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為非營利專業評鑑機構。 ◆辦理政府部會與國內外大專校院評鑑、研究、國際交流等相關工作與服務。 ◆本會致力於發展公開、透明、合理之評鑑機制及服務,協助各界建立完善的內部改善機制,實踐永續經營與發展。
1979年,行政院通過「科學技術發展方案」,並在資政 李國鼎先生的大力奔走下,由政府與民間共同籌設創設「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III)。 四十多年來,資策會參與規劃研擬並推動政府各項資訊產業政策、致力資通訊前瞻研發、普及與深化資訊應用、培育資訊科技人才及參與國家資訊基礎建設等各項業務,成就備受各界肯定。 資策會現以「數位轉型的化育者(Digital Transformation Enabler)」為定位,肩負「賦能產業轉型」及「健全產業秩序」重責大任。以「數位經濟」、「軟體技術」、「數位轉型」、「資安產業」等四大主軸推動產業生態系,重要任務包含擔任智庫角色,提供價值倡議、前瞻研發網絡,發展宏觀軟體技術、提供場域實證,推動數位轉型,發展信任治理,完善資訊安全。資策會藉此奠基發展專業第三方服務的能量,建構產業數位生態系,帶領產業轉型共榮,為臺灣產業在數位領域上定義新秩序、開創新局面,並接軌全世界。 資策會持續以專業與創新打造人才發展的標竿,榮獲2017年【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TTQS)銀牌獎】、2019年【1111科技業幸福企業獎】、2023年【IT Matters Awards最佳IT雇主獎】、2024年【國家人才發展獎】之殊榮,見證了資策會對人才發展的高度重視,更彰顯資策會致力於打造充滿幸福與成長的職場文化。幸福的員工才能成就卓越的組織,在這條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數位轉型旅程中,我們將繼續以溫暖和堅定,與所有夥伴攜手開創嶄新而無限可能的未來。
設校緣起 由於社會快速變遷,政治民主開放,產業結構產生根本質變,對教育改革與開放的要求聲浪也逐漸昇高,尤其李遠哲院長所領導的教育改革,以及九十學年度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新課程,對教育改革是一個全新的出發,對教育願景也有一個不一樣的憧憬。 康橋小學於民國九十一年七月經縣政府核准立案並正式招生。 康橋中學於民國九十三年八月經縣政府核准立案並正式招生。 康橋高中於民國九十八年六月經中部辦公室核准立案並正式招生。 康橋新竹校區於民國一o六年六月經新竹市政府核准立案並正式招生。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也提供學習及成長的空間,歡迎優秀的朋友一起加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_健康創新中心的工作行列。
台灣高鐵公司正式成立於1998年5月,以完成一日生活圈、加快台灣南北交通的速度為初衷,在政府大力支持與國內民間企業團結齊心下,以嶄新的技術,完成台灣跨世紀的鐵道工程,於2007年全線營運通車,在軌道運輸領域提供安全、快速、準點的運輸服務,縮短往返南北的交通時間,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自通車營運以來,秉持提供旅客安全、快速的運輸服務為最高原則,多年的深耕努力,已為台灣西部走廊的主要交通骨幹,旅運量逐年上升。我們以「成為引領進步、創造美好的生活平台」為願景,以專業運輸(Transportation)、創新科技(Technology)、深耕在地(Taiwan)以及永續關懷(Touch)之4T作為策略主軸,創造美好價值。 高鐵公司承諾以「紀律(Discipline)、正直(Integrity)、效率(Efficiency)、創新(Innovation)與明理(Sensibility)」五大核心價值做為企業經營之座右銘。抱持「Go Extra Mile」(有心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信念,以及創造「真實、進步、熱情、質感」四大品牌特質,持續提升運輸安全與服務品質,給予旅客更好的服務體驗,期望與社會大眾一同展望更迅捷美好的未來。 在董事長秉持永續經營理念帶領下,獲得許多鼓勵與肯定,例如;持續納入「臺灣永續指數」成分股,並自2018年起,連續榮獲證交所「公司治理評鑑」上市公司排名前 5% 的優異成績,蟬聯「市值 100 億元以 上之非金融電子類」上市櫃公司排名前 10%。另於 2023 年 1 月首度入選加拿大企業騎士(Corporate Knights)公司評比之「全球百大永續企業排行榜」,獲全球排名第九、亞太排名第一之佳績。