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研究院(以下稱台經院)之前身為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基金會下設立之台灣經濟研究所,係於1976年9月1日由辜振甫先生創辦,為台灣最早由民間設立之獨立學術研究機構。台經院成立之宗旨在積極從事國內、外經濟及產業經濟之研究,並將研究成果提供政府、企業及學術界參考,以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累積多年努力的研究成果,台經院已建立在國內大型專業研究機構中之獨特地位,並獲得各界的重視。隨著國內外政治、經濟及社會問題的轉變,未來產經問題將愈趨複雜,台經院擁有眾多的專業人才及累積多年的豐富研究經驗,隨時針對各項產經問題深入分析探討,提供各界更具效率的知識服務,以發揮經濟智庫社會貢獻之功能。
第一階段:中途之家 (1988-1992) 一群基督徒看見不幸少女的需求,建立全台第一所中途之家-勵馨園,開展收容服務,替少女們預備家園。 第二階段:反雛妓運動(1992-1995) 推動「反雛妓華西街慢跑」社會運動,促使勵馨版本的《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立法通過(及現行《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第三階段:少女保護行動者(1995-2001) 建立全國「少女希望網絡」並成立「蒲公英治療中心」,提供遭受性侵害及其重要他人諮商治療。 第四階段:Empower少女與婦女(2001-2008) 在多年的一線服務中,看見服務對象的需求,勵馨持續發聲、參與性別公義的行動倡議,積極實踐「充權」並開展協助婦女接軌就業的準備性職場。 第五階段:終止性、性別暴力 共創性別公義的社會(2008-迄今) 加入全球反暴力行動,並號召成立「亞洲婦女安置網路(ANWS)」持續倡議與致力終結社會中所有性/別暴力行為與壓迫,建立性別公義的社會。
TES was founded in the 1990s through the amalgamation of the German, French and British schools. The vision was to create One School from three schools in order to get synergy and strength from each other. It has since grown to a school of over 1700 students and provides high-quality, accredited educatio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台灣展翅協會長期耕耘兒少服務工作,致力於防制兒少性剝削及人口販運、守護兒少上網安全及提倡兒童人權,致力找回兒少的笑容。 我們提供遭受性剝削或性侵害的兒少及其家庭服務,幫助家庭失功能的弱勢少女建立自立生活能力,讓她們能順利進入社會與職場獨立生活;同時積極推動修法與倡議,並且提供兒少、家長、專業人員和社會大眾有關兒少性剝削防制、網路安全、兒童人權的教育宣導。透過專業且全方位的工作,建構一個友善安全的環境,保護孩子免於遭受性剝削的傷害!期望匯集眾人的力量,協助受傷的孩子擁有能力與機會,如鷹展翅高飛。 台灣展翅協會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的工作行列。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簡稱綠盟)成立於2000年,是一個以促進社會公義、創造永續環境為使命的環保團體,透過政策研究與倡議、社會教育培力、公民串聯行動等方式,積極守護台灣土地。我們投入的議題包括無核家園、能源轉型、氣候變遷、污染治理、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轉型等。 台灣正面臨淨零轉型的重要轉折點,世界各國與台灣政府都紛紛宣示淨零碳排目標,我們需要更多專業研究員一起加入這場戰役,讓台灣能真正邁向永續發展轉型、也讓更多人能參與轉型的過程。 如果你對於環境正義有和我們一樣的理念,給自己一個投身其中的機會 ,來綠盟與我們並肩作戰吧!
