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工作快找APP

面試通知不漏接

立即安裝APP
https://www.104.com.tw/company/similar/1wn8lb4?page=5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的相似公司

共200筆
台北市內湖區電腦軟體服務業資本額6億2000萬元員工數40人

上奇科技成立於 1990 年,為台灣上櫃公司(股票代號 6123),以 「Entrepreneurs’ Paradise」創業家領導管理平台 為核心價值,聚焦 雲端服務 與 數位印刷 兩大成長引擎。總部位於台北,營運範圍涵蓋台灣、香港、中國大陸與東南亞市場。 我們是多家國際領導品牌的長期合作夥伴與代理商,包括 HP Indigo、Adobe、Autodesk、Corel 等,並與 Amazon Web Services (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 等雲端大廠合作,打造跨國生態圈。上奇科技不僅提供產品銷售,更結合 解決方案、技術服務與 ESG 永續實踐,協助企業與新創在數位轉型與全球競爭中持續領先。 GrandTech, founded in 1990 and listed on the Taiwan OTC market (Ticker: 6123), is guided by its core value, the “Entrepreneurs’ Paradise” leadership platform, and focuses on the dual growth engines of cloud services and digital printing solutions. Headquartered in Taipei, our operations span Taiwan, Hong Kong, Mainland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We are the trusted partner and distributor of world-leading brands such as HP Indigo, Adobe, Autodesk, and Corel, and we also collaborate with global cloud providers including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Google Cloud, and Microsoft Azure to build a cross-border ecosystem. Beyond product distribution, GrandTech delivers solutions, technical services, and ESG-driven practices, enabling enterprises and startups to excel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global markets.

查看工作機會(7)
工作機會(7)
台北市大同區建築工程業資本額1億6000萬元員工數15人

京河建設,主要從事工業不動產建設開發; 本公司擁有優秀的經營團隊,追求企業永續經營及穩定成長,整體營運穩定。

查看工作機會(0)
工作機會(0)
台北市松山區其他教育服務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30人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於1984年5月19日由董之英先生與嚴道博士共同創立,嚴道博士任董事長,以「促進國民身心健康、預防保健重於治療」為宗旨,從事創辦或協助有關國民身心健康之衛生事業,致力於菸害防制、食品營養、心理衛生等工作,全方位關懷全民身心健康。 請參考官方網站:www.jtf.org.tw

查看工作機會(3)
工作機會(3)
台北市大安區法律服務業資本額100億員工數350人

法律扶助基金會是依據「法律扶助法」而成立,並由司法院捐助經費,為需要法律幫助卻又無力負擔訴訟費用及律師費的弱勢民眾,以制度性的支援,維護憲法所保障的基本人權。本會目前於全國設置22分會,成立以來,扶助相當多之個案,同時全國有4000多位扶助律師,為職災勞工、受暴婦女、原住民朋友、外籍勞工、新移民女性等弱勢民眾,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

