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新北市私立板橋愛樂分托嬰中心的工作行列。
國立臺灣大學前身為日治時期之「臺北帝國大學」(創立於1928年),最初僅設置文政、理農2學部,之後擴展為文政、理、農、醫、工等5個學部。臺灣光復後,在臺北帝大原址建校為「國立臺灣大學」,將帝大原有的5個學部改制為「學院」,計有文、法、理、醫、工、農等6個學院、設立22門學系。 其後,開辦新制夜間部(1967年),爾後陸續成立管理學院(1987年)、公共衛生學院(1993年)、電機資訊學院(1997年)、法律學院(1999年)、生命科學院(2003年)、牙醫、獸醫兩專業學院(2008年)等,目前已有11個學院,以及3個專業學院,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是臺灣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學生人數現今已達33,000多人(其中大學部近18,000人、研究生15,000餘人),比例接近1:1,已經成功轉型為研究型大學。 本校本著「教育卓越、多元學習」、「延攬教學、研究優質人才」、「強化基礎建設與軟硬體環境」、「卓越與前瞻研究」、「學術國際化」及「行政精進」等六項,營造優質學習環境以培養社會領導菁英與知識創新研究人才,期達到「華人頂尖、世界一流」大學之願景。在達到願景的歷程中,我們需要各界志同道合的菁英人才加入臺大的優秀團隊,共同為打造這個最優秀的大學殿堂而努力。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的工作行列。
具備媒體、高科技、人力資源、產業研究背景的馴錢師財商研究中心創業團隊,有感於台灣經濟與社會從2004年開始持續不穩定:失業率攀升、層出不窮的卡債事件、每戶家庭的可支配所得降低、落入貧窮線人口不斷增加…等現象,讓整個社會上瀰漫著不安、焦躁的氛圍,遂決定投入「財務知能」(Financial Literacy)的研究,企圖找出適合台灣現況的財務問題解決方法。 從2005年推出以結合時間與金錢複數關係連結的「時金流」體驗活動開始,逐步發展出協助弱勢族群脫離貧窮的訓練輔導,再延伸到「企業員工協助方案」(EAPs)的財務諮詢,更在累積10年的實務經驗後,擴展觸角與學術界進行合作,與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合作成立「財務社會工作教育推廣中心」,希望透過實務與學術力量的整合,找出適合台灣社會提升財務知能、脫離貧窮的有效策略。 從第一套自行研發的「時金流」訓練課程開始、到協助弱勢族群脫離貧窮的訓練方案、再逐步延伸到員工協助方案的財務諮詢及創業輔導的財務、資源盤點,不斷的尋找創造適合國內大眾提升財務智商的訓練課程或管理金錢的方法。
服務地區:全省。 服務對象: 年齡介於18至54歲,收容障別以智障為主(腦性麻痺、自閉症者、唐氏症等)伴隨肢體障礙、精神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等多重障礙的重度身障礙者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 服務方式:住宿型、日托、臨時照護。 申請手續: (一)政府機關、社會團體轉介函荐,或個人電話諮詢申請入院。 (二)寄發入院申請資料。 (三)由社工員安排老師與家長學生面談。 (四)審核所填寫資料,合格後通知入院試讀。 收費情形:入院每月教養費依政府規定。
本協會擁有優秀的經營團隊,秉持著『孩子第一教師第二』經營理念,以公益出發永續經營成長。 協會重視每一位夥伴,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空間,歡迎優秀的教師一起加入。
1988年8月,一群從事心理諮詢、社會工作及精神醫療領域的朋友,出錢出力籌備成立基金會,並於1989年3月,經教育部社教司核准設立。基金會從成立初期便引進國外師資、心理治療方法與課程,帶動了國內個人成長探索的風潮,亦豐富了本土心靈成長的視野。本會持續透過個別、伴侶與家庭諮商、國內外心理成長團體及助人專業訓練工作坊,和許多人一起探索生命更多的可能性,也提供了國內助人專業工作者的訓練成長平台。 以推動大眾心理衛生、激發個人潛能、發展社會教育為目的。 藉由各類溫暖有力的成長學習團體,使人們學習良好的溝通方式,與獨立的思考判斷。使個人與社會、家庭取得真誠的互動並存關係。並能在不斷轉型的社會中,去擁有自我肯定及個人能力的發揮。
