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號 | 永壽文教基金會的宗旨是通過提供高質量的生活美學、身心靈提升、藝術療癒與人文美學等教育課程,來促進民眾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與傳統的教育機構不同,本會的工作不僅僅專注於學術教育,而是強調全面的生活品質提升,並將其與社會公益相結合,尤其關注弱勢群體的福祉。 秉持「教育為本、公益為先」的理念,所有的課程收入部份投入用於公益專案,專注於服務本地及國際弱勢群體。這些公益專案包括偏鄉地區的義診、急難救助、弱勢兒童晚餐及社會福利支持等。同時,本會也積極拓展到國際層面,參與災後援助、國際義診等公益項目,為全球弱勢群體提供實際的幫助。 基金會不僅致力於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更希望通過教育與公益結合的方式,增進全球社會責任感,並促進跨國界的社會關懷與支持。 2024 年度報告連結 https://www.jangdah.com.tw/annual_report/#flipbook-df_2173/1/
花甲樂日照中心以「高齡照護、健康樂活」為使命,致力打造專業、創新且永續的日間照顧服務。配合政府政策,我們積極為長者營造安全樂活、溫暖陪伴的生活空間。 花甲樂是全台首家通過經濟部「三大投資方案」審核的社會企業,同時取得 ISO 9001 與 ISO 45001 國際品質認證,並榮獲環保局頒發的空氣品質金獎及NSF/ANSI水質安全國際認證,充分展現我們對照護品質的高度要求與堅持。 我們相信,照顧不只是生理上的協助,更是對長者身心靈的深度陪伴。專業團隊設計多元課程,從健康促進到創意手作。透過各種活動促進長者人際交流,認識新朋友,互相陪伴,讓生活過得更健康、快樂。
[關於易思腦 ExeBrain] 易思腦 ExeBrain 由資深生技領導人主持規劃,並由國外專業醫療機構技術支援。在台灣步入熟齡化社會之際,領先市場發展相關商品與服務。業務範圍同步涵蓋台灣以及中國大陸。我們積極爭取國內外優秀健康管理顧問專業加入易思腦的行業! 易思腦以促進心腦健康為宗旨,除了易思腦科技積極與相關專業領域進行多項產學研究合作外,易思腦心理治療所亦聘任多位專業臨床心理與諮商心理師就心腦鍛鍊規劃各項課程,希望能結合專業與便利提供更多心腦鍛鍊在健康醫學的應用性~ 易思腦 ExeBrain 提供優質的工作環境,優於勞基法,尊重專業人才,培訓制度優厚,並定期規劃教育訓練課程,提昇公司整體素質。 歡迎有志一同的您熱情加入及參與! ***************************************** 易思腦 ExeBrain 的成立,源起於大江生醫前副董事長關淑君體認到:人們更高層次的需求,是對健康與快樂的渴望,而預防醫學及健康管理不只是國家的事,也是個人及企業必須努力及關注的議題。 全球已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熟齡族人口愈來愈多。其中,「失智症」屬於年長者的文明病,情緒憂鬱更是早期容易混淆及常被忽略的症狀之一。而憂鬱症、心血管疾病與惡性腫瘤並列21世紀三大疾病,憂鬱症會造成明顯且嚴重的失能,導致身心功能的下降,進而加重了照顧者的壓力及負擔,也可能因此加速情況的惡化。 「這是一份讓我們有使命感的志業,幫助人們追求一個穩妥的未來。」 易思腦本著打造 Quality Life 的心願,啟動預防醫學的概念,專注於每個人都將面臨的老化問題,成立國內第一家以「大腦健康管理」為訴求的健康管理公司併成立易思腦心理治療所,引進歐美國家已發展成熟的、非侵入性的 Neurofeedback 與 Biofeedback 相關神經調節訓練系統,透過現代化醫學及腦科學的技術,來協助人們優化大腦神經系統,致力於帶來更多平安及穩定的能量,讓每個人都能擁有更美好、更穩妥的生活及未來。