已故的輪椅作家--劉俠女士(筆名杏林子1942年2月28日-2003年2月8日),因著上帝的呼召及一顆愛身心障礙者的心,捐出多年稿費,和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於1982年12月1日創辦了屬於身心障礙朋友的伊甸園-「伊甸基金會」。 伊甸秉持「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的理念,提供身心障礙朋友各項社會福利服務,並傳達基督救贖的訊息,落實福利與福音並重的使命。 伊甸創會時僅有二位半職人員,至今全國已有3000多名工作者,其中近四成為身心障礙者;透過社會大眾、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志工的協助,在全台共有20縣市75個服務據點提供區域化的身心障礙福利服務,另外,伊甸也將台灣經驗傳達到馬來西亞的檳城(1991)及吉隆坡(2000),並成立海外分會。 每天在伊甸家園,有五千七百位身心障礙接受專業社工與就輔人員的服務,其中有900位進入機構接受服務,他們因身體的健康失衡,而使得家庭經濟和夫妻關係受到失衡的纏困。 自1985年起,伊甸率先關懷視障者權益,成立「盲人喜樂合唱團」,為視障者開啟了心靈之窗;二年後,則為了爭取身心障礙者權益,將輪椅開上街頭;而為了成全身心障礙者「行」的權利,伊甸當起了公辦民營的復康巴士司機;又在「愛無國界、救援無礙」的信念下,當起台灣另類外交的親善大使,進行輪椅捐贈的國際救援行動。因著「支持全球反地雷、愛心輪椅送殘友」的活動,伊甸結合921災後重建、創造災民就業機會的援助計劃,開設了「南投921庇護工場」,為國際合作與災後重建搭起前所未有的橋樑。 為了響應全球推動「無障礙環境」理念,從台灣未來的接班人-大專院校學生開始推動「校園友善城市陣線聯盟」,期盼將國內經驗與國際合作做最好的結合;伊甸相信在全面向國際社會發聲的同時,不僅是提高台灣在世界上的能見度,更充分表達伊甸參與亞太地區身心障礙福利推動之決心。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多元文化融合,外國籍配偶在台的人口數日趨攀升, 2002年8月起伊甸開辦「新移民服務」,提供外籍配偶及其家人一系列關懷及成長活動,招募培訓雙語志工,協助輔導並爭取相關權益,實際關懷「台越兒」之服務。 台灣身心障礙人口已高達百萬,而其中高達七成以上是因後天因素造成,伊甸將繼續爭取弱勢族群權益,增進社會大眾對身心障礙同胞的正確認知,並倡導更合理的社會福利政策與爭取社會福利預算,使得上帝的伊甸國度得以在台灣土地上實踐。
《關於我們》 社團法人台灣微客公益行動協會,成立於2012年4月21日,符合財務透明、募款誠信、服務效率、良善治理之規範,是依內政部主管機關設立之註冊公益組織,且為The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Volunteering in Development (Forum)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Volunteer Effort、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會員。 《微客在做什麼》 首要的服務以「兒童陪伴」為重點,以弱勢兒少為核心、以家庭為起始、以社區為場域,幫助貧困或偏鄉地區的弱勢兒童獲得見識的機會及資源的支持。專注關懷台灣本土及海外各種弱勢兒少議題,同時致力於啟發弱勢社區成為社區自覺的關鍵,讓社區賦權自立,進而有意識地,發展建構社區自決的要件,持續打造更完善的照顧及發展,讓陪伴與關懷支持孩子成長。全方面地改善弱勢社區的現況,並真正改善弱勢兒少的困境。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介於南港車站與捷運藍線昆陽站之間,採複合型園區設置,基地面積8.96公頃,以市民大道區隔為北基地及南基地。可容納5000人、專屬流行音樂演出的中大型表演場地「表演廳」座落於北基地,南基地則有以主題策展方式呈現臺灣流行音樂光榮歷史與各種面貌的「流行音樂文化館」、以培育臺灣音樂人才為目標的「產業區」等場館。 集結流行音樂與流行文化,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不僅是流行音樂表演場所,更是以流行音樂產業出發、描述流行文化與生活型態的機能型園區。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建築由美國RUR Architecture設計,建築靈感來自古羅馬廣場,利用環形空間結合藝術、商業、市集和演出活動,希望藉由流行音樂產業工作者、市民及海外觀光客之廣泛利用,打造一座24小時具備不同使用方式的「機能建築」。南北基地由造型天橋串聯,三棟主建築位於同一水平線,除加強整體建築的統一性,也以視覺軸線引領參觀者至不同目的地。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未來將朝成為亞洲華語流行音樂新地標的願景邁進,除匯集創作人才外,並期望提供流行音樂及周邊產業群聚、展現優質的臺灣流行音樂文化,創造聚合流行音樂及文化產業跨界能量。北流表演廳已於2020第三季開館營運;文化館、產業區預計於2021年陸續開幕。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 (簡稱商研院) 為國家級服務業研發智庫,基於「建立服務業發展基石,創造高品質、高附加價值之服務業創新能量並整合資源,加速服務業知識化,提升國際優質競爭力」之成立宗旨,於2007年12月正式成立。 商研院以「前瞻、創新、國際化」三大主軸,作為產、官、學、研間相互支援的平台,引進各界能量與鏈結資源,為政府提供政策建議,並為服務業者提供全面解決方案,開創服務業的新藍海!