「洪石數位生活股份有限公司」為提供高齡創新服務的管理顧問公司,在長照市場中以《到咖手885》為品牌,深耕營運。 本公司創立之初即以共享經濟的模式投入高齡服務市場,以培力有志之士取得專業證照,致提供高品質的照護服務,普獲顧客口碑讚許,「到咖手」已然是家庭照護需求者的最佳支持力量。 公司發展歷程 當初因為家人有照護需求的痛點而投入這個市場,發現很多中壯族為了照顧家中老小,犧牲了職涯發展,形成人力資源的浪費。如果能讓她們發揮照護專業,幫助工作與家庭蠟燭兩頭燒的上班族,就能為少子、高齡化的社會創造更多互助價值。 於是在2015年,『到咖手885』取其台語『來幫手,幫幫我』的諧音,開始提供「整合式照護服務」。「到咖手」有獨特的黃金三環小組模式,還有以生活復能的三大目標。尤其對「照顧失智長輩」更規劃了「生活老師」當私人家教,透過有溫度的服務讓長者的生活,灰白變彩色! 這些年來,「到咖手」始終相信,發揮臺灣人親切「做夥到咖手」的精神,繼續發展小而美的「銀享安心圈」,透過「在地人照顧在地人」的實踐,讓長輩「在地安老」了、我們也才能「在地安好」。 體系內營業據點如下: 1.新北市居家機構:新北市板橋區明德街21號2樓 2.府中銀光咖啡館:新北市板橋區府後街2號1樓 3.新北市A單位: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一段32巷10號1樓 4.臺北市居家營業點:臺北市中山區八德路二段245號4樓之5 5.高雄市居家機構:高雄市前金區光明街6號4樓之1 6.高雄市日照中心:高雄市苓雅區中華四路244號1樓 7.高雄小規模多機能機構:高雄市前金區文武二街163號3樓
信誼基金會成立於1971年,由永豐餘集團創始人何傳先生(字信誼)和他的兩個兒子創立,當時以濟貧助學為主。1977年,時任董事的何壽川先生和夫人張杏如女士,面對從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的轉折點,有感於學齡前兒童教育的重要,以及社會普遍對兒童早期教育缺乏認識,決定以兒童早期教育作為對社會關懷的主要工作,並以實際行動,傳達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期許以一個民間機構的立場,在正規教育體制之外,向社會推廣「從頭開始」的教育觀念,喚起社會大眾對兒童早期教育的關注、重視,建立兒童早期教育的正確觀念,為台灣教育品質的提升,盡一份心力。 在「守護孩子唯一的童年」的服務宗旨下,四十多年來,持續提供社會大眾有關學前教育的新資訊;並透過親職教育的推廣,喚醒父母再學習、再成長的意識;提倡發現學習及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觀。期望能從學前教育出發,促成全面教育的革新。我們深信:凡是有助於兒童身心發展及福祉的工作,都值得全力以赴。 信誼基金會:https://www.hsin-yi.org.tw/ 信誼好好育兒網:https://parents.hsin-yi.org.tw/
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於民國81年成立,是台灣最早以協助腦性麻痺人士就醫、就學、就業、就養及提供腦性麻痺者的家庭、家長心理及實質的支持與協助;持續數十年推動倡導腦性麻痺者及家庭權益立法,爭取更多的權益與機會,為協會之宗旨及目標。 深感早療教育對於身心障礙者的重要,到提供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之生活品質促進,協會目前承接台北市社會局委託成立「臺北市大同發展中心」日托機構,並採用「以家庭為中心」模式,提供腦性麻痺 0~6 歲兒童與 18~65 歲成人的日托服務。及「臺北市三玉啟能中心」,此為全日型的住宿生活照顧機構,提供 18~65 歲第一類、第七類或第一類合併第七類重度以上身心障礙人士之服務。 為提供腦性麻痺人士全面性的支持服務,協會每年定期舉辦大專生夏、冬令營,世界腦麻日WCPD、專業課程講習、輔具支援及各項運動賽事,如水療、棒球及參與國際地板滾球Boccia賽事推廣;並提供身心障礙者就業協助與媒合,協助透過個案諮詢及個別化職業重建計劃,安排職前準備課程,至陪同身障者協尋工作到能持續穩定就業。 自110年起更與超商企業夥伴推動「加減新生活、福企好CHIC」專案,解決超商寶特瓶製作兼具環把與時尚的丹寧包、咖啡提袋,以『1加1工作模式』委由腦麻家庭製作,開創腦麻家庭另一種工作模式,是環保、CSR、社企與推廣弱勢就業一舉數得的創新與創舉! 你也有更好更創新的點子嗎? 您的愛心與專業,是支持腦麻人士改變生命的開始! 邀請成為我們的工作夥伴!
