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的工作行列。
中央大學民國四年創建於南京,大陸時期為東南的學術重鎮,素有「北北大、南中大」之稱。民國五十一年在台復校,歷經四十餘年之發展,為國內少數歷史悠久、校景優美、校風淳樸、校譽優良之頂尖研究型大學。 地處中壢雙連坡的中大,佔地廣達六十二公頃,扼守著台灣桃園國際機場航空城,距離首善之都台北僅四十分鐘車程,交通便捷。目前學生總人數約一萬餘人,大學生與研究生比例約1:1,為一所中型研究型大學。「鬧中取靜」、「人數適中」的發展優勢,可媲美世界一流名校美國哈佛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最適於學術研究發展。 目前設有文、理、工、管理、資訊電機、地球科學、客家等七個學院,廿個學系和四十六個研究所,學生人數萬餘人。同時設有太空遙測、光電科學、軟體、災害防治、台灣經濟發展研究、通訊系統研究、客家研究、學習科技、奈米科技、中大與工研院聯合研發中心等十一個研究中心;並設有總教學中心,督導通識教育中心、師資培育中心、藝文中心、語言中心和體育室,是科學、人文薈萃的綜合大學。 根據國際ISI資料庫顯示,中央大學教師論文發表量逐年成長,論文品質居全台之冠。在遙測技術、太空天文、光電科技、電漿技術、防災科技、軟體工程、奈米科技、生醫工程、大氣科學、戲曲研究……等領域均臻世界水準。不僅是國內重點研究型大學之一,近年更獲選教育部「發展國際一流大學與頂尖研究中心」之列,每年六億元經費獎助。 放眼未來,中央大學將秉持著「誠樸」優良的校風,在既有的基礎上,繼續向下紮根、向上結果,締造更多「中大第一」,並為培育具國際視野、全球關懷的人才而努力,以開創新世紀大學之典範。
本單位為一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主要為(1)針對各種天然、人為災害進行災害前評估及災害後受損分析;(2)針對各項工程考量其生命週期建立管理、維護模式及系統化。
建校第一個十年,元智本於「卓越、務實、宏觀、圓融」的教育理念推動下,在人才培育、校園文化、研發建教、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皆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特色,並建立有多項創新與先導性教育模式。諸如:七十八~八十一學年度,創建有試辦教師績效獎勵制度、自行開發全國獨創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建立會議追蹤列管自動化系統、推行三明治教學法的專業實習制度、建立從計畫擬定預算分配到管制考核的行政三聯制等特色,並曾獲選為全國大專組建教合作績優單位、資訊聞名全國等佳譽;八十二~八十五學年度,建立有教學品質保證系統、共築社區人文藝術生活合作專案、國際兩岸三邊合作模式、設立全國第一個軟體創新育成中心、成立結合圖書資訊功能的圖書資訊服務處、於私立大學中首開先河開辦遠距教學等特色、再度蟬聯為全國大專組建教合作績優單位、以及化工系教授論文發表數量國際排行榜名次大幅躍進並躋身世界前三十名等佳績;八十六~八十九學年度,為國內第一個提出終身教育具體構想並成立終身教育部專職單位的大學、為遠東成立諮詢團隊等之建立產學合作新模式、獲得英國BSI推薦成為國內第一所取得教學行政品質ISO9001國際認證的大學、成立校園資訊技術中心將多年研發的教務行政資訊系統技術移轉嘉惠他校等碩果。 八十八學年度迄今,我們亦陸續推出有新世紀領袖人才培育計畫、五年一貫學程、推出海外進修優惠專案、就業學程、雙語大學、元智家族學費減免、先亮東方再邁全球、以及外國學生及僑生入學等計畫或專案,皆是創新之舉,也皆是配合大環境的改變與競爭下,為元智吸引優秀學生就學、培育具國際觀之青年領袖人才、及增強學生未來就業競爭力等之人才培育重點。
中原大學產業加速器暨育成中心成立於1997年,2022年第12度榮獲經濟部頒發「全國績優育成獎」,2019年亦榮獲「全球企業孵化器及加速器排名」-亞太區最佳挑戰獎,並於2020年榮獲「國家新創獎」,為桃園地區創新育成領先機構。 2019年落成啟用的智慧創新大樓,配合國家經濟建設與新興科技發展,本中心以完備的產學組織功能與優質的輔導能量,提供育成廠商完善紮實的鏈結及資源,平均輔導育成廠商規模維持在每年30至40家以上,並以國際育成和技術創業放大器為輔導特色,至今已培育218家企業,累計投增資額逾新台幣34億元,更有8家企業公發上市。 同時本中心受桃園市政府委託經營青創基地-青創指揮部,以本中心多年創業育成輔導經驗與資源,結合桃園市在地創業社群、青年創業組織及各大專院校創業中心及社團等,建構多元與豐富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提供完善輔導資源,加速大桃園地區青年創業成功,企業創新轉型走向國際,形塑桃園市創新創業氛圍,帶動本市整體經濟繁榮。