天空傳媒 yam 蕃薯藤 ( yam.com )創立於1999年,是台灣第一個搜尋引擎, 在媒體世代交替的時候,走過精彩的 yam 蕃薯藤,面對變化多端的網路生態, 持續零時差的品牌風格,成為主流的資訊媒體平台! 2012年我們同時推出雙媒體內容平台 -【輕旅行旅遊網站】https://travel.yam.com/ 以隨時輕旅行的角度推廣,編收第一手旅遊資訊,分享私密景點、戶外活動、美食、住宿及各式懶人包和整理等泛旅遊相關資訊,且不定期推出限時選物活動。 -【 DQ 地球圖輯隊國際新聞網站】https://dq.yam.com/ 提供多元資訊,以輕鬆幽默的文字、靈活多變的專題及豐富精彩的版權圖片,為關注不同國際議題及知識領域的讀者,打開關心地球大小事、理解國際新知的入口。 隨著網路、數位、社群的浪潮,逐漸成長為台灣旅行資訊及國際新聞主流媒體平台。 主要經營媒體 / 輕旅行旅遊網站 1. 輕旅行官方網站:https://travel.yam.com 2. 輕旅行 Facebook (粉絲數110萬): 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yam 3. 輕旅行 Instagram (粉絲數61萬):https://www.instagram.com/travelyam DQ 地球圖輯隊國際新聞網站 1. DQ 地球圖輯隊官方網站:https://dq.yam.com 2. DQ地球圖輯隊 Facebook (粉絲數25萬):https://www.facebook.com/yamworld 3. DQ地球圖輯隊 Instagram (粉絲數7萬):https://www.instagram.com/dq.yam
中衛發展中心為非營利財團法人之產業技術服務機構,旨在促進產業合作綜效發展,協助產業體系深耕茁壯。 「熱誠、精業、綜效、卓越」是我們的價值觀,強化產業網絡,提升經營綜效;落實政府政策,推動產業升級,是我們的兩大使命,期許成為經營綜效的策略夥伴、政府政策的得力推手。 歡迎對顧問行業及專案執行有高度興趣及使命感者加入我們的行列。
1979年,行政院通過「科學技術發展方案」,並在資政 李國鼎先生的大力奔走下,由政府與民間共同籌設創設「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III)。 四十多年來,資策會參與規劃研擬並推動政府各項資訊產業政策、致力資通訊前瞻研發、普及與深化資訊應用、培育資訊科技人才及參與國家資訊基礎建設等各項業務,成就備受各界肯定。 資策會現以「數位轉型的化育者(Digital Transformation Enabler)」為定位,肩負「賦能產業轉型」及「健全產業秩序」重責大任。以「數位經濟」、「軟體技術」、「數位轉型」、「資安產業」等四大主軸推動產業生態系,重要任務包含擔任智庫角色,提供價值倡議、前瞻研發網絡,發展宏觀軟體技術、提供場域實證,推動數位轉型,發展信任治理,完善資訊安全。資策會藉此奠基發展專業第三方服務的能量,建構產業數位生態系,帶領產業轉型共榮,為臺灣產業在數位領域上定義新秩序、開創新局面,並接軌全世界。 資策會持續以專業與創新打造人才發展的標竿,榮獲2017年【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TTQS)銀牌獎】、2019年【1111科技業幸福企業獎】、2023年【IT Matters Awards最佳IT雇主獎】、2024年【國家人才發展獎】之殊榮,見證了資策會對人才發展的高度重視,更彰顯資策會致力於打造充滿幸福與成長的職場文化。幸福的員工才能成就卓越的組織,在這條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數位轉型旅程中,我們將繼續以溫暖和堅定,與所有夥伴攜手開創嶄新而無限可能的未來。
1968年,美僑俱樂部成立,成立初期由135個家庭組開啟了俱樂部的序幕。 1971年,第一個會址在中山北路三段,大約是現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位置。 1980年,遷移到現在的會址。 2007年,俱樂部進行大規模的翻修;包括嶄新的大堂,義大利餐廳,酒吧,牛 排館和ACC精品超市,並舉行盛大開幕酒會。 2008年,宴會廳重新裝修,成為一個無柱式,可容納200人左右的大型宴會廳。 2011年,Terrace餐廳、髮廊,健身房及圖書館重新裝潢,而完成現有的風貌。 2013年,日本餐廳-漁村(Gyoson)的開幕,更完備餐飲的多元性。 俱樂部提供三個不同料理的餐廳、2座標準網球場、一個廻力球場和兩個壁球場及設備新穎的健身房,並擁有一座25公尺長的室外溫水游泳池和一個孩童戲水池。髮廊及美容院提供會員一個舒適的環境及美髮服務。會員也可以在圖書館遍覽英文書籍和電影DVD,來獲取心靈上的滿足。
樹林服務處|新北市樹林區大安路499號 鶯歌服務處|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175號 新莊西盛服務處|新北市新莊區民安西路319號1樓 國會研究室 | 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1段3-1號1007室
