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惠基金會於1987年成立至今已超過30年,從一位平凡老奶奶感謝台灣這塊土地、想幫助台灣貧苦人們的善念開始,以全國性慈善救濟服務為起點,除了濟助全台各地貧苦弱勢外,亦資助各大公益團體善行義舉,包括世界展望會、慈濟基金會、紅十字會..等。 1999年轉型為直接服務機構,為偏鄉老人提供居家照顧服務。介惠以「在地人服務在地人」的方式推動服務,不僅讓偏鄉失能老人及身障者得到持續性的專業照顧,更為偏鄉婦女及青年創造工作機會,讓在地青壯年留在故鄉,服務弱勢族群及社區,輔導社區組織,進而提供偏鄉正向循環發展的可能,使偏鄉成為生活、工作、安養的好地方。 30多年來,介惠一本初衷,秉持幫助台灣貧苦弱勢的善念發展至今,已幫助無數偏鄉婦女撐起家庭經濟,讓偏鄉長輩在生命晚年獲得尊嚴的照顧,讓走向凋零的偏鄉社區重現生機。但偏鄉工作的經營成本高、挑戰多,介惠期待能獲得各界的支持與贊助,讓偏鄉社區照顧的工作不斷炊,持續在偏鄉播下幸福的種子。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TADA)創辦於2002年9月15日,為非營利之法人組織,個人會員超過600人,團體會員超過60個,理監事會20人,秘書處15人,最高決策單位為會員大會。於2005年9月28日成為國際失智症協會(ADI)正式會員,為台灣唯一代表組織。2009年3月25日本會湯麗玉秘書長當選ADI理事。失智症的盛行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快速增加。目前全世界每4秒鐘增加1名失智患者,台灣未來失智人口每年平均將增加一萬人,失智症已成為21世紀最重要的衛生課題,而本會之存在對台灣失智防治照護工作之發展有重要貢獻。
成立源起: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三十日,時任民進黨婦女部主任的彭婉如女士,南下高雄為隔天即將進行表決的民進黨「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徹夜奔走,不料卻在深夜搭計程車前往住宿旅館途中遇害,喪生於一個對女人人身安全毫無保障的社會。 為了紀念這位以爭取婦女權益、提倡兩性平等為畢生志業,卻不幸慘烈犧牲的婦運先驅,婦運團體的姊妹、民進黨的同志和她的親朋好友,除了發起「1221女權火照夜路」大遊行、施壓立法院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催生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之外,並特別成立「財團法人彭婉如文教基金會」,以延續她的未竟之志和理想。 我們的宗旨: 1.推動性別平權教育,建立性別平權文化。 2.督促與婦女人身安全有關之教育及政策之落實。 3.促進保障婦女權益法令制度之建立。 4.鼓勵婦女參與政治及公共事務。 5.獎勵及贊助各項與性別平等、婦女就業、托育及照顧議題有關之服務、執行及研究。 6.開發婦女潛力,結合社區需求,落實福利社區化。 7.落實終身學習、職業教育與就業協助。 8.致力於兒童及老人教育服務。 9.其他符合本會設立目的之相關公益性教育事務。
本會最早於1993年開始服務更生少年,並於1998年正式立案。 以發揚基督博愛精神關懷弱勢少年,運用社會工作、心理諮商輔導專業,並結合社會資源,辦理兒少非行及犯罪防治、輔導、保護安置、培力發展、家庭關懷等福利服務工作。
GOOD TV好消息電視台, 是全球華人地區第一家基督教非營利電視頻道, 我們所領受的異象是定意成為能改變人生命的電視台. 以製作符合福音真理的綜合優質影音內容與節目相關出版產品, 透過現代科技媒體平台與電視通路傳播全球深入各地華人社會之中, 引領家庭及個人認識基督救恩並造就預備門徒以成就福音傳到地極的大使命.