各種國內外專業獨立機構及利害關係人的認同,促使我們持續朝更高標準的永續願景不斷邁進。 肯定與殊榮 2023 榮獲社團法人中華公司治理協會「公司治理制度評量」特優認證。 2023 參與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之「2023年第十六屆台灣企業永續獎」,榮獲企業永續報告獎之「金獎」。 2023 第三度榮獲第20屆玉山獎「傑出企業類-首獎」,另獲得「傑出企業類」、「最佳產品類」及「最佳人氣品牌類」共計四項大獎。 2023 台灣高鐵首度入選「企業騎士」(Corporate Knights)「全球百大永續企業」 全球排名第九、亞太排名第一。 2023 人力銀行yes123求職網統計,畢業生最嚮往的傳統產業「夢幻企業」名列前三。 2022 榮獲經濟部工業局「台灣持續改善競賽」最高榮譽金塔獎,是國內唯一獲此殊榮之軌道業者。 2022 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之「2022年第十五屆台灣企業永續獎」,榮獲企業永續報告獎之「白金獎」。 2022 榮獲第19屆國家品牌玉山獎「傑出企業類」、「最佳人氣品牌類-首獎」及「最佳產品類-首獎」。 2022 台灣高鐵公司「新世代訂位票務服務系統」以「數位轉型和雲原生開發」榮獲 Red Hat 2022 年亞太區創新獎,為台灣唯一得主。 2022 榮獲第15屆文馨獎「常設獎-金獎」,為第三度獲文馨獎榮耀肯定。 2021 榮獲第57屆中華民國品質學會「卓越經營品質獎」三星獎。 2021 參與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之「2021年第十四屆台灣企業永續獎」,榮獲企業永續報告獎之「金獎」。 2021 榮獲英國標準協會(BSI)頒發2021年「永續韌性傑出獎」。 2021 蟬聯第18屆國家品牌玉山獎「傑出企業類」首獎,並以高鐵數位客服及T Express app為主題,榮獲「最佳人氣品牌」及「最佳產品」。 2021 榮獲交通部「運輸資料流通服務平臺」頒發「停車組績優獎」及「軌道/空運組佳作」。 2020 榮獲經濟部工業局「台灣持續改善競賽」團結組金塔獎,創下連續三年獲獎佳績。 2020 參與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主辦之「2020年第十三屆台灣企業永續獎」,榮獲綜合績效獎之「十大永續典範企業獎(服務業組)」,及企業永續報告獎之「白金獎」。 2020 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109年度「產學合作績優單位」首獎殊榮。 2020 第17屆國家品牌玉山獎「傑出企業類」首獎。 2020 榮獲納入「臺灣就業99指數」成分股。 2019 榮獲經濟部頒發第6屆「國家產業創新獎」績優創新企業。 2019 榮獲文化部頒發第14屆文馨獎「金獎」。 2018 「T Express」行動購票App,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傳達設計獎」。 2018 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頒發「107年度產學合作績優單位」之獎項。 2018 首次參加即榮獲第四屆公司治理評鑑上市公司排名前5%之佳績。 2017 榮獲《遠見雜誌》舉辦之第15屆「遠見五星服務獎」之「軌道運輸類」首獎。 2017 蟬聯《Cheers雜誌》「2017年新世代嚮往企業Top100」。 2016《天下雜誌》金牌服務業榮獲「運輸服務金賞」。 2016 「第23屆智慧運輸世界大會」於澳洲墨爾本舉行,本公司以「台灣高鐵智慧運輸服務系統」 獲頒2016年ITS世界大會名人堂產業成就獎。 2015 中華智慧運輸協會QR Code車票快速註記系統榮獲「智慧運輸應用獎」。 2015 T Express行動APP榮獲資策會頒發服務業科技創新獎。 2014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頒發「高速鐵路運輸服務碳足跡」標籤證書。 2014《天下雜誌》金牌服務大賞「陸上運輸業金賞」。 2014 台灣高鐵應變管理資訊多元整合平台榮獲「103年度智慧運輸應用獎」。 2013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舉辦之「第22屆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 2012《天下雜誌》舉辦之2012年「金牌服務大賞」不分業種冠軍。 2012《數位時代雜誌》舉辦之2012數位服務力大調查「數位服務標竿企業」交通類首獎。 2011「高速鐵路營運、維修暨旅客服務」ISO 9001驗證。 