荒野保護協會為依法設立之公益社會團體,是一個由尋常老百姓自發組成的環境保護團體。自1995 年成立以來,以關懷台灣為出發點,放眼全世界,致力以全民參與的方式,透過自然教育、棲地保育與守護行動,推動台灣及全球荒野保護的工作,為我們及下一代締造美好的自然環境。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三十多年來,累積許多人的熱誠、善意與願力,大家齊力以自然教育、參與環境議題、保育自然棲地、社區生根、推動志工組織等方式,為保護台灣環境做出無私且非凡的貢獻,並繼續朝向專業化、社區化與國際化邁進。
公司簡介 *1989年7月1日成立,命名為「中華民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1993年3月改制為「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 *成立的目的:研究改進大學入學制度與技術並辦理大學入學考試。 主要商品/服務項目 歷年重要工作及成果: *完成《大學入學制度改革建議書》 *辦理《大學推薦甄選入學方案》 *開辦《學科能力測驗》 *承辦大學聯合招生委員會「試務總會」業務 *辦理《指定科目考試》 *研發「語文表達能力測驗」及「英文寫作能力測驗」 *革新試務作業 *協助高中學生發展生涯規劃及選擇大學校系 *出版考試相關書籍 *推動入學制度與試務經驗之交換 未來發展方向: *發展成為考試專業機構 *研究發展各類相關測驗 *革新考試相關試務作業 *強化相關考試諮詢服務 福利制度 專職人員福利如下: 1.勞保,健保 2.年終工作獎金 3.週休二日 4.退休金制度 等
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於2003年成立,以專案研究、展演活動、學術交流等致力於台灣文學推廣。 所屬的《文訊》雜誌,亦長期進行文學研究與討論,歷年來並舉行許多不同主題、規模的學術研討會、諸多大型文學資料庫等。 2011年,台北市文化局因城南豐厚的文學歷史,寄予「紀州庵」成為台北市第一個以文學為主題的藝文空間,在2011年6月起,委託本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打造紀州庵做為台北市第一座文學主題藝文空間。至今舉辦超過5000場文學推廣活動。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kishuann/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Applied Research, NIAR),自2003年6月起,由原隸屬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4年3月改制科技部,2022年7月改制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之國家實驗室改制而成,並由院本部統合協調各單位之運作,以提升彈性與效率,協力達成「建構研發平台、支援學術研究、推動前瞻科技、培育科技人才」之重點任務,以促成國家科技發展體系垂直整合,並以打造成為世界級的國家實驗室為目標。 本院之主管機關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並設有董、監事會;全院現設有7國家實驗研究中心,分別為:國家生物模式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國家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藉由整合各研究中心之核心技術與設施,提供國內產、官、學、研界所需之研發平台與技術服務。
學術交流基金會負責執行美國國務院多項教育文化交流計畫,尤其以傅爾布萊特交換計畫(Fulbright Program)及留學美國計畫(EducationUSA)為主。本會每年提供各類獎助學金予美國及台灣的學者、研究人員、教師、學生及專業人員至對方國家從事研究、教學、進修、攻讀學位與見習。 全世界共有160個國家執行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交換計畫,其中49個國家和美國簽定交換協定,成立基金會負責執行,本會為其中一員。自1957年在台灣執行計畫至今,本會已選送將近2000名的台灣獲獎人赴美研究、教學和攻讀碩博士,超過2600位的美籍獲獎人來台研究、教學和攻讀碩士。除了選送獲獎人,本會亦獲得國務院指定為官方留美諮詢機構之一,舉辦留美講座及美國高等教育諮詢。為加強台美教育文化交流,本會也透過多項新創計畫,比如提供美國大學生來台短期訪問或學習、台灣教師進行雙語或全英授課培訓、台美教師進行華語教學培訓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