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工作快找APP

面試通知不漏接

立即安裝APP
https://www.104.com.tw/company/similar/169v0wl5?page=4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的相似公司

共200筆
台北市北投區電腦及其週邊設備製造業資本額370億員工數暫不提供

身為全球科技領導品牌,華碩致力傳遞無與倫比的體驗,為世人擘劃美好數位生活藍圖。以進化式創新構築明日科技藍圖聞名,並持續以使用者為中心,打造最別出心裁、直覺易用的產品與解決方案。不斷再造進化的華碩深具雄心壯志,開創諸多令人驚艷的電競、創作者、AIoT與雲端計算解決方案,克服用戶痛點並傳遞無所不在的幸福感。 華碩匯聚眾多領先業界的專家,持續以企業家精神與對創新的熱情,耕耘科技領域的未來。擁有近五千名世界級研發菁英,華碩平均每天獲得超過11個獎項,更受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為「世界最受推崇企業」之一。 在One ASUS精神引領之下,華碩人齊心追尋無與倫比,落實「再造進化、真實透明、發揮眾智、創意擇優」的企業轉型,我們深知明日的美好歷程始於今天的行動,華碩人致力為產業立定新標竿,具體展現對環境與社會的重要承諾。 在華碩,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前所未有的機會,突破極限、放膽實現夢想。 瞭解更多關於華碩,歡迎造訪:asus.com/about-asus/.

工作機會(435)
台北市中山區雜誌/期刊出版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700人

「天下」取名自「天下為公」,代表對一個美好社會的嚮往與追求。1981年,《天下雜誌》創刊。從此,台灣有了一束溫暖而冷靜的聲音。當時美國與中華民國已斷交兩年,台灣被國際孤立與邊緣化,內部躁動不安。 《天下雜誌》以積極、前瞻、放眼天下的態度,試圖為台灣在世界前進的潮流中找到定位,為企業因應政經巨變找到出路,為領導人與中產階級搭起溝通橋樑,提供台灣和華文世界讀者獨立的新聞、觀點與資訊。 40多年來,《天下》始終努力在追求一個美好而公平的社會。我們關心的議題,從國家、社會延展到個人身心健康;如今,集團已開枝散葉,除了《天下雜誌》外,發展出《天下學習》、《天下雜誌出版》、《康健雜誌》、《親子天下》及《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分別在財經管理、專業學習、財經出版、健康生活、親子教育、偏鄉閱讀教育等領域,成為具有積極影響力的媒體集團。 媒體也需要與時俱進-數位轉型,一條永無止境的路 面對科技帶來的數位轉型浪潮,2015年,《天下》啟動「數位轉型元年」,編輯部大幅投入網路原生內容,推動「平網整合」的內容政策;兩年後「全閱讀」上線,推廣內容訂閱制,開啟線上新聞付費服務。 此外,隨著疫情期間資訊消費行為的轉變,更催生全新的傳播模式與工具,2019年《天下》正式進軍Podcast市場,推動一段「用耳朵讀新聞」的驚異旅程。隔年,《天下》先創下「數位營收大於紙本營收」的里程碑,2021年同時達成「數位訂戶大於紙本訂戶」、「數位營收成長大於紙本營收衰退」兩項指標。 下一階段,是思維的轉變;在使用者中心時代,傳統產品思維已不再適用。2021年《天下》成立「會員中心」,希望透過會員溝通,強化內容服務與營收。清理分散零亂的資料庫,建置統一的會員政策。因為更了解會員,我們創造了更多服務,《天下》攜手Taiwan AI Lab合作開發新聞語音朗讀服務Sky,並在2022年正式上線-主打「零碎時間,聽遍天下事」,讓網友通勤、運動、睡前都能用耳朵「讀」新聞。 不論從什麼主題出發、以什麼形式呈現,《天下雜誌》集團中的每一個品牌、每一位同仁,始終堅持初衷:推動台灣正向改變,為追求一個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工作機會(28)
台北市信義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1650人

