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以協助友好或開發中國家經濟、社會、人力資源發展、增進與友好或開發中國家間經濟關係、提供遭受天然災害國家或國際難民人道協助為己任;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會各項援助發展透過投資融資、技術合作、人道援助及國際教育訓練等方式執行,並以本會基金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投資、融資,或是利用基金孳息辦理雙邊與多邊技術合作、人道援助或教育訓練等計畫。在執行上我們依循嚴謹的計畫循環步驟,除已簽約計畫繼續監督管理外,亦持續發掘符合策略目標及受援國區域發展需求的各項新計畫,強調成果導向,透過結合資金挹注與技術合作,達到發展之綜效。 我們協助友好或開發中國家進行不同領域的發展計畫,包括環境、公衛醫療、農業、教育、資通訊及中小企業等。 國合會積極藉由提升人力素質、強化組織能力建構,以加強援外的專業度,更努力提升成為提供技術層面專業建議供決策參考之機構。援外的專業精神也落實在計畫執行上,強調計畫的縱深度,落實技術轉移,有效運用我方之人力及資源,以在不同國家複製成功經驗。 國合會總部設於台灣台北,包含國內110位職員,以及派駐海外的151位專業夥伴實地執行各項發展合作任務。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Fund (TaiwanICDF) is dedicated to boost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enhancing human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economic relations in a range of developing partner countries. We also offer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provide aid in the event of natural disasters or international refugee crises. To carry out our mission, we offer a range of assistance that centers on four core operations: lending and investment, technical cooperation,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ur Fund is used to make direct or indirect investments and to finance lending operations. Revenues generated by the Fund are used to support our bilateral or multilateral technical cooperation projects,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operations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Every new project from the TaiwanICDF proceeds according to a rigorous project cycle and is backed by mutual covenants signed in cooperation with relevant stakeholders. Our projects are designed to address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goals of each of our partner countries, pay due consideration to associated regional trends, and maximize results by employing the right combination of capital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Ultimately, our work is tailor-made to the local needs of each partner country. Our assistance covers a variety