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方塊酥於1979年創立在嘉義市民國路上,創辦人其實姓戴而非姓楊,品牌名稱是戴總經理為感念早期教導其麵食技術的楊姓師傅,方以「老楊」命名。 草創期由於當時特殊的時空背景,民國路附近是大面積的眷村,也使這個區域成為南北口味匯集、居民口中的麵食街;方塊酥改良自台灣早期的眷村燒餅,為了能讓客人可以隨時取食,且更加酥脆易存放,於是改良出「方塊酥」產品。 創辦人戴大可先生在十幾歲時,就在此跟隨眷村內一位麵食楊師傅,學習到燒餅技術與方塊酥製作方法,並培養出對烘焙的興趣。學有所成後,講究品質口感的戴總經理,自原料挑選、手工揉製麵糰、桿出上百層次餅皮,絕不經手他人,並增長了烘烤時程,讓方塊酥入口後濃厚香氣更持久回繞。酥脆特殊的口感,多層次餅皮的香氣,迅速將「老楊」打響名號,也讓方塊酥成為著名的嘉義特產。 另外也持續針對大眾需求研發新口味,光是「方塊酥」就已經有30種以上的口味,例如外表裹著巧克力的方塊酥,就深受許多年輕族群熱愛;另也推出手工鳳梨酥、手工牛軋糖等手工系列產品,希望將台灣傳統的好味道延續給下一代流傳。 老楊的產品名聞遐邇,常榮獲許多獎項肯定及媒體的採訪報導。行銷通路也經由最初的嘉義單點販售,至今遍佈大陸、香港、新馬、美國及澳洲‧‧‧等華人市場,讓更多支持我們的消費者能更方便購得產品。 「將創新精神融入傳統美食中,這是一種文化傳承,是一種為鄉土的愛,也是我們持續堅持的理念。」 直營門市有: 【站前店】嘉義市中山路506號(火車站前) 【民國店】嘉義市中山路45號 【北港店】嘉義市北港路1430號(近嘉義交流道) 【中山店】嘉義市中山路249號 共有4家直營門市,以服務消費群眾。 ------------------------------------------------------------- 老楊食品於2016年成立副品牌【硯微墨】 有烘焙・糕點・咖啡・茶飲 硯微墨・筆微染・紙微暈 硯微墨發想自咖啡如墨, 以墨色繪製著烘焙師傅的職人精神, 將嘉義豐富的人文底蘊與桃城文化, 運用於烘培、甜點及咖啡三個面向。 https://www.facebook.com/emwimmer.tw/
(一) 組織簡介: 榮譽董事長李家同先生於2002年創辦了全國性非營利組織「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秉持「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困」之理念,深信「窮困孩子的唯一希望來自教育」的策略方向,二十一年來免費為偏鄉弱勢孩子提供課輔服務,致力提昇偏鄉弱勢孩子們的學業程度,實踐「讓知識帶希望回家」,讓資源不足的孩子擁有基本學習能力,並結合「社會工作」,改善孩童之社會問題,以此翻轉人生,達到「教育脫貧」目標。 (二) 沿革: 2002年-成立「財團法人南投縣博幼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 2003年-在南投設立埔里中心、信義中心。 2006年-在新竹設立竹東中心、尖峰中心。 2007年-在台中設立沙鹿中心。 2008年-更名為「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隸屬全國。 2008年-啟動「在地課輔老師培育計畫」。 2009年-尖峰中心分設尖石中心、五峰中心。 2010年-在雲林、新竹橫山、屏東設立雲林中心、橫山中心、屏東中心。 2010年-開辦外展課輔服務,輔導並培訓外部合作的社區單位。 2010年-出版自編英、數教材。 2011年-在澎湖、宜蘭兩地設立澎湖中心、宜蘭中心。 2013年-與學校協同進行差異化補救教學。 2013年-與衛福部合作安置機構課輔人力資源培育計畫。 2014年-在嘉義設立嘉義中心。 2014年-與均一教育平台合作,授權博幼課輔數學教材。 2015年-自編英、數及閱讀教材免費授權教育部,列入「國民小學及國民 中學補救教學資源平台」。 2015年-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合作課輔,輔導與培訓在地原住民單位執行課 輔。 2016年-教育部將博幼列入國中、小補救教學師資培訓單位,辦理18小時 補救教學師資培訓課程。 2016年-在台東設立台東中心。 2017年-在彰化、南投國姓設立彰化中心、國姓中心。 2019年-在花蓮設立花蓮中心。 2023年-在基隆設立基隆中心。
