與團隊共同成長」的工作,禹太就是你的舞台。 ---- 禹太是一家專注於未病者照護、與長期健康維護的新創企業。 我們相信,貼近生活且實際有效的照護健康方案、以及能對身心理不適感的充分同理的對象;對於所有面對未病者,在心中焦慮不斷累積過程中,都是極度需要、但卻非常稀缺的資源。 ---- 【我們的文化】 專業成長: 我們相信標準化與持續學習,讓每位調整師與同仁都能提供穩定高品質的服務。 當權當責: 每位同仁在禹太都可以透過明確的路徑快速攀升,而團隊的每位成員也都能了解自己在團隊中的價值、並了解如何為自己的價值貢獻。 溫度與質感: 我們重視細節,讓顧客感受到的不只是舒緩,而是值得信賴的安心體驗。 創新精神: 面對健康產業的新挑戰,我們不斷開發新工具、新制度,持續走在市場前端,迄今引領開創這個新藍海產業許多新服務、產品、制度、與文化;並為後起的競爭對手開拓荒地,同時築起禹太不可被撼動的高牆。 ---- 【為什麼加入禹太?】 在禹太,你不只是找到一份工作,而是找到一個可以終身發展的舞台: .清楚透明的培訓與升遷制度 想成為主管/店長?主管職有什麼責任、能獲得收入?加入第一天就能一覽無遺,清楚找到自己目標。 .穩定且持續成長的產業環境,陪伴你打造專業職涯。 禹太從專業發跡;至2025年,甚至透過企業資源、結合內部主管內部創業,發展出「TPCAVA臺灣人體職能認證協會」的新組織;將專業學習與產業發展資源蓬勃發展,,並正式轉向集團化經營,鼓勵資深員工走向受到集團資源保障的創業之路! .有溫度、有凝聚力的團隊氛圍,少了勾心鬥角,多了彼此成就。 少了主管的偏心與主觀,多了明確制度下的獎勵與規範,讓每個團隊成員都是組織的貢獻者、也都是受益者。 .厭倦沒有目的單純為了錢的工作、還是厭倦早加入早卡位的上司? 在禹太,每一個有能力的同仁,都能有機會在禹太的培育下,成為你心中理想的主管,帶領團隊奪得佳績。 .與創辦人及核心團隊近距離合作,一起打造全新的健康產業生態。 在禹太,每週、每月、每季,都有不同的時段,不論禹太有100號人、1000號人,你都能親自接觸到創辦人與核心營運主管團隊,親自與你分享公司的近況、發展、以及新的機會。 ---- 【我們在找的人】 .對「健康」有使命感,想要陪伴別人更好的人。 .願意學習、接受挑戰,並樂於在制度中精進的人。 .不怕承擔責任,也懂得與團隊共同成長的人。 加入禹太,成為讓我們使命達成的一份子。
緣起與創立 塑膠工業為我國重要製造業,支援各項產業的關鍵或週邊零組件,為經濟快速發展所不可或缺的產業,但塑膠產業...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為中小企業,限於財力及人力素質,較難單獨從事研發、檢測及品質提昇之工作。經濟部工業局有鑑於此,乃依據「傳統性工業技術升級計畫實施辦法」第四條第四款「針對各產業長期技術發展之需要,逐年選 擇特定產業輔導成立技術研究發展中心」之規定,籌設「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以輔導塑膠工業提昇產品品質,改善生產技術,增強研發能力以加速塑膠工業產業升級。八十一年度由業界籌募基金三千一百餘萬元,政府同時捐助基金二千萬元整,成立籌備處以進行設立事宜,設立宗旨為─「輔導協助國內塑膠加工業改善設備,提高生產技術及產品品質,改良製造方法,開發新產品,並推動國際合作技術交流,以增強競爭能力」。八十二年六月十五日經濟部以經八二商字二一六六一六號函許可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之設立。 我們的願景 l 表現卓越 l 永續經營 l 幸福美滿 我們的使命 以輔導協助國內塑膠加工業改善設備,提高生產技術及產品品質,改良製造方法,開發新產品,並推動國際合作技術交流,以增強競爭能力為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臺灣,醫藥資源極度匱乏。創辦人王趁先生胸懷「濟世救人」之精神、實踐興學助人的理想,於1966年結合醫藥界與教育界先進創建「私立嘉南藥學專科學校」。秉持崇真務實的『真實』校訓,並順應世界潮流、產業發展與社會變遷,逐步穩健成長茁壯。1996年因辦學績效卓越,獲准升格改制為「嘉南藥理學院」;2000年又因各項條件俱優,復獲准改名為「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後續更擘劃「全人健康服務」之教育目標及發展主軸;2014年再度更名為「嘉南藥理大學」,以期培育「樂活(LOHAS)創新服務」之專業人才。 由昔日的「嘉南藥專」到今日的「嘉南藥大」,正訴說著一段從消極的醫藥治療,進而積極追求健康樂活、養生保健的歷史;同時也象徵傳承與蛻變的『真實』校史。而由1966年創校首屆入學的300位新生,發展至今已擁有1萬3千多名學生,排名全國技專校院前三大、全國公私立大學校院第十大學府,且培育超過12萬名優秀畢業校友在各行各業活躍,貢獻社會,深受肯定。