社團法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簡稱(台少盟)」是由一群長期從事少年福利工作的民間團體所組成,有鑒於國家長期以來缺乏整體性的少年福利政策規劃,相關經費預算持續受到資源分配的排擠效應,讓少年福利化約為特殊少年的殘補式福利工作,使得少年權益與福利日漸被政策排除而邊緣化,欠缺建構少年多元身心發展的空間與資源,故於2003年6月結盟22個少年團體,共同關心與倡議攸關少年身心發展之六大權益,包括:「福利保護權」、「社會參與權」、「文化休閒權」、「勞動保護權」、「公平受教權」、「健康發展權」,並積極監督落實各項少年福利政策及經費預算,進而喚起社會各界關注青少年政策及投資青少年的發展需求。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社團法人榮欣社會福利服務促進協會的工作行列。
介惠基金會於1987年成立至今已超過30年,從一位平凡老奶奶感謝台灣這塊土地、想幫助台灣貧苦人們的善念開始,以全國性慈善救濟服務為起點,除了濟助全台各地貧苦弱勢外,亦資助各大公益團體善行義舉,包括世界展望會、慈濟基金會、紅十字會..等。 1999年轉型為直接服務機構,為偏鄉老人提供居家照顧服務。介惠以「在地人服務在地人」的方式推動服務,不僅讓偏鄉失能老人及身障者得到持續性的專業照顧,更為偏鄉婦女及青年創造工作機會,讓在地青壯年留在故鄉,服務弱勢族群及社區,輔導社區組織,進而提供偏鄉正向循環發展的可能,使偏鄉成為生活、工作、安養的好地方。 30多年來,介惠一本初衷,秉持幫助台灣貧苦弱勢的善念發展至今,已幫助無數偏鄉婦女撐起家庭經濟,讓偏鄉長輩在生命晚年獲得尊嚴的照顧,讓走向凋零的偏鄉社區重現生機。但偏鄉工作的經營成本高、挑戰多,介惠期待能獲得各界的支持與贊助,讓偏鄉社區照顧的工作不斷炊,持續在偏鄉播下幸福的種子。
本校為配合國家教育政策,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增進教育人員職能;並提供教學研究資源,服務社會,特設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其主要任務如下: (一)辦理成人、教師及行政人員之進修教育。 (二)辦理各類推廣教育。 (三)接受委託辦理在職人員進修及各類專案。 (四)國內外成人進修及推廣教育之合作事項。 本院並以五大目標邁進:具備宏觀視野,促進全球合作、提升科技內涵,展現領先實力、落實品質要求,提供優質服務、加深專業知能,型塑大師風範、激發真誠態度,散發人文涵養,以求實踐「服務專業化.組織彈性化」之策略方向與目標,達到專案執行的最大效能。 為配合本院多元業務,依業務與專案性質差異,由各大業務群分別執行,以下設八大群組計有測驗與培訓業務群、推廣與合作業務群、師大會館業務群、國際教育組、進修學分組、資訊組、總務組及祕書室等。
我們是一群熱愛學習、樂於助人的團隊 致力創造服務對象繽紛自主的生活樣態 傳家寶首要提升照顧者優質多元的技能開設長照專業課程 並佐以心靈成長、藝術手作等紓解壓力之熟齡學習 讓照顧者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也能享受自己的生活 期待透過往上延伸,向下扎根,串起全齡教育學習人生
關於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讓我們攜手「一起道老,精彩美好」!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願景是「每位長者都能有自主與尊嚴,享有安心、精彩的老後生活」, 我們自許成為幫助台灣成功因應高齡社會的專業團隊,因此懷抱活力、開放、勇敢、踏實的態度,發展以人為本,穩定且值得信賴的優質服務。 我們成立於1995年,在臺已深耕近30年,目前全臺共有7個服務處(新北、臺北、臺中、彰化、嘉義、高雄、屏東)、36個志工團隊、30多個服務據點、40多個服務方案,透過590多位工作夥伴及1,600多位志工,常年關懷服務10,000多名長輩,提供獨居、弱勢、失能長輩們關懷訪視、居家服務、送物資、陪伴就醫、居家修繕、健康促進等服務。 同時發揮影響力,攜手產、官、學,希冀在超高齡社會到來之際,臺灣成為人人樂於談老、伴老的友善高齡國家,更於2023年榮獲第七屆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奉獻獎-公益成就獎! 關於團隊樣貌 我們是一群充滿「活力、開放、勇敢、踏實」的專業團隊,會以「大弘人」、「柑仔人」稱呼全體夥伴, 致力營造一個「開放平等」的工作氛圍及溝通文化,曾榮獲朝邦文教基金會頒贈2022第四屆「對話影響力獎」金牌! 