of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issues such as agriculture, public health and medicine, educati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environment an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We are also acting to improve human resources and build institutional capacity at the TaiwanICDF itself. We believe that as a stronger, more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we will be better placed to advise decision-making bodies within our government. Efforts to improve our own organization will also help us to deepen the coverage of our projects and transfer technological know-how on to our partners. We aspire to making the most effective use of manpower and resources, and replicating and adapt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rom one partner country to another. The TaiwanICDF is headquartered in Taipei, Taiwan. As of December 31, 2020, we have 110 domestic employees and 151 staff working at overseas missions.
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於2003年成立,以專案研究、展演活動、學術交流等致力於台灣文學推廣。 所屬的《文訊》雜誌,亦長期進行文學研究與討論,歷年來並舉行許多不同主題、規模的學術研討會、諸多大型文學資料庫等。 2011年,台北市文化局因城南豐厚的文學歷史,寄予「紀州庵」成為台北市第一個以文學為主題的藝文空間,在2011年6月起,委託本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打造紀州庵做為台北市第一座文學主題藝文空間。至今舉辦超過5000場文學推廣活動。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kishuann/
菜市場的女兒-陳淑華 民主的過程跟討生活一樣不容易 身邊總是牽著妹妹們的手,印象中,總是看著父母忙著做生意的背影,偶爾回頭叮嚀幾句;早上到菜市場,傍晚則在夜市,討生活真的很艱辛。那時,最愛下雨天,只有下雨天,父母才能不做生意,陪著我們看電視。 父親趁著跑市場的空檔,總是跑到黨外演講活動做義工,開宣傳車、佈置演講場地、走街頭、發傳單,他什麼都做。還記得一次到台北的抗議活動後,三更半夜回到台中,覺得家庭被忽略的媽媽還把他鎖在門外。他的付出不求回報,只希望台灣有未來,孩子能夠過更好的生活。 1986年的暑假,我隨著一直跑市場做生意的父母,開始在夜市打工賺學費的生活。9月28日,民主進步黨正式成立。那晚,父親興奮地說著黨外的歷史,16歲的我,只知道民主的過程和討生活一樣不容易。 當時,民進黨演講會場場爆滿,我每次隨著爸爸,帶著四個妹妹,媽媽抱著還在吃奶嘴的弟弟,全家總動員。民眾的熱情,聲嘶力竭的宣洩,在在撼動我似懂非懂的心靈。演講會後,深夜十一、二點,現場一片寧靜。這時,爸爸總是帶領著我們拿著掃把打掃會場,提著一袋袋人們丟下的垃圾,拾起一張張飛舞的傳單;從這樣微不足道的基層參與付出中,我體會到民主的價值、民主的珍貴。 記憶中爸爸總是比誰都認真,真希望再看到他微傴的背影……… 美麗島事件受難者 楊青矗 從大學時代的助選,畢業後正式踏入民進黨台中市黨部服務,開始我接觸基層的工作。1994年,陳定南競選省長,我深切地聽到台灣人民想要做主的聲音。後來,我陸續在劉文慶立委等民意代表服務處服務,也深切地感受到民眾的需求與民意代表所應扮演的角色。 1997年初,我結婚了,公公楊青矗是工人作家也是高雄美麗島事件的受難者,想到黨外前輩作伙打拼、流血流汗為台灣民主的努力,才讓我們嚐到民主果實的甜美。