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897 年成立以來,BD (Becton Dickinson)為一家全球化的醫療科技公司。 BD及其逾65,000位員工秉持著高度的熱誠及信念,透過研發創新技術和先進解決方案,持續改善醫學分析與疾病診斷方法,致力於優化患者治療效果及體驗並為臨床醫護人員提供安全、高效的臨床流程、提升手術安全、降低醫療成本、醫院感染,協助實驗室科學專業人員更有效地判斷及治療疾病,以引領世界健康為終旨。 我們在超過190個國家設有營運據點,並與當地健康、醫療專業組織積極合作,攜手挑戰全球健康議題。我們的醫療科技領域上占有領導之地位,巴德(Bard)及其產品於2017年加入BD家族,共同提供前瞻性的的健康解決方案。 傑出、友善、合作的夥伴及團隊,絕佳的工作環境 ... 建立更佳的工作環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我們的傑出團隊。在BD,我們致力於邀請具有高度潛質的人才入席。BD開展一系列豐富的活動與專案,為您的職業生涯提供成長和發展的機會,對夥伴們的努力與成果給予獎勵與肯定並為每一位成員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提供保障。 BD相信多元化與包容性能夠給組織帶來活力,秉承「尊重」的價值觀,BD講求協調合作的工作氣氛,以誠相待,鼓勵夥伴表達不同意見與創意。 加入BD,您將有機會和世界並肩共贏... 運用您的創造力及企業家精神,參與對全人類有極大助益的產品及創新的解決方案; 享有具競爭力的企業福利,及能幫助您及家人健康生活的專案。 BD不斷地致力成為一個更以客戶為中心的企業,根植客戶需求、蘊育創新。透過提供世界級品質的創新醫療解決方案和服務,增加醫療可及性、改善結果、緩解醫療系統成本壓力並保護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安全。同時,作為一家具高度社會責任感的跨國企業,我們不僅持續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並且積極參與造福人類的各項公益活動和專案。 在2021年,我們的團隊更榮獲了HR Asia的「Best Company to Work」。
Medtronic美敦力為世界上具領導地位的醫療科技公司。總公司於1949年成立於美國Minnesota,台灣分公司於2001年成立。美敦力發明世界上第一台可攜帶式心臟節律器,進而發展各式各樣的醫療器材,為各類慢性疾病患者提供終身的解決方案,我們目前的產品應用在心血管疾病、帕金森氏症、糖尿病、疼痛控制、脊椎以及耳鼻喉等領域並提供相關完善的治療、診斷及監測系統。 ※多元企業文化 長久以來,美敦力的企業文化一直是公司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美敦力承諾創造並維護良好的工作環境,鼓勵每一位員工發揮最高的生產力與成就感。打造高效能文化的核心,在於提供一個不受干擾的工作環境,營造一個能夠欣賞並認同多元價值的氛圍,並確保所有員工在決策過程中都能受到公平、尊重與坦誠的對待。 相對地,公司也期望員工展現具體成果、積極協作與創新精神。美敦力的員工彼此支持、鼓勵,並珍視彼此間的差異。公司同時鼓勵員工把握各種非正式的學習機會,以提升專業能力,並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中持續成長與發揮。 ※職涯發展 每年固定提供員工訓練、產品訓練、簡報訓練、及銷售技巧訓練外,還有全球同步的線上學習系統,讓每位員工能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 ※升遷制度 鼓勵內部升遷和工作輪調。公司會於每週發送求才快報給每位員工,讓員工知道公司目前的職缺。除此,公司的發展管道並不侷限於台灣目前的職缺,優秀的員工亦可享有派駐或申請國外職缺的機會。 ※快樂員工,快樂企業 我們提供員工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並於辦公室設置員工休息區,供員工休憩和用餐。每年皆會舉辦各式的活動和健康講座,以促進員工健康和讓員工家人了解美敦力,例如:家庭日、生日派對、每年固定的秋遊等。 ※企業公民責任 近來美敦力更善盡企業公民責任,投入社會公益活動,具體實踐企業理念。全球美敦力的捐贈和資助已達美金1.147億。同時我們更鼓勵員工參與志工活動和社區服務。 ※ 企業榮譽 1. 2025年,運動企業認證 2. 2023年,入選「全球最具企業責任百大企業」(100 Best Corporate Citizens) 3. 2023年,入選 Best company to work for in Asia 4. 2022年,入選 Best company to work for in Asia