2011 第一屆金桂獎榮獲卓越興櫃市場貢獻。 2011 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頒發「第20屆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 2010 榮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百大建手首獎。 2010 榮獲亞洲土木工程聯盟「傑出土木工程計畫獎」首獎。 2010 榮獲遠見雜誌舉辦之「台灣地區列車運輸業之服務品質」第一名。 2009 因台灣水雉保育事蹟,榮獲交通部頒發「交通部2009年金路獎」之「特殊貢獻獎」。 行動貫徹對CSR的承諾 台灣高鐵公司積極實踐企業ESG策略,並響應政府2050淨零轉型目標,2022年辦理「共植美好 - 低碳永續行動」、常年協助臺南地區水雉保育、員工淨灘等環保公益活動,落實節能減碳。此外,自2008年迄今,連年舉辦「高鐵營隊」,深化各學齡層鐵道教育知識、隔年開辦「微笑列車」專案,善用資源扶助弱勢團體、與多個基金會合作,舉辦「高速傳愛 助學計畫」、歲末年終舉辦「寒冬送暖 捐血傳愛」,邀請旅客及民眾捐血助人等活動,善盡社會責任。 2022年基於國際人道關懷,響應外交部捐助「烏克蘭難民援助計畫」。 2021年臺鐵太魯閣號不幸事故之傷亡旅客及家屬捐款新臺幣 500 萬元。 2021年捐助新台幣 500 萬元予高雄市社會局,協助「1014 鹽埕區城中城大火」傷者與罹難者家屬共度難關。 2018年啟動「花蓮地震救援搭乘專案」,救災者均可申請免費搭乘及捐款新台幣500萬元。 2016年啟動「台南地震災區救援專案」,總計協助130個救援醫療團體前往災區救災。 2014啟動「高雄氣爆事件救援搭乘專案」,開放民間救援團體申請免費搭乘,往返災區投入救援工作。 2009 「莫拉克颱風救援專案」提供救援團體,免費搭乘高鐵往返災區。
中衛發展中心為非營利財團法人之產業技術服務機構,旨在促進產業合作綜效發展,協助產業體系深耕茁壯。 「熱誠、精業、綜效、卓越」是我們的價值觀,強化產業網絡,提升經營綜效;落實政府政策,推動產業升級,是我們的兩大使命,期許成為經營綜效的策略夥伴、政府政策的得力推手。 歡迎對顧問行業及專案執行有高度興趣及使命感者加入我們的行列。
「天下」取名自「天下為公」,代表對一個美好社會的嚮往與追求。1981年,《天下雜誌》創刊。從此,台灣有了一束溫暖而冷靜的聲音。當時美國與中華民國已斷交兩年,台灣被國際孤立與邊緣化,內部躁動不安。 《天下雜誌》以積極、前瞻、放眼天下的態度,試圖為台灣在世界前進的潮流中找到定位,為企業因應政經巨變找到出路,為領導人與中產階級搭起溝通橋樑,提供台灣和華文世界讀者獨立的新聞、觀點與資訊。 40多年來,《天下》始終努力在追求一個美好而公平的社會。我們關心的議題,從國家、社會延展到個人身心健康;如今,集團已開枝散葉,除了《天下雜誌》外,發展出《天下學習》、《天下雜誌出版》、《康健雜誌》、《親子天下》及《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分別在財經管理、專業學習、財經出版、健康生活、親子教育、偏鄉閱讀教育等領域,成為具有積極影響力的媒體集團。 媒體也需要與時俱進-數位轉型,一條永無止境的路 面對科技帶來的數位轉型浪潮,2015年,《天下》啟動「數位轉型元年」,編輯部大幅投入網路原生內容,推動「平網整合」的內容政策;兩年後「全閱讀」上線,推廣內容訂閱制,開啟線上新聞付費服務。 此外,隨著疫情期間資訊消費行為的轉變,更催生全新的傳播模式與工具,2019年《天下》正式進軍Podcast市場,推動一段「用耳朵讀新聞」的驚異旅程。隔年,《天下》先創下「數位營收大於紙本營收」的里程碑,2021年同時達成「數位訂戶大於紙本訂戶」、「數位營收成長大於紙本營收衰退」兩項指標。 下一階段,是思維的轉變;在使用者中心時代,傳統產品思維已不再適用。2021年《天下》成立「會員中心」,希望透過會員溝通,強化內容服務與營收。清理分散零亂的資料庫,建置統一的會員政策。因為更了解會員,我們創造了更多服務,《天下》攜手Taiwan AI Lab合作開發新聞語音朗讀服務Sky,並在2022年正式上線-主打「零碎時間,聽遍天下事」,讓網友通勤、運動、睡前都能用耳朵「讀」新聞。 不論從什麼主題出發、以什麼形式呈現,《天下雜誌》集團中的每一個品牌、每一位同仁,始終堅持初衷:推動台灣正向改變,為追求一個更好的明天而努力。