大氣科學系所之研究乃在探討近地球表面的大氣現象,如天氣變化、雲雨的形成、空氣污染、地球環境變遷等原理,進而預測其行為,藉以防範災害並充分利用資源,造福人類。 系所主題實驗室: 雲與氣膠實驗室:指導者為林能暉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酸雨、雲化學/微物理、沙塵暴、亞洲褐雲、生質燃燒等區域大氣污染物之監測與模擬傳送。 中尺度模擬實驗室:(待補充) 天氣動力實驗室 :(待補充) 氣候動力與模擬實驗室:(待補充) 氣候/季風實驗室:(待補充) 雷達氣象實驗室 :(待補充) 氣象衛星實驗室:(待補充) 大氣化學模擬實驗室:(待補充) 大氣邊界層/空氣污染實驗室:(待補充) 氣候動力與海氣交互作用實驗室:(待補充)
由已故創辦人莊心在教授創立的萬能科技大學,初為因應國內高等教育的發展,社會開放,經濟繁榮,資訊快速累積等等因素,始於民國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獲准立案之私立萬能工業技藝專科學校(初設紡織、化工、電子、土木等四科),翌年改名為私立萬能工業專科學校。民國七十一年設立夜間部,民國七十九年奉准更改校名為私立萬能工商專科學校。民國八十八年改制萬能技術學院,夜間部亦更名為進修部,並附設週六、日上課之進修學院與進修專科。民國九十一年增設經營管理研究所;民國九十三年二月一日核定改名萬能科技大學。九十三學年度增設工程科技研究所。
本校位處桃園縣中壢市市中心,距中壢車站約十分鐘步程,各類車輛均可到達,無論從北二高大溪交流道或中山高速公路中壢交流道,到校均只需約十分鐘,交通相當便捷。主要教學建築群包括行政大樓、工學院大樓一館及二館、商學院大樓、電資學院大樓、鑄造館、圖書館、體育館及研究大樓...等,校園面積雖稍嫌侷促,惟教師與學生應有之教學空間並未受擠壓。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中央大學_學生事務處職涯發展中心的工作行列。
◎ 公司名稱:碇基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台達集團關係企業) ◎ 成立日期:2022/7/29 ◎碇基半導體(Ancora Semiconductors)前身在世界電源大廠-台達電子(Delta Electronics)研發中心下培育多年,以深厚的技術與人才為底蘊,十年磨一劍於2022年升級轉型成立合資子公司,透過創業把技術推向商業化,事業化。 碇基半導體核心團隊皆具備15年以上功率半導體專業經驗,在電力電子應用領域擁有非凡的創新技能,至今在全球累積超過200件高價值專利,我們穩扎穩打,以最高的品質標準要求產品輸出,並持續用創新的技術打破既有框架,整合產業鏈資源與夥伴,開發出業界領先之產品。
目前公司為新創公司,工作彈性,具挑戰,需要學習的事情很多。 歡迎願意一起來打拼的人,與公司一起成長的人,公司一定會有所回饋。 公司小,但盡可能滿足同仁工作所需的軟體硬體,以及創造更好的工作環境。
銘旺科技(AbonMax)1978年成立於台灣,總部位於桃園高鐵站旁,並於2000年9月於台灣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TW-2429),專攻生產雙面及多層電路板,並於2009年成立光電玻璃加工,擁有完善管理及優良技術,產品多元滿足客戶需求。從雙面及多層電路板、光電玻璃到與旗下子公司嵩達光電合作產出的互動式觸控電子白板;與時俱進的研發技術,用以提升企業的效率與競爭力、便利的醫療服務、教育產業之教學利器。 2019年,銘旺科技(AbonMax)更跨足記憶體及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業,產品一律使用來自世界級快閃記憶體國際大廠的顆粒,提供消費者高效能、高品質的儲存相關產品,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其產品設計相當全面,不論容量、效能、使用壽命,各項表現均相當傑出。集多項優點於一身,堪稱高 CP 值之重量級市場推手。銘旺科技未來計劃推出更多元的產品項目,並秉持著創新,高品質、高水準的服務原則,宗旨為滿足消費者需求並提供非凡之體驗。 2023年,銘旺科技(AbonMax)積極投入綠色產業,透過科技來協助發展太陽能板下經濟。運用光電系統將養殖導入室內,加上科技監控、科技養殖,不僅避開天候影響產量可提高數十倍,還大幅減少人力需求,讓養殖產業升級轉型,讓青農願意返鄉投入,讓台灣農漁畜牧業更有競爭力。
