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盛頓州(以下稱華州)州政府為促進華州與台灣之間的雙邊合作關係及建立堅固情誼,於民國112年於台設立美國華盛頓州政府駐台辦事處。
德國之聲 (Deutsche Welle) 是德國對外媒體機構。從2013年起,彼得‧林堡(Peter Limbourg)擔任德國之聲台長。目前共有來自60各國家的約1500名員工以及幾乎相同數量的自由撰稿人在波昂總部和柏林分部為德國之聲效力。2018年3月德國之聲在台灣成立海外第一個語言組辦事處。 使命 德國之聲是德國作為植根歐洲文化,自由民主法治國家的代表。德國之聲以其深入細致的新聞資訊,推進世界各地民眾文化交流而著稱。德國之聲同時提供德語介紹和教學課程。作為獨立的媒體機構,德國之聲的新聞報導原則是真實、客觀,獨立、全面。德國之聲的運作經費來自聯邦議院撥款,也就是花的是納稅人的錢。 媒體 德國之聲擁有英語、德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電影片道,同時還以30種語言通過廣播和網路進行新聞報導。德國之聲電影片道提供新聞、專題報導和紀錄片,內容涵蓋經濟、科學、政治、藝文和體育。 受眾 我們的受眾尤其包括國際社會決策者和意見領袖,以及在威權國家積極捍衛民主、人權和公民社會的人們。我們同時確保德語使用者和希望學習德語的人能夠得到幫助管道。德國之聲每週在全球範圍覆蓋超過1億7500萬受眾。 播送 我們依賴全球衛星網路,合作媒體和網路服務,讓受眾盡可能便利獲得資訊。德國之聲也通過手機應用程式、播客、直播串流、線上點播及其他移動服務進行傳播。 德國之聲學院DW Akademie 德國之聲學院為媒體從業者提供內容廣泛的培訓和咨詢服務。德國之聲學院同時提供跨媒體實習項目、雙語碩士課程,以及為國際企業和機構提供媒體培訓。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的工作行列。
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以協助友好或開發中國家經濟、社會、人力資源發展、增進與友好或開發中國家間經濟關係、提供遭受天然災害國家或國際難民人道協助為己任;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會各項援助發展透過投資融資、技術合作、人道援助及國際教育訓練等方式執行,並以本會基金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投資、融資,或是利用基金孳息辦理雙邊與多邊技術合作、人道援助或教育訓練等計畫。在執行上我們依循嚴謹的計畫循環步驟,除已簽約計畫繼續監督管理外,亦持續發掘符合策略目標及受援國區域發展需求的各項新計畫,強調成果導向,透過結合資金挹注與技術合作,達到發展之綜效。 我們協助友好或開發中國家進行不同領域的發展計畫,包括環境、公衛醫療、農業、教育、資通訊及中小企業等。 國合會積極藉由提升人力素質、強化組織能力建構,以加強援外的專業度,更努力提升成為提供技術層面專業建議供決策參考之機構。援外的專業精神也落實在計畫執行上,強調計畫的縱深度,落實技術轉移,有效運用我方之人力及資源,以在不同國家複製成功經驗。 國合會總部設於台灣台北,包含國內110位職員,以及派駐海外的151位專業夥伴實地執行各項發展合作任務。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und (TaiwanICDF) is dedicated to boost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enhancing human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economic relations in a range of developing partner countries. We also offer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provide aid in the event of natural disasters or international refugee crises. To carry out our mission, we offer a range of assistance that centers on four core operations: lending and investment, technical cooperation,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ur Fund is used to make direct or indirect investments and to finance lending operations. Revenues generated by the Fund are used to support our bilateral or multilater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projects,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operations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very new project from the TaiwanICDF proceeds according to a rigorous project cycle and is backed by mutual covenants signed in cooperation with relevant stakeholders. Our projects are designed to address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goals of each of our partner countries, pay due consideration to associated regional trends, and maximize results by employing the right combination of capital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Ultimately, our work is tailor-made to the local needs of each partner country. Our assistance covers a variety of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issues such as agriculture, public health and medicine,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n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e are also acting to improve human resources and build institutional capacity at the TaiwanICDF itself. We believe that as a stronger, more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we will be better placed to advise decision-making bodies within our government. Efforts to improve our own organization will also help us to deepen the coverage of our projects and transfer technological know-how on to our partners. We aspire to making the most effective use of manpower and resources, and replicating and adapt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rom one partner country to another. The TaiwanICDF is headquartered in Taipei, Taiwan. As of December 31, 2020, we have 110 domestic employees and 151 staff working at overseas missions.