佳醫長照社團法人以創新概念建立完整的長期照護服務生態圈,深耕全台二十餘年,本著在長期照護服務管理上的豐富經驗,積極配合政府福祉政策。
【從修法開始】 有鑑於民國 62 年公布施行的兒童福利法已不適於現今社會,民國 79 年底由林志嘉等多位立委及關心兒童的各界人士 、 相關團體 , 共同組成「 兒童福利聯盟 」,著手進行修法工作。 修法過程中, 各方均認為應成立一永久性組織, 以長期致力於兒童福利工作推展 :「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於 80 年 12 月誕生。 【做倡議,更發展超過25項服務】 除持續法令政策的修訂與倡導之外,一路以來,兒盟一直回應時代的變遷與需求,開展了許多新興的直接服務方案,包括收出養服務、失蹤兒童協尋服務、棄兒保護服務及特殊際遇兒童保護工作,更創造反霸凌議題,因應離婚親子推出服務,更針對受到疫情衝擊的家庭提供協助。 透過倡議與服務並進,如實地往「與孩子共創更好的世界」初衷邁進。
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 人社會福利基金會(以下簡稱本會)成立於民國八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由天主教台北總教區、 耕莘醫院、聖母聖心傳教修女會有感於目前國內失智症照護需求與日遽增,而共同發起成立。 本會秉持耶穌基督博愛的精神及天主教機構一貫的【全人】【全程】【全家】【全隊】四全照顧理念,期為失智長輩打造一個愛的世界,讓他們活的更有品質與尊嚴。我們的「全人」意指綜合性之照護;即應考慮長者身、心、靈各方面的需求 。「全程」意指持續性之照顧;即有關長者生、老、病、死的每一個過程都應照顧。「全家」意 指以家庭為中心之社區式照顧;不僅長者連其家屬都應被關懷和照顧。「全隊」意指團隊化之照顧;透過不同專業之合作提供整合性之高品質服務 。 本會設立之初,即著手積極籌劃全國第一家專責型失智症照顧中心–「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台北市私立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於民國九十年三月開始提供失智症長輩住宿型、日間照顧型及暫托型等各項服務。緊接著,本會將服務觸角由機構型態轉向社區服務,開辦萬華區送餐服務,並於同年分別開始承接台北市及新北市的居家服務。基於服務多年的經驗,我們也開辦各項相關失智症的照顧訓練課程,如失智症家屬照顧技巧訓練班、全國失智症專業人員暨照顧服務員訓練等。民國九十七年六月,接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辦台北市萬華老人服務中心,為社區長輩提供綜合性的服務。
台灣展翅協會長期耕耘兒少服務工作,致力於防制兒少性剝削及人口販運、守護兒少上網安全及提倡兒童人權,致力找回兒少的笑容。 我們提供遭受性剝削或性侵害的兒少及其家庭服務,幫助家庭失功能的弱勢少女建立自立生活能力,讓她們能順利進入社會與職場獨立生活;同時積極推動修法與倡議,並且提供兒少、家長、專業人員和社會大眾有關兒少性剝削防制、網路安全、兒童人權的教育宣導。透過專業且全方位的工作,建構一個友善安全的環境,保護孩子免於遭受性剝削的傷害!期望匯集眾人的力量,協助受傷的孩子擁有能力與機會,如鷹展翅高飛。 台灣展翅協會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的工作行列。
創世基金會自民國七十五年成立,秉持「救一位植物人,就是救一個家庭」的理念提供服務,本著維護人道、尊重生命的精神,辦理三到底的社會福利工作。 一、殘到底:安養清寒植物人,創世先後成立台北、基隆、新店、板橋、文山、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嘉義、斗六、草屯、台南、鳳山、屏東、台東、羅東等十七所清寒植物人安養院,已幫助近千個清寒植物人家庭。 二、老到底:服務三失老人,設有獨居老人問安電話、老人用品交換中心與老人益智保健中心。 三、窮到底:救助街友與清寒單親者,並提供生活照顧、輔導就業等服務。 另設姊妹會:89年成立華山基金會提供老人服務,92年成立人安基金會提供街友與清寒單親服務。