公公從政治監出來以後,努力想要為台灣留下根,便開始20多年的台語研究與推廣工作,這份對台灣的愛、對理想的執著,體現在他為保存台灣文化的工作上,讓我深刻體會到堅持理念的重要,而且更要付諸實踐。 堅持正義 打拼幸福 由於跟隨父親的基層參與得到的體認,和公公在台灣主體意識的理念影響;我一貫堅信民主的價值、一貫堅信台灣的價值,我相信只要堅持正義、堅持理想,在共同的奮鬥之下,台灣的未來是值得期待的。 2002年初,受到西屯鄉親的疼惜,我以3010票當選台中市議員。幾十年來,我非常珍惜西屯鄉親給我的機會,我謹以最大的心力扮演西屯鄉親賦予我的職務與角色,時時刻刻不敢鬆懈,容或還有許多力有未逮的地方,總是全心全意來付出。在理念和正義力量的支撐下,我相信我應該義無反顧的繼續走在實踐民主與台灣價值的道路。 服務處:台中市西屯區惠中路150號 TEL:04-23179960 FAX:04-23179970
貳肆策劃—新型態創意顧問公司 聚集了各式混種DNA的創意聚落 以策略為準心,預算、時程限制下 精準擊發一顆顆創意子彈 無論靶心落在行銷、創生、策展、品牌 無論公部門/私人企業,亦不區分傳統、數位 這裏提出、執行的創意,只圍繞著一件事打轉: 「 解決問題、達到目的。」 單單相信 策略、數據、實效, 是驅動創意的唯一指標; 提出各式創意解決方案後, 將其完美執行。 2023-24 獲獎紀錄———————————— 1. 德國紅點 - Winner 2. 澳洲雪梨大賽 - Gold 3. 紐約設計大賽 - Silver 4. 德國設計大賽 - Winner 5. 德國品牌大賽 - Special Mention / Winner 6. 亞洲設計大賽 - Silver 7. Wild Deisgn - Sortlist 8. 台灣金炬獎 - 企業、創新雙料
環宇國際高爾夫股份有限公司|環宇高爾夫全球通 提供高爾夫一站式整合服務,結合擊球優惠、專屬會籍、旅遊行程與購物商城,打造全方位高球生活體驗。 主要服務內容: • 台灣及亞太地區擊球、會籍、旅遊優惠訂場 • 高球服飾、球具、生活精品購物商城 • 高球旅遊團、自助行與球隊行程規劃 • 室內模擬器與餐球館專屬優惠 三大會員主題服務: 1. 擊球優惠價 2. 商城會員價 3. 尊榮旅遊行程 平台優勢: • 台灣30座球場聯盟 • 全球800+球場合作 • 數百項商品任選 • 客製化高爾夫行程安排 ⸻ 官網商城|www.apgp.com.tw 官方LINE|搜尋 @APGP 或點擊 加入LINE IG|@apgpgolf ⸻ 讓高爾夫不只是高爾夫! #環宇高爾夫全球通 #高球會員第一品牌 #高球旅遊專家 #全台與全球球場優惠 #模擬器優惠 #商城優購價
遠雄自貿港投資控股(股)公司的前身為遠翔空運倉儲,成立於1991年,1999年上櫃,2004年上市。子公司遠雄自由貿易港區公司於2000年起積極參與民航局推動之「桃園航空貨運園區開發計畫」,於 2003 年正式取得 50 年 BOT 之開發營運權,正式啟動「遠雄自由貿易港區」,為全國首座境內關外之航空貨運園區兼自由貿易港區。 提供全年24小時服務,整合物流、人流、商流、金流、資訊流、客製化及量身訂做服務,從原物料進口、加工、製成及運送配置等,將倉門延伸至客戶生產線,整合上、中、下游作業服務。 遠雄自由貿易港區為全球700多個自由貿易港區中,第一個結合多功能之「境內關外」自由貿易港區,佔地45公頃,擁有航空貨運站、加值園區、倉辦大樓、機放快遞倉、冷鏈物流專區、整合型國際物流中心、量身訂做專區等使用分區,具高度經濟效益及競爭力,預計整個園區貨物年處理量可達100萬噸,將可為遠雄創造引領全球空運物流之新局。
1985年3月15日行政院通過之「汽車工業發展方案」,由經濟部結合交通部、環保署及汽機車業者的力量,於1990年推動成立「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從事相關之技術研發與產品品質改善業務,提供具國際公信力之車輛及零組件檢測與驗證服務,協助政府機關規劃車輛管理制度及研擬法規與標準,以保障行車安全、維護消費者權益,並促進車輛產業升級發展。 本中心秉持「公正」、「科技」、「服務」三大信念,肩負著整合國家車輛研測資源、提升產業技術之使命,藉由完備之實驗室群與試車場等研測平台,搭配檢測技術及分析經驗之運用,結合產、學、研之力量,協助業者開發利基及前瞻性產品。並搭配產業國際化之需求,建立全球驗證管道,拓展優質產品之外銷市場。此外,也成為政府落實安全、環能等車輛管理及產業政策研擬之幕僚角色。 為因應車輛安全、環保與智慧電子化之發展趨勢,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正積極投入創新研發領域,在『遵循法令、顧客滿意、全員參與、持續改善』的品質政策下,期能與產業攜手共進,並朝『車輛研發創新與知識服務的領導者』之願景邁進。