【重要提醒】近期發現有不肖業者在社群平台假冒本公司名義刊登不實職缺。特此聲明:本公司職缺僅透過104人力銀行、簽約獵才顧問、或人資窗口直接接洽。其他來源皆屬不實,請勿輕信。 ---- Merz Aesthetics(莫氏醫學美容)是德國百年家族企業 Merz 集團旗下專注於醫學美容領域的事業體。自 1908 年由創辦人 Friedrich Merz 於法蘭克福創立以來,Merz 集團以持續創新與深厚科研實力聞名,業務涵蓋醫學美容、醫藥治療與消費者保健等多元領域。 莫氏醫學美容擁有完整且優質的產品組合,包括: • 美國音波 (Ultherapy®):首款獲美國 FDA 核准的即時顯影音波拉提設備,強調「看得見、不盲打」。 • 天使肉毒 (Xeomin®):採獨家純化技術,去除複合蛋白,成就純淨且無抗藥性的肉毒桿菌。 • 再生針 (Radiesse®):透過溫和方式刺激自體膠原蛋白生成,避免因過度增生造成硬塊現象。 • 保柔緹 (Belotero®):以二次交聯的獨特 CPM 技術,滿足肌膚的保水、平衡、強化與豐盈需求。 莫氏亞太為莫氏醫學美容集團在台灣的分公司,承襲集團「以人為本、持續創新」的經營理念,致力於為醫療專業人士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並滿足消費者對自然美的追求。 除了專業的產品與服務,Merz Aesthetics 更榮獲 2025 年 Great Place to Work®「亞洲最佳職場第 1 名」殊榮,這不僅是對卓越業務的肯定,更是對我們以人為本、信任與包容文化的最佳詮釋。 加入莫氏亞太,與我們一同推動醫學美容領域的發展,為台灣帶來 值得信賴的美麗解決方案,並成為最佳職場文化的一份子!
萊鎂醫療器材在2011年進駐於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積極投入「負壓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療裝置」的商品開發,宗旨為讓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健康及生活品質可以獲得大幅改善,其龐大的市場商機-相關醫療器材一年市值高達50億美元。 目前市場上最普遍的連續陽壓呼吸器(CPAP),在患者睡眠期間不斷打進氣體,以減緩呼吸中止的症狀,然而過大的面罩及鼓風機的噪音,仍無法提供舒適的睡眠品質,昂貴的價格也讓許多人望之卻步。侵入式手術治療方式,不僅疼痛也極具醫療風險。綜觀目前市面上尚沒有令人滿意的治療方式,讓許多人可能就選擇放棄治療。然而睡眠呼吸中止症若不治療會造成極大的風險,患者在睡眠中發生的呼吸道阻塞,導致停止呼吸至少10秒鐘,每小時達5次以上,嚴重的可能會到達每小時30次以上的暫停呼吸,長期極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及相關併發症,死亡率為常人的3倍。 「負壓式睡眠呼吸中止治療裝置」,為利用負壓使患者的下顎或舌頭維持在不易阻塞氣道的位置。不同於CPAP的強迫灌氣,使用者可以自行呼吸,且具有舒適安靜、可使用電池充電,輕薄易攜帶等優勢。萊鎂持續研發中並有多國專利,於2012年取得ISO 13485認證、2013年取得台灣GMP認證及2015年取得歐盟CE認證,開始積極全球銷售市場佈局。萊鎂曾獲得業界科專計畫及MG+4C專案計畫補助,而近期產品也得到2016年德國iF Design設計獎和義大利A’Design 設計獎之殊榮。
「科明儀器 EyecareTech」 -- 一群對眼科有熱情、有經驗的專業人才所組成的團隊。 自 2016 年成立至今,我們努力的方向、共同的理念是以-信任為中心,運用團隊的智慧,提供精確的產品,以信任為基石地服務於眼科領域。 守護人們清晰的視力,是我們對產品源源不絕的熱情動力; 我們提供解決方案,在所有與眼睛相關的事情上。 高度用眼時代來臨,科明守在照顧目光的最前線,為所有幫助視覺更好的道路上不斷創新,給予最適護眼方案。 We smart visionaries, make it see. 智見無限。 這是我們的簡介,也是我們的團隊使命。 對於專業的探討和追求不止息,科明的目標是成為眼科專業的total solution。 在實現眼科領域裡所有可能的路上,大步向前。 穩紥穩打的實力,市場和團隊持續成長中。 歡迎你加入我們。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Wiltrom Co., Ltd.)成立於2009年12月,為工業技術研究院之新創事業。並在2021年1月於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掛牌上櫃。 產品的開發強調創新性並結合臨床醫師之需求,透過研發團隊創新之設計再結合臨床團隊之功效性驗證,開發及製造一系列具有創新、國際競爭性且符合醫療需求之高階醫療器材產品,解決臨床未被滿足的需求。 台灣微創除了擁有一群高階植入式醫療器材開發團隊外,且具有優良與高效能之製造環境,目前已取得QMS與ISO 13485認證,產品更獲得台灣、美國、歐盟、中國大陸等主要經濟體的多項產品上市許可,且亦成功於市場銷售。