為配合政府策及施政方針,從事職業安全衛生相關學術及實務管理之研究推展;並協助事業單位提升勞工安全衛生水準,防止職業災害,保障勞工生命安全與健康。特邀集國內熱心之安全衛生專家學者及政、勞、資三方人士,共同籌組成立本會並於81年10月8日成立。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社團法人新北市湧泉社會服務協會」的工作行列。
耀生致力於提升長期照護服務的覆蓋率,主要聚焦於台北地區,積極滿足當地長者和身心障礙者的需求。我們希望透過深耕台北,建立起全面而深入的照護網絡,讓每一位需要協助的市民都能夠即時獲得貼心的支持,成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依靠。 耀生的名字蘊含了「耀」的光芒與「生」的生命力,象徵著我們帶來希望和溫暖的使命。我們以無限的愛與關懷,致力於提升身心障礙者及老年人的生活品質,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與珍視。我們的服務涵蓋全方位的長照諮詢,從專業建議到實際照護,我們都以細心、耐心和積極的態度,為每位需要幫助的對象提供最適切的支持。耀生不僅是一家服務機構,更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夥伴,努力在地深耕,成為社區不可或缺的存在。 耀生的核心價值 耀生始終堅守「關懷、專業、尊重」的信念,從提升照顧者的專業知識到加強照護的安全性,我們追求卓越並迅速回應家屬的需求。我們視每位服務對象為親人,以誠摯與溫暖的方式提供貼心的服務,成為家庭在長照路上的穩定支柱。 耀生的社會責任 耀生深知,企業的責任不僅在於服務,更在於影響社會的正向力量。我們積極參與長照政策的推動,希望讓每個有需求的家庭都能獲得即時、專業的幫助;也讓每位需要陪伴的長者感受到來自社區的關懷。耀生視員工為家人,我們重視每一位同仁的成長,並視其為成就目標的共同夥伴,攜手建立彼此信任的工作環境,為社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耀生不僅是一個服務提供者,更是社區的長期夥伴。我們在在地深耕的同時,承諾將不斷努力成為每個家庭可以依賴的支持,為需要幫助的人們帶來光芒,讓生命再度舞動。
開啟新視野‧貼近每顆心 。一九九八年七月一日,公共電視正式與國人見面。 我們立志成為 一個真正以民為尊的電視台。本會是一個獨立營運的民間組織,為全民提供以人為本,多元的高品質節目,以善盡公共電視服務公眾之責。
緣起 本會創辦人─前法務部部長廖正豪先生,深知台灣社會的亂象乃因傳統社會價值遭受扭曲、道德觀念淪喪以及法治教育不足所造成,基於治本重於治標之理念,乃於卸下部長職位之後,在聯電集團曹興誠董事長、宣明智董事長及許多科技界友人的慨然支持下,於民國八十九年十月正式成立「財團法人向陽公益基金會」。積極推動改造社會之工作,以期建立和諧守法的新社會。 另外,有鑑於青少年處在個人身心急遽變化之環境,在家庭、學校、社會、文化等交相衝突的混沌中,因為無法適應此一變化,難以忍受挫折、壓力,最後產生各類偏差行為,甚至中途輟學。向陽公益基金會為解決此一問題,乃於民國九十年九月在新竹地區成立「向陽學園」,專門提供國中中輟學生一個自在、安全、溫馨、關懷的選替教育環境,提升學生學習慾望和意願,使其回歸正途。 向陽公益基金會的成立,乃是期盼台灣成為人人知法守法之美麗寶島。向陽學園成立之目的,更是希望為迷途的青少年點一盞燈,開一扇門,指引他們走向正途。透過您我的共同關心與協助,將可使我們多救回一個年輕的靈魂,也避免社會多遭受一次驚悸痛苦。
具備媒體、高科技、人力資源、產業研究背景的馴錢師財商研究中心創業團隊,有感於台灣經濟與社會從2004年開始持續不穩定:失業率攀升、層出不窮的卡債事件、每戶家庭的可支配所得降低、落入貧窮線人口不斷增加…等現象,讓整個社會上瀰漫著不安、焦躁的氛圍,遂決定投入「財務知能」(Financial Literacy)的研究,企圖找出適合台灣現況的財務問題解決方法。 從2005年推出以結合時間與金錢複數關係連結的「時金流」體驗活動開始,逐步發展出協助弱勢族群脫離貧窮的訓練輔導,再延伸到「企業員工協助方案」(EAPs)的財務諮詢,更在累積10年的實務經驗後,擴展觸角與學術界進行合作,與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合作成立「財務社會工作教育推廣中心」,希望透過實務與學術力量的整合,找出適合台灣社會提升財務知能、脫離貧窮的有效策略。 從第一套自行研發的「時金流」訓練課程開始、到協助弱勢族群脫離貧窮的訓練方案、再逐步延伸到員工協助方案的財務諮詢及創業輔導的財務、資源盤點,不斷的尋找創造適合國內大眾提升財務智商的訓練課程或管理金錢的方法。