本校定位為「以醫學教育為本、生醫臨床為用之研究型大學」,發展以轉譯醫學為導向的頂尖臨床應用研究為目標,近年來著重發展特色研究及醫療研究,從腦外傷、再生醫學、癌症轉譯、生殖醫學到生醫材料等計有20餘個重點研究中心,除了與我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有多項合作計劃,還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等10餘個國際單位合作研究,研究總經費更是逐年成長。 此次與國科會合作,為建立產學研共同培訓高階人才平台,培育更多博士級人才投入產業,推動「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計畫」(簡稱產博後計畫)。透過北醫大作為培訓單位,提供博士產業化人才培訓及在職實務訓練(On-the-job-training),為博士級人才加值,累積其產業實務經驗,以達成橋接至產業研發服務公司就業或創業發展之目的,進而協助企業轉型升級與產業創新發展。 計畫官網:https://phdojt.org.tw 計畫效益:臺北醫學大學提供系統性產業應用培訓及廠商業務實作訓練,助使博士往產業發展就業或自行創業。除協助博士產業化加值外,另協助合作廠商媒合合適的產業博士,提供博士資源鏈結與輔導,並促進廠商更多與北醫大產學及臨床試驗合作機會。 執行期間:114/10/1-114/12/31 (三個月實習) 補助費用:政府補助博士6萬元/月。(廠商需支付每人2萬5千元獎金) 博士資格: 1.具 國內外 公私立大學博士學位之本國籍博士 2.具 國內 公私立大學博士學位之外國籍博士 註:不得為合作廠商原在職員工

查看工作機會(5)
工作機會(5)
台北市文山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本校自民國十六創校迄今已歷七十九寒暑。首任校長為先總統蔣中正先生。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台以後,在原則上曾有大陸各公立大學在台一律不考慮復校之決議。然而又鑑於政治大學在國家大亂中,每能表現出疾風勁草之特有精神,所以教育部在民國四十三年主動作出讓政治大學在台北首先復校之動議。這固然是社會朝野對本校的關懷與讚賞所致,也是政大歷屆畢業生,在社會上默默耕耘服務國家貢獻的結果。   復校之初先行恢復研究部,設行政、公民教育及新聞等三研究所。復於民國四十四年成立大學部,有教育、政治、新聞、外交、邊政五學系。歷經四十多年後,本校目前已發展成為文、理、法、商、社會科學、外國語文、傳播、國際事務、教育等九個學院之綜合型大學,下設三十三個學系及四十九個研究所(碩士班),其中三十二個研究所設有博士班(另含1個學位學程),另外有十六個碩士在職專班。另外本校設有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社會科學資料、電子計算機、國際教育交流、附設公務人員教育、國際關係研究、選舉研究、第三部門研究、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國大陸研究與台灣研究等中心。除此之外,並有附屬高級中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及幼稚園一所,本校擁有自幼稚園、小學、中學以迄大學、碩、博士班的一貫完整學制。   在教學與研究方面,本校每年均聘請國內外學者專家,擔任各項課程教學與研究,目前有專任教師六百餘人,研究員四十餘人,兼任教師三百餘人,高學歷教師年年增加,師資陣容日益壯大。本校不但擁有輝煌的歷史背景且目前正積極追求學術上卓越的成就,期能轉型為一所以研究為導向之世界級學府。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新北市新店區中學教育事業資本額38億員工數800人

設校緣起 由於社會快速變遷,政治民主開放,產業結構產生根本質變,對教育改革與開放的要求聲浪也逐漸昇高,尤其李遠哲院長所領導的教育改革,以及九十學年度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新課程,對教育改革是一個全新的出發,對教育願景也有一個不一樣的憧憬。 康橋小學於民國九十一年七月經縣政府核准立案並正式招生。 康橋中學於民國九十三年八月經縣政府核准立案並正式招生。 康橋高中於民國九十八年六月經中部辦公室核准立案並正式招生。 康橋新竹校區於民國一o六年六月經新竹市政府核准立案並正式招生。