台灣經濟研究院(以下稱台經院)之前身為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基金會下設立之台灣經濟研究所,係於1976年9月1日由辜振甫先生創辦,為台灣最早由民間設立之獨立學術研究機構。台經院成立之宗旨在積極從事國內、外經濟及產業經濟之研究,並將研究成果提供政府、企業及學術界參考,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累積多年努力的研究成果,台經院已建立在國內大型專業研究機構中之獨特地位,並獲得各界的重視。隨著國內外政治、經濟及社會問題的轉變,未來產經問題將愈趨複雜,台經院擁有眾多的專業人才及累積多年的豐富研究經驗,隨時針對各項產經問題深入分析探討,提供各界更具效率的知識服務,以發揮經濟智庫社會貢獻之功能。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桃園市議員李宗豪服務處的工作行列。
國家兩廳院於1987年落成,開啟臺灣表演藝術邁入專業化的先聲。 兩廳院是臺灣最成熟的國際級藝術中心,也是亞洲具指標性的當代劇場,無論當代或傳統、原生或外來,都在兩廳院的舞臺上共生,且深受臺灣觀眾青睞。這片土地的自由與開放讓多元文化彼此對話,自由帶來空間,開放帶來思考,是兩廳院存在的立基,也讓兩廳院成為亞洲最自由與開放的文化場景。 兩廳院場館成長週期 第一階段(1987-2003)是「求生期」(Survival Period)。兩廳院在落成初期,開拓臺灣表演藝術朝往專業化前進,並以帶動藝文生態發展、培養觀眾為使命,將「節目演出」設定為場館唯一核心,並大量引入國際重要節目。 第二階段(2004-2019)是「維持期」(Maintain Period)。2004年,兩廳院成為行政法人機構,由此開啟第二階段。兩廳院借重專業團隊,在執行公共政策的原則下,思考如何經營國際級場館並與生態維繫正向互動關係,將「節目演出」設定為場館核心外,再輔以「周邊服務」,開啟觀眾專業服務,並大幅改善硬體規劃。 第三階段(2020-)是「影響擴散期」(Inevitable Period)。創造文化與生活對話的機會,提出「節目演出」、「學習推廣」、「場館管理」三大方針,帶動產業正向發展,成就「亞洲具指標性的文化品牌」(A Cultural Brand of Asia)。 ※依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第16條及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之規定,配偶或二親等內之親屬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監事,請勿投遞本場館職缺。
我們是一家專注於美國花旗參保健品與食品的多品牌總代理商, 擁有自家研發團隊與產品開發能力, 專攻台灣與亞太區的 全通路行銷與深度分銷。 旗下品牌已正式進駐 台灣好市多(Costco)、全家便利商店、全聯福利中心, 並持續拓展至百貨、電商及連鎖藥妝,餐飲、伴手禮及醫療通路, 成功打造區隔鮮明的產品組合與品牌價值。 我們深信: ◆ 產品品質是核心,但通路經營是戰略。 ◆ 品牌多元但決策效率一致。 ◆ 在對的市場,做對的品牌,走穩的每一步。 為什麼加入我們? ◎ 品牌實力: 與美國在地農場/品牌直接合作,台灣唯一全品項花旗參策略布局 ◎ 通路完整: 從好市多、百貨、藥局到頂尖醫師推薦,橫跨保健、食品、伴手禮三大板塊 ◎ 發展快速: 團隊規模精實,決策效率高,能見度與貢獻度兼具 ◎ 制度透明: 業績獎金明確、專案績效獨立評估,個人成長看得見 ◎ 成長空間: 目前正進行新品開發、海外市場布局,人才加入即有推展舞台 若你是一位: 熟悉全通路運作/通路上架流程的行銷或業務人才 喜歡快速決策、高效率執行的工作文化 渴望參與有品牌、有資源但仍處成長期的公司 歡迎成為我們成長中的關鍵角色。 請來信或投遞履歷,與我們聊聊未來的可能。
加百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為一專業的投資法人機構,投資領域含括國內外上市及未上市公司之股權投資、不動產投資及新創事業之發展與投資、評估及管理。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Applied Research, NIAR),自2003年6月起,由原隸屬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4年3月改制科技部,2022年7月改制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之國家實驗室改制而成,並由院本部統合協調各單位之運作,以提升彈性與效率,協力達成「建構研發平台、支援學術研究、推動前瞻科技、培育科技人才」之重點任務,以促成國家科技發展體系垂直整合,並以打造成為世界級的國家實驗室為目標。 本院之主管機關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並設有董、監事會;全院現設有7國家實驗研究中心,分別為:國家生物模式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國家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藉由整合各研究中心之核心技術與設施,提供國內產、官、學、研界所需之研發平台與技術服務。