關於職場樣貌 對新進及在職夥伴分別提供其所需的完整教育訓練,培育夥伴們有良好的專業能力,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夥伴們工作成就感! 完善薪資福利 -依據員工之工作表現及職務性質給予相對應之薪資,設有定期晉升與調薪機制,年薪加年終獎金最高可達14個月。 -為增進與員工間之交流關懷,針對員工結婚、生育、節慶(二節)等喜事提供相關禮金給予祝福;針對喪事則提供奠儀金或輓聯以表達哀悼之意。 工作生活平衡 -優於法規的婚假、有薪天災害假等,並依法規規定給予特別休假、陪產假、產假、病假、生理假、家庭照顧假等,對於女性及男性員工亦同等照顧。 健康與安全保障 -依法提供基本勞保、健保、退休金等法定保障,確保員工無後顧之憂。 -為照顧員工健康,依健檢年度及不同職務規劃完善的檢查項目,並慎選優質健檢和職護團隊,針對醫療服務、健康檢查以及健康促進講座等進行辦理,提供員工醫療問題詢問管道。 職涯發展與完善教育訓練 -提供多元職涯發展管道,支持員工依專業能力與發展期待,可於原職務中深耕專業職能或轉換職務,亦可晉升經營管理職,發展領導才能。 -提供完整教育訓練,依據不同職務辦理內部訓練,培育員工職務所需專業知識、工作技能、管理與領導能力等。 團隊工作文化 -在弘道有著溫暖的工作氛圍,讓每位夥伴在舒適環境中發揮所長,並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感。 -為維護員工權益,透過定期舉辦勞資會議、向上回饋機制的多元溝通管道,促使勞資雙方有效溝通與表達想法,在扁平組織架構中共創目標。 -期待與員工建立好關係,成為一個正向成長的組織,以員工表揚(金柑獎)、勞資關係溝通等方式,凝聚團隊關係與榮耀共享。 如果你是「有想法」、「主動性高」、「樂於學習」 如果你喜歡「開放平等」的工作氛圍及溝通模式、「自主管理性高」的工作自主權 歡迎你一起加入「大弘人」的行列! ※弘道官網:https://www.hondao.org.tw/ ※弘道FB:https://www.facebook.com/hondao/?locale=zh_TW ※弘道IG:https://www.instagram.com/hondao999/
【成立源起】 我們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動物保護團體(動保團體) Animal Protection Associ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簡稱APA,成立於民國49年6月4日,迄今已有60年歷史。在過去的歲月中,除致力於宣導動物保護觀念外,亦建立了保育場,從事流浪動物收容工作。並於民國87年催生「野生動物保育法」與「動物保護法」。 協會以透明化、專業化之管理觀念大力改革,保育場內已全面進入電子化系統,落實場內每一犬貓植入晶片、絶育及建立基本資料,並派駐專業獸醫師為犬貓健康把關,安排犬隻接受訓練、增進親和力,使之回歸人類家庭生活。 近年來,更擴大社會責任,開辦寵物食物銀行、家犬絕育勸募、狗來富方案等勸募專案,開設動物保護志工銀行培訓課程培育動保界所需志工、勸募飼料經費捐贈合法立案之動保團體,減輕負擔、補助民眾絕育家犬經費、將收容所的狗兒寄養於鄉間果園,增進動物福利亦減輕了收容所負擔,落實動保社會責任。 一、民國49年6月10日→「中華民國保護牲畜協會」成立 本會是全國第一個保護動物團體,歷史沿革溯及民國49年,當年先總統蔣介石鑑於當時國人保護動物觀念不足,虐待動物的情形時有所聞,遂指示主管機關籌組保護牲畜團體,加強宣導保護動物觀念,而於民國49年6月10日成立了「中華民國保護牲畜協會」,民國62年再擴組更名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二、民國62年6月4日→更名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1. 民國61年政府全面禁獵,協會為順應潮流配合保護野生動物,隨即更名以擴大保護動物 工作範圍。 2. 協會組織設秘書處、鳥類、昆蟲、教育宣導三委員會,縣市設支會。以研究保護動物問 題與措施、宣導推動社會愛護動物、維持生態平衡、提昇國人道德。 3. 在鳥類委員會協助下成立「台北鳥會」、「台中鳥會」、「高雄鳥會」推動國人野外賞 鳥活動,亦從事台灣各地鳥類、猛禽類調查及研究,供政府作保護野生動物施政參考。 4. 