英國文化協會創立於1934年,為英國專責推廣文化關係並創造教育機會的國際組織,在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及地區,藉由創意與知識的交流,促進不同族群與文化之間的信任與合作。 The British Council is the UK’s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for cultural relations and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We create friendly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UK and other countries. We do this by making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UK and the countries we work with – changing lives by creating opportunities, building connections and engendering trust. We work with over 100 countries across the world in the fields of arts and cultur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ivil society. Last year we reached over 80 million people directly and 791 million people overall including online, broadcasts and publications. Founded in 1934, we are a UK charity governed by Royal Charter and a UK public body. British Council Taipei was established in 1996 in Taiwan. Our services are as follows: -We offer free, professional and impartial information about studying in the UK through education exhibitions and online enquiry services. -We organise collaborative events and exchanges in education, arts, science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We provide high-quality English language course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learning benchmarks for children aged six and upwards and adults of all ages, including individuals preparing for recognised qualifications. -We work with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local education authorities to provide customised courses and workshops on English teaching. -We offer free ‘LearnEnglish’ websites for various users with interactive on-line resources that help provide stimulating all-round English practice. -We offer access to IELTS and other UK examinations.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visit www.britishcouncil.org.tw.
做為亞洲地區所建立的第一個國家級民主基金會,台灣民主基金會的基本理念是在全民共識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永續經營、具遠景並運作透明化的超黨派機構,透過凝聚政黨、民間組織的力量,共同為擴大台灣參與全球民主接軌及鞏固民主實績而努力。
OneClass 是一群有共同信念、為創新教育而努力的年輕團隊 我們是擁有70年出版經驗的南一書局新創事業單位,有最年輕的教育科技靈魂、也有最成熟的教育出版背景 我們重視每一位員工,除了有良好工作環境、吃不完的零食、任你享用的咖啡,更提供學習及發揮的空間 我們需要個性活潑,對教育有熱情有理想、想要翻轉舊式學習模式的夥伴, 歡迎優秀的你一起加入OneClass的工作行列 !