公司價值觀 我們的使命與來自於專業的服務: 協助改善醫療環境、提升長照服務標準。通過我們的產品和服務,以利他、服務、助人的精神,作為我們企業的宗旨。 我們深知客戶面臨的問題,所以設計的解決方案是能夠克服這些困難的。從合作的第一刻起,不管問題難度的大小,客戶可以絕對信任我們的專業知識、可靠性和敬業精神。 我們是臨床和創新技術的領導者,是企業精神DNA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承諾幫助建立現代化的臨老家居環境,及輕鬆、安全、高品質的照顧環境。經由與醫務人員的密切合作、社會福利 先進國家的產業交流、研討,客戶可以獲得最新的醫學進展和趨勢、臨床照顧和技術科學。 我們樂於傾聽客戶的聲音,瞭解客戶的需求。工作中最幸福的時刻,是產品能為我們代言,讓我們感到欣慰。 面對客戶的需求時,我們的解決方案是:提供給客戶ㄧ個解決方案的思考空間,透過跟客戶之間的溝通,進行磋商,達成他們所想要的目標。 我們是一家穩定的公司,樂於和合作夥伴建立穩定、透明的合作模式,發展以相互尊重為出發點的合作關係。 在每個訂單所創造的愉悅的體驗中,是源自於創新的技巧和具有吸引力的產品設計,兩者之間的完美結合。 具有產品優勢的特性,顯而易見,可以提供長期照顧專業領域的需求。 “沒有最好的輔具,只有最適合的輔具”,是值得探討適合每個人的解決方案。 『簡單,就是最不簡單』 輕易就能充分了解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的技術特點,解決客戶面臨的問題,無需複雜的解釋,因為,客戶看到我們的產品,在他們的眼神中已經透露出答案。 『激情』 我們知道客戶所需。給予他們適合的輔具,達成他們的願望。我們及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不只是一個商業行為,同時承擔著積極的態度和熱情體驗。 『信心』 競爭是沒有標杆,我們相信自己。我們肯定產品、和服務的品質。我們完全根據客戶的需要,提供一個完善的知識以及銷售論點。 『信任』 我們遵守遊戲規則,不參與不公平的商業行為。與客戶及合作夥伴,我們遵守相互尊重的服務方式。
FUJIFILM HEALTHCARE TAIWAN CO.,LTD.成立於2019年7月為Fujifilm集團在台灣分公司, 近期公司規模逐漸成長,因應公司的發展前景持續擴編人員,以增進公司營運效率。 本公司致力於醫療領域:內視鏡系統、X光儀器、超音波檢查..等專業醫療產品, 除了提供專業醫療產品、技術,同時也提供完善的服務品質。 Fujifilm集團成立於1934年,作為全球知名的跨國企業, Fujifilm在醫療、影像、印刷及高性能材料等多種領域不斷地探索及進行創新發展。 集團將『透過誠實且公正的企業經營,實踐企業理念,貢獻力量推動社會永續發展』作為事業經營的根基, 遵照該計畫,提供創新技術・產品・服務等,透過事業經營更進一步解決社會課題,成為實現永續發展的企業。 並且以『成為一家在21世紀能永續發展的企業』作為發展目標, 在開放、公平、明確的企業文化和先進、獨特的技術下,我們將勇於挑戰,開發新產品持續成為創造新價值的領先企業。
公司簡介 麗寶機構創立邁向34周年,包含營造事業群、建設事業群、休閒娛樂事業群、連鎖旅館事業群、海外事業群及生物技術事業群,其中生物技術事業群包含麗寶生命醫學股份有限公司、華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麗星診所。 華星生物科技 華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隸屬於麗寶機構,為麗寶機構生物技術事業群之一員,專精於研發細胞治療研發,歷經數年之縝密籌備,1998年9月創立於新北市汐止區,2001年8月搬遷至淡水紅樹林現址。華星生技成立至今共計有七項研發成果獲得中華民國、美國及日本的專利。在2002年,以其符合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優良實驗室操作規範)管理的樹狀細胞培養環境與台北榮民總醫院攜手進行肝癌的臨床免疫治療試驗,是國內第一家經衛生福利部核可,利用樹狀細胞進行癌症臨床免疫治療試驗的單位。 因有感於21世紀的醫學已正式進入「再生醫學」的新領域,相較於傳統醫療的「藥物治療」,「細胞治療」的前景相對樂觀,也預知幹細胞未來的應用將擴及基因療法及再生療法,終將改變疾病的治療方式,而目前許多常見難以醫治的疾病,如脊髓損傷、糖尿病、腎臟病、癌症...等都將出現革命性療法。有鑑於幹細胞的研究與運用受到高度矚目與期待,華星生技身為細胞治療研發的先鋒,早已結合國內外頂尖幹細胞權威領軍的研發團隊,致力於幹細胞的研發及臨床應用,讓這個從「治標」到「再生」的醫療革命列車能成功上路,期盼能夠為人類的生命品質創造更加完善的醫療方式。 -我們擁有超越同行的專業技術人才與標準作業程序。 -我們已經取得並掌握最先進幹細胞研究資源。 -我們已經具備與國內教學醫院合作細胞治療臨床試驗二期的經驗。 -我們將聯合國內外業者和教學醫院進行幹細胞移植臨床試驗。 -採用符合國際規格的GTP(Good Tissue Practice,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設備來儲存多種有醫療用途的幹細胞和組織。 -採用國際標準的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良好生產規範)實驗室來生產臨床用的各種細胞。 -目前更與臺北榮民總醫院輸血醫學科合作,於2012年7月設置《血液暨腫瘤研究治療中心》,除了可於有醫療需求時,直接進行細胞移植外,更積極研究各項幹細胞治療的適應症,以造福更多的人群。 過去,華星生技結合國內外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癌症臨床醫學專家們,研究與開發樹狀細胞治療、癌症疫苗與免疫製劑,成功研發出多項可抑制腫瘤增生的抗癌疫苗,擁有多項突破性研發成果;今後的華星生技將著重於推展臨床上容易取得的各種不同幹細胞在臨床醫療上的實際應用價值。在一般大眾的免疫調節方面,華星科技以具有提昇天賦免疫力(Innate Immunity)與一般免疫反應(Immune response)優異效果的一株乳酸菌變種(LC889)研製成保健商品於市場上銷售,用以維護食用者的免疫系統健康。華星生技的長程目標規劃則是有效率地應用幹細胞醫療技術來治療癌症與老化疾病,同時借鏡國外產業成熟之特質,透過技術創新研發等合作方式,穩健地進入生技醫療市場,以智慧整合再創台灣契機,讓華星生技成為具國際領導地位的生技公司。 麗寶生命醫學(http://www.llsc.com.tw/): 我們以堅強的研發團隊,策略結合癌症分子診斷、幹細胞醫學應用、保健食品及新藥開發經驗,極力發展與個人化預防醫學直接相關的細胞治療與基因檢測事業。 分子檢測研發團隊以疾病伴隨式檢測技術服務,引進世界最先進之新世代定序技術平台,發展癌症標靶藥物使用前之全基因定序檢測,準確地於最短時間內針對大量檢體進行更多基因判讀,成功地取代費時的傳統基因檢測技術,協助醫師提早確立最佳用藥及治療方式;在器官組織移植配對上,大幅降低移植可能產生的排斥狀況。為落實個人化醫療的創新基因體醫學檢測技術,於2012年1月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共同研究合作,成立「癌症基因體醫學實驗室」,注重本土型的腫瘤突變型與癌症復發相關的分子診斷標誌,積極建立抗藥性之腫瘤突變型的完整致癌基因資料庫。
昇諾醫材為具備豐富認證經驗,專業醫療器材代工廠, 同時擁有多品項台灣QMS、美國FDA、歐盟ISO認證, 與台大、陽明交大、榮總、北醫、北科大、長庚等知名學術單院及醫療院所皆有合作, 製造產品包括骨材、牙材、醫美、敷料以及再生醫學等多個領域, 公司正穩定地持續成長中。
怡安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LILY-MEDICAL Corporation)創立於1982年8月, 2012年初 BenQ明基集團購入股份,正式取得怡安經營管理權。 怡安為一提供精密儀器及醫療器材公司, 主要的產品為精密輸液套、管類、袋類等相關醫療耗材用品。 多年來公司同仁一直秉持誠信、務實的做人做事原則,榮辱與共的工作態度, 完成階段性求生存、求穩定的任務,並以同樣的原則與態度進入求發展的新時程; 在此時程,公司的首要目標就是達到「堅持品質優先、滿足客戶需求」, 交貨確實,研究創新產品,再進一步加大產量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公司的經營團隊,均能本著一貫的感恩、惜福心懷,以對內用心、信心、同甘共苦, 及對外正派、真誠、有人情味的經營風格,來管理同仁及對待客戶和供應商。 今後怡安公司希望對醫療用品做出更大的貢獻, 也誠心的願意與客戶和供應商攜手並進、共存共榮、永續經營; 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怡安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行列。