行天宮為落實 恩主公濟世救人的醫療志業,民國70年信徒大會中即有眾多信徒提出興建醫院的建議。經數年的籌劃,民國79年10月行天宮董事會通過醫院興建案,購買三峽鎮恩主公醫院現址作為建院用地。同年12月行天宮成立附設醫院籌建委員會,並於民國80年1月向行政院衛生署申請設立『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 民國81年10月獲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通過。民國81年11月召開第一次董事會議,推選黃忠臣先生擔任董事長,開始積極展開醫院籌建工作。民國83年11月醫院正式開工興建,民國86年初夏完成醫院結構工程,並繼續展開院內軟硬體整合工作。院內所有員工無不全力投入相當心血,直至同年年底方告竣工。 民國87年2月本院第一次參與衛生署舉辦醫院暨教學醫院評鑑,獲評為地區教學醫院,再經一年的努力,於隔年3月再次參與評鑑,升格為區域教學醫院。以恩主公醫院如此年輕的醫院而言,全院同仁的努力使得醫院的聲譽不斷的上升,實為不易。 本院另設有宿舍大樓,並備有休閒健身運動設施及嚴密之安全管理,以提供員工舒適及安全之住宿空間。為提供員工良好的工作環境與提昇完善的照護品質,本著「以人為本,視病猶親」之服務理念,期使恩主公醫院成為三鶯地區、北二高沿線,並屬於新北市及桃園縣市的第一選擇醫院。 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為一棟地下4層地上17層之建築。總樓板面積39,975平方公尺,平均每床63.7平方公尺(扣除非醫療用地),座落於新北市三峽區復興路399號,登記床位數計540床,其中一般病床349床;特殊病床191床。 另斥資三億元在鄰近院區的中山路新建「中山醫療大樓」於2011年7月正式啟用,除新成立中醫部,並擴充既有的牙科、早期療育中心和精神科日間照護中心。 中山醫療大樓是為地上五層、地下二層建築,二樓中醫部是新成立的傳統醫學科別,設有四個科別、八間診間,包括內科、婦兒科、骨傷科及針灸科,提供三峽、鶯歌、土城、樹林和桃園地區民眾更多元的醫療服務。 為增加醫療資源,105年斥資13億新建「門診大樓」,地上6層、地下3層,與院區原本的中山、復興醫療大樓相距僅150公尺,形成醫療服務黃金三角。 門診大樓1樓大廳提供批價、掛號、藥局、檢驗等服務,2至4樓為西醫門診及檢查室,5樓設置病檢分離的高階健康管理中心。
「一起夢想公益協會」創立於2012年,立志成為微型社福的支持者。 協會是由多家網路公司與眾多捐贈電子發票的捐贈人共同支持運作。 多年來實地探訪全台 超過3000家 社福團體,協助公益募款專案,堅持不收任何募款手續費,募款款項100%到社福團體且後續查核確保專款專用。 2021年起開始協助微型社福定期定額捐款、財務會計、行政後勤,並持續發掘前線需求給成為強而有力的後盾,秉持著使命『讓所有的微型社福都無後顧之憂』持續前進。 ▎一起夢想影響力 ❶ 累積募款金額超過二億三仟萬元 ❷ 直接受助弱勢超過19萬人 ❸ 啟動公益專案超過1000檔 ❹ 合作社福單位夥伴超過700個(截至2025年1月) 立案字號台內社字第1010278037號 114年勸募字號衛部救字第1131364067號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的工作行列。
伯大尼---- 在聖經中是蒙 主耶穌憐愛且賜福之地。 主耶穌的足跡多次走遍此地,安慰幫助眾多貧苦弱勢的人。 伯大尼兒少家園也是蒙 主耶穌憐愛且賜福之地,因此而命名。 宗旨: 本基督濟世愛人精神,收容撫養、關懷及輔導失依貧苦與有需專業協助之零至十八歲兒童及少年,以增進兒童及少年福利,健全兒童及少年身心發展為目標。 服務內容: 一、 兒少安置服務: <收容對象> ◎收容對象:收容2-18歲因原生家庭變故、被不當對待、被遺棄之兒童少年。 ◎收容來源:自評收容、社福機構、全國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轉介。 <生活照顧> ◎生活照顧:以家庭生活模式照顧家園孩子生活起居、督促學業教育、提供多元學習、建立人際互動與培養生命價值觀。 ◎由保育員或生輔員、社工員、心理諮商師等專業人員共同照顧院童。 <教養目標> ◎培養獨立自主能力,依興趣及能力規畫未來人生,身心健全發展。 ◎給予正確家庭價值觀及經驗,並已返回原生家庭為孩子生命重要議題。 <院友關懷> ◎積極協助院友,解決其居住、就學、就業、醫療、法律、信仰及其他相關問題,成為其支持體系。 二、 兒少福利服務: 積極協助社會中貧困及缺乏家庭功能之弱勢家庭、兒童少年。藉專業經驗,凝聚社區意識,聯結相關資源,讓家庭發揮應有的功能,共同關懷弱勢兒童少年。 <弱勢家庭關懷服務>: ◎ 弱勢家庭服務:家庭輔導、諮商服務、經濟扶助、資源連結。 ◎ 家庭諮詢服務:家庭生活教育諮詢、家庭資源網絡諮詢。 ◎ 家庭促進服務:親子團體、家長團體、親子活動、喘息服務。 <兒童少年關懷服務> ◎ 兒童少年服務:提供弱勢兒童少年及其家庭救助、諮詢、轉介服務。 ◎ 團體工作:提供興趣團體,陪伴弱勢兒童少年成長與學習。 ◎ 兒童少年營隊:結合體驗教育、戲劇與音樂創作、心理輔導,鼓勵弱勢少年自我探索與成長。 ◎ 青少年自願安置服務、收出養服務。 三、 人力培訓服務: 以基督信仰、專業經驗、差傳精神為發展根基,進行兒少機構專業人力之教育訓練。