本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倡導學校校園運動風氣,提昇運動競賽技術水準,提倡體育學術研究風氣,推動社區休閒運動發展,促進中等學校國際體育暨兩岸體育交流為宗旨。
民國60年,天主教會台北教區捐贈6000餘坪土地,成立了耕莘護校。初期校舍僅有今耕莘樓舊址之地下一樓、地上四樓之口字型綜合大樓1棟;其餘均為草地。全校僅12班,多仰賴教會母體之養分滋潤,及政府補助款350餘萬元之維繫發展。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環境中,耕莘創造了各項殊榮,除學生校際競賽及升學表現優異外,74學年度更榮獲台灣省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醫事類科評鑑為優等。以新設校之初能有如此表現,耕莘之誕生可謂一鳴驚人。 78學年度起,招生班級數由每年3班擴增為7班,全校合計21班,並改護理助產合訓科為三年制護理科。81學年度更將班級數擴增為9班、使全校班級數提升至23班的規模。在狄剛董事長與戴志成校長的細心擘畫下,4年之間共爭取政府補助款640餘萬元,均投入新大樓建設與教學,以及實習儀器、設備之增設。此時期承辦台灣省護理教師研習3次,而學生之升學考照率亦名列前矛,學風鼎盛。 82學年度,班級數再擴增為每年11班,合計全校33班,10層教學大樓德蘭樓亦於83學年度落成啟用,一舉將樓地板面積增加至15,600餘平方公尺。同時配備有冷氣教室、新式圖書館、閱覽室及新宿舍。而新完工的PU運動場,更提供學生更多元之活動空間。4年之間,共爭取政府補助款達2,430餘萬元,全數投入護理教學實習儀器設備,使耕莘儼然成為護校之標竿。此期間仍受主管機關之青睞,承辦2次台灣省教師研習會,而學生升學考照率更屢創高峰,成為各界觀摩之理想學府。 86年起,耕莘積極朝向改制之路邁進。第二棟10層教學大樓聖母樓完工啟用,再將樓地板面積增加至25,200餘平方公尺,而耕莘樓的重新整建,亦使校學建築一氣呵成,有了全新的面貌。而陸續增設之電腦教室、新基護教室、社科教室、人文教室、內外科、婦產兒科教室,乃至於閉路電視教學系統及校園全面綠化美化之實施,均使耕莘臻於專科之設備水準。而師資的全面提升,人文素養的陶冶、生活品質的提高、全人教育的落實以及身、心、靈的整合,更有著出類拔萃的表現。期間4年,共爭取政府補助款合計3,150萬餘元,並承辦全國技藝競賽,台灣護理教師研習會,及擔任職校評鑑醫護類科召集學校和護理科新課程中心學校;再加上學生們優異的校內外表現,均使耕莘之名蜚聲全國,改制護專似已水到渠成。 自民國89年3月第一次呈報改制計劃書之日起,先後修訂並呈報4次改制計劃,評鑑委員實施訪視2次,呈報改進計劃6次。改制同時,本校遴聘博、碩士師資多人,取得基隆校區,校地面積增至7公頃餘,改制經費亦得到台北教區及耕莘醫院之挹注,增設生物實驗室、生理解剖實驗室、各科實習病房、視聽圖書館等設備成,於90年6月改制為「耕莘護理專科學校」。 本校改制為專科學校後,僅有護理科一科,初設五專6班,二專5班,次年增設二專部在職專班2班。民國93年接受專科評鑑,本校護理科與共同科目均獲一等殊榮,此在新成立的專科學校而言,洵屬難得。其後為因應社會變遷於93學年增設二專部「幼兒保育科」3班、在職及夜間部各1班,於94學年度增設二專部「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科」2班、在職專班1班,並於96學年度增設五專部「資訊管理科」1班。 因應少子化、高齡化與M型社會的發展趨勢,本校於96年2月更名為「耕莘健康管專科學校」,延續以前的護理專業基礎,同時著墨於「全人」範疇之擴展與延伸。整體發展方向,已由單一的「護理」專業人才培育工作,延伸至全方位的「全人」健康管理人才培育工作,以符合未來社會環境的變遷與職場的需求。未來畢業學生的職場出路亦由醫院(所)而擴展至整體社會的健康相關產業。 二、未來願景 改制之初,本校承諾教育部須符合專科學校用地標準,故而本校在取得基隆校地後,即進行籌設分校規劃,然因非可預期因素而延宕。為考量校務發展及基地整體規劃,須另覓土地以急速解決改制承諾問題並滿足將來校務發展的基本條件。其後劉丹桂主教將宜蘭縣9.3507公頃土地,以捐贈方式協助學校辦學,經董事會94年12月28日董事會議通過,至此整體校務發展始有明確的基礎可言。本校新店校區共1.9813公頃,再加上宜蘭分校9.3507公頃,本校校地達11.332公頃,符合改制為技術學校及科技大學的用地標準。目前宜蘭分校業經教育部同意籌設,校舍建築分為三期進行,第一期於96年7月發包動工,預計將於97年元月底前完工。宜蘭分校初設護理科、美容保健科、健康休閒管理科等三科,預計97學年度開始招生。在土地的取得、校舍的興建與生源的擴增等背景下,本校亦將逐年檢討與規劃未來整體發展的辦學績效,以邁向改制技術學院為中程發展目標,最後以升格科技大學為長程發展目標。同時以「健康管理」為校務發展主軸,繼續秉持「敬天愛人」之精神,培養具備宏觀視野、開闊包容之胸襟及合乎多元化、人文化、國際化的健康專業人才,以展現耕莘人的光與熱,迎接新世代的來臨。