工作機會(51)
台北市中山區其他不動產業資本額500萬元員工數暫不提供

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是由一群關心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的人士於2005年所共同捐助創立的。有鑑於都市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除了硬體建設之外,需要透過科學研究及理性討論,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公共政策,以突破關鍵階段的發展困境。為了讓民眾享有更好的就業與居住生活環境,秉持對國家的熱愛,對社會的期許,對民眾的關懷,本基金會願奉獻專業知識,推動都市政策研究與推廣環境教育,此為我們誠摯的理念。 本基金會成立以來,積極推動都市發展及環境教育有關之各種研究與交流活動,延攬不同領域的專業顧問,共同探討創新改進方法以因應環境變遷,提升政策解決方案的務實性及民眾的參與性。提升國家競爭力與改善環境品質,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實踐」,我們期盼能夠得到專業人士與ㄧ般民眾的支持。 為了理想的實現,本基金會所有成員必當全力以赴。期盼能以熱誠的服務,專業的知識,結合社會各界的力量為都市與環境的永續發展作出貢獻。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新北市三峽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加速,企業永續與責任議題逐漸受到關注,金融機構投資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引領角色。為強化商學院教學、產官學研究及服務特色,並符合全球企業永續發展趨勢,商學院特設立「國立臺北大學商學院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積極推動企業永續發展,透過學術研究、永續金融與生成式AI研究、評鑑系統規劃、永續資訊蒐集、客製化AI&ESG自動化解決方案,以及永續教育與證照班,培育具備永續視野的專業人才。我們推出跨域學分學程與微學程,例如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金融等相關學程,並與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和校內進修推廣部合作,培訓企業永續管理師,協助辦理「永續淨零管理師」及「永續金融財務分析師」證照班。 本中心自2016年起整合校內外學者專家,首創「SEED」評鑑架構,基於社會(Social; S)、經濟(Economic; E)、環境(Environment; E)和揭露(Disclosure; D)四大構面,建立臺灣永續評鑑系統,旨在促進臺灣資本市場的環境與社會影響力。該評鑑系統由研究中心主導,結合國際標準,是全國首創在地化評鑑體系。自108年起,研究中心開發「臺灣永續價值指數」,並由S&P Global維護,之後與臺灣指數公司合作推出13檔ESG指數及7檔衍生金融商品,包括ESG ETF與ETN以及ESG指數型基金,規模超過新臺幣530億元。臺灣永續評鑑每年根據上市櫃公司出具的永續報告書和公開資訊評估,2024年已評鑑1,019間上市櫃公司,2025年將涵蓋所有上市櫃公司。研究中心的努力獲得廣泛認可,榮獲2022年TSAA臺灣永續行動獎,顯著提高了本土學術機構在國際ESG評比中的地位。於2024年7月,研究中心將臺灣永續評鑑技術移轉予臺灣指數公司,期盼雙方後續合作能發揮更大影響力。 自2020年至2024年,研究中心在國泰金控贊助委託下連續五年主辦《臺灣永續投資調查》,揭示臺灣永續投資的現狀與趨勢,並與國際永續投資接軌。2024年,臺灣永續投資資產總額達新臺幣23.1兆元,永續投資比例近43%,顯示市場對ESG議題的重視,特別在遵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研究中心在永續金融政策制定方面發揮重要影響力。於2022年底,金管會與多部會合作推出「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後,於112-113年研究中心接受委託,進行推動指引精進計畫,將適用產業範圍從12.9%擴展至45.7%。 因應我國法令要求,自2025年起所有上市櫃公司皆須申報永續報告書,研究中心也提供企業界永續報告書編制輔導業務。除了協助企業界編制完整的永續報告書,同時也提供企業界內部訓練課程,例如GRI準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設計與運用、氣候風險與機會鑑別(TCFD)、人權盡職調查以及永續發展委員會設立等課程。本中心將能協助企業界建構完整的永續發展架構與作業內容。 國立臺北大學企業永續發展研究中心融合學術研究與實務應用,持續推動臺灣在永續領域的發展。未來,研究中心將繼續發揮學術影響力,促進跨領域合作,推動社會、環境與經濟的永續發展,為實現2050年減碳目標而努力,展現其在永續議題中的領導地位。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新北市三芝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馬偕醫學院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5)
工作機會(5)
台北市信義區電信相關業資本額372億員工數4500人

