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病殘、失能者背後,都有一個以上辛勤付出的照顧者』~有鑑於家庭照顧者長期被忽略與漠視,本會於2000年成立,是新北市第一個以「家庭照顧者」為關懷對象的公益性社會福利團體。提供家庭照顧者個案管理服務、多元支持與減壓活動、心理協談、到宅支持等,109年開始經營銀光食堂,作為照顧心聚所,擴大家庭照顧者服務。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緣起於家長組織,目的在提供唐氏症家庭一個相互交流的平台,透過家庭關懷訪視、支持陪伴、專業諮詢等,協助唐氏症家庭一起面對和解決遇到的困難,成為彼此支持的力量。為了直接提供唐氏症孩子需要的服務,於1998年募集經費成立了基金會,並依唐寶寶的年齡、家庭狀況、照顧者狀態等,提供早期療育、全日托安置、醫療復健、工作訓練、庇護性就業、健康管理、社區融合生活、急難救助等不同層次之全人服務。 隨著唐氏症孩子成長發展的需求,本會於2005年開啟了北海岸偏鄉地區的早期療育服務,逐步朝向專業服務發展;2006年承接新北市愛樂發展中心,開始提供機構型的身心障礙者日間照顧服務;2012年因應政府推展社區式的日間照顧,展開第一間社區日間作業設施;2013年配合公共托育政策,經營了第一家公共托育中心和親子館;2015年將服務觸角延伸到馬祖地區,為離島地區帶進專業的公托服務;2018年經營第一家非營利幼兒園,為發展遲緩兒童營造共融的環境;同年開始與長期照顧資源接軌,提供失能身心障礙者長期照顧服務。唐氏症基金會秉持「哪裡有需要,服務就到哪裡」的精神,持續拓展服務據點,為有需要的家庭和孩子發展適切的服務模式。
本會是由一群心智障礙者的家長所組成,以心智障礙者之終身照顧、終身教育為宗旨。前身為喜憨兒文教基金會,於八十四年六月二十日,由高雄市智障者福利促進會籌募基金伍佰萬元成立,並於九十年十月向內政部立案,並完成法人登記,成為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目前在台北、新竹及高雄均設有服務機構。 我們確信心智障礙只是生命裡一部份的殘缺,用父母的愛、社會的溫情,可以化解一切障礙,引導他們發揮潛能,回歸社區,有家、有工作及有同伴,享有最基本的生存權益、體會生命的喜悅。
接觸點社區關懷協會緣起與願景 台北市是一個高度發達與高度落後、高度富裕與高度貧窮、高度被重視與高度被忽視並存的地方。大多數人看待台北的態度使得台北人的貧窮、需要與落後被發達、繁榮與財富所遮掩。身處於台北的行政區—內湖,也具備著前述台北市的特點。隨著科技園區的成立、捷運的通車、AIT的進駐,這些發展使得內湖的房價也不斷的攀升。然而,這些炒作出來的房價讓人更容易忽略了內湖一些老舊社區中的弱勢居民們。地段漲,房租跟著漲,在內湖的生活對某些人來說變得更加不容易。這是台北貧窮之人的無奈,也因此成為我們所欲關注與協助的領域。 察諸社會上成立已久的相關社會福利與關懷弱勢的機構,多是從單一面向去解決問題,且是以「個人」為主要服務對象,但是兒童的問題往往是家庭問題的延伸,兒女教育的忽視可能由是於父母生計問題所引發的連鎖效應。有鑑於此,本協會欲以「家庭」為服務單位,並且我們希望透過協會的平台,從需要面進入社區居民之中,成為他們生命與生活的幫助者。一個家庭的需要面粗略可分成兒童、青少年、夫妻、親子與老年人五個領域(如下圖)。這五個領域之中,我們選擇了兒童作為敲門磚,藉著這個社會服務的工作來探索社區的屬性與需要,以使我們更深的認識這個社區的居民,並與其建立關係。 我們一開始所推動的弱勢家庭課後陪讀迎曦計畫為四年期計畫。希望藉由一年的時間打底,讓這個課後陪讀的計畫能自動持續的運作。課後陪讀計畫的主要對象為6-15歲的學生。國小學童方面,以課後安親為主;國中生部分,除協助其完成作業外,亦包含重點教學課程,幫助此年齡孩子較有困難的科目,如數學、英文等。待這個課後陪讀計畫上軌道之後,我們會對計畫進行階段性評估,以作為下一個計畫的發展基礎。