財團法人台北市私立愛愛院(以下簡稱本機構) 榮獲衛生福利部與台北市政府評鑑為甲等優良大型機構,立案養護安養共238床。 本機構由施乾先生於民國12年所創設,成立初稱為「愛愛寮」, 位於台北市大理街175巷27號(即現址),先後配合政府屢經更名,現為「財團法人台北市私立愛愛院」,當年創辦人鑒於孤老無依、貧病交迫之乞丐橫行街頭,應為文明社會所不可有,乃發乎人道精神而創設「愛愛寮」予以收容、照顧、教養。 創立初期至台灣光復(民國12年至民國34年)稱「愛愛寮」。台灣光復後,更名為「台北愛愛院」;民國36年,向台北市政府辦理立案登記(登記證字號:北市民社字第八○四號);民國48年,向法院辦理財團法人登記(登記證:玖貳號);民國52年,配合台北市政府社會局政策,收容醫院久治不癒、無法退院之殘疾長輩;民國62年,協助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安養孤苦無依老人;民國80年,因應社會變遷及老人福利法實施,增設自費安養中心,為非經濟因素且需要生活照顧的長輩,提供頤養天年的舒適居住環境和各項服務;民國97年十一月,舒適新穎的養護大樓落成,並擴大養護服務數量。 民國109年六月,受託管理政府公辦民營「台北市東明住宿長照機構」,走出萬華,將服務能量帶到南港與長輩共樂;民國110年十一月愛愛院附設「愛力勇學堂」日間照護中心開幕營業,擴大不同照護需求長者,並以現代化設施提供安心、安全、安樂的全新日照體驗。
公司創立於1985年,專營防水工程及其他相關建築副產品,路得致力於開發新工法、新材料,大量引進台灣沒有的國外材料來解決不容易解決的建築相關問題。39年以來,因著路得要求自我為業界的先驅者,舉凡重大工程,指標性建築都留下「路得」的身影,在業界獲得一定口碑。
本院成立於民國47年7月1日,48年3月開始門、急診作業,同年11月1日正式開幕。土地面積30.356936公頃,總樓地板面積545203.83平方公尺,主要建築有中正樓、思源樓、長青樓、門診大樓、致德樓、神經再生中心、身障中心、動力中心等。最初設置病床600張,醫療服務對象僅限於在台退除役官兵,後逐年開放及於榮眷、公、勞、農、漁保及一般民眾。逐次興建一、二、三門診大樓,門診人數由最初每日200餘人次,增至目前每日約八千餘人次;因應門診量的增加,陸續擴增床位,目前擁有3160張(112年09月)。 本院現有員工6890名(醫師1402名、護理人員3182名,醫事人員1019名、技術人員334名、行政人員791名、技工工友162名),組成堅強的醫療團隊,配備先進的醫療設備,精確的為病患診治各種疾病。(113年1月) 為了落實政府照顧榮民之宗旨,於台灣中南部地區先後籌建台中、高雄兩分院;台中分院於71年10月31日開幕,77年7月獨立為台中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於79年10月31日開幕,於82年7月1日獨立為高雄榮民總醫院。支援輔導會所屬12所榮民醫院的醫療作業。87年7月在臺北市臥龍街設立「大我新舍門診部」輪派醫師駐診,提供該地區四千餘高齡單身榮民便利優質的醫療服務。89年及90年,先後承辦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及署立宜蘭醫院開公立醫院委託經營之先河,使當地居民也可以獲得與國家醫學中心同等級的醫療服務。91年6月與財團法人中心診所醫院醫療技術合作,嘉惠臺北市東區居民。 在歷任院長及同仁辛勤耕耘之下,本院目前忝列國家級醫學中心,肩負病患醫療服務、醫事人才培訓及醫學研究發展三大任務,配合國家醫療政策,善盡政府照顧人民健康之責任。 