創辦人林德旺先生於台北帝大法律系畢業後,有感於台灣當時的醫療水準 遠遠落後歐美先進各國,為了引進先進的設備於1950年創立老達利貿易股份 有限公司至今六十餘年,見證了台灣醫療界蓽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時代;從 1950年引進第一台TOSHIBA PK Type Portable X-ray System 1963年首創延聘日本技師駐台服務 1978年獲得Canon醫療儀器在台之總代理權 1980年引進第一部醫用Ultra Sound超音波掃描儀 1982年引進第一部電腦斷層掃描儀 1992年引進第一部MRI磁共振掃描儀 1993年跨足自動生化設備之引進 2002年代理大林製作所之各項產品做更符合客戶需求的整合方案 2003年引進Canon Digital Radiography System 2007年代理Vital Image Workstation 2008年代理AZE Image Workstation 2009年引進世界最高規格的TOSHIBA 640 Slice CT Scanner。 2013年引進高品質Stanley 醫療櫥櫃系統。 2014年引進Gamamx 雷射定位系統及假體。 2015年引進Nemoto 自動顯影注射器 系統。 有別一般醫療儀器代理商只專注在銷售而售後服務由他廠或原廠另行服務的不 同,老達利一直秉持著從售前的了解需求到售後的維護都由老達利做第一線的 服務,除了台北總公司外並於1974年陸續成立高雄、台中、嘉義等分公司,服 務足跡更遠至金門、馬祖等外島地區,真正做到「一次銷售,終身為友」。 2011年在老達利渡過一個甲子後,由林育良先生接任董事長,開始第二個六十年 的使命,延續林德旺先生「誠信」為本「提昇技術品質」、「滿足客戶需求」、 「永續卓越經營」的經營理念,持續努力達到以人道精神為出發、推廣最先進的 醫療產品、提供最優質的專業技術服務,負起確保民眾生命品質之社會責任。
台灣達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5年,獨家代理BK全功能超音波掃描系統、經銷內視鏡攝影系統、X光機影像系統等醫療產品,客戶群遍及全台灣各醫療院所。
法商伊索曼是一家國際醫療器材公司,成立於 1990 年,位於巴黎近郊。我們從事醫療器械的研發、設計、生產和行銷,我們的Class 2 及 Class 3 醫療器械產品已行銷至全球40多個國家。 為求滿足企業的長遠發展的需求,本公司在2020年於廣東中山設立分工廠,並於2021年於台灣成立分公司。台灣分公司主要為研發單位,區分為四個主要的組別:機構設計、生醫材料、有源裝置、以及法規質量。研發項目涵蓋了神經外科、骨科、腫瘤科、消化科、心血管治療等等所需的臨床醫療器材。 我們重視每位員工,提供學習成長機會,也提供了優於同業的薪資,歡迎各領域優秀人才加入本公司一起共創未來。 ISOMed is an French international medical device company founded in 1990, located near Paris. We are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esign,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medical devices, and our Class 2 and Class 3 medical device products have been sold to more than 40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In order to meet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mpany, we set up a factory in Zhongshan, Guangzhou in 2020, and a branch in Taiwan in 2021. The Taiwan branch is primarily 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unit and is divided into four main groups: mechanical design, biomedical materials, active devices, and regulatory quality. The R&D projects cover clinical medical devices required for neurosurgery, orthopedics, oncology, gastroenterology, cardiovascular treatment, etc. W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ach employee, provide learning and growth opportunities, and also provide a superior salary compared with the competitors in Taiwan. We welcome outstanding talents from all fields to join the company and create a better future together.