(一) 組織簡介: 榮譽董事長李家同先生於2002年創辦了全國性非營利組織「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秉持「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之理念,深信「窮困孩子的唯一希望來自教育」的策略方向,二十一年來免費為偏鄉弱勢孩子提供課輔服務,致力提昇偏鄉弱勢孩子們的學業程度,實踐「讓知識帶希望回家」,讓資源不足的孩子擁有基本學習能力,並結合「社會工作」,改善孩童之社會問題,以此翻轉人生,達到「教育脫貧」目標。 (二) 沿革: 2002年-成立「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2003年-在南投設立埔里中心、信義中心。 2006年-在新竹設立竹東中心、尖峰中心。 2007年-在台中設立沙鹿中心。 2008年-更名為「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隸屬全國。 2008年-啟動「在地課輔老師培育計畫」。 2009年-尖峰中心分設尖石中心、五峰中心。 2010年-在雲林、新竹橫山、屏東設立雲林中心、橫山中心、屏東中心。 2010年-開辦外展課輔服務,輔導並培訓外部合作的社區單位。 2010年-出版自編英、數教材。 2011年-在澎湖、宜蘭兩地設立澎湖中心、宜蘭中心。 2013年-與學校協同進行差異化補救教學。 2013年-與衛福部合作安置機構課輔人力資源培育計畫。 2014年-在嘉義設立嘉義中心。 2014年-與均一教育平台合作,授權博幼課輔數學教材。 2015年-自編英、數及閱讀教材免費授權教育部,列入「國民小學及國民 中學補救教學資源平台」。 2015年-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合作課輔,輔導與培訓在地原住民單位執行課 輔。 2016年-教育部將博幼列入國中、小補救教學師資培訓單位,辦理18小時 補救教學師資培訓課程。 2016年-在台東設立台東中心。 2017年-在彰化、南投國姓設立彰化中心、國姓中心。 2019年-在花蓮設立花蓮中心。 2023年-在基隆設立基隆中心。
關於教育,我們的態度是把教育當作成一種情懷來經營;關於教學,我們為學生塑造終身競爭力,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賦予學生世界觀的眼光而努力! 學生們平常除了埋頭於學業的苟且,別忘了我們還有詩與遠方。
本院為中國醫藥大學的附設醫院,提供優異的醫療服務、臨床教學及研究發展,並致力於中醫藥現代化。我們主要的發展目標,除積極提升「臨床教學、研究發展與醫療服務」之外,也持續與形象良好、認同本院經營理念的醫療院所結盟,全力建構「中國醫療體系網」,實踐 「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使命 。 目前,我們努力的方向有:一、全面提升醫療服務品質。二、發展全人醫學教育,培育優秀人才。三、結合大學資源,致力本土化及優質化研究環境。四、持續提升員工福利、創造優質的工作環境。五、發揮『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理念,恪盡企業社會責任,積極推動社區預防醫學、防疫、健康城市的衛生政策。六、面對高齡化社會,發展長期照護、老人醫學,制定長期照護策略,提高老人照護品質。七、與企業界合作開闢生醫園區,從事各項關係人類健康福祉的醫療研究發展。 冀望藉著「癌症中心」、「急症暨外傷中心」、「腦中風中心」、「預防醫學中心」、「神經精神醫學中心」、「心血管中心」、「腎臟醫學中心」、「器官移植中心」的成立,積極引進國外團隊的技術和經驗,提供世界級的醫療服務水準。 未來,我們將持續秉持「健康、關懷、創新、卓越」的精神,發展 中國醫藥大學成為「國際一流的綜合大學」,附設醫院能「建立完整的中國醫療體系,提升為國際一流的中、西醫學中心」,為全民打造一個精益求精的醫療服務、教育和研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