本院於60年籌建國立陽明醫學院,完成後撥交教育部,現已改制為大學,培植無數專業醫事人員。並接受全國各公、私立醫學醫事院校學生來院實、見習及進修,舉辦各類講習班,受訓學員遍及國內、外。86年元月建置國內最早之榮陽數位化醫學圖書館,提供榮總、陽明同仁豐富、新穎之醫學電子書、電子期刊等數位化醫學資源。 民國52年,美國實業家柯柏先生捐贈本院的「柯柏醫學科學研究館」啟用,是為國內最早成立醫學研究部門的醫院;在基礎與臨床並重的前題下,培育醫學研究人才,研發出多項領先國內的研究成果。為能將研究成果產業化,利及民生,本院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已見成果。興建之醫學科技大樓,是結合基礎、臨床、資訊科技與實驗動物中心等尖端設施並符合安全環保標準之科技、人文並重的智慧型多功能研究空間,完成後將是國內第一棟符合藥品優良臨床試驗規範(GCP)的臨床研究病房,符合優良實驗操作規範(GLP)及合於生物安全等級2-3級的研究設施(BL2-BL3),及符合國際標準之動物照顧等設施的醫學研究大樓。可以預期,本院未來在醫院科學研究上,將能更上層樓。 為縮短診療時空差距、提昇偏遠地區醫療服務品質、加強醫療教學與群體醫療服務,本院自85年起,運用遠距電訊傳訊數位網路系統,提供國軍金門醫院、金門縣立醫院及宜蘭縣醫療院所遠距會診、遠距教學、遠距會議及遠距病例研討等遠距醫療支援,建立醫療資源共享,一年平均4百餘件,使當地居民健康得到保障。 近年來本院致力於神經修復及再生、人腦科學及認知功能研究、功能性腦神經造影、腦神經資訊、幹細胞研究、基因工程、生殖科技、臍帶血移植、生物影像整合、心電生理、電子病歷等先端醫療科技之研發,俱有重大的成果。 本院各科均訂有臨床處置作業規範、標準作業流程、稽核制度及各種品管會,以確保醫療品質。為了提昇服務效能,本院開發自動語音辨識預約掛號系統、全國藥品資料查詢辨識系統、雙語葯袋、病患醫療資訊系統、更新手術同意書;開辦夜間門診、啟用開放式單一窗口多功能櫃台、設立安寧病房、定期舉辦社區衛教服務;成立各種品質管制委員會,負責監督醫療品質;推動建立臨床路徑,保障醫療品質及病患權益;舉辦策略發展共識研究會、醫療品質及醫院管理訓練課程、成立品質改善行動小組,定期舉辦病患問卷調查等措施;設立財團法人惠眾醫療基金會幫助艱苦病患,組織龐大志工團隊散佈全院各區為病患服務。 60多年來,本院孜孜不懈,秉持「以客為尊」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理念,致力於醫療技術創新、服務品質提昇,提供患者身、心、靈全方位的醫療照護、便利的就醫環境及人性化的服務。未來本院仍秉持「視病猶親、追求卓越」的服務理念,遂行醫療服務、教學訓練、醫學研究三大任務的發展與成長,以「品質」、「效能」為核心競爭力,謀求人類的健康與福址。
☆童心園成立於1987年,代理進口世界各國優質的玩具與教具,讓孩子透過豐富的遊戲過程,擴增學習經驗,也提供了家長與幼稚園所更好的教具選擇,期望帶給孩子安全、益智、歡樂、開發潛能的童年之旅。 ☆2000年童心園開始投入產品研發,以幼教產業的專業背景結合知識經濟與創意文化,研發出-『WEPLAY』身體資源開發系列,上市後深受國內外幼教市場肯定,其中多項產品並陸續榮獲台灣、日本、德國的優良設計獎項。 ☆2010年創立Weplay親子館,結合軟體教學與硬體教具延伸至家庭,讓小朋友都能藉此有健康快樂的童年。 ☆童心園像個溫馨的大家庭,一群充滿童心的人,為孩子的健康童年而努力
我們是中華民國青少年兒童福利學會,目前有承辦新北市三家公共托嬰中心(土城廣福及土城樂利及中和民有等公托),同時也有開辦保母人員的訓練課程。 我們經營業務需要的是面對0-3歲的嬰幼兒照顧,歡迎對於嬰幼照顧有興趣、有耐心、熱忱的朋友加入我們的托育照顧。 本館位於松山火車站旁,緊臨松山國小、南港區運動中心及新移民會館。服務0-6歲未上小學前之親子,提供家長一個安全共遊的遊戲空間。