理律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940年代。理律發展至今超過一甲子,是台灣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法律事務所,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之專業服務。 自1940年代迄今累積的豐沛經驗,為台灣首屈一指的事務所,專業領域涵蓋各種範圍,能夠就各種性質客戶及需求提供全方位之專業服務。 理律除與全球各地的知名國際法律事務所建立長期合作關係外,亦與多數知名的國際性商業顧問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及金融機構保有良好密切的合作,故可迅速整合各領域之資源與專業,提供跨國完整相關資訊。 http://www.leeandli.com 除位於台北市之主事務所外,理律另設有南部辦公室、新竹、台中事務所。南部辦公室係基於服務台灣南部地區客戶之理念而成立,迄今已逾二十年,服務對象涵括跨國企業,上市(櫃)公司及中小企業,就國內外公司投資、商標及專利註冊申請、智慧財產權之保護、各類契約之規劃,擬訂與談判、民商、海事、刑事及行政爭訟案件等,均提供設有專業人員提供法律諮詢及服務。南部辦公室與台北、新竹及台中事務所間,均有電腦連線,除平日保持密切聯繫以分享資訊及傳承經驗,同仁更積極參與公益事務,並不斷自我提昇,故能提供南部地區客戶便捷且高品質之服務。 新竹事務所成立於民國85年,為國內第一家設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法律事務所。為配合園區內外事業的需求,新竹事務所配置工作經驗豐富之資深律師與專業法務人員, 並聘有曾參與產業界資歷頗深的專利工程師,並經網路連線與結合台北主事務所各部門之人力資源,以提供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內外產業全方位且最具效率之專業法律服務。新竹事務所處理案件之類型包括專利及各項智慧財產權之申請取得、維護、管理、授權及爭議解決、公平交易、公司投資、合資、併購、上櫃、上市、股務、技術合作及轉移、反傾銷及國際貿易法規之諮詢、各類契約撰擬審閱及諮詢、勞資關係及人力資源管理、稅務諮詢、商務訴訟、仲裁、保險理賠與爭議處理等各項事務。 台中事務所成立於91年,透過理律全國性的專業分工網路及龐大的資源,有效率地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及高品質之法律服務。台中事務所承辦案件範圍包括公共工程、勞資關係、智慧財產權管理及保護、技術轉移及授權、金融暨資本市場業務、民刑事及行政訴訟及公司法務及契約審議等非訟事件。
國立臺灣大學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臺北帝國大學」(創立於1928年),最初僅設置文政、理農2學部,之後擴展為文政、理、農、醫、工等5個學部。臺灣光復後,在臺北帝大原址建校為「國立臺灣大學」,將帝大原有的5個學部改制為「學院」,計有文、法、理、醫、工、農等6個學院、設立22門學系。 其後,開辦新制夜間部(1967年),爾後陸續成立管理學院(1987年)、公共衛生學院(1993年)、電機資訊學院(1997年)、法律學院(1999年)、生命科學院(2003年)、牙醫、獸醫兩專業學院(2008年)等,目前已有11個學院,以及3個專業學院,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是臺灣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學生人數現今已達33,000多人(其中大學部近18,000人、研究生15,000餘人),比例接近1:1,已經成功轉型為研究型大學。 本校本著「教育卓越、多元學習」、「延攬教學、研究優質人才」、「強化基礎建設與軟硬體環境」、「卓越與前瞻研究」、「學術國際化」及「行政精進」等六項,營造優質學習環境以培養社會領導菁英與知識創新研究人才,期達到「華人頂尖、世界一流」大學之願景。在達到願景的歷程中,我們需要各界志同道合的菁英人才加入臺大的優秀團隊,共同為打造這個最優秀的大學殿堂而努力。
以播種育成的理念,培育、輔導與協助貧苦弱勢學童就學、提升學習環境、與生活照顧,獎助表現優異學生以及鼓勵優秀文化藝術創作之團體。以關懷與愛心協助社會之貧病殘疾等弱勢族群,具體落實對兒童、青少年老人與身心障礙者的照顧與關懷。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 圓圓好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行列。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人員一起加入穩悳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行列。
民主進步黨,成立於1986年,主張臺灣本土化、民主化及社會正義,致力於推動人權、多元價值、社會平等與永續發展等議題。 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成立於1987年2月2日,為民主進步黨在立法院內設置的黨團,設有黨團辦公室,及黨團七長。 歡迎所有對社會議題或公共政策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加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的團隊工作行列。
花甲樂日照中心以「高齡照護、健康樂活」為使命,致力打造專業、創新且永續的日間照顧服務。配合政府政策,我們積極為長者營造安全樂活、溫暖陪伴的生活空間。 花甲樂是全台首家通過經濟部「三大投資方案」審核的社會企業,同時取得 ISO 9001 與 ISO 45001 國際品質認證,並榮獲環保局頒發的空氣品質金獎及NSF/ANSI水質安全國際認證,充分展現我們對照護品質的高度要求與堅持。 我們相信,照顧不只是生理上的協助,更是對長者身心靈的深度陪伴。專業團隊設計多元課程,從健康促進到創意手作。透過各種活動促進長者人際交流,認識新朋友,互相陪伴,讓生活過得更健康、快樂。
本基金會是黃烈火先生(和泰汽車與味全食品兩大企業之創辦人),於1974年為回饋台灣社會所創立,以「促進美好人生,創造祥和社會」理念做為服務宗旨,積極辦理及救助各類社會福利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