Teach For Taiwan,簡稱TFT,是關注「教育不平等」議題的非營利組織。在台灣,教育資源的不均等讓許多弱勢孩子無法透過優質的教育而得到自我發展的機會,尤其在偏鄉的教育現場,孩子最需要的資源不是硬體、不是書包、衣服等物資,而是能提供愛與榜樣的老師。TFT從偏鄉教育著手,短期招募有使命感的教師與領導者到偏鄉小學擔任兩年全職教師,為有需求的學校注入優質師資;長期培養這群願意耕耘第一線教學現場的夥伴成為能帶動他人解決問題的領導人才。兩年之後,期待這群完成兩年計畫、了解現場需求的夥伴能在各領域發聲,從體制內、外持續為「教育不平等」奮鬥,讓一個孩子的出身不再限制他的未來。
臺大醫院創建於西元1895年,目前有員工6,700餘人,病床2,600餘張,每日門診服務量逾8,000人次,現有雲林分院、北護分院、金山分院、新竹臺大分院(原新竹分院、竹東分院及新竹生醫園區分院),不僅臺大醫院之醫療體系日益茁壯,亦將為民眾提供全方面之醫療服務。 創建迄今百餘年來,臺大醫院培育醫界人才無數,包括醫學生、專科醫師、藥師、護理師等醫事人員等,學員分佈全球各地,頭角崢嶸,表現優異。在醫療服務上,臺大醫院的臨床醫療品質更是名聞遐邇,備受國人信賴。而臺大醫院在肝炎、器官移植、癌症診斷治療及生醫光電和臨床試驗藥物研發上的尖端研究成就,亦獲得國際的肯定而享負盛名。 身為國家級教學醫院,臺大醫院肩負著教學、研究、服務三大任務。教學方面配合延續醫學院的課程設計,培育醫學及各類專科醫學人才;研究方面整合研究資源,成立核心研究室,提供同仁最好的研究設備與研究環境;服務方面以病人安全為中心的服務導向,強調人性化的照護,著重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管理,以提供高品質的精緻醫療服務。臺大醫院亦致力於推動國際合作,以擷取各先進國家醫療發展的經驗與知識,促進我國醫療的蓬勃發展。今後仍將秉承優良的傳統繼續努力奮進。
【關於泰北】 創立於 1916 年,是台北市第一所私立中學,擁有超過百年歷史 在董事長楊奕蘭女士的帶領下,泰北自百年傳統中蛻變,發展出完整的雙語與國際教育體系 如今,泰北是一所 K-15 全學制完全中學 【理念與願景】 泰北是孩子追夢與成長的理想搖籃。我們結合臺灣優質教育文化與國際資源,秉持「全人、藝術、科技、國際」四大核心,致力於打造兼具人文素養與國際視野的學習環境,陪伴孩子「成就無限可能」 【教育特色】 • 國際交流與多語選修:ESL 英語及第二外語課程,搭配海外交流,拓展全球視野 • 創新課程與實作:AI 創意營隊、AIGC 工作坊,融合科技與藝術,培養創新與實作力 • 多元專長培養:兼顧全人教育與專業技能,塑造具國際視野的多元人才 【校園優勢】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鄰近故宮博物院、科教館、天文館與士林官邸,坐擁豐富文化資源,讓校園成為孩子心中的「大教室」
您有聽過或參加過Computex展、TGS展、智慧城市展以及資訊月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那麼您知道這些大型科技展覽活動是由誰主辦的嗎? 沒錯!就是我們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Taipei Computer Association),TCA為台灣最大的資訊團體,我們致力於促進推動台灣ICT產業,除了主辦國內 /外各式各樣的大型科技展覽也大量承接政府專案,包含智慧城市、5G智慧交通、AI智慧應用等。 承接單位包含內政部、文化部、衛福部、經濟部、數位發展部、交通部、勞動部及國科會等,我們也與上千家台灣資通訊產業企業進行交流與合作,是業界以及政府單位不可或缺的夥伴! Never stop growing! TCA目前已成立50周年,會內500多位同仁個個充滿活力與創意,除了位於小巨蛋附近的本部,大安區、中正區以及中南部皆有辦公室,會員家數也不斷地在擴張,如果您對於資訊、通訊科技產業抱有極大興趣及熱誠,我們竭誠的歡迎您一同加入我們TCA大家庭!
本校創辦於民國79年,原名華梵工學院,82年更名為華梵人文科技學院,86年復經教育部核准改名為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為佛教界大德比丘尼,集教育家、宗教家、藝術家於一身,提倡重視德育的覺性教育。本校以「華梵」為校名,意在彰顯五千年中華文化及兩千年中國佛教思想,以專業技術造福人群,人格止於至善為教育目標。