創校沿革 民國44年春,本校創辦人王廣亞先生響應政府籌設疏散分部政策,在現址籌畫興建校舍,奉准設立 「臺北市私立育達商業職業學校中壢分部」,聘王萬興先生為分部主任,辦理招生,錄取高級部及初級部新生150人,正式開學上課。12月14日,第一期建校工程完工,遂訂當日為中壢分部成立紀念日。 民國65年5月,中壢分部獨立為「臺灣省桃園縣私立育達高級商業職業學校」,創辦人王廣亞先生受全體董事推選為董事長,聘請陳玉燕女士擔任第一任校長、陳永盛先生為副校長。 民國69年7月,創辦人王廣亞先生辭董事長職,由王萬興先生繼任董事長。民國70年2月,陳玉燕校長辭職,由副校長陳永盛先生繼任校長。 民國73年2月,王萬興董事長逝世,由蘇星輝女士繼任董事長。 學制科別 57學年度,配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初商部停止招生,同時奉准增設夜間部。 59學年度,設立附設補校,高級部、初級部同時招生上課。 73學年度,夜間部停止招生。 77學年度,配合多元趨勢,將綜合商業科調整為會計事務科、國際貿易科及資料處理科。 78學年度,增設廣告設計科。 85學年度,增設商業經營科。 87學年度,增設普通科高中部。 90學年度,增設綜合高中部。 91年8月, 改制為「桃園縣育達高級中學」, 增設餐飲管理科和資訊科。 93學年度,增設實用技能班。 95學年度,增設多媒體動畫科和幼兒保育科。 從此,本校轉型為多元綜合的高級中學,學制包括高中部、綜合高中、高職部、實用技能班和進修部。現任董事長為蘇星輝女士、校長陳永盛先生,全校總計152班、人數7,328人。 本校自民國91年改制為育達高中,即以「全面升學」為辦學方針,透過「教學精緻化、輔導人性化、設備現代化、環境全人化、多元優質化」五個理念,建構全縣最優質的高中學府,培養品德與技能兼修、科技和人文並重的現代青年。讓每一位孩子在育達快樂學習、適性成長,順利考上最理想的大學,是我們辦學的首要目標。 一、 為達成「全面升學」目標,本校在教務上力求教學精緻化,包括師資、設備、教學方針、課程規劃,均力求精緻優質,以達成全面升學目標。 二、 訓輔方面力求輔導人性化,秉持「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樂觀進取的處事態度、負責守紀的團隊精神,以及樂於助人的良好美德。 三、 設備優質化方面,本校投入一億五千萬元鉅資,導入大專院校「學群」概念,將各科整合規劃成「商業類科、廣告設計、餐飲管理、資料處理、資訊工程、應用外語、高中部和幼兒保育」八大教學特區,設備新穎優質,各特區均具備學科理論、專業技能、實務情境模擬等多元教學功能,非一般高中職校單一特種教室所可比擬。 四、 環境全人化方面,本校定期投入鉅資改善校園環境,包括校園綠美化空間設計、學生衛生設備精緻化、改建PU跑道、無障礙空間設施等多項工程,讓同學們在優質的教學環境中學習,無論 知識培育或品格陶冶,均能得到最優質的教導和照顧。
祐大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取得政府核准之[環境管理輔導機構]、[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輔導機構]、[作業環境測定機構]、[永續發展服務機構]與[職業安全衛生訓練機構]等環安系統性整合顧問服務機構。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創立於民國68年12月15日,原名台灣省立桃園醫院,隸屬於台灣省政府衛生處,位於桃園縣縱貫路之中心點—內壢,開辦初期,僅有一幢七層綜合醫療大樓,病床200床,由於醫療業務發展迅速,開辦一年即一床難求而擴張至284床。民國70年增建急診大樓,民國73年擴建後棟大樓銜接,病床增加至500床。由於本院高水準的醫療、教學及研究,求診民眾及前來學習之醫生、醫學生、醫事人員不斷地增加,原有場所仍不敷使用,於民國77年向前台灣省立桃園療養院借用病房一幢,擴編為600床。 