民國71年間與日本野鳥會、大韓民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倡組「東亞鳥類保護會議」,第 一年在漢城舉辦,第二年由本會主辦,開創本會參與國際活動基礎。 三、民國77年2月2日→增設「流浪動物之家」 1. 匯集愛心人士,設立「流浪動物之家」,救助流浪貓、狗,宣導『愛牠、養牠、不要遺 棄牠』的理念,並推動以人道方式結紮流浪狗貓替代捕殺,進而敦促政府訂定動物保護 法,期盼能以法律、教育、絕育等途徑達到沒有流浪動物的目的。 2. 出版台大獸醫院葉力森醫師的著作:「台灣棄犬問題探討與對策」、「動物與法律」二 書,以深入解決街頭流浪犬問題。 3. 流浪動物之家保育場首設於永和福和橋下,民國80年間保育場遷至淡水,命名為「淡水 流浪動物之家」,89年10月遷至八里鄉現址,更名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所屬八里 保育場」。90年中保育場管理作業進入電腦化階段,陸續完成電子化管理系統,落實場 內犬隻植入晶片並拍照建立犬籍口卡,登錄其特徵、性格、健康狀況、預防注射、醫療 等紀錄,嚴格要求每位管理員除做場地清潔與犬隻飼餵外,同時隨時掌握自己管理區域 隻犬隻數目、性格、行為等,並列入工作績效考評項目,此項措施,不僅使場內環境大 幅改善,也讓收容動物生活品質大大提升,讓每一位捐款人的善心奉獻都能達到最有效 率的運用。 4. 積極辦理宣導活動與電話居間之「動物收送養轉介服務」。 四、民國92年3月1日→遷移新會址 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目前在第六屆理事長蔡家福立法委員領導下銳意革新,除廣納各界優秀人才投入本會服務行列外,在企業化管理理念方面也投入相當多的心力,期使協會業務運作更臻制度化,進而擴大業務服務領域,善盡公益團體的社會責任。 本會為擴大服務內容,已將秘書處搬遷至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263號3樓之6,聯絡電話:886-2-27040809,並建置獨立網址 http://www.apatw.org ,以加強電子化服務,歡迎各界蒞臨辦公室及協會網頁指導賜教。 五、民國93年8月27日→更名為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我國民情風俗、經濟活動、教育觀念、宗教禮儀等,尚未將正確的「尊重生命保護動物」完全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保護動物的觀念與實踐仍存在很多有爭議的「灰色地帶」,因此本會藉由召開「2004動物保護公共議題論壇」,透過公開討論及激烈辯論之方式,尋求共識,作為主管機關施政或民意代表問政之參考。
天主教輔仁大學創學精神 輔仁大學是天主教會在我國設立之第一所大學,創校迄今近九十年,向本敬天愛人之精神,為全人教育而努力,除了希望為國家培植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備之英才, 亦願以各種學術活動及社區服務、貢獻社會人群,並以客 觀執著之研究,致力於真理之追求及中西文化之交融,俾達增進人類福祇,促進世界大同之目標。 本校在培育人才方面,兼注通才與專才養成教育,尤其致力人文精神的培養,期使學生在就業之餘,能有高尚的情 操與豐富的人生。此外,為擴大接觸層面,本校並與多所 外國知名大學締結「姐妹校」關係,以增進文化交流,並提昇學校的國際地位。
學術交流基金會負責執行美國國務院多項教育文化交流計畫,尤其以傅爾布萊特交換計畫(Fulbright Program)及留學美國計畫(EducationUSA)為主。本會每年提供各類獎助學金予美國及台灣的學者、研究人員、教師、學生及專業人員至對方國家從事研究、教學、進修、攻讀學位與見習。 全世界共有160個國家執行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交換計畫,其中49個國家和美國簽定交換協定,成立基金會負責執行,本會為其中一員。自1957年在台灣執行計畫至今,本會已選送將近2000名的台灣獲獎人赴美研究、教學和攻讀碩博士,超過2600位的美籍獲獎人來台研究、教學和攻讀碩士。除了選送獲獎人,本會亦獲得國務院指定為官方留美諮詢機構之一,舉辦留美講座及美國高等教育諮詢。為加強台美教育文化交流,本會也透過多項新創計畫,比如提供美國大學生來台短期訪問或學習、台灣教師進行雙語或全英授課培訓、台美教師進行華語教學培訓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