迎接 5G 新時代,台灣大哥大於 2020 年進行品牌再造,並於 7 月 1 日5G正式開台,揭示企業全新品牌核心精神「Open Possible 能所不能」,透過想像力、科技力、行動力、連結力,與感動力,讓用戶能所不能;另一方面,台灣大與生態系盟友打造多時的「超5G應用」,包括智慧球場、智慧倉儲、雲端遊戲等逐一登場,並與眾多大廠籌組AI國家隊,承接台灣AI雲的營運業務,同時深耕物聯網領域,集結超過百家國內外廠商共組「物聯網大生態圈」,領先業界發展出符合產業與消費者需求的從個人、家庭到城市智慧生活的物聯網應用。 加速超5G策略 轉型新世代網路科技公司 台灣大哥大於1997年2月25日設立,經歷2G、3G、4G數位化的蛻變,是台灣第一家率先宣告轉型成為新世代網路科技公司的電信業者,並以「T.I.M.E」Telecom(電信)、Internet(網路)、Media & Entertainment (媒體&娛樂)、E-Commerce (電子商務)等四大產業多角化經營,陸續推出M+ Messenger、MyVideo、MyMusic、myfone購物、MySports、Smarter Home智慧家庭、遊戲經營等新創服務;其中,影視音串流服務不論在客戶數或營收上,都較競業為佳,更是台灣唯一代理Riot Games遊戲的電信業者。台灣大哥大也以「超5G 策略」,整合台媒有線媒體集團、台灣電商第一品牌「momo購物」以及創業加速器「AppWorks之初創投」等集團企業(Group),善用台灣大的「大數據」天賦(Gift),以長期思維(Grit)發展超5G生態系,並持續以愛人類、愛地球(Green)的永續經營概念,朝大東南亞級企業(Greater South East Asia)邁進。 整合集團資源 致力推動永續發展 身為台灣ICT產業代表之一的台灣大哥大,也積極整合企業核心能力及資源,持續關注17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全方位實踐各項誠信治理、環境友善及社會參與計畫,並多次獲世界最大減碳組織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評選最高等級「A」企業,更數度榮登最高等級「世界指數」(DJSI World)肯定,為企業的八大利害關係人帶來最大價值與美好生活

工作機會(159)
台北市中正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560人

臺北市立大學於2013年8月1日正式成立,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及臺北市立體育學院合併而成之綜合性學校。原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源自於1895年建立的「芝山巖學堂」。1945 年臺灣光復,稱為「臺灣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學校」;1979年更名為「臺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1987 年升格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2005年8月1日改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是臺灣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為我國培育無數優質之學校行政領導及教學人才,目前通過教師檢定及考取正式教師人數仍為師資培育大學之領先者,是我國師資培育之典範大學。原臺北市立體育學院源自於1968年「臺北市立體育專科學校」.迄今有46年的歷史,1996年升格為「臺北市立體育學院」,是貫徹政府發展全民體育政策,培養菁英運動員、舞蹈藝術人才、各級學校體育教師、運動教練、運動科學研究人員、運動領導人才及優秀社會體育工作人員之重點學校。 臺北市立大學融合兩校原有優良傳統,在原有師資培育的優良傳統下,營造成—所「師培典範大學」;植基於培育績優運動競技選手之優勢.打造成—所「金牌選手基地」;更基於學校在人文藝術、科學教育、運動休閒的專業,以及臺北市政府未來對市政管理與發展人才之需求,建設為一所「都市硏究智庫」。此外,更以「教學卓越、硏究精進、國際化、產學合作、社區服務」為五大發展主軸,積極推動校務發展新方向,成為具有規模和競爭力之國內外知名都會大學。 一、在學術研究上:建立學術根基提升學術產能,爭取產官學研究支持與資源。 二、在卓越教學上: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確保學生學習成效及強化競爭力。 三、在國際化方面:加強培育高素質人才,營造國際化環境和多民族共同參與的校園;強化學生外語能力,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提升國際能見度。 四、在產學合作上:以創價型大學為目標,結合臺北市市政資源與產業結構,爭取產學合作機會,提供學生多元學習機會。 五、在社區服務上:落實社會公民責任,推動終身教育,使學生成為有品格、品味、品質的現代公民。 未來,臺北市立大學將積極營造充滿關懷、溫馨、和諧,具有人文風格與新希望的校園,成如同紐約市立大學等國際知名城市大學.提升本校的競爭力和國際地位,邁向全球前五百大。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台北市大同區政府╱民意機關資本額1000萬元員工數8人