【星鴻.星華是什麼公司?】 我們致力於推廣政府的社會住宅政策,協助『房東』加入社會住宅計劃,貼心周到的替房東完善審核房客,同時協助有租屋需求的遊子與家庭等『房客』,申請社會住宅補助,以減輕租屋負擔。服務據點包含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南投、彰化、嘉義、台南、高雄九都 【我們是政府合法委託的社宅業者】 我們身為政府合法委託的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業者,可以協助房東申請加入社會住宅政策,以得到政府保證與福利,讓租屋市場更多元、更清爽。同時幫助需要租屋的民眾申請補助或者尋找適合的租賃物件。 【九都媒合件數業界第二大】 我們是一間年輕上進的正經公司喔!不但全力支持政府政策,還無償舉辦多場公益講座,截至2024年3月於全省九都合法標案廠商中,媒合件數為業界前二,累積媒合件數已經超過2600件,除了支持政府政策以外,我們還會進行長者關懷,要讓民眾的生活更美好,使老有所依,幼有所長,而社會住宅政策的本質就是希望人民的生活可以更輕鬆,更從容。 【關於我們】 https://www.skyfun.com.tw/about-us
民國26年,在中國華北的一個小鎮上,一位外國的傳教士卡維特.克拉克博士(J.Calivitt clarke)躑躅於斷垣殘壁、滿目瘡痍的街頭,正思索著如何為戰亂中的苦難災民盡些心力。驀地,他瞥見一具女屍蜷伏在不遠處的路旁,同時,還隱約聽到陣陣微弱的嬰孩哭聲。他趕緊衝過去,發現是個已死去的母親揹著她重傷的嬰孩,當即解開襁褓,將奄奄一息的小生命送到醫院急救,然後再抱回自己家裡照顧。從此,救助傷患、饑餓和流離失所的孤兒成為這位傳教師的首要任務,他的家變成了一所孤兒院…,這就是家扶基金會兒童扶助工作的開始。 民國27年,這位傳教士的義行感動了多位美國教會人士,為救助中日戰爭流離失所的中國孤兒,而於美國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市創立「中國兒童基金會」(China's Children Fund,簡稱CCF),並同時在中國廣東省創辦了第一所正式的育幼院,之後陸續在中國大陸各地開辦了42所育幼院,照顧無以數計的孤苦兒童。 民國39年8月,CCF正式在台灣成立第一所家庭式育幼院 — 光音育幼院,收容照顧家庭遭逢變故的貧困失親兒童,才正式開始在台灣的服務。 民國53年,因應台灣社會轉型過程中,育幼院式的安置服務人數有限,收容教養對貧困孩子也並非最好的方式,不若讓他們在自己的家庭中成長來的更好,因此陸續在台灣各地成立家庭扶助中心,推展兒童暨家庭的福利服務工作。台灣經濟逐漸成長後CCF於民國74年自立,最後更名為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簡稱家扶基金會;TFCF)。
成立源起: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三十日,時任民進黨婦女部主任的彭婉如女士,南下高雄為隔天即將進行表決的民進黨「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徹夜奔走,不料卻在深夜搭計程車前往住宿旅館途中遇害,喪生於一個對女人人身安全毫無保障的社會。 為了紀念這位以爭取婦女權益、提倡兩性平等為畢生志業,卻不幸慘烈犧牲的婦運先驅,婦運團體的姊妹、民進黨的同志和她的親朋好友,除了發起「1221女權火照夜路」大遊行、施壓立法院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催生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之外,並特別成立「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以延續她的未竟之志和理想。 我們的宗旨: 1.推動性別平權教育,建立性別平權文化。 2.督促與婦女人身安全有關之教育及政策之落實。 3.促進保障婦女權益法令制度之建立。 4.鼓勵婦女參與政治及公共事務。 5.獎勵及贊助各項與性別平等、婦女就業、托育及照顧議題有關之服務、執行及研究。 6.開發婦女潛力,結合社區需求,落實福利社區化。 7.落實終身學習、職業教育與就業協助。 8.致力於兒童及老人教育服務。 9.其他符合本會設立目的之相關公益性教育事務。