工作機會(10)
台北市南港區鐵路運輸業資本額562億員工數4600人

  台灣高鐵公司正式成立於1998年5月,以完成一日生活圈、加快台灣南北交通的速度為初衷,在政府大力支持與國內民間企業團結齊心下,以嶄新的技術,完成台灣跨世紀的鐵道工程,於2007年全線營運通車,在軌道運輸領域提供安全、快速、準點的運輸服務,縮短往返南北的交通時間,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自通車營運以來,秉持提供旅客安全、快速的運輸服務為最高原則,多年的深耕努力,已為台灣西部走廊的主要交通骨幹,旅運量逐年上升。我們以「成為引領進步、創造美好的生活平台」為願景,以專業運輸(Transportation)、創新科技(Technology)、深耕在地(Taiwan)以及永續關懷(Touch)之4T作為策略主軸,創造美好價值。   高鐵公司承諾以「紀律(Discipline)、正直(Integrity)、效率(Efficiency)、創新(Innovation)與明理(Sensibility)」五大核心價值做為企業經營之座右銘。抱持「Go Extra Mile」(有心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信念,以及創造「真實、進步、熱情、質感」四大品牌特質,持續提升運輸安全與服務品質,給予旅客更好的服務體驗,期望與社會大眾一同展望更迅捷美好的未來。   在董事長秉持永續經營理念帶領下,獲得許多鼓勵與肯定,例如;持續納入「臺灣永續指數」成分股,並自2018年起,連續榮獲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上市公司排名前 5% 的優異成績,蟬聯「市值 100 億元以 上之非金融電子類」上市櫃公司排名前 10%。另於 2023 年 1 月首度入選加拿大企業騎士(Corporate Knights)公司評比之「全球百大永續企業排行榜」,獲全球排名第九、亞太排名第一之佳績。各種國內外專業獨立機構及利害關係人的認同,促使我們持續朝更高標準的永續願景不斷邁進。 肯定與殊榮 2023 榮獲社團法人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公司治理制度評量」特優認證。 2023 參與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之「2023年第十六屆台灣企業永續獎」,榮獲企業永續報告獎之「金獎」。 2023 第三度榮獲第20屆玉山獎「傑出企業類-首獎」,另獲得「傑出企業類」、「最佳產品類」及「最佳人氣品牌類」共計四項大獎。 2023 台灣高鐵首度入選「企業騎士」(Corporate Knights)「全球百大永續企業」 全球排名第九、亞太排名第一。 2023 人力銀行yes123求職網統計,畢業生最嚮往的傳統產業「夢幻企業」名列前三。 2022 榮獲經濟部工業局「台灣持續改善競賽」最高榮譽金塔獎,是國內唯一獲此殊榮之軌道業者。 2022 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之「2022年第十五屆台灣企業永續獎」,榮獲企業永續報告獎之「白金獎」。 2022 榮獲第19屆國家品牌玉山獎「傑出企業類」、「最佳人氣品牌類-首獎」及「最佳產品類-首獎」。 2022 台灣高鐵公司「新世代訂位票務服務系統」以「數位轉型和雲原生開發」榮獲 Red Hat 2022 年亞太區創新獎,為台灣唯一得主。 2022 榮獲第15屆文馨獎「常設獎-金獎」,為第三度獲文馨獎榮耀肯定。 2021 榮獲第57屆中華民國品質學會「卓越經營品質獎」三星獎。 2021 參與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之「2021年第十四屆台灣企業永續獎」,榮獲企業永續報告獎之「金獎」。 2021 榮獲英國標準協會(BSI)頒發2021年「永續韌性傑出獎」。 2021 蟬聯第18屆國家品牌玉山獎「傑出企業類」首獎,並以高鐵數位客服及T Express app為主題,榮獲「最佳人氣品牌」及「最佳產品」。 2021 榮獲交通部「運輸資料流通服務平臺」頒發「停車組績優獎」及「軌道/空運組佳作」。 2020 榮獲經濟部工業局「台灣持續改善競賽」團結組金塔獎,創下連續三年獲獎佳績。 