「新文化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推動讓台灣進步的新文化運動,為了推廣新文化,幾十年來,成效卓著,以培育優秀公共事務人才為職志,期能改變、促進台灣公共事務之推展。

查看工作機會(2)
工作機會(2)
台北市內湖區電視業資本額19億9874萬元員工數850人

開啟新視野‧貼近每顆心 。一九九八年七月一日,公共電視正式與國人見面。 我們立志成為 一個真正以民為尊的電視台。本會是一個獨立營運的民間組織,為全民提供以人為本,多元的高品質節目,以善盡公共電視服務公眾之責。

工作機會(25)
台北市大安區其他醫療保健服務業資本額500萬元員工數暫不提供

自1970年後,台灣經濟起 自1970年後,台灣經濟起飛,不同類型醫療院所紛紛設立,由於各醫院快速蓬勃發展,為因應民眾日益增加之醫療需求,各醫院無不卯足全力,精進醫療服務品質,提升經營管理效率,醫管專業人員逐漸受到重視;而1994年全民健保制度的實施,更讓醫院管理經營者重視醫管專業人才。     本會於1997年10月9日由張錦文教授廣邀全國醫務管理科、系、所之主任、所長及醫療衛生機構相關人員研商成立本會,並在1998年10月正式運作,且公推張錦文教授為首屆理事長,前衛生署署長王金茂博士為名譽理事長;2000年至2005年由前臺北醫學大學校長、現任衛生署署長邱文達博士接任第二、三屆理事長,2006年至2012年係前衛生署副署長、前國家衛生研究院醫療保健政策組主任、現任國防醫學院、亞洲大學榮譽教授石曜堂博士接任第四、五屆理事長,2012年至2019年由愛仁醫療社團法人愛仁醫院董事長謝武吉先生接任第六、七任理事長,;而自2019年至2022年由中國醫藥大學江宏哲副校長擔任第八屆理事長;而2022年7月則由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洪子仁行政副院長接任本會第九屆理事長。    

查看工作機會(3)
工作機會(3)
台北市文山區其他教育服務業資本額1億員工數1500人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為國內最早成立之商管學院,以重視教學、積極研究與推廣服務為一貫的優良傳統。政大商學院目前有專任師資150名,學生約三千餘名。商學院大樓佔地八千坪,內設有高速光纖寬頻網路、多媒體實驗室、遠距教學教室及31間各類功能的實驗室、電子商務電腦教室、現代化圖書館、EMBA專用研討室等,俾使師生有更便利的研究教學與學習環境。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台北市信義區其他組織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富邦人壽美術館基金會在分享的使命下開創所有創意與無限可能。 The Fubon Art Foundation is committed to integrating art into daily life and unleashing people’s creative potential. 藝術透過展覽、講座、活動、禮贈、文宣、廣播。以最為親近的方式進入大眾生活。 透過「質」的提升讓藝術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可以透過空間與色彩讓人自由欣賞,同時理解藝術可以增加更多日常思維,讓辦公室與公共環境也增添對於美好的分享與教育推廣的機會。