Greenpeace 綠色和平是一個全球獨立的環保組織,自1971年創立以來,致力於透過非暴力行動與科學研究,推動積極變革,守護地球環境與世界和平。我們堅持不接受政府、企業或政治團體資助,只仰賴個人與獨立基金捐款,以確保我們行動的公正性與獨立性。 目前,我們在全球超過55個國家及地區設立辦公室,共同在氣候行動、森林保護、海洋守護、毒物防治等關鍵議題上發揮影響力。加入綠色和平,您將會和來自台北、香港、北京、首爾、東京以至世界各地的綠色和平夥伴一起,為地球發聲、創造改變。
☆ 『3SDrive』是的車聯新創公司 ☆ 我們曾經改變了開車體驗 透過1,000,000+下載的APP 讓百萬開車族手機無痛升級為AI開車助手 語音互動、即時路況、豐富媒體內容 享受方便、不無聊、又可分享的開車樂趣!! 聯結出整個用車生態圈 現在我們運用車聯網車流分析技術 進一步打造上班族下車後的午餐體驗 正在打造全新餐飲物流 讓千萬上班族的午餐成為有溫度的美味 2022年從中山區出發 合作餐廳約百間 每天服務客戶達2000人 與近200間夥伴餐廳 並積極建立與小農、地方文創的連結 一起改造上班族的午餐餐盒風景 已經是台北中山最大午餐外送平台 即將成為全台上班族幸福午餐的第一品牌
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Media Sphere Communications LTD.)為一國際性藝文展演活動之專業策展單位,「時藝」之名結合了「時尚」、「藝文」之概念,將藝術以多面向的方式呈現給社會大眾,目前主要負責業務為:大型展覽策展及執行、政府標案、活動策畫執行、企業贊助開發等。時藝多媒體於1998年5月成立,經歷十餘年,舉辦過數百場大型活動及國際級展覽,優質的策展團隊及領先群倫的創意,在臺灣受到相當程度的好評,也為藝文界注入一股新潮流,現今已成為臺灣藝文活動策展單位中之佼佼者。 近幾年時藝多媒體朝多元化方向發展,除原先的藝術策展項目之外也將觸角延伸至表演藝術、大型演唱會、運動行銷、媒體宣傳行銷顧問'、博物館商店經營等項目,依照不同的事業項目進行專業分工,持續並有計劃地企劃各式高品質的展演活動。除了專業策展之外,也開發相關活動書籍印製及衍生性商品批售,針對藝術展覽做更完整的策劃,讓消費者能完整了解展覽內容。 時藝多媒體近年來的表演活動代表作包括「2000舞動世紀-愛爾蘭踢踏舞」、「2004真善美」、「2010王菲演唱會」、「2011蔡琴演唱會」等表演活動,大型展覽則以「2007世界文明瑰寶—大英博物館250 年收藏展」「2008華麗巴洛克‧奧塞美術館名作特展」、「2009普普教父─安迪沃荷世界巡展」、「2010大英博物館珍藏展─人體雕塑展」聞名於大眾,各展出均掀起臺灣民眾之藝文熱潮。時藝多媒體之業務不僅在臺灣地區推廣茁壯,也積極向大陸市場挺進,2010年於北京舉辦首場活動,嶄露頭角,將臺灣知名文創軟實力帶進內地。同時,我們也努力不懈,持續引進國外優質展覽,除了將世界之美帶進臺灣,更希望讓世界看見臺灣! 近期時藝參與大稻埕碼頭貨櫃市集,更投入多處老房子再生計畫:樂埔町、一號糧倉、新竹南大路警察宿舍、愛國東路刑務所、空軍三重一村,為城市的老建築延續原有的故事注入新的思維,喚起人們對老房子的熱情。
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是由一群關心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的人士於2005年所共同捐助創立的。有鑑於都市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除了硬體建設之外,需要透過科學研究及理性討論,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公共政策,以突破關鍵階段的發展困境。為了讓民眾享有更好的就業與居住生活環境,秉持對國家的熱愛,對社會的期許,對民眾的關懷,本基金會願奉獻專業知識,推動都市政策研究與推廣環境教育,此為我們誠摯的理念。 本基金會成立以來,積極推動都市發展及環境教育有關之各種研究與交流活動,延攬不同領域的專業顧問,共同探討創新改進方法以因應環境變遷,提升政策解決方案的務實性及民眾的參與性。提升國家競爭力與改善環境品質,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實踐」,我們期盼能夠得到專業人士與ㄧ般民眾的支持。 為了理想的實現,本基金會所有成員必當全力以赴。期盼能以熱誠的服務,專業的知識,結合社會各界的力量為都市與環境的永續發展作出貢獻。