2020 參與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之「2020年第十三屆台灣企業永續獎」,榮獲綜合績效獎之「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服務業組)」,及企業永續報告獎之「白金獎」。 2020 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109年度「產學合作績優單位」首獎殊榮。 2020 第17屆國家品牌玉山獎「傑出企業類」首獎。 2020 榮獲納入「臺灣就業99指數」成分股。 2019 榮獲經濟部頒發第6屆「國家產業創新獎」績優創新企業。 2019 榮獲文化部頒發第14屆文馨獎「金獎」。 2018 「T Express」行動購票App,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傳達設計獎」。 2018 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頒發「107年度產學合作績優單位」之獎項。 2018 首次參加即榮獲第四屆公司治理評鑑上市公司排名前5%之佳績。 2017 榮獲《遠見雜誌》舉辦之第15屆「遠見五星服務獎」之「軌道運輸類」首獎。 2017 蟬聯《Cheers雜誌》「2017年新世代嚮往企業Top100」。 2016《天下雜誌》金牌服務業榮獲「運輸服務金賞」。 2016 「第23屆智慧運輸世界大會」於澳洲墨爾本舉行,本公司以「台灣高鐵智慧運輸服務系統」 獲頒2016年ITS世界大會名人堂產業成就獎。 2015 中華智慧運輸協會QR Code車票快速註記系統榮獲「智慧運輸應用獎」。 2015 T Express行動APP榮獲資策會頒發服務業科技創新獎。 201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頒發「高速鐵路運輸服務碳足跡」標籤證書。 2014《天下雜誌》金牌服務大賞「陸上運輸業金賞」。 2014 台灣高鐵應變管理資訊多元整合平台榮獲「103年度智慧運輸應用獎」。 201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舉辦之「第22屆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 2012《天下雜誌》舉辦之2012年「金牌服務大賞」不分業種冠軍。 2012《數位時代雜誌》舉辦之2012數位服務力大調查「數位服務標竿企業」交通類首獎。 2011「高速鐵路營運、維修暨旅客服務」ISO 9001驗證。 2011 第一屆金桂獎榮獲卓越興櫃市場貢獻。 2011 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頒發「第20屆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 2010 榮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百大建手首獎。 2010 榮獲亞洲土木工程聯盟「傑出土木工程計畫獎」首獎。 2010 榮獲遠見雜誌舉辦之「台灣地區列車運輸業之服務品質」第一名。 2009 因台灣水雉保育事蹟,榮獲交通部頒發「交通部2009年金路獎」之「特殊貢獻獎」。 行動貫徹對CSR的承諾   台灣高鐵公司積極實踐企業ESG策略,並響應政府2050淨零轉型目標,2022年辦理「共植美好 - 低碳永續行動」、常年協助臺南地區水雉保育、員工淨灘等環保公益活動,落實節能減碳。此外,自2008年迄今,連年舉辦「高鐵營隊」,深化各學齡層鐵道教育知識、隔年開辦「微笑列車」專案,善用資源扶助弱勢團體、與多個基金會合作,舉辦「高速傳愛 助學計畫」、歲末年終舉辦「寒冬送暖 捐血傳愛」,邀請旅客及民眾捐血助人等活動,善盡社會責任。 2022年基於國際人道關懷,響應外交部捐助「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 2021年臺鐵太魯閣號不幸事故之傷亡旅客及家屬捐款新臺幣 500 萬元。 2021年捐助新台幣 500 萬元予高雄市社會局,協助「1014 鹽埕區城中城大火」傷者與罹難者家屬共度難關。 2018年啟動「花蓮地震救援搭乘專案」,救災者均可申請免費搭乘及捐款新台幣500萬元。 2016年啟動「台南地震災區救援專案」,總計協助130個救援醫療團體前往災區救災。 2014啟動「高雄氣爆事件救援搭乘專案」,開放民間救援團體申請免費搭乘,往返災區投入救援工作。 2009 「莫拉克颱風救援專案」提供救援團體,免費搭乘高鐵往返災區。