1986-1990年間,臺灣房價快速上漲。1989年6月間,臺灣爆發無殼蝸牛運動。當時的無殼蝸牛們為了抗議狂飆的房價,由李幸長為代表的一群國民小學老師發起了「無住屋者團結組織」,並於1989年8月26日於台灣房價地價最貴的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舉辦了「萬人夜宿忠孝東路」戶外抗議行動。 「無殼蝸牛運動」是台灣自政治解嚴以來,由人民自發而起、最龐大的一次都市社會運動。此運動團體中的成員,後續醞釀成立了兩個不同性質卻同樣具有都市社會關懷的組織:崔媽媽租屋服務中心(2000年轉型升級為:崔媽媽基金會)以及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命名:崔媽媽的故事 1989年無殼蝸牛運動時,不懂任何住屋理論的崔陳水金,只因為堅信「人人有屋住是好事」,也希望以行動表達對無殼蝸牛理念的認同與支持,便勉力撐起自己被癌末病魔侵蝕的身體,穿起白紗與丈夫和女兒一同參加9月28日的「百對無屋佳偶結婚典禮」。 三天後,崔陳水金女士病逝了。「無住屋者團結組織」義工們感念她以行動關懷社會的精神,甫成立的租屋服務中心就以她為名,希望藉此將崔媽媽認同社會改革、關心大眾的精神散播給大眾。 我們的理念:「居住保姆.雞婆精神」 從1989年一路走來,崔媽媽基金會始終承續了關心大眾、愛管閒事的「雞婆」精神服務社會,自許成為大眾的「居住保姆」,透過發展健全租屋市場、推動完善租賃法令制度、倡議社會住宅政策等面向,期盼創造一個良好、安全、有制度的住宅環境,讓「居者適其屋」的理念早日實現。
協會致力以移動帶動偏鄉經濟,讓交通接送成為老弱就醫、物資配送與獨老照護的溫暖橋樑。 城市的車流在閃爍的燈下穿梭,但遠方的山間,有人仍站在村口、巷尾,等待一班不知何時會來的車。對於偏鄉居民,移動不是理所當然,是難題。 微光行動,提供就醫機會,也讓以移動維生的司機,成為一名專業照護者。 讓這條路不只是交通,而是通往更穩定的未來。
本會為全國性社會團體,立案字號台內團字第1040086728號,法人登記為新北地院105證社字第1號 鑒於台灣社會急速變遷、家庭功能衰退,根據政府統計全台亟需建置7000個社區關懷照顧據點,目前約設有2400個,因此建構社區型的網絡照顧系統,刻不容緩;將大同世界的理想在每一個社區中完整地實現,是為成立本會的終極目標。在創會者從事20年社福經歷後召聚了一群熱愛台灣、學有專精之專家學者、社工及社區實踐者,企盼為台灣社區再現美好的傳統與創新用心的關懷平台,用陪伴與培力為每個有夢想的社區尋找建置幸福天堂的入口! 會名「鴻羽關懷」,鴻羽意寓本會服務策略為深入了解社區脈絡、協助當地社區建立獨特的價值,匯聚每一羽片的慈善行動,用如同「Home-家」的溫暖關懷羽翼,幫助需要者圓夢並展翅飛翔!
因為戰後嬰兒潮人口邁入老年,台灣將提早在 2025 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接下來的30-50年我們要迎接的將是一波極大的高齡照顧海嘯。 本於【聖經】中對於方舟一詞的異象是打造一艘搭載各式物種使得順利度過洪水災難到下一個新世界,我們成立『銀髮方舟 社會企業』希望整合各專業與社會資源為長照機構投入更多的專業與社會企業的活水。 使其長期照護能成為一種無圍牆專業照顧,得以將生活照顧轉向樂活照顧融入健康促進與永續發展,讓超高齡社會遠離災難成為一種世上的祝福!
我們的願景(vision)是「激發身心障礙者發揮生命潛力,創造價值 ( Enable the Disabled People )」。我們希望成為不靠募款,在財務上能自己自足的公益組織。藉由培力身心障礙者,使其走入社會,發揮潛力,創造價值,並整合營利企業、非營利組織資源,共同消弭身心障礙人士在就業、行動等方面機會不平等的現象。 在這樣的願景下,我們的使命(Mission)是: 1.提供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與居家學習環境。 2.創辦及經營庇護工場,提供身障者工作機會,並兼具獲利能力。 3.搭建身心障礙者以及營利企業之間的就業平台,創造公益和企業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