公司創立於民國114年3月。 主要從事報紙業/其他出版業/一般廣告服務業。 本公司擁有優秀的經營團隊,追求企業永續經營成長。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 官網:https://www.mirrordaily.news/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介於南港車站與捷運藍線昆陽站之間,採複合型園區設置,基地面積8.96公頃,以市民大道區隔為北基地及南基地。可容納5000人、專屬流行音樂演出的中大型表演場地「表演廳」座落於北基地,南基地則有以主題策展方式呈現臺灣流行音樂光榮歷史與各種面貌的「流行音樂文化館」、以培育臺灣音樂人才為目標的「產業區」等場館。 集結流行音樂與流行文化,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不僅是流行音樂表演場所,更是以流行音樂產業出發、描述流行文化與生活型態的機能型園區。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建築由美國RUR Architecture設計,建築靈感來自古羅馬廣場,利用環形空間結合藝術、商業、市集和演出活動,希望藉由流行音樂產業工作者、市民及海外觀光客之廣泛利用,打造一座24小時具備不同使用方式的「機能建築」。南北基地由造型天橋串聯,三棟主建築位於同一水平線,除加強整體建築的統一性,也以視覺軸線引領參觀者至不同目的地。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未來將朝成為亞洲華語流行音樂新地標的願景邁進,除匯集創作人才外,並期望提供流行音樂及周邊產業群聚、展現優質的臺灣流行音樂文化,創造聚合流行音樂及文化產業跨界能量。北流表演廳已於2020第三季開館營運;文化館、產業區預計於2021年陸續開幕。
本機構係經濟部所屬之公設財團法人,民國71年由台銀等七大銀行共同捐資設立,配合政府發展中小企業之政策,提供綜合輔導,協助資金融通,改善財務管理,並培訓專業人才,俾強化中小企業經營體質提昇競爭力。其定位旨在落實「中小企業優先」之政策,健全財務融通輔導體系,以協助中小企業持續成長茁壯,扮演執行政府政策之角色和產業輔導之服務。 聯輔充分發揮其獨特專業性,持續與全國中小企業共同打拼,為台灣經濟共創未來。
求真民意調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22年2月,由具備超過20年研究經驗的專業團隊組成。服務範圍涵蓋選舉研究、公共政策分析、市場調查、服務品質稽核與輿情分析等多元領域。透過深入且多角度的調查,協助客戶掌握市場趨勢與民眾心聲,支持策略制定與決策執行。 薪資福利方面,正職員工享有13個月年薪保障,並依績效及公司營運狀況調整薪資;兼職員工薪酬高於法定標準,並提供完善的保險保障。另提供三節獎金、專案獎金、年終分紅及認股計畫等多元激勵措施,促進員工與公司共同成長。 為打造舒適友善的工作環境,實施週休二日、彈性上下班與遠端工作選項,並設有職務代理制度,協助員工平衡工作與生活。辦公室配備咖啡機、冰箱與微波爐,定期舉辦節慶聚餐與下午茶,營造溫馨的同事情誼。本公司全面禁煙,嚴格防範職場霸凌與性騷擾,設有完善申訴管道與定期教育訓練,保障員工權益與安全。 專業成長方面,提供完整的新進員工適應課程及職涯培訓,鼓勵外部進修與資格認證,協助員工持續提升專業能力,與公司一同成長。 永續經營方面,優先採購環保綠色產品,落實供應鏈的社會及環境責任,與員工共同實踐對社會與環境的承諾。 期待你的加入,一起創造更有價值的職涯與工作體驗!
成立10年的鵬耀法律事務所,桃園所於113年底從市府特區搬至中正藝文特區─中悅環球企業總部,全新裝潢,與商務中心結合,希望可以創造出更多不同的可能。 台北所於109年大安區設立,在一片紅海的律師市場中,我們仍以最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市場的變化、競爭,從創始店-桃園所一路到台北所,只為更多民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鵬耀法律事務所桃園所於民國104年2月成立,擁有雙學歷背景-法律及新聞專長的主持律師戴智權,最初選擇從小生活的桃園市府區,創立「鵬耀法律事務所」。戴律師堅信用自己的專業服務人群,才是活出生命的價值。 鵬耀願景: 誠信、專業、團隊合作,穩定成長與國際接軌,一直以來都是鵬耀法律事務所核心概念。 ▲「誠信、專業」:我們相信不論在哪一個行業,誠信為最高原則。因為誠信才會互信,對於不同案件,事務所將以實際面去分析各個策略之利與弊。 ▲「團隊合作」:「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個團隊才能走得很遠。」我們相信團隊合作的魅力及重要性,在這裡我們提供一個培養年輕人專業能力、充分發揮才能的環境,一同和事務所成長茁壯。 ▲「穩定成長、國際接軌」:對於事務所而言,穩定成長是當前首要目標,因應現今世界變化快速,與國際接軌是將來發展勢必之趨勢,不論是對海外台商,我們期許事務所的同仁能不斷精進自我、提升專業能力、語言能力,獨立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