民國76年5月前台灣省政府邱主席創煥巡視本院及毗鄰之台灣省勞工處北區職訓中心時指示,將該中心現址及其後方魚池等共9575.06坪土地,全部撥交本院作為擴建之用,本院另購土地協助該中心遷建。工程於民國79年規劃,第一期醫療大樓工程於82年5月開工,88年7月搬遷啟用。門急診新建工程於95年10月完成啟用使桃園醫院成為現代化且空間完整之醫院。民國88年7月配合精省政策,改隸行政院衛生署,病床擴充至目前862床,現有員工總人數1,085人。 鑑於桃園縣幅員遼闊,工商快速發展,人口亦正成長,民國80年前台灣省議會決議將本院與交換土地之購地賸餘款作為籌設分院,84年選定醫療資源貧瘠之新屋鄉,該鄉無償捐贈土地,經奉核定病床300床,於87年12月發包,92年7月蒙 陳總統 水扁先生、呂副總統 秀蓮女士聯袂蒞臨主持開幕,目前除門診、急診服務外,另設病床125床(含加護病床4床)。 本院成立之始,即與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建立實質的雙向建教合作及首創突破性之醫師與教師雙聘制度,得以羅致優秀醫護人員,亦獲前台灣省政府廳處鼎力支持與地方人士推崇,使得本院醫療設備趨於完善,復以全體同仁精誠團結,本著「先病人之憂而憂,後病人之樂而樂」,創業精神,提供卓越服務,民國70年獲教育部及衛生署評鑑「二級教學醫院」;民國72年及74年均獲評「準一級教學醫院」;民國77年獲評「準醫學中心」;民國80年評定晉升為「醫學中心」,成為省市立醫院中唯一的醫學中心,再創殊榮;83年及86年分別度獲評「準醫學中心」,惟89年醫院評鑑,因未設精神科等因素,而獲評鑑為「區域乙級教學醫院」;93年醫院評鑑亦獲評鑑為「區域乙類教學醫院」。96年在陳文鍾院長領導下,積極充實醫療團隊提升醫療品質、教學及研究,於96年通過新制醫院評鑑優等;再於97年通過新制教學醫院評鑑優等,成為署立醫院第一家獲得此殊榮之醫院。而且在經營管理上桃園醫院之績效也在97年達到高峰,獨占署立醫院之鰲頭。且在98年通過多項國家品質標章認證,以及通過「98年人體試驗/研究倫理委員會」訪查,成為衛生署所屬醫院首家通過之綜合醫院。
鑒於交通部國營國際機場園區股份有限公司(即現在「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係本企業化經營模式規劃設置,桃園市政府亟應思考突破現有僵化公部門組織,參酌國際先進機場營運模式,藉以活化機場周邊土地利用,以及彈性執行投資開發及管理,來達成促進地方發展與完成公共建設之榮景,使桃園躍升世界都市之林,而設置「桃園航空城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級的電感零組件與解決方案廠商 奇力新電子成立於1972年,為國巨集團旗下電感元件專業製造與服務供應商,全球員工人數約6,000人,生產與銷售服務據點涵蓋台灣、中國、亞洲、歐洲與美國等地區。致力於電感全方位解決方案,產品線囊括EMI、Power、RFn領域,具備完整的產品線以及專業技術支援能力,滿足客戶one-stop shopping的產品需求,為全球少數幾家有能力提供全系列電感元件的製造商之一。 ★提供世界級的品質與服務 品質與服務是我們一貫秉持之信念,完整國際品質認證與嚴謹的品質管控,深具效率並即時支援的客戶服務系統,使本公司產品深受國際大廠 Microsoft、SONY、Samsung、PACE、Panasonic、Nvidia、Foxconn、Harman Becker、Technicolor、Pantech、廣達、仁寶、緯創、和永碩、微星、技嘉、啟碁、明泰、合勤、奇美等客戶的肯定與使用。 ★穩定成長積極開發創新商品 奇力新公司於2001年於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多年來持續以快速的經營成長滿足我們的客戶,以卓越的經營績效回饋我們的股東,近年更積極的擴充產能規模,快速經營成長,持續往世界級的電感元件大廠挺進,且持續投入研發各項新產品,以因應市場對產品規格的輕薄及節能需求。 ★系統認證 2000年通過ISO 9001認證 2000年通過QS 9000認證 2004年通過ISO14001認證 2005年通過TS16949認證(東莞廠) 2006年通過SONY Green Partner認證 2010年通過OHSAS18000認證 2013年通過ISO 14064(東莞廠) 2014年通過EICC認證(東莞廠) 2014年通過德國VDA 6.3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