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向下延伸去做0-6歲幼兒的托育服務,抑或者在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提供婚姻諮商是有需要的,則拓展到其他領域,例如開發夫妻關係領域的部分。 另一方面,在社會服務的提供方面,也會進行水平資源的整合。我們會結合協會附近之碧湖國小、大湖國小、內湖國小、康寧國小週邊願意一起合作的協會,進行經驗共享、資源整合、聯合宣傳和相互支援的方式,以減少一些不必要成本的支出。基本上,本協會的運作即是以家庭為服務單位,以「發現需要,投身需要」為指導原則,並結合其他願意合作的協會一同運作,以期達到關注社區之需要、扶助弱勢民眾、凝聚社區意識、發揮彼此相顧之愛心及營造健全美滿家庭之宗旨。
成立時間 :99年1月1日 自民國81年8月1日起,為保障私立學校教職員工及其遺族生活,依私立學校法第58條規定,輔導成立「財團法人私校退撫基金會」(本會前身),辦理私立學校教職員工退休、撫卹、資遣等事宜。迄今已歷18年餘。 本會位於台北市中正區愛國東路22號10F(紡拓大樓),近中正紀念堂,交通方便。我們重視每一位工作同仁、工作氣氛融洽,歡迎您加入我們的工作行列。
「臺北市新視野實驗教育機構Horizon Academy」為佳音教育基金會所創辦的實驗小學,命名源自詩人余光中所說,「惟你的視線無限,能超越地平線的有限。」,期待孩子能藉著學識的光明,看得更廣、更遠。 「新視野」為精緻化微型學校,冀望透過有理念、懂孩子的教師帶領,培養「探究」的學習能力,並實踐三大教學特色: 1. 臺灣—美國學制,系統化整合 2. 中英法三語習得 3. 中英閱讀素養能力養成 期盼優秀的外籍與本國籍教學人才加入「新視野教學團隊」,一同為臺灣的孩子打造國際化學習歷程。
本機構係經濟部所屬之公設財團法人,民國71年由台銀等七大銀行共同捐資設立,配合政府發展中小企業之政策,提供綜合輔導,協助資金融通,改善財務管理,並培訓專業人才,俾強化中小企業經營體質提昇競爭力。其定位旨在落實「中小企業優先」之政策,健全財務融通輔導體系,以協助中小企業持續成長茁壯,扮演執行政府政策之角色和產業輔導之服務。 聯輔充分發揮其獨特專業性,持續與全國中小企業共同打拼,為台灣經濟共創未來。
忠義基金會以「做孩子一輩子的家人」作為團隊核心精神,為0-18歲失去家庭依靠的孩子提供安置照顧以及國內外收出養媒合服務。 忠義所照顧的孩子來自全台各地縣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安置,約有52%為遭受原生家庭不當對待或疏忽照顧;約41%的孩子來自經濟弱勢、無力扶養的原生家庭;亦有約7%左右的孩子遭親人遺棄。在社會安全網絡的保護體系中,安置機構是最後一道接住脆弱孩子的防線。 忠義的安置家園分為緊急短期庇護(桃園─桃馨園)、兒童中長期安置(台北─忠義育幼院)、青少年中長期安置(台北─心棧家園),皆為保密性機構,保護弱勢孩子的人身安全。家園內皆設專業托育人員、保育人員、生活輔導員、社工及行政人員,並由基金會總會連結資源,為孩子們打造溫暖有愛的暫家,修復受創身心,陪伴孩子等待返回「家」的機會。 94年起,忠義首先取得台北市第一張國內外收出養媒合許可證,為原生家庭有種種困難,無法回到原家的弱勢孩童尋覓第二次幸福的可能:承諾永遠的收養家庭。目前,忠義基金會在台北、桃園各有一收出養服務中心之據點,為孩子尋覓合適的收養家庭、提供準收養人諮詢及收養準備服務、為國內收養家庭提供親職教養課程及永續團體支持,今年起更啟動「近繼親收養家庭關懷計畫」,為國內重組家庭的親子互動與關係建立提供溫暖助力。 73年來,忠義已陪伴將近8千位弱勢孩子的童年時光,期待您的加入,讓孩子的童年重獲快樂笑容,好好被愛、勇敢長大。讓我們一起「做孩子一輩子的家人」。 為何要加入忠義? 成長機會:我們致力於提供員工成長與發展的機會,並鼓勵創新與自我挑戰,無論是在專業技能 還是領導力發展方面。 穩定與支持:我們提供穩定的工作環境,並有經驗豐富的團隊支持你的成長,貴人相助,助你在工作中蓬勃發展。 有意義的工作:加入忠義基金會,你將能夠直接參與到為社會創造正面影響的活動中,工作充滿 使命感與價值。 加入我們,共同為更多家庭與孩子帶來改變!