工作機會(11)
台北市松山區其它軟體及網路相關業資本額1056萬元員工數暫不提供

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林清詠,為台大電機學士、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博士;IBM前首席科學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兼任教授。在IBM任職多年,為著名的IBM超級電腦部門華生研究中心( IBM T. J. Watson Research Center)之"網絡科學與人工智慧部門(Network Science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Department)"創辦人與領導者。並負責領導研發金融業AI商品,創建了IBM金融行業第一個認知安全產品: 「IBM金融服務監控洞察」(IBM Surveillance Insight for Financial Services)。 同時為著名的電機資訊專業協會(IEEE)第一位因網絡科學(Network Science)貢獻而被提升的網絡科學會士。 自2011年以來,林博士即一直在世界知名的IBM研究中心領導一支超過40名博士研究員,以及10所大學的20多位教授和研究員的團隊,進行由美國聯邦政府和國防部挹注的數十項大型專案,涵蓋範圍包括資安、社群媒體偵測、巨量數據資料處理等。研究成果更曾榮獲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劃署資訊安全產品競賽之首獎。 2017年6月與核心團隊成員,創立Graphen (美商圖策智能科技)公司,總部位於美國紐約(www.graphen.ai),致力於構建新一代AI新穎解決方案。 Graphen人工智慧的競爭優勢,在於獨家由底層建構核心的圖運算資料數據庫,達成真正成熟之全腦功能,能處理複雜資訊不完整情境下,模擬接近人類方式的策略判斷、情緒、邏輯推理。自行開發並經市場驗證之AI開發平台Ardi,為市場現有之最佳Graph 人工智慧開發平台之一。 目前公司正快速擴展,除了美國、台灣之外,事業版圖擴及東亞與東南亞。快速成長的我們急需“資料科學家/工程師、前端工程師、後端工程師、產品經理、數位設計與使用者體驗(UI/UX)”等好手! 歡迎對AI有專業與熱情的夥伴加入我們,共同成為具備國際AI實戰經驗,提供有效商業、生醫解決方案的美好團隊! Graphen builds next-gener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tforms based on network graphs to mimic full brain functionality and create novel industry solutions. Headquartered in the heart of Midtown Manhattan, the company is currently focused on finance and health care. Graphen's three AI platforms are: Ardi , Anita AI trader, and Adam robot. They are built upon advanced Graphen technologies in Linked Big Data, Advanced Visualization, Autonomous Learning, Cognitive Feeling, Machine Reasoning, Strategic Thinking, Human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on. Graphen strives to make innovative AI solutions available to its clients and aims to solve real-life challenges and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Current solutions include core-banking-monitoring, cognitive cybersecurity, non-performing-loan prediction, anti-money-laundering, predictive maintenance, etc. Learn more at www.graphen.ai. 【媒體新聞】 ※ 遠見雜誌2018年10月號 / 全球AI研發權威、美商圖策智能科技創辦人 推動金融、醫療接軌AI 林清詠在台打造研發中心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46122 ※ 數位科技/ IBM前首席科學家出走創業,讓全球第五的銀行主動找上門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9427/ex-ibm-chief-scientist-graphen-ai-solution ※ 環球生技月刊(20200310) / 台灣之光!全球首個AI「COVID-19基因演化路徑分析」上線 Graphen 林清詠蒐匯各國病毒株定序 揪出強力傳播者 https://www.gbimonthly.com/2020/03/63662/ ※ 天下雜誌(20200314) / 《武漢肺炎》一張圖看懂全球疫情怎麼傳!旅美24年台灣AI科學家專訪 https://reurl.cc/avlxgD ※三立新聞:消失的國界(20200401) / 病毒基因演化追蹤! 林清詠成立全球首個AI"監控新冠病毒演化"平台 助醫界一同抗疫! https://youtu.be/2BhzsIqzOy4 ※中天新聞(20200503) / 台灣之光科學家 AI揪新冠病毒「子孫繁衍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N9fd-HZoq0 ※ 中央通訊社/ 經濟部赴美招商 紐約AI企業投資台灣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8010041-1.aspx ※ 大紀元紐約報導/ 精銳AI企業返台投資 盼創雙贏:看準臺灣電子科技人才 為銀行核心監控、網安、反洗錢、不良貸款預測等提供新方案 http://www.epochtimes.com/gb/18/8/1/n10605817.htm ※ 數位時代 / 靠模仿人腦抓漏,精誠攜手新創Graphen推AI反洗錢工具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0277/systex-graphen-ai-aml ※ 工商時報 / 精誠代理美商圖策智慧科技反洗錢AI解決方案 https://m.ctee.com.tw/livenews/aj/20180817003541-260410 ※ 擔任2018/8/14-8/16 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 FinTech Series金融科技創新關鍵技術講堂講者 http://www.ftrc.nccu.edu.tw/wordpresseng/?event=6124

查看工作機會(7)
工作機會(7)
台北市大安區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臺灣大學_社會學系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新竹市大專校院教育事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國立清華大學「擴增實境互動技術」產學聯盟