工作機會(72)
台北市信義區檢測技術服務資本額3000萬元員工數30人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

查看工作機會(8)
工作機會(8)
新北市新莊區職業團體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社團法人新北市社會工作師公會的工作行列。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台北市中正區職業團體資本額3000萬元員工數95人

本會為績優社團法人單位,以提昇我國管理科學及管理技術為宗旨。並配合國內經濟成長與發展的需要,加強聯合學術界,企業界與政府機關共同之力量,致力於管理科學與管理技術之發展與應用。促使理論與實務相結合,並接受政府各項專案委託。

工作機會(11)
台北市松山區運動服務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3人

臺北市職業棒球員職業工會,多以「中華職棒球員工會」名稱為民眾所知。 2009 年以前,中華職棒因為幾乎不曾間斷的簽賭假球案跌進嚴重黑暗期,當年以葉君璋為首的一群選手們,深知若假球持續延燒,終有一日會讓中職走入歷史,屆時即便是潔身自愛的球員們,也將淪為失業勞工。在那個對未來充滿未知及強烈危機感的時空背景下,球員工會於 2009 年復會,以實際行動保護自己的職場。 15年來,工會陸續由葉君璋、彭政閔、胡金龍、周思齊及陳傑憲接棒擔任理事長,除了貫徹最初的防治假球任務外,也逐步帶領會員們與資方共創合作空間,並陸續與日、美及韓職工會展開密切合作,發展為今日的球員工會。 目前工會會員總計有 230 位會員,並在多位擔任勞動部、體育署、職籃聯盟、單項協會顧問的專家學者及律師團支持下,集結法律、財稅、保險、醫療、人力資源、勞工關係、國際職業運動發展及運動行政等多元面相業務的龐大顧問團隊,為會員提供最專業的協助。 身為全台第一個運動員勞動權益組織,我們累積豐富專項經驗也深刻理解自身責任。因此主動參與協助 2017 年國民體育法修法,並輔導女足工會成立,也將持續推動保障全國運動員權益的組織。

查看工作機會(3)
工作機會(3)
台北市信義區職業團體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60人

人民團體、組織完備,有意願加入服務團隊者,請e-mail或郵寄詳細履歷自傳到會洽談。

查看工作機會(0)
工作機會(0)
台北市中正區社會福利服務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12人

好鄰居(Good Neighbors)是一個國際救援及發展的非政府組織,並獲得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UN ECOSOC)全面諮詢地位。目前於世界44個國家設有服務據點。好鄰居使命為令世界成為沒有飢餓、人民和睦相處的地方。 台灣好鄰居協會成立於2019年,在台灣我們關注兒童權利教育與倡議,推動台灣成為兒童友善家園;在國際,我們重視國際扶貧與社區發展,特別是守護兒童,並積極協助各項災害與緊急狀況。合作夥伴包括外交部、國合會、各縣市政府、企業及大專院校等。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台北市松山區職業團體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是以促進對氣候變遷、能源永續的瞭解,致力於加速台灣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非政府組織(NGO)。2015年7月與39家企業夥伴成立「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以孕育標竿企業、引領社會核心、傳承永續志業為精神指標,期能結合企業力量共同推動企業永續發展(CSR)。 【五大工作重點】 1.氣候變遷 2.永續能源 3.企業永續 4.大學永續 5.SDGs推廣 【成立與發展】 本基金會由大台北區瓦斯股份有限公司、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新光保全股份有限公司及新光金控董事長吳東進先生出資設立登記。於2007年10月31日核准成立,在簡又新董事長之領導下,目前基金會行政管理部下設有七大單位: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 (TCCS)、台灣企業永續獎 (TCSA)、台灣企業永續學院 (TACS)、社會影響力中心 (SIC)、會展中心 (EXPO)、淨零工作小組 (CNU) 以及永續使命辦公室 (OSM),共同推廣永續事務。本會也於2009年成為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觀察員。 【本會榮譽】 ■ 獲頒「環境英雄獎」肯定 本會董事長簡又新博士與董事柳中明教授於2010年1月獲選為遠見雜誌及YAHOO奇摩舉辦的「台灣環境英雄獎」,簡又新博士以奠定台灣環保政策的法制基礎與人才培養,開啟民眾環保意識,退休後為組非營利組織,繼續推動減碳抗暖化的具體成效獲獎;柳中明教授以設計紫外線指數讓民眾注意臭氧層問題,推動整合災害預警指數及氣候安全法,打造台灣環境百年計畫獲獎。 ■ 獲頒教育部99年度「社教公益獎」肯定 教育部為激勵諸多推展社會教育有功人員,特於每年頒獎表揚對社會教育具有重大貢獻之團體及個人。本會經由主管機關經濟部的推薦,榮幸獲選為本屆(99年度)「社教公益獎」團體代表之一,也是2010唯一與環境、永續發展相關的獲獎單位。 【參與國際組織與簽署備忘錄】 ■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觀察員 ■ 聯合國氣候變遷非政府青年組織(YOUNGO)會員 ■ 與德國在台協會簽署「永續力」巡迴說明會意向書 ■ 與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簽署合作備忘錄 ■ 與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簽署合作備忘錄 ■ 與彭博(Bloomberg)簽署合作備忘錄