Abbott為全球醫療照護產業領導者,幫助人們在生命各階段活得精彩。我們著重創新,透過科技提升健康、改變人生,以診療、醫療器材、營養品及品牌學名藥四大核心業務,持續拓展全球醫療照護範疇。亞培全球有114,000位員工、於超過160個國家提供服務。台灣辦公室成立超過40年,現有約470位員工,總公司設於台北市。Abbott自1984年迄今榮列 《財富雜誌》全球最受尊崇企業(MOST ADMIRED COMPANIES) 2014-2020年皆為醫療產品第一名。 Abbott is a global healthcare leader that helps people live more fully at all stages of life. Our portfolio of life-changing technologies spans the spectrum of healthcare, with leading businesses and products in diagnostics, medical devices, nutrition products and branded generic medicines. Our 114,000 colleagues serve people in more than 160 countries. In Taiwan, Abbott has been operating for 40 years and is headquartered in Taipei City, with 470 employees. *Fortune's Most Admired Companies For the 7th year in a row Fortune Magazine has named Abbott No. 1 in Medical Products and Equipment on its Most Admired Companies list. Connect with us at www.abbott.com, on LinkedIn at www.linkedin.com/company/abbott-/, on Facebook at www.facebook.com/Abbott and on Twitter @AbbottNews.
2009年創立「吉生醫療器材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心臟血管內外科手術耗材、輻射防護相關用品及電子醫療設備等產品。同時也取得ISO 9001、ISO 13485、GMP醫療器材優良製造規範登錄。 2012年為擴展產能以提供更多的服務,擴增製造部門的硬體設備並提供同仁更安全的環境,符合GMP醫療器材優良製造更嚴格的規範。 增加醫電類產品「充氣式加溫器」以提供更多元的產品。 2019年透過GMP、ISO13485等認證,多年來的製造與銷售經驗,在硬體上的擴充與人員的專業訓練,在品質上的提昇讓本公司能夠行銷在台灣及海外市場都廣受歡迎。目前海外客戶有中國、韓國、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且持續增加中 2020年為因應食藥署對於進口品的商標法規要求日益嚴格,本公司取得GMP的驗證符合貼標與仿單置入等項目,可提供更多元的服務項目。更開發出「病患升溫系統」,是對病人手術前後的體溫管理系統非常有助益的產品。
Galderma,法國高德美藥廠於1981年正式成立於法國,1997年產品登陸台灣,2001年設立分公司,產品種類橫跨處方藥品、指示藥品及化妝品。 About Galderma, a Dermatology Company Just as the skin is a unique system within the human body, dermatology requires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unique skills. Galderma was founded with the goal of establishing a pharmaceutical company exclusively focused on dermatology.