查看工作機會(2)
工作機會(2)
台北市內湖區其他電子零組件相關業資本額400億員工數88000人

◎ 公司名稱: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DELTA ELECTRONICS,INC.) ◎ 成立日期:1971年4月 ◎ 員工人數:台灣約12,160人 全球約88,000人 【經營使命】環保 節能 愛地球 台達由鄭崇華先生創立於 1971 年,為全球提供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面對日益嚴重的氣候變遷,台達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秉持「環保 節能 愛地球」的經營使命,持續開發創新節能產品及解決方案、不斷戮力提升產品的能源轉換效率,以減輕全球暖化對人類生存的衝擊。近年來,台達已逐步從關鍵零組件製造商邁入整體節能解決方案提供者,深耕「電源及零組件」、「交通」、「自動化」與「基礎設施」四大事業範疇。 台達總部位於台灣,致力於創新研發,每年投入全球營業額超過8%作為研發費用,據點遍佈全球包括中國大陸、日本、新加坡、泰國、美國及歐洲等地。秉持對環境保護的承諾,台達不斷提高電源產品能轉換效率,以期能為人類守護一個永續發展的環境。 【台達電子獲選為台灣指數公司發布「台灣上市公司勞工權益指數」權重前十大成分股】 「台灣上市公司勞工權益指數」利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企業之勞動條件與職業安全衛生表現以及財務數據等公開資料,運用勞工權益評鑑模型與多因子投資策略,結合質化與量化的分析方法,篩選注重勞工權益的公司,進而增加生產力與公司價值,優化企業工作環境。 【2023年獲獎榮譽】 台灣最佳國際品牌 全球企業永續獎- 台灣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 國家傑出執行長獎 & 國家傑出經理獎 亞洲最佳企業雇主 天下人才永續獎 & 親子天下友善家庭職場獎 台灣企業永續獎- 人才發展領袖獎 & 社會共融獎 【2024年獲獎榮譽】 員工體驗大獎Employee Experience Awards 104首屆雇主品牌大賞 【聯絡方式】 誠摯邀請您至公司網站www.deltaww.com 更進一步認識台達,並期待與您一同成長與進步! 請應徵者留意各項職缺註明之廠區,若有任何問題請與所屬廠區之就業服務窗口聯繫。 為響應 環保節能愛地球,請使用電子檔傳送應徵資料。 我們收到您的應徵資料後會儘速處理,初審通過後將再與您聯繫面談時間。 您的履歷我們一律保密,合則約談,恕不退件,不合者不另行通知。 ◎ 台北公司《聯絡人:人力資源處 黃先生 》 電話:02-87972088 e-mail:tpehr@deltaww.com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186號 ◎ 桃一/桃三《聯絡人:人力資源處 劉小姐》 電話:03-3626301分機5306 e-mail:tyhr@deltaww.com 桃一地址:桃園市龜山區興邦路31-1號 桃三地址:桃園市桃園區興隆路18號 ◎ 桃二/桃五《聯絡人:人力資源處 劉小姐》 電話:03-3591968 e-mail:tynhr@deltaww.com 地址:桃園市龜山區山鶯路252號 ◎ 中壢《聯絡人:人力資源處 簡小姐》 電話:03-4526107分機5981 e-mail:hr@deltaww.com 地址:桃園市中壢區東園路16號 ◎ 平鎮《聯絡人:人力資源處 李先生》 電話:03-4526107分機5319 e-mail:hr@deltaww.com 地址:桃園市平鎮區中興路平鎮段458號 ◎ 台中《聯絡人:人力資源處 王小姐》 電話:04-25677670分機7303 e-mail:tnhr@deltaww.com 台中地址:台中市西屯區科園一路8號 ◎ 台南《聯絡人:人力資源處 李小姐》 電話:06-5056565分機5307 e-mail:tnhr@deltaww.com 台南地址:台南市善化區環東路2段39號(台南科學工業園區)

工作機會(732)
台北市中山區書籍出版業資本額4500萬元員工數500人

自民國42年創業以來,已出版超過5000種的書籍,為台灣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出版公司。所出版的書籍榮獲金鼎獎、好書大家讀等無數獎項。 除編輯部外,復興北路及重慶南路的門市藏書豐富,猶如一座大型圖書館,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經營高度電腦化、資訊化,營業項目多元。 包括出版、發行、零售、網路書店、教科書市場及圖書編目加工等,具備出版、發行、門市,從製作、發行到銷售的服務體系。

工作機會(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