本會旨在幫助肯納症者(自閉症)獲得最適宜及尊重之全人教育、養護模式,針對肯納成人建構職業訓練及庇護系統,對肯納症者提供發展功能之輔助性教育,並宣導社會對肯納症者之認識、接納與支持。
200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Muhammad Yunus)以及他所創立的格萊珉銀行(Grameen Bank,意為「鄉村銀行」)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表彰他們「從社會底層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努力」。至此,尤努斯教授三十多年來致力於改善窮人處境所做的各種嘗試與工作開始在各界引起廣泛的注意與迴響,最重要的是,他成功地向世人證明──透過社會型企業來達成特定的社會目標、解決社會問題是可行的,格萊珉銀行的運作機制確實可以終止貧窮的惡性循環,而無貧社會絕對是一個可能實現的夢想。 身在台灣的我們,有感於台灣「M型化社會」問題日漸嚴重,貧窮線以下的弱勢族群有與日俱增的趨勢。這些社會底層、無能力提供抵押擔保的無收入或低收入者,是不被傳統的銀行與資金市場信任的對象,無法獲得能夠自主賺取收入、改善經濟的最基本的投資金;而社會大多數公益事業團體仍然仰賴企業捐款維持運作,資金用罄就沒辦法繼續推動計畫。因此,貧窮者很難有脫離貧窮、結束困苦命運的機會。 受到尤努斯教授及其格萊珉事業成功經驗的激勵,我們成立「台灣尤努斯基金會」期許在台大力推廣尤努斯教授及「格萊珉銀行」的運作模式及理念,並藉由籌辦一系列推廣該理念的公益慈善活動,在社會大眾心中種下行善的種子,以促進財團法人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建立,並實踐尤努斯教授「無貧社會」的理想。
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簡稱環資會)原名為財團法人一般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基金會(一清基金會),成立於民國82年6月,由環境部(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捐助新台幣伍佰萬元設立,並於同年10月正式完成法定登記。環資會旨在推動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及保障消費者權益,主要從事一般廢棄物回收再生之研究發展工作。民國88年,基金會改組並更名為環資會,轉型為智庫及技術服務機構,致力於成為國家環境資源相關議題研究發展之智庫。
台北市心生活協會成立於民國92年7月,服務精神疾病患者與家屬,以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慢性精神病友及其親友為主要服務對象。本會從精神當事者(病患、家屬)的需求出發,設計服務,申請衛生福利部、社會局、衛生局等政府及民間聯合勸募協會等之補助款,聘用或結合各領域的專業服務工作者,為精神障礙者與其親友提供服務。現有-臺北市星辰會所、心朋友工作坊、到宅的心家庭生活支持服務、心家庭專線電話諮詢與支持服務、甜心(精神障礙者)帶狀(全年進行超過九個月)團體活動、甜心投稿服務、IMR疾病管理與康復服務、心生活精神族群充權服務等服務案,每年服務數百個精障家庭,另有多元活動全年參與一千到兩千人次。
紅心字會服務全台弱勢家庭。除了每年幫助全台各地的弱勢家庭兒少及長者解決三餐餐費問題外,也提供居住、醫療、就學、照顧、緊急生活扶助…等基本需求上的協助,以期減少社會問題及預防不幸事件發生。 【本會過去在社會服務工作的努力曾經多次獲得主管單位之肯定與獎勵】 ◎民國85、86、87、89、90、91、92、93、94、95、96、98、100、102、104、106、109、111年度,獲得內政部頒發優等(金質)、甲等(銀質)團體獎。 ◎曾獲總統召見頒發「全國教化有功團體」表揚。 ◎多次獲得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評鑑為老人服務績優團體。 ◎居家照顧服務多次獲得為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評選為優等獎 。 ◎信義老人服務中心多次獲選為台北市最佳日間照顧機構。 ◎民國87年獲行政院表揚為「監所教化與保護事業有功團體」。 ◎各項接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辦理之服務,每年評鑑均獲優等獎。 ◎本會弱勢家庭服務多次獲得新北市政府肯定及表揚。