查看工作機會(5)
工作機會(5)
台北市中正區社會福利服務業資本額4000萬元員工數55人

一群從事癌症照護的醫護人員走出病房,和一群癌友及家屬矢志協助癌友家庭找回希望開始。2002年成立「癌症希望協會」,2011年正式更名為「癌症希望基金會」。要成為癌友家庭的生活領航者,協助他們萌生新的力量,更是要串結各界資源與力量,讓癌友家庭安心治療、放心生活、有信心面對未來。

查看工作機會(9)
工作機會(9)
台北市中山區職業團體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本會名稱為台北市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以下簡稱本會)。 本會為依據商業團體法暨施行細則及其他有關法令設立之商業團體,非以營利為目的。 本會以結合同業力量,協助政令推行,促進同業關係提升經營層次,發揮團隊精神,增進共同之利益及矯正弊害促進業界繁榮,促進租賃住宅市場發展為宗旨。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台北市大安區社會福利服務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暫不提供

【緣起】 民國六十八年夏天,中部地區民眾因食用廠商製造販賣之米糠油,而發生嚴重的「多氯聯苯受害事件」,受害者多達2千人,且大多屬經濟上的弱者,然加害廠商,非但未予以賠償,反而以脫產方式逃避責任;同年底又發生「假酒事件」,有教授因飲到假酒而失明。當時一群青商會友、學者專家及社會熱心人士,感於消費者的弱勢,有加以保護的必要,遂由青商會捐助十萬元,三商行翁肇喜先生認捐一百萬元,借用當時李伸一律師的辦公室,以一人、一桌、一支電話開始推展消費者保護的工作,並推選柴松林教授擔任第一屆董事長。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是一個非政治性、非營利性的純民間公益組織,獲教育部核准後,向台北地方法院辦理登記,於民國六十九年十一月一日在台北市成立。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台北市大安區建築工程業資本額10億員工數20人

首鋼機構是集建築、開發、營造於一身的專業經營團隊,以專業的建築規劃,施工嚴謹著稱,精選 A 級地段,規劃 A 級產品,陸續推出之個案均位於台北市精華地段:「大安青田」、「大安青靚」、「天母青靚」、「仁愛沂荷」、「中山鉑麗」、「明水醴」、「敦南自在」、「麗水自在」、「大安自在」、「瑞安自在」、「天母自在」、「敦南學府」,每一塊基地都是取得不易的超優質地段,也因此對於每一棟建築,首鋼一本工藝家的精細精密與巧思創新,從規劃設計到空間尺度,一次又一次檢討修正,只為了把建築做到最好,面面周到的不只是舒適的生活空間,首鋼開發對品質絕對的信仰延伸了居住的風格與身份的品牌效應。

查看工作機會(7)
工作機會(7)
新北市新店區醫院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2300人