公司創立於民國109年,主要從事教育業,已經陪伴超過50組的實驗教育個人自學家庭,協助家庭重塑! Only實驗教育以社會企業理念經營事業,解決社會問題、帶動社會進步,推動的組職能自給自足。 Only實驗教育陪伴拒學生/休學生轉自學能高中畢業並到社會就業,避免學生成為繭居族。我們的課程設計理念並非現今的一綱多本,而是採無綱無本,以學生為中心,結合杜威教育理論、生涯規劃輔導和PBL教學法等,並運用地方創生資源探索生涯,打造平價奢華的學習歷程檔案也是就業的履歷表! 我們擁有優秀的互助系統與合作團隊,秉持著『接納唯一(自己)自然第一』教育理念,追求企業永續經營成長。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
已故的輪椅作家--劉俠女士(筆名杏林子1942年2月28日-2003年2月8日),因著上帝的呼召及一顆愛身心障礙者的心,捐出多年稿費,和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於1982年12月1日創辦了屬於身心障礙朋友的伊甸園-「伊甸基金會」。 伊甸秉持「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的理念,提供身心障礙朋友各項社會福利服務,並傳達基督救贖的訊息,落實福利與福音並重的使命。 伊甸創會時僅有二位半職人員,至今全國已有3000多名工作者,其中近四成為身心障礙者;透過社會大眾、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志工的協助,在全台共有20縣市75個服務據點提供區域化的身心障礙福利服務,另外,伊甸也將台灣經驗傳達到馬來西亞的檳城(1991)及吉隆坡(2000),並成立海外分會。 每天在伊甸家園,有五千七百位身心障礙接受專業社工與就輔人員的服務,其中有900位進入機構接受服務,他們因身體的健康失衡,而使得家庭經濟和夫妻關係受到失衡的纏困。 自1985年起,伊甸率先關懷視障者權益,成立「盲人喜樂合唱團」,為視障者開啟了心靈之窗;二年後,則為了爭取身心障礙者權益,將輪椅開上街頭;而為了成全身心障礙者「行」的權利,伊甸當起了公辦民營的復康巴士司機;又在「愛無國界、救援無礙」的信念下,當起台灣另類外交的親善大使,進行輪椅捐贈的國際救援行動。因著「支持全球反地雷、愛心輪椅送殘友」的活動,伊甸結合921災後重建、創造災民就業機會的援助計劃,開設了「南投921庇護工場」,為國際合作與災後重建搭起前所未有的橋樑。 為了響應全球推動「無障礙環境」理念,從台灣未來的接班人-大專院校學生開始推動「校園友善城市陣線聯盟」,期盼將國內經驗與國際合作做最好的結合;伊甸相信在全面向國際社會發聲的同時,不僅是提高台灣在世界上的能見度,更充分表達伊甸參與亞太地區身心障礙福利推動之決心。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多元文化融合,外國籍配偶在台的人口數日趨攀升, 2002年8月起伊甸開辦「新移民服務」,提供外籍配偶及其家人一系列關懷及成長活動,招募培訓雙語志工,協助輔導並爭取相關權益,實際關懷「台越兒」之服務。 台灣身心障礙人口已高達百萬,而其中高達七成以上是因後天因素造成,伊甸將繼續爭取弱勢族群權益,增進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同胞的正確認知,並倡導更合理的社會福利政策與爭取社會福利預算,使得上帝的伊甸國度得以在台灣土地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