鳴醫是由醫生及工程師組成的公司,主要方向為「遠距醫療」。隨通訊科技的發展,約有60% 的醫療範圍可以遠距完成。此項目的達成仰賴三項重點突破,分別為:技術、法規、人員。而鳴醫的醫療與工程專家針對這三項目標逐一提供解決方案,提升建立遠距醫療的可能性。 Mediot is a tele-health innovative company that builds connection between health provider and people with healthcare needs. We devote our ingenuity and expertise to increase the accessibility between every single person and health providers. We've constantly made breakthrough on our development regarding regulation, technology and domain knowledge.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TADA)創辦於2002年9月15日,為非營利之法人組織,個人會員超過600人,團體會員超過60個,理監事會20人,秘書處15人,最高決策單位為會員大會。於2005年9月28日成為國際失智症協會(ADI)正式會員,為台灣唯一代表組織。2009年3月25日本會湯麗玉秘書長當選ADI理事。失智症的盛行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快速增加。目前全世界每4秒鐘增加1名失智患者,台灣未來失智人口每年平均將增加一萬人,失智症已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衛生課題,而本會之存在對台灣失智防治照護工作之發展有重要貢獻。
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正式成立於民國八十年(1991年),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改制為全國性的社會福利團體,民國九十六年由教育部改隸於內政部,是國內第一個為視覺障礙者以及其他身障朋友,在文教、職訓與視障福利政策等方面,提供全面性服務與前瞻性規劃的社會福利基金會。 會組織架構有視障服務處,下轄北、中、南區資源中心、低視能服務處,下轄北、中、南區服務中心;數位出版處;愛盲學院;庇護事業處,下轄新店及土城二庇護工場及新店工坊;護康事業處,下轄護康會館;財務處;行政處;資源發展處,下轄愛盲視障樂團等部門。
臺灣癌症基金會成立於民國86年12月,創立宗旨在推廣國人防癌觀念、降低癌症發生率、促進國人健康品質、提升癌症治療水準、增進國際癌症防治經驗之交流、落實癌友關懷與服務及維護癌友權益。
「聯合勸募」原是一種理念,乃透過一個專責募款的組織,有效集結社會資源,統籌並合理分配給需要的社會福利團體,讓社會福利團體得以專心推展服務,而社會大眾也可避免被重複募款的干擾,如此結合民間力量及加強社會福利的社會工作方法,自1873年英國開始施行,爾後在世界各國蓬勃發展。 1992年,一群以台灣生命力為榮的專業人士,一個以追求社會共好的公益組織 -- 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誕生並組建了六大委員會推動會務,立下工作目標: 1、當公益善款的經理人,讓愛心與捐款充分發揮效益 2、推動利他主義的社會,教育大眾成為明智的捐款人 3、支持專業的服務組織,充實福利服務輸送體系能量 聯合勸募於1997年正式加入國際聯合勸募(United Way),成為會員之一,與國際社會公益發展接軌,發展更積極且具公信力的募款策略,並藉由定期年會交流所見、經驗進行共識討論,作為後續組織發展策略的參考。
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是由一群關心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的人士於2005年所共同捐助創立的。有鑑於都市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除了硬體建設之外,需要透過科學研究及理性討論,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公共政策,以突破關鍵階段的發展困境。為了讓民眾享有更好的就業與居住生活環境,秉持對國家的熱愛,對社會的期許,對民眾的關懷,本基金會願奉獻專業知識,推動都市政策研究與推廣環境教育,此為我們誠摯的理念。 本基金會成立以來,積極推動都市發展及環境教育有關之各種研究與交流活動,延攬不同領域的專業顧問,共同探討創新改進方法以因應環境變遷,提升政策解決方案的務實性及民眾的參與性。提升國家競爭力與改善環境品質,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實踐」,我們期盼能夠得到專業人士與ㄧ般民眾的支持。 為了理想的實現,本基金會所有成員必當全力以赴。期盼能以熱誠的服務,專業的知識,結合社會各界的力量為都市與環境的永續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