【設立目的】 ◎ 彌補大台北東南隅醫療資源之不足 或許在社會大眾的刻板印象中,認為台北已具豐富醫療資源,何需再勞慈濟錦上添花,興建大型現代化醫院?事實不然,依醫療衛生主管單位統計,以大台北地區人口之眾,整個新北市醫療資源仍感不足。尤其新店溪與景美溪流域,包括木柵、景美、新店、中和、永和、深坑、石碇、坪林、三峽、烏來等大台北東南隅之大文山區與雙和區,醫療需求最為孔急。而台北慈院的正式啟用,適足彌補該區之醫療窘境,亦足疏解百餘萬該地區民眾求醫無門之困境。 ◎ 醫界清流 人醫典範 證嚴法師期勉台北慈濟醫院所有同仁立志為醫界清流、人醫典範、聞聲救苦、歡喜付出,醫人、醫病又醫心,要讓病人身心靈康復後,都能成為有力量幫助他人的人,讓求醫無門的大德均能離苦得樂。也期待全院同仁秉持慈濟精神,走入人群,發揮良能,哪裡有苦難,哪裡就有我們的身影。 【院長的話】 六O年代的台灣,物質貧乏,國人生活水準偏低,而相對於西部地區,後山的花東更顯得困窘。 上人以慈悲智慧愛灑人間,傾聽苦難者的心聲,發願在東部貧瘠的醫療沙漠,注入愛的暖流。一九八六年,慈濟第一家大型綜合醫院在花蓮啟業,緊接著玉里慈濟醫院、關山慈濟醫院、大林慈濟醫院、台北慈濟醫院、台中慈濟醫院陸續拔地而起,守護生命;慈濟世界醫療志業似福慧花開,從貧瘠的後山綿延前山,形成一股愛的力量,生生不息。 台北慈濟醫院(以下簡稱台北慈院)於2005年5月8日正式啟業。感恩 上人,以及全球慈濟人合心協力護持,慈濟在大台北締造國內第一座具備防震效能的「守護生命磐石的千年醫院」,蜚聲國際,慈濟醫療志業再邁向新里程碑,也為台灣醫療史樹立「人文醫院」的新典範,在繁忙複雜的都會醫療環境中,營造出寧靜與人文氣息,啟發心靈的力量。 台北慈院是以醫學中心規格打造的大型人文醫院,除成立各專科醫學中心,提供優良基礎醫學及高科技臨床醫療服務外,還全面發展微創手術,減輕病患痛苦;此外,更結合慈濟社區志工網絡,支援基層醫療院所,落實社區衛生教育,配合衛生主管機關,辦理保健及公共衛生工作。醫院亦針對身心障礙兒童提供診斷、治療、復健、親子教育等全程醫療。 現今醫療技術雖然不斷推陳出新,解開了一連串生命的奧秘。然而,醫學終究有其極限,病患仍要面對生命的無常及病痛的折磨。病患及家人的傷痛,不只依賴醫療科技,更需要心靈的膚慰。醫病醫心。慈濟醫護團隊長年有志工菩薩陪伴,合力營造全方位的人文醫療服務,並顯現「人傷我痛,同體大悲」的情懷。台北慈院的愛心資源無限。平均每天有220多位志工,佛心師志,接力堅守在每個醫療崗位,不分假日,不畏風雨,將慈院之美傳遞給每一位病患和家屬。長年累月下來,每年超過7萬名志工在此成為醫療團隊的得力助手,一同見證生命的可貴。 生命無價,生死一瞬間,分秒必爭。台北慈院醫療團隊放下身段,縮小自己,分分秒秒戰戰兢兢,努力與付出沒有底線,盡全力將「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任務,以「感恩、尊重、愛」的精神,發揮淋漓盡致。 歷經無數風雨和考驗,台北慈院已卓然屹立在大台北,豐盈的人文氣息,一流的醫療團隊,先進的技術水準,締造典範醫療。期待全體同仁能共同展現 上人的愛,發揚 上人的法,聞聲救苦,搶救生命,並將大愛灑向社區,更跨越國界。