深度栽培兒少專業工作人才,增進專業人員職能與使命感,提升兒少服務品質。 <專業人力培訓> ◎承接或合作辦理政府專業人員培訓方案,培訓專業工作人員及主管。 ◎本家園自行辦理專業工作人員及主管、家庭親職教育等相關之培訓課程。 <研究發展工作> ◎研究各項兒少福利議題,推動落實兒少工作。 ◎為兒少需求發聲、倡議,促進兒少福利政策。 ◎辦理全國、國際型兒少相關議題會議,發表出版。 <兒少關懷志工服務網絡> ◎培訓志工人力並建立網絡,成為兒少關懷志工資源。 ◎於教會或民間團體設立弱勢兒少及家庭關懷之據點。 ◎協助專業工作者成為優質生活品格教育者。 四、 心理輔導服務: 供應本家園及其他相關社福機構於專業心輔諮商之大量需求,並提供原生家庭重建工程之專業資源服務。 <本家園及其它兒少安置機構心輔服務> ◎藉由諮商輔導,緩解安置機構院童、社區中弱勢兒少之心理困擾,促進心理健康。 ◎安置機構院童原生家庭重建及復原。 ◎提供機構工作者身心健康諮商服務。 ◎提供本家園或其他機構之心理督導及服務方案。 ◎社區心理衛生教育,藉由讀書會、電影、講座及課程等,提升社區民眾對心理健康之認識與覺察。 ◎建立社區諮詢專線,針對社區民眾之需求,連結相關資源或予以轉介。
成立緣起: 民國81年5月15日一場遊覽車火燒車意外事件,奪去了23位台北市私立健康幼稚 園師生及家長的寶貴生命,而靖娟老師當時雖然已經逃出火場,但看到還有孩子被 困在車上,不顧火勢猛烈,返回車上救人! 雖然最後不幸罹難,但靖娟老師捨身護童的偉大情操令人敬佩,她的義行,喚起了 社會各界對兒童安全的重視,故由受難者家屬以及社會熱心人士共同發起成立了靖 娟基金會,期待延續靖娟老師對孩子的關愛,保護每個孩子平安長大。 服務對象: 12歲以下的兒童 家長、老師及兒童照顧者 關心兒童安全的社會大眾 使命目標: 本著「用愛捍衛兒童安全」之服務理念,致力推動兒童安全教育宣導、協助遭逢事故 傷害之兒童及其家庭,並督促政府研修執行兒童安全相關之法令,實踐守護兒童安全 成長的決心。協同政府、社會大眾、企業倡議全方位之兒童安全議題,以「教育訓練 、創傷輔導、建立兒安知識指標平台」等面向,深植兒童安全觀念於社會,以達減少 兒童事故傷害之目的。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靖娟的工作行列。
協會致力以移動帶動偏鄉經濟,讓交通接送成為老弱就醫、物資配送與獨老照護的溫暖橋樑。 城市的車流在閃爍的燈下穿梭,但遠方的山間,有人仍站在村口、巷尾,等待一班不知何時會來的車。對於偏鄉居民,移動不是理所當然,是難題。 微光行動,提供就醫機會,也讓以移動維生的司機,成為一名專業照護者。 讓這條路不只是交通,而是通往更穩定的未來。
成立時間 :西元2019年:提供以個案為中心的照護服務,使病情穩定的個案能回歸家庭生活,並獲得連續性及個別照護,以協接家庭生活回歸社會。 服務內容: 一、居家醫療整合 二、護理訪視與更換管路 三、長照居家照顧服務 四、照顧者護理衛教與諮詢 五、照顧者(看護工)指導 六、長照個案管理,社區資源連解與整合 七、居家生活復能、特殊兒社會性學習 八、居家安寧指導(症狀處理、臨終照護、舒適護理) 九、據點銀髮活動與教學 十、教育訓練 我們希望您是: 有一顆願意服務的心 不完美,但願意學習與成長 若你也盼望在工作中實踐信仰、在人群中活出愛,誠摯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行列,生活有愛、有溫度的延伸~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於1995年成立以來,以「全人心靈陪伴」為主要工作,每月發行免費《蒲公英希望月刊》,並遍布各場所,將正向思想深植每一角落,陪伴許多讀者度過人生高山低谷。 2015年起,我們在全台推動「散播希望種籽計畫」,啟動「小板凳傳愛故事列車」偏鄉巡迴行動,以生命教育陪伴孩子,並推動「蒲公英品格故事屋」計畫,實際到單親、失親、隔代教養、家境辛苦的孩童中說故事,建立正向品格。 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蒲公英展開「公共參與助援計畫」,透過水資源、教育、農耕、社區發展等,幫助國內部落及國外偏遠地區民生用水,透過人道關懷與當地百姓接觸,注入生命活水。 我們的服務正如蒲公英種子隨風飄揚,在任何環境與角落,都能處處開花。
中華民國兒童課後照顧輔導協會創立於民國100年,主要從事教育服務。 本公司擁有優秀的經營團隊,秉持著『愛心、耐心、用心』的經營理念,追求企業永續經營及成長;除整體營運穩定外,是國內績優廠商之一。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及有教師證的老師一起加入中華民國兒童課後照顧輔導協會的工作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