美康生物科技成立於2005年,自成立以來便著力於引進國外新產品及新技術,在台灣的醫美市場提供皮膚科醫師、整外醫師良好的產品與服務,至今銷售過的產品包含人工矽膠鼻骨、人工GORE TEX鼻骨、注射玻尿酸、美容埋線、超音波溶脂機、RF電波等劃時代醫美產品。 這幾年公司有鑑於台灣市場沒有MIT醫美設備的品牌,便投入資源開發自有品牌,期望以全新的視覺感受、超值服務與專業服務台灣市場,透由與韓國原廠技術合作,研發出台灣人自有的品牌的醫美儀器,目前公司發展出台灣第一台音波拉提機器與台灣第一台皮秒雷射,獲得超過100家診所採用,美康公司正逐步走向品牌自有化目標,目標為開發出一系列的醫用儀器,目前公司已經是國內聚焦型超音波機器第一大製造商,公司希望一系列的各種新產品開發上市,開創公司第二個十五年的計畫,期許企業永續經營,讓員工有歸屬感,公司未來預期發展成為台灣第一大的醫美設備製造商,且正朝向興櫃方向邁進。 美康生物科技公司創立初期致力於引進國際醫美先進產品,這幾年更以豐富的臨床經驗、市場行銷、醫療法規本質學能轉化成公司的成長動能、研發實力,透由團隊合作成功自製讓台灣醫師驕傲的音波拉提機器,在2018年獲得經濟部SBIR研發補助,正式擠身生技新創公司行列,未來持續規劃多樣商品,市場目標將鎖定東南亞,大陸,歐洲等海外市場,具有前瞻性遠景與計畫,正是有志求職者加入的最佳時機,歡迎一起加入公司的行列。
育世博為楊育民博士及蕭世嘉博士在2017年共同創立。董事長楊育民博士曾在Genentech、Juno Therapeutics等大藥廠擔任執行副總裁,具數十年跨國藥廠管理經驗。執行長蕭世嘉博士為青年創業家,其核心技術——抗體細胞連結(Antibody-Cell Conjugation,ACC),衍生自202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史丹佛大學Carolyn Bertozzi教授的點擊化學(click chemistry)生物正交化學(bioorthogonal chemistry)研究,其也為此技術的共同發明人之一。 育世博專注研發新世代的細胞免疫療法,針對實體腫瘤及血液腫瘤等未滿足醫療需求,應用ACC 技術平台,發展出一系列「異體」的抗體連結免疫細胞 (Antibody-Conjugated Effector cells, ACE) 產品,且產品因「可凍存」,故同時具備「現成型 (off-the-shelf)」之優勢。除上述ACC技術平台業已獲得多國專利外,育世博自行開發出具有CD16表面抗原表現,且對腫瘤細胞有較強毒殺能力的自然殺手細胞oNK,亦已取得PCT專利。目前育世博同步也完成另一個細胞平台gamma delta T 細胞的開發,透過ACC 技術平台,發展出接續的產品,對於腫瘤的毒發發揮絕佳的效果。 目前公司已有多項細胞治療新藥進入臨床階段:首件自然殺手細胞治療新藥ACE1702,目標適應症為HER2表現實體腫瘤; 接續的ACE1831與ACE2016,係針對CD20表現血液腫瘤與EGFR表現實體腫瘤之gamma delta T細胞新藥,皆於台灣與美國同步進行一期臨床試驗,公司也籌畫將細胞新藥應用於自體免疫疾病上的治療。 Acepodia was founded in 2017 by Dr. Patrick Y. Yang, former EVP of Juno Therapeutics, Roche, and Genentech, and by Dr. Sonny Hsiao, UC Berkeley Cell Biologist and one of the inventors of Acepodia’s core technology, which is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on click chemistry and bioorthogonal chemistry by the 2022 Nobel Prize winner in Chemistry, Professor Carolyn Bertozzi of Stanford University. Dr. Hsiao is also one of the co-inventors of this technology. Acepodia is a pubilc biotechnology company focused on developing novel, targeted, allogeneic cell therapies to treat cancers. Acepodia is employing a flexible therapeutic design that leverages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to develop the next generation of off-the-shelf cell therapies by supercharging select oNK cells and gamma delta (γδ) T cells to target and engage cancer cells. Our approach is based on developing the most potent immune cells possible and equipping them with the optimal cellular targeting mechanisms needed to engage cancer cells with proprietary platform technologies. By arming our powerful cancer-killing cells with our tumor-targeting technology, Antibody-Cell Conjugation (ACC), Acepodia believes it can develop powerful, accessible cell therapies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 Acepodia has already advanced several cell therapy candidate programs into the clinical stage: The first is ACE1702, , a HER2-targeting NK cell therapy candidate. Following that are ACE1831 and ACE2016, gamma delta T cell therapies aimed at CD20-expressing hematological tumors and EGFR-expressing solid tumors, respectively. These drugs are undergoing Phase I clinical trials simultaneously in Taiw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mpany is also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of cell therapy drugs to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is currently planning to apply for a Phase I clinical trial with the U.S. F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