工作機會(163)
新北市板橋區其他醫療保健服務業資本額100萬元員工數200人

機構擁有跨專業照護團隊,涵蓋職能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護理師、營養師、心理師、社工師與照顧服務員,針對個別需求提供整合式服務,讓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持續安心生活。 【發展歷程】 107年 |設立:大心居家職能治療所 108年 |設立:齡活居家長照機構 109年 |大心職能治療所獲評鑑「優選」 |齡活A單位(板橋區)成立 110年 |齡活A單位拓展至中和、三重 |成立:新北市C據點(板橋區) |成立:臺北市失智據點(士林區) |承接標案: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到宅訓練B組」 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復健」 111年 |擴展:新北市C據點(中和區) |擴展:臺北市失智據點(大同區) |辦理:新北市照顧服務員訓練班 |承接標案: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到宅訓練B組」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集中訓練」 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復健」 112年 |設立:新北市板橋區日間照顧中心 |辦理:新北市照顧服務員訓練班 |承接標案: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到宅訓練B組」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集中訓練」 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復健」 |獲證: 機構評鑑A單位優等 友善家庭暨工作平等措施認證 113年 |設立:台北市萬華區萬華日照中心 |辦理:新北市照顧服務員訓練班 |承接標案: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到宅訓練B組」 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集中訓練」 台北市衛生局「社區復健」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113年至114年移工數位學習計畫」 |獲證: 新北市中高齡及高齡者友善職場認證 1111幸福企業標章 114年 |設立:新北市板橋區家照據點 【核心價值】 在地老化:幫助長者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持續生活與照顧 全人照護:整合各專業人員,提供身、心、社會面向的支持 尊嚴與品質:每位長者的獨特性被看見與尊重 家屬支持:以團隊協作方式減輕主要照顧者壓力

工作機會(29)
台北市中正區廣告行銷公關業資本額100萬元員工數暫不提供

澤蘊有限公司由來自各領域的專業菁英組成,團隊成員深耕於多元專業,累積豐富的企劃與執行經驗。我們致力於發揮每位成員的專長,善用專業企劃能力,整合與串聯多方資源,秉持與客戶共同成長的願景,以誠懇與用心的態度提供高品質服務。 我們專注於活動企劃業務,為公、私立部門及非營利單位提供全方位會議、活動與課程的籌劃與執行,包括:執行細節與流程規劃、議程設計與管理、公關宣傳與文宣設計等 我們以資源整合與效益最大化為核心,致力於為每個活動建構良好的溝通橋樑,促成永續聯繫網絡。公司籌劃與執行的活動廣受好評,並深獲客戶肯定。 我們誠摯邀請對活動企劃與專案執行充滿熱忱的您,加入我們的團隊,共創卓越!

查看工作機會(1)
工作機會(1)
台北市文山區社會福利服務業資本額暫不提供員工數10人

關於【秋野芒】: 台灣的城鄉差距日益擴大,教育資源取用的機會嚴重失衡,藝術教育尤其嚴重。秋野芒是一個試圖改善這個惡劣現況的公益組織。從西元2013年開始,秋野芒開始了偏鄉戲劇之旅,帶領大學生志工上山下海公益巡演,並於2015年成立「社團法人秋野芒文創協會」(台內團字第1040048072號),募集社會資源,培訓戲劇志工,希望將更多、更好的戲劇作品帶給全臺灣各地偏遠小學師生。 10年來,協會至今(2023)已為台灣偏鄉地區演出近400場,包含台灣所有縣市,和金門、澎湖、綠島、蘭嶼等外島,還有許多偏鄉小學在期待秋野芒的演出到來。到秋野芒工作,可以一起走遍台灣,看到非常美麗的鄉野,是結合工作和旅行的美好體驗。 我們的工作分為幾個區塊:戲劇演出、行政、募款。 我們需要培訓戲劇志工,不斷製作戲劇,組隊巡迴,為偏鄉的孩子們演出。所以需要培訓人員、執行製作和帶隊完成演出的人員。不一定需要戲劇背景,秋野芒的專長是訓練非專業人士具有演出能力。我們會培訓你的能力。 行政人員和一般企業相似,只要對這項公益工作有熱忱,也能配合到演出現場協助,都可以加入我們。募款工作同時需要宣傳、行銷,有相關專長、能力的伙伴也是我